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艺术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填空)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填空)★(简答)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观点是什么?★(简答)如何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要有具体阐述。)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因此,我们主张第6种说法,即“多元决定论”。

★(填空)★(简答)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填空)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填空)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填空)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填空)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填空)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更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立体的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填空)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填空)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的审美特征。

★(填空)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填空)综合艺术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填空)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由于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填空)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填空)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中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填空)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名词)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提出,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名词)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简答)“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简答)为什么说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看,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简答)“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名词)(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对于不同的艺术门类来说,艺术形象这种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简答)第二,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形象必须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与此同时,艺术形象又必须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这是由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共性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个性之中,个性总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现。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现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

★(名词)(2)主体性。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简答)(3)审美性。第一,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第二,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第三,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首先,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

其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情感人”。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二个特点是“潜移默化”。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第三个特点是“寓教于乐”。

★(简答)(3)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赏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名词)(简答)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美育与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是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二是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名词)美育(简答)简要概括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即“审美教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简答)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都要涉及到艺术,因此,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简答)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

★(简答)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间的相互关联作用?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名词)实用艺术:(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是指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名词)现代设计:现代设计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1、产品设计,从家具、餐具、服装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车、飞机、电脑等高新科技产品。特点是将造型艺术与工业产品结合,使工业产品艺术化。2、环境设计,是指人类对各种自然环境因素和人工环境因素加以改造和组织,对物质环境进行空间设计,使之符合

人的行为需要和审美需要。3、视觉设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或使用标记所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狭义上是平面设计。视觉设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装帧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

★(简答)艺术分类是最基本的6种方法分别是什么?1、以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分为时间、空间、时空艺术。2、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分为视觉、听觉、视听艺术。3、以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分为表现、再现艺术。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分为动态、静态艺术。5、欧美新兴,分为视觉、表演艺术。6、以美学原则,分为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简答)请简要阐释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论述)★(名词)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美观”。现代建筑“美观”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从而提出了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建筑的审美性或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艺术应当是“建筑”与“艺术”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建筑艺术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使用需要,又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审美需要。建筑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属于空间造型艺术,建筑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造型美。人们在观赏任何一座建筑物时,首先感受到的总是它的外观造型。例如,北京故宫,西藏布达拉宫,南京中山陵,法国巴黎圣母院,美国流水别墅,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

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正是它们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美。

★(简答)结合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特征?中国深山法王寺与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同是宗教建筑,位置和风格完全不同。建筑的时代性表现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如:南京中山陵的警钟式布局。

★(名词)园林艺术:“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 (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 、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从广义来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

★(论述)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由于中国传统园林将风景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融为一体,因而更加富有魅力。在中国园林艺术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颐和园就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整个园林的设计,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来。

★(名词)造型艺术:是指与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造型艺术的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的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造型艺术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简答)造型艺术的再现性?造型艺术 ( 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它通过直接模拟(再现)和塑造客观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这类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具有审美功能,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

★(名词)雕塑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质材料制造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论述)西方雕塑史上四个高峰期★(简答)指出标志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的几个高峰时期?

第一个高峰,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艺术便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公元前 5 至公元前 4 世纪的希腊雕刻艺术的繁荣时期,出现了米隆、菲狄亚斯等一批杰出的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都是举世瞩目的佳作。约作于公元前一二世纪的古希腊雕刻著名作品《维纳斯像》,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因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此名,巴黎罗浮宫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称为罗浮宫三宝。

第二高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就是成就斐然的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成名作《哀悼基督》取材于基督被害后,圣母对儿子的殉难表示深切哀悼的宗教故事,由于米开朗基罗完成这件作品时只有25岁,许多人不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年轻雕刻家之手,为此他不得不把自己的姓名刻在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就是为什么唯独这件作品留下了雕刻家姓名的缘故。此外,他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他为美弟奇教堂设计的大理石雕刻《晨》、《暮》、《昼》、《夜》是一组寓意深刻的作品,其他作品如《摩西》等,也都是世界雕刻史上的不朽作品。

第三个高峰,19世纪法国雕塑。其代表人物为吕德,为巴黎凯旋门创作了巨形浮雕《马赛曲》;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更是以《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地狱之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西方雕塑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第四个高峰,20世纪西方雕塑,代表人物有法国著名雕塑家马约尔,以及现代主义雕塑家、法国的阿尔普和英国的亨利.摩尔等为代表,他们拓展了雕塑的观念,探索新的雕塑语言。

中国雕塑怎样分期?关于中国雕塑艺术的分期,目前尚无很权威的说法。由于中国雕塑不像西方雕塑那样成系统地发展,所以目前只能按照朝代作机械的划分。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达到高峰时代。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宗教雕塑。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小型玩赏性雕塑日趋繁荣。

★★(论述)★(简答)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即可移动的远近法) ,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也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诗、书、画、印交相辉映的特色。第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中国画的传统画法有工笔画,也有写意画。前者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画得十分具体入微;后者笔墨简练,高度概括,洒脱地表现物象的形神和抒发作者的感情。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在处理形神关系时都要求“神形兼备”,在造型和意境的表达上都要求“气韵生动”。中国画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名词)摄影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简答)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是什么?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集中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

摄影艺术的纪实性,首先表现出来在它运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给人以逼真感。

其次,这种纪实性还表现在它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伯和环境,摄影艺术又必须在纪实性的基础上具有艺术性,杰出的作品必然是纪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摄影艺术形象的创造,首先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熟练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 ( 或色调) 三种主要造型手段。

★(简答)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名词)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

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书法最早也是一门实用艺术。书法最初只是用于人们书写文字的日常活动,只是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此外,中国书法同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书画同源”正是对这两门姊妹艺术的形象概括,因此,造型性是书法艺术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特点。

★表情艺术的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

★表情艺术的表演性与形象性:

★表情艺术的节奏性与韵律美:

★★(论述) ★(名词)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旋律”,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名词)“节奏”性: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名词)“韵律美”: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和声”,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

“交响乐”,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名词)舞蹈艺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简答)简要说明电视艺术的分类。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电视剧、综艺节目、艺术片、专题文艺节目、音乐电视、文艺谈话、娱乐节目等。

★(简答)阐述影视艺术的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名词)电影艺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论述)电影艺术史上的三次重大的变革★(简答)为什么说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得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如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年),是繁重的工作。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玩具总动员》等。

★(名词)综合性:综合艺术的首要特征。表现为两个层次。从艺术学层次讲,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中,丰富艺术表现力。从美学层次讲,它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中与一身,具有巨大的综合表现力,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名词)独特性:综合艺术的又一特征。戏剧、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电影、电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区别一目了然。西方的话剧与中国的戏曲,银幕艺术电影与荧屏艺术电视,也有鲜明的区别。

★(名词)综合艺术: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它将时与空、视与听、再现与表现、造型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合起来,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名词)悲剧:作为戏剧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名词)蒙太奇:音译词,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名词)情节性:情节是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它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所以,情节与人物、事件有关。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简答)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是什么?综合性、表现性、虚拟性、程式性。

★(简答)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阐释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话剧注重再现生活,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装、服装、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形象地展现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所以,舞台美术基本是写意和抽象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实现。

★★(论述)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文学是人学。人物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小说用语言作为媒介,可以跨越时空,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特别是细腻的心理刻画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的首要任务。

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讲,情节对于所有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种类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入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生动而深刻的情节,成为小说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丰富。

★(名词)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首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

★(名词)艺术创作过程: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名词)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名词)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名词)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名词)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名词)艺术作品:即艺术生产的“产品”。

★(简答)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简答)解析艺术意境与艺术典型之间的不同与联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意境在景物中也有人物,意境的产生本身就是情景交融的结果,它一方面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另一方面也必然熔铸进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美学情趣。简言之,如果说典型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客体,那么意境却是在主客体统一中侧重于主体;前侧重于塑造人物形象,后者侧重于抒发艺术家自己的情感。典型与意境二者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在有限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有限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无限的艺术意蕴。艺术典型是在个别的人物形象身上体现出共性、普遍性和本质必然性,艺术意境则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有限中把握无限,正是艺术的极致境界。

★(简答)★(名词)什么是艺术意蕴?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涵义和人文精神。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甚至有时艺术家也说不明白。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第五,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实性的作品,常常就不存在这一层次。只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才能做到三个层次的有机融合。

★(名词)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名词)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

★(简答)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简答)阐释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如何理解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如同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尤其是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情感对形象思维也具有特殊的作用。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于综合。形象思维更加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招生简章、分数线、参考书目、真题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招生简章、分数线、参考书目、真题 一、招生简章 二、初试参考书目 艺术基础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3、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mfa应试宝典 艺术综合 1、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 2、新祥旭中国传媒大学mfa应试宝典 三、复试分数线

四、复试参考书目 五、复试参考书 六、复试加试 七、考研真题 2018年中传336《艺术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5题) 1、美感与快感 2、艺术思维 3、形式美

4、现实主义 5、《美的历程》李泽厚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题) 1、如何理解艺术的人民性。 2、如何理解现代艺术中的集体创作现象。 3、广告常被人称为“艺术”,你认为它真正属于艺术么? 原因有哪些?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请从定义、创作者、生产过程、功能等方面对民间艺术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请结合艺术发展史对此进行解释与评析。2018年中传《艺术综合》826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5题) 1、歌剧《白毛女》 2、曹禺与《北京人》 3、小津安二郎与《东京物语》 4、吴晓邦与中国现代舞 5、北宋“翰林图画院”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题) 1、简述戏剧体裁的多样性。

2 简述电影的再现功能。 3、2017 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喝彩中华》等一批文化类综艺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请分析其原因? 三、论述(每题30分,共2题) 1、有观点认为,近两年国内的综艺节目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理由为何? 2、近几年国内的艺术创作屡屡出现题材“撞车”、“跟风”现象,请结合实例分析其中原因,并给出建设性意见。

艺术管理学概论答案

一、艺术管理的当代使命 1、创造良好的机制与环境,推进艺术创作的繁荣。 (1)建立有益于艺术活动的社会机制,艺术活动需要良好的机制。无论是艺术企业,群体,个人,需建立在良好的,畅通的运行机制之上,方能保证艺术创作活动的高效率运行。 (2)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艺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是艺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艺术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包括:艺术生产者与管理者,艺术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 (3)保护艺术家的利益,艺术生产者是艺术生产力中的第一要素。在艺术生产力发展中,尊重人才,艺术家,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极大地调动艺术生产者的积极性和创作动力,是驱动文化艺术健康与持续发展的关键。 2、发展艺术产业,推动艺术生产力的增长 (1)建立有序的,高效的艺术生产结构与生产机制,艺术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始终居于核心的部分。 (2)优化和培育艺术市场,实现艺术市场运行秩序的科学调控。其中包括对产品流通机制及其管道的调控,价格的调控,不同地域市场态势的调控,最突出的是对艺术产品的生产和传播的调控。 3、发展公益性与公共性艺术,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 (1)大力发展一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与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公共艺术是文化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人民大众的文化权利,提升社会文化层次的体现,现代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人民提供文化信息,提供完善的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 (2)强化艺术事业部门的文化服务职能。国家与政府的艺术事业部门是实施社会性艺术服务的重要机构。如各地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院,美术馆,图书馆等,是公益性与公共性的文化活动的典型。 4、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与艺术遗产。 (1)保护和科学利用艺术资源,艺术资源是一个国家个地区拥有的可以用来服务和支持艺术活动与艺术创作的各种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称。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为艺术管理的重要课题。 (2)保护,研究,开发艺术遗产。艺术遗产是艺术资源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在各民族艺术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贡献和地位。艺术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首先要加以保护。 二、艺术项目运营管理的流程 艺术项目运营管理涉及项目的整个运营过程,具体说含有项目创意与策划、项目决策与计划、项目运营实施与控制、项目运营评估与回馈等四部分内容。 ⑴艺术项目创意与策划:艺术项目创意是以艺术内容和创意智慧为核心价值,以创作、创新和创造为根本手段,以为公众提供艺术消费产品或文化体验而进行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艺术项目创意必须考虑投资人或艺术企业的投资回报问题,以市场为其主要导向之一,把消费者的需求和项目的可操作性等因素充分考虑在内。艺术项目创意与策划的核心是人才。一般来说,在创意方案完成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实施,这就进入了一个项目的策划阶段。 ⑵艺术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项目计划将艺术项目策划的各项内容具体转化为实施目标,并对项目目标进行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项目任务的活动。在艺术项目计划环节,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体系,该目标体系包括各阶段每个环节需要达到的绩效、成本、进度等方面的目标。在艺术项目策划中,项目管理者经常需要用到一些计划方法和工具,最常用的主要有:里程碑计划、实施计划、项目进展计划等。 ⑶艺术项目实施与控制:艺术项目实施是指根据计划对项目进行实际施行的过程。项目的实施需要在一定组织机构控制下进行。项目团队的搭建是艺术项目实施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关乎项目成败的关键。项目团队建立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团队管理成效,甚至影响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组织的构成与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项目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跟踪、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 ⑷项目评估与回馈:项目评估与回馈是项目管理者在项目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和任务。项目评估是管理人员或第三方人员在项目收尾阶段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一系列活动。这里所指的评估主要是指项目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内容.

《艺术概论》课程复习参考资料 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四种方式。 2.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a.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 b.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 c.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 3.我国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4.战国时期就有《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行,琴谱流行于明朝。 5.高尔基曾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家的创作—制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 6.卢卡契更加集中地强调:艺术创造、艺术作为精神产品本身,是实现美感的唯一合适形式。 7.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8.希腊神话传说奥林匹斯山九位女神是宙斯王和记忆女神的女儿。 9.我们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把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10.艺术形态的划分有哪些? a.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 b.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 11.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凡·高《播种》 12.巡回画派画家列维坦是19世纪末俄国最为出色的风景画家。他说:“绘画应该朴实和忠于自然”。又说“不仅需要眼看,而且要用内心去感觉自然,聆听自然的音乐,体验自然的幽静”。《寂静的农舍》、《荒径》、《荒地》、《弗拉基米尔路》是其代表作。 13.列宾的代表作是《伏尔加河纤夫》 14.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代表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15.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晨》《暮》《昼》《夜》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 16.舞蹈的三个要素是:姿势,结构,动作。 17.舞蹈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动作”本身由三种元素构成,就是空间、时间、力度三元素。 18.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19.戏剧最基本的情感符号是动作。 20.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1)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2)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3)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 21.舞台幻觉的产生,和布洛的“心里距离说”有关。 22.“形式服从功能”是由美国建筑学家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 23.实用、坚固、令人愉快既美观,是最佳建筑的三要素。 24.当代富有世界影响力的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提出“分析性设计手法” 25.古希腊的三种柱式:a.多利斯柱式b.爱奥尼亚柱式c.科林斯柱式 26.艺术形态深层的主观因素组成的方式,以艺术家自我主体性为出发点,获得不同的实现,大体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折射外在世界 第三种方式: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27.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

【艺术概论】考试简答题资料汇总(一) 1、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答:(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是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2、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一、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三、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3、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了解) 答:“艺术生产理论”是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对艺术研究的重要启示是:1、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2、阐明了两种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4、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是什么? 答:1、“模仿说”。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艺术是对于自然的社会的“模仿”。2、“游戏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席勒和斯宾塞。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这种说法又叫“席勒—斯宾塞”理论。3、“表现说”。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和科林伍德。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而已,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4、“巫术说”。代表人物是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5、“劳动说”。代表人物是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认为艺术发生于劳动,“劳动先于艺术”。6、“多元决定论”。认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多因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

管理学概论测试

试题 第1题 与20世纪相比、21世纪管理者强调的是 A.计划、执行、人事、控制 B.计划、执行、控制、行动 C.执行、控制、行动、激励 D.授权、激励、培训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2题 范忡俺的名句”庞辱皆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一级光明思维 A.一级光明 B.二级光明 C.三级光明 D.四级光明 答案:C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3题 企业的目标是什么? A.改善员工待遇 B.为社会做贡献 C.所有相关者都赢利 D.替老板赚钱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4题 下列属于管理者对下属的角色定位正确的是 A.内部服务者

B.公司代言人 C.协助者 D.受训者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5题 一级光明思维的意思是 A.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 B.反面可能向好的方面转变 C.无论好坏都能激励我的前进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6题 现代管理理论称之为领导艺术,其工作重点之一是 A.计划 B.执行 C.控制 D.激励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7题 下列属于中层经理对下属的角色定位的是 A.内部客户 B.公司代言人 C.协助者 D.激励者 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8题 发生问题和责任时,应该首先寻找哪一方的原因和责任? A.别人的 B.客观原因 C.自己的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9题 下列不属于概括技能的是 A.思考 B.分析 C.判断 D.激励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5.0 批注: 第10题 工作管理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我们又把它称为 A.影响力 B.执行力 C.领导力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答案:B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5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11题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课程导学 同学们好! 欢迎参加《园艺学概论》课程的学习。 《园艺学概论》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科园艺学专业的学习者提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可用于提高园艺生产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水平。本课程课内学时144,电视授课26,实验实习18,学分8。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园艺学概论》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既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的基础,又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园艺学概论》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园艺植物的品种选育、改良及繁殖、栽培管理、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二、学习《园艺学概论》应具有植物学、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又是《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的共性的基础知识,把果树、蔬菜、花卉及园林作为一大类介绍,避免了后续课程的内容重复。 三、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应认识主要的园艺植物,认识其主要的种类、品种及产品器官。掌握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园艺植物的繁殖改良原理及技术、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了解园产品的采后处理与贮藏,了解园艺艺术原理与园艺产品市场的基本知识。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考试的要求与此相同,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考试以这两部分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即使考试也仅占很小部分。 四、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中央电大配套的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部分。重点串讲型录像教材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专题型录像以演示操作为主,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并开阔视野。学习者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省电大的责任教师联系,有问题也可以由各分校或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学习者应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验和实习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 一.辨析题 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具备形象性。P262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审美享受。文学作品中,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常常渗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使文学语言的形象性特征更加突出。所以观点是错误的,文学艺术具有形象性。 2.艺术形象的个性化比共性更重要。P12 正确。 通过个性来反映共性,而不是通过共性来反映个性。个性与共性是统一的,但是这种统一具有前提。如果是抽象的理论,这就是共性。例如艺术家要塑造一个共产党人的形象,这里的共产党人就是共性,但是这是不够的,艺术家需要塑造一个具体的人物,他具有共产党人的特征也就是共性,要让这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受众面前。在作品里,首先看到的不是共产党人,而是艺术家塑造的这个具体人物,看到个性的显现,然后透过这个具体任务看到共产党一群人的优秀品质。对于艺术来说,先有一个独特的个性,这样形象也就塑造的越成功,艺术家是靠形象说话的,而不是靠概念。 3.影视作品在改编文学经典时无法将语言文学的阅读味,想象的魅力和深蕴的情思全部 影视化。P256-258 正确。 1.语言艺术具有间接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是“想象的艺术”,这是其他艺术无法相比的,影视作品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因而不具有想象的魅力; 2.文学艺术具有情感性。语言文学既可以描绘物质世界,又可以直接展示人的内在思想、情感、情绪和愿望,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感情深深蕴藏在文学形象中,而影视艺术的表现力要受到物质媒介的局限,无法将语言文学的深蕴情思全部影视化。 4.艺术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即艺术家。P7 错误。 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人。艺术活动中的人进一步再分,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艺术家,艺术家是属于创造性的主体,没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就无法创造出来。另一个方面是鉴赏受众,当然受众也有创造性,但是这种创造性是在鉴赏中和接受中,这些受众是接受艺术作品的接受主体。 5.艺术就是技术 错误。 艺术是需要技术的。技术一般是用于创造物质文明,是普遍规律的体现,是知识的归纳,而艺术是借助一定物质化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技术强调的是拥有某项基础能力,而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强调的是美学。技术具有目的性,而艺术具有审美性,是技术基础上的提升。所以,艺术不是技术。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鲁迅美术学院.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艺术概论”课是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全院三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是艺术类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本文、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艺术史、艺术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内容上说,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艺术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批评等方面;从教学的整体目标上说,教学的重点将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形成理论分析能力方面。 教学对象:鲁迅美术学院全院三年级学生和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学方式:本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授课),同时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艺术欣赏和专家讲座等方式为辅助手段。 教学时数:90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10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艺术本质问题的几种不同学说,以及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再现论

二、表现论 三、活动论 第二节.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二、艺术概论的学科性质 第三节艺术概论的研究任务及研究方法 一、艺术概论的研究任务 二、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艺术活动 16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艺术活动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分析其四个构成环节,即客体世界、艺术创造、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理解艺术发生和发展的有关学说、理论及发展的原因,艺术发展问题中的继承、革新以及与其他社会文化活动的关系,艺术活动的性质、特征,艺术的功能及其与美育、艺术教育的关系。 教学形式: 讲授、课件讨论、艺术家讲座 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节艺术活动的构成 一、客体世界 二、艺术创作 三、艺术作品 四、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 第二节艺术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艺术活动的发生 二、艺术活动的发展 第三节艺术活动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二、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艺术活动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二、艺术教育 课后思考题: 如何理解艺术模仿说 简述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文学形象间接性 歌德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例如用“绝代佳人”远不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回眸一笑百媚生”来得生动感人,就是因为前者或因太抽象无法唤起相应的表象,或因太具体而限制了联想与想象;而后者则通过对神态特征的瞬间捕捉,为想象留下了余地,使读者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倾注在感受中间,形成对他而言的更为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时间,谈谈创作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1)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 (2)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 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节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创作者在艺术体验和创作欲望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通过各种心理活动和特定的艺术思维方式,对原始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 艺术传达活动,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3)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曾对一个稻草垛不惜花巨大的精力观察与研究,他根据朝、夕、明、晦、春、夏、秋、冬等不同光照时间进行反复地写生,研究不同的光色变化,终于创作了15幅不同色调的《稻草垛》。这一切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没有训练有素的眼力和灵敏的心灵,是无法创作出这微妙变化与差别的作品的,也无法去捕捉美丽的光和色。 以某位艺术家的创作为例,论述其艺术风格的具体表现以及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艺术素养、情感倾向、个审美理想的不同,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既有豪放词,也有婉转词,还有旷达词及风格自然清新的词。而苏轼词的基调应是旷达,这种旷达的基调贯穿在他的大部分词作中,这种基调在他的豪放词中更为明显。苏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豪放派。最为主要的代表人物还有辛弃疾。 (1)具体表现 首先,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对词境的开拓。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能以开朗豪迈的语调,慷慨激越的情感,创造出雄浑开阔、豪迈奔放、情致高远的意境。 其次,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内容题材的扩大,也是其豪放词风的重要体现。有反映爱国之情的,也有描绘农村风光的,更有思念亲友、抒发自己人生感慨之作 (2)形成原因 ①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的要求促使苏轼去创作实践。文学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所谓“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刘勰 ②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新兴歌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由于词本身又具有长短句的形式,比较活泼自由,它突破了五言、七言诗的束缚,有利于表现和反映北宋当时日趋复杂化了的社会生活。而苏轼正是顺应和发展了这一潮流。 (3)苏轼的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形象。此中并未透露出对自己被贬的哀伤。可见此时的苏轼满腔是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而对个人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去丝毫不在意,即便是“鬓微霜”,却“又何妨”呢? (4) 郑板桥的这三个词非常形象、恰当地描述了艺术创造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回答时须用具体艺术实践对此加以描述。 (1)“眼中之竹”——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审视、体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艺术构思。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得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通过艺术整合、变形、移情从而凝结艺术意蕴,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意象。 (3)“手中之竹”——艺术表现。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化形态使之得以显现,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情境或形象体系。然后在艺术意象物化与表现之后,将艺术内涵进一步深化,主体在物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锻炼,提升艺术意蕴,最后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于文本。举例论述无意识对艺术创作的意义或作用。 无意识创作是指在一定的艺术创作的基础上或达到一定水平的艺术创作者在意识创作的过程中,或是在无意识的创作中,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或是定位,要不就是只有一个轮廓,而脑海中无清晰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作品就称之为无意识创作。 漓江画派 (1)所谓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漓江画派是当代中国绘画流派之一。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广西一批画家把创作重心放在描绘漓江山水和广西南方的风景上,逐渐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追求的画家群体,这些画家有着共同的艺术表现对象和相近的绘画风格,在国内画坛独树一帜,引人瞩目,漓江画派逐渐形成。漓江画派的主要审美特征是现代南方的新田园诗画风,其中国画的最大特色是写生化和生活化。作品大都以对景写生为基础,具有典型的南方式的温润平和、鲜活大气和包容开放。在技法上以线见长,水墨淋漓,色彩明丽。其代表画家黄格胜创作的《漓江百里图》长卷和《漓江百景图》系列是漓江画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他代表画家还有阳太阳、黄独峰、涂克等,在中国当代画坛有较高的知名度。 (3)“漓江画派”如何在以后探索发展道路上人广采博取,大胆探索,画派的观念、内容、形式以至发展体制、机制如何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如何摆脱了纯画派论画派的思维方式,如何打造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的全新的画派形象等等问题 (4)“漓江画派”要把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优势转为观念优势,必须发展与之相依托的文化产业,实现由文化资源优势到文化产业强势的转变。“漓江画派”促进会的成立便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要根据广西文化资源优势,利用美好山水风光、绚丽民族风情和多彩人文景观,着力创作出一批显示“漓江画派”实力、代表当代绘画水平、体现画派风格的绘画精品。同时大力培养青年画家,落实各种有利于培养画家的办法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画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10、谈你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看法?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作为与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是随着现代主义的衰落而崛起的,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批判与超越,是后工业社会的文化表征。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批判和超越了现实主义,进一步向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极朝着更为激进的方向迈进,以先锋艺术的精神体现出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经典的彻底反叛;另一极则面对整个被商业化了的社会,朝着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迈进,追求大众性、平面性、游戏娱乐性。二是它往往采用荒诞、调侃、反讽、拼贴、嘲弄、游戏等多种手法,来突破传统文化乃至现代主义文化的审美范畴,追求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 刘镇伟90年代的电影作品《大话西游》是借用《西游记》的噱头来包装的一个全新的故事,除了使用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外可以说是没有任何联系,电影用喜剧方式,夸张的表演加上夸张的情节编排再加上夸张的台词对白,它取笑一切严肃,调侃一切神圣,嘲弄一切规则,抛弃一切深度,这种怀疑论、否定论和颓废论在适应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丰富文化的多元性的同时又具有极大的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后现代主义强烈的攻击型和破坏力,摧毁了在西方文艺界雄霸百年之久的西方现代主义,对西方社会的饿现行制度和秩序发起猛烈的攻击,对现有的一切从怀疑走向反叛 12、举例阐述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娱乐化和游戏化倾向。 1、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2、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娱乐化和游戏化的具体表现。(举例) 3、表明自己对这一倾向的态度和看法。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美各国兴起的一股文艺思潮,它包括众多的艺术流派和创作主张,如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意识流小说、野兽派绘画、新浪潮电影等。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95385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 绪论 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 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哲学、宗教和经济基础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基础较近。 1、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在原始社 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 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是一种商品。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过程。但是艺术的这种物质生产性质并不是本质的,只是表现在全程中的艺术传达层面上,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外层的生产。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因此,艺术生产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内容是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规律。艺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而物质生产不包含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 4、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首先,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无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另外,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到客观世界。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 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所以,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着的面前,即以具体的可感的现象形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从创作过程看,它有感觉的、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余观众的直觉。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 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 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4、再现: 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现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