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1
- 格式:ppt
- 大小:823.00 KB
- 文档页数:2
可以说在股市中,懂波浪理论技术的基本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用波浪理论看盘的人,技术不会弱,最少已经是中级以上水平,当然,玩的精的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这是句真话。
A浪----为下跌出货浪;B浪------为反弹出货浪;C浪-----为出货探底浪。
波浪理论(一)波浪理论的由来股价的波动与在自然中的潮汐现象极其相似,在多头市况下,每一个高价都会是后一波的垫底价,在空头市况下,每一个底价都会是后一波的天价。
如果投资者能审时度势,把握股价的波动大势趋向的话,不必老围着股价的小小波动而忙出忙进,而随着大势一路做多或一路做空,这样既能抓住有利时机赚取大钱,又能规避不测之险及时停损,艾略特的波浪理论为投资者很好地提供了判别股价波动大势的有效工具。
艾略特(RaLPH Nelaon Elliot,1871-1948)是波浪理论的创始者,他曾经是专业的会计师,专精于餐馆业与铁路业,由于在中年染上重病,在1927年退休,长期住在加州休养。
就在他休养的康复时期,他发展出自已的股价波浪理论,很显然,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是受到道氏理论的影响,而有许多的共同点,道氏理论主要对股市的发展趋势给予了较完美的定性解释,而艾略物则在定量分析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艾略特的大量股市理论论文主要是在1939年发现的,在1946距艾略特去世前两年,艾略特明确地写下了波浪理论专著“Natre's lsw-The Secnt of the universe”。
这一书名听来有些夸大。
这是因为艾略特自认为他的股市理论是属于大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一法则支配人类所有的活动,我们暂且不去考究这一定言,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他对股市规律的研究。
许多从事过波浪理论研究并在实际操作中付诸实施的投资者都曾会感到波浪理论不易领会,甚至望而生畏。
波浪理论的基本原则其实很简单,读者在不久将会发现波浪理论涵盖的许多要点。
看起来似曾相识,这是因为波浪理论的许多架构,相当符合道氏理论的原理和传统的图型技术。
第四节浪与浪间距的试验上面的三大试验,为了便于观察和研究,都是在人为的控制下进行的试验,即,多在上一浪的尾浪时扔第二个石头,而自然界第二浪的出现,不仅它的能量大小没有规律,且它出现时间早晚也是没有规律的。
我们现已知道在第二浪出现不早不晚,也就是正常出现时的状态。
这种正常状态下出现的浪,我们能够看出浪的基本形态,也可以通过前一浪的多级下跌浪来辨别下一个新浪的出现。
那么在第二浪出现过早或者过晚时,第二浪分别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能不能识别它呢?这就是试验四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浪与浪的时间距离问题。
这个试验也分两种扔法,一个是短间距的快扔,另一个是长间距的慢扔。
我们首先进行短间距的快扔石头试验。
就是在扔出第一个石头后,在第一个石头落点的附近紧接着扔第二个、第三个石头。
每一个石头之间要做到“两短“,即时间间隔短和相隔距离短。
这时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这时我们根本看不到前三个试验的现象,即第一个浪花形成高点后的逐级下跌,而是浪花的高低似乎是一种乱象,如果我们不借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后慢放,根本就看不出任何规律,所以很难辨认新浪的真正产生。
虽然我们很难辨认新浪的产生,但石头是我们亲手扔下去的,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既然一个石头代表一个波浪,这3个石头就代表3个波浪,也就是说,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在近乎一种乱象当中,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3个浪(见下图1-4-1和图1-4-3)。
图1-4-1 3浪短间距出现图从上图可以看到,若浪与浪之间出现的时间较短,这时就看不到每一个浪的多级下跌浪。
在这种情况下,后浪可借前浪刚抬高的位势,在此基础之上再向上抬高,一浪抬一浪。
表现在K线形态上就是看不到回调,股价快速拉高,常会让老股民看不懂。
这是牛股或牛市才出现的形态。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浪比一浪高,每一浪之间没有回调浪时,甚至我们自己也看不懂时,此时应该意识到我们可能碰到了牛股或遇到了牛市。
我们再来进行远间距扔石头的试验。
也就是当第一个石头扔出去之后,在下跌的波浪消失无影无踪,水面恢复平静时再扔第二个石头。
波浪理论001~波浪理论波浪理论(the wave principle)波浪理论是由Nalph Nelson Eilliott在1938年所提出的,他将市场上的价格趋势型态,归纳出几个不断反复出现的型态,波浪理论也就是研究价格趋势型态种类的最完整研究。
Eilliott归纳整个市场的价格波动型态,发现不论趋势的层级大小,均遵循着一种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节奏,五波的上升趋势可分为三个推动波(impulsewave)以及二个修正波(corrective wave),三个推动波分别为第1、3及5波,而修正波则为第2及第4波;在三波下降趋势波则分为、b、c三波。
这上升及下降的八波形成一个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而且这样的周期将不断的反复持续,并且这八个波动的完整周期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时间刻度,而形成各种大小的波浪,每一个波都可包含了更小规模的波动,并且每一个波也都为另一个更大刻度的波所包含。
意义而在空头市场中,波动的型态亦呈现出同样的型态走势,只是形状上下相反。
由图b的(a)(b)二波,其便是由八个次级波所构成。
波浪理论的原理整体而言,波浪理论的基础是建构在归纳过去的价格行为而产生,而其更根本的哲理在于人类的欲念古今皆然,以致于历史现象将不断的重复,使得波浪理论持续有效。
然而,Eilliott将波浪理论基植于费波纳奇数列的发展。
所谓费波纳奇数列,A1,A2,..., An,...,...,其产生规则为:An=An-2 + An-1 。
所以其数列排列为: 1, 1, 2, 3, 5, 8, 13, 21, 34,55......其中,5+3的数字正是波浪理论的推动波及修正波的波数。
波的型态分类上述之波浪的构成为其最简化之基本理论。
一般而言,在时间刻度较小的观察期中,波浪的型态会依循基本规则进行,但在时间刻度拉大时,波浪会有变异的型态出现。
因此在整个实际的情况中,价格走势的型态远比上述的简单八波还复杂许多。
波浪的变异型态,在推动波与修正波时的状况不同,推动波的变异型态较单纯,而修正波的变异型态则较复杂。
跟着图灵背口诀--1
波浪理论口诀之A浪止住回头看,A3A5不一样-这条口诀在我看来是非常实用的一条,还得认真领会;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上升五浪走完之后,会有调整浪A出现;这个调整浪A要分清它是由5个子浪组成还是由三个子浪组成,这一点很重要;
A.大多数波浪新手在面对一波强劲的推动行情打盹时,会对后面的调整浪如何展开感到非常迷惑,因为调整浪可以以无穷的形态展开,虽然无穷,但A3还是A5直接帮助了我们区分市场后面到底要走3-3-5,还是5-3-5结构,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会体会到一少部分的内部结构为5-3-3和3-3-3调整,这种非正常调整正是在挑战你是否有一颗迎难而上的心,突破之后你会觉得不过是个意外调整。
(图灵波浪理论)
B.A3和A5的关键在于一个是标准的3波结构,一个是标准的5波结构,其中5波结构必须是一四不重叠或者引导楔形,不满足5波结构的就是3波了,这里大家只需要记住-市场如果是A3起头,表示市场在这里不愿意深幅调整,更愿意缓慢加缓幅度的调整,如果以A5起头加上B浪很小则表示市场急着展开深幅更坏为杀跌式调整!
C.对比波浪理论口诀,这一条至关重要,它的作用无处不在,作为新手这里不得
不提醒,A3A5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关注近距离的5分钟到30分钟小周期调整,完全可以放大到天图甚至是周图级别,而且会更有效!(图灵波浪理论)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留言。
技术分析之波浪理论的应用(1)——如何确定起点浪和终点浪波浪理论系列前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包括波浪的形态以及斐波那契序列。
但是在实盘中如何将这些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呢?想必大家还是有不少疑问的。
本文将会结合前面的内容为大家解释波浪理论应用的第一步——确定波浪的起点和终点。
1 正统的顶和底只有确认了顶部或者底部,才能够确定1浪的开始,才能够在3浪开始的时候买入,而不是卖出。
由于衰竭浪的存在,所以浪1起点或者是浪A的起点并不一定是极端的最低点或者最高点。
如图所示:图2是标准的五浪模式浪5的终点就是标准的顶部,但是在图1中,浪5是衰竭浪,没有创出新高,但是由于它具有完整模式,所以5浪依然是正统的顶部。
有的时候C浪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最低点,但是依然是正统的底。
成功的分析总是以正确的波浪模式的标识为基础的,错误的假定某一个价格高点或低点为起点或终点会使整个分析进入错误的领地。
正确的顶都是以前进或推动模式的结束开始的,正确的底部都是以下降或调整模式的结束开始的。
2 波浪基本原则与方针这里再次回顾一下以往介绍的一些基本原则与指导方针:完整的上升趋势周期是由8浪构成的——5浪上涨+3浪下跌;如果当前趋势与更大级别趋势一致,则划分为5浪模式;调整浪都是以3浪模式出现;浪1与浪4不能重叠;浪2不能回撤掉浪1的100%;浪3不是最短的浪;两种简单的调整浪:锯齿形(5-3-5)、平台形(3-3-5);三角形通常出现在第4浪或B浪;一般会有延长浪,其中3浪作为延长浪的概率最高;延长浪的子浪通常与大一级别的子浪长度相近;交替原则警惕我们,同一形态不倾向于同时连续出现;如果某一浪延长,另外两个浪倾向于相等或呈现黄金比例关系;回撤通常发生在38.2%、50%、61.8%的位置;推动浪的成交量倾向于增加,调整浪的成交量倾向于降低;波浪由形态、比例、时间构成,重要性依次降低;波浪理论不适合个股,在大宗商品市场或指数上表现较好;3 波浪理论的应用波浪的一些基本原则或指导是我们在判断浪级的时候所使用的利器,并不是说一定要全部符合,我们要选择满足原则最多的模式作为主要的判断模式。
一、波浪理论分析外汇价格起起伏伏,我们可以将其看作大海中的波浪在有规律地运行。
为此;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就利用这种规律研制出一套价格趋势分析判断工具一波浪理论,也可以将其称为艾略特波段理。
简单来说,波浪理论是指外汇价格在不断地重复周期运行,每一个周期都由5个上升浪和3个下跌浪组成。
具体的形态如图:要形成一个波浪理论,如果只看上图的形态是不够的,还需要满足如下7点要求,如果不能满足,则会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
1.一次完整的波浪循环包括8个波浪,5次上涨与3次下跌;2.波浪可合并为高一级的浪,也可以再分割为低一级的小浪;3.一般来说,跟随主流趋势的波浪可以分割为低一级的5个小浪;4.在浪1、浪3、浪5波浪中,第3浪不可以是最短的一个波浪。
5.第4浪的底不可以低于第1浪的顶部;6.时间的长短不会改变波浪的形态,因为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形态发展;7.8个波浪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走势将进入下一个8次波浪循环中。
波浪理论的优缺点: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优劣,波浪理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掌握外汇的大势,通过8浪来判断未来的持续与转折。
除此优势之外,我们必须要明确波浪理论的缺陷,这样才能在实战中避免出现预测偏离理论具体的缺陷如图如下:1.确认开始:波浪理论最困难也是目前为止都没有能很好的加以解决的问题,就是无法判断第一浪的位置,我们进入汇市时看到的趋势可能是第一浪也可能是第三浪,稍有偏离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浪中有浪:波浪理论是浪中有浪,可以无限伸延,在一次上升浪中,可以包含无数的上升小浪与下跌小浪跌浪,持续时间可长几年甚至几十年,同时下跌浪也可以包含无数小浪。
3.难以断顶:波浪理论的持续时间非常长許多时候是无法判断是否岀现顶部或者底部,这就很难预测是否开始了新级的波浪;4.主观性强:波浪理论是一套主观分析工具,毫无客观准则,因此它在变化万千的汇市中会十分危险,出错机会也比较大。
The Elliott Wave Principle第一节综述波浪理论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期由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发现的。
他发现股票市场表现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不断形成重复性的循环,这反映了人的行为和情绪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或可称为群体心理。
群体心理不断以重复的潮汐方式表现出来,即波浪方式。
艾略特的波浪理论部分基于道.琼斯理论,道.琼斯也证明了价格变化的循环性。
但是,艾略特发现了市场行为的细化特性,进一步深度分析了市场的变化,指出了波浪的特征,并且基于他所提出的模式可以对市场进行详细预测。
细化(Fractals)是一个数学结构,即事物在更小一级的结构上不断重复自己,以致无穷。
艾略特所发现的情况是相同的,一个推动总是表现出5个波浪;而在每个波浪中,在小一级的框架内,又可以发现5个波浪,这样不断重复。
实际上,细化作为一个数学结构是很晚才被发现的。
在80年代,科学家Mandelbrot才在他的书“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中阐明了细化这个概念。
他认识到细化结构存在于很多事物和生命结构中,一个艾略特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理解的概念。
在70年代,波浪理论开始得到充分重视。
这归功于Frost和Prechter所出版的一本书:《艾略特波浪原则》(Elliott Wave Principle, 1978)。
书的出版是在7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但他们却准确的预测了80年代的大牛市。
不仅如此,Prechter还及时预测了87年的股市崩溃,并准确的指出了股市的最高点。
通过多年的研究,艾略特发现了股票市场的重复性特征。
除了这些模式,艾略特还基于费氏系列比例对股票市场作出预测。
艾略特将他的发现出版为几本着作,这些着作成为后来者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基石,他们包括:Bolton、 Frost、Prechter和许多职业交易师。
艾略特理论不仅被用于股票市场,同时也被用于所有的金融市场,是进行成功预测的工具。
艾略特波浪理论一、三大定律:1、浪2永远不会超过浪1的起点;2、浪3永远不是最短的一浪;3、浪4永远不会进入浪1的价格范围。
二、驱动浪:驱动浪可以细分成五浪,与大一级的趋势同向运动。
在驱动浪中,浪2的回撤总是小于浪1幅度的100%,而浪4的回撤总是小于浪3的100%。
浪3的运动总会超过浪1的终点。
驱动浪的目的就是产生行进。
驱动浪有良种类型:推动浪和倾斜三角形浪。
1、推动浪:最常见的驱动浪是推动浪。
在常见的推动浪中,浪4不会进入浪1的价格区域(即重叠),这一条适用于无杠杆作用的现货市场,在杠杆效应的期货市场里,有时会出现极端,但也是很少见的。
A、延长浪:推动浪有时候会出现一个延长浪,也只会出现一个;在很多时候一个延长浪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上一级波浪的其他四浪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几乎相同。
在股票市场里,延长浪经常出现在浪3。
B、衰竭形态:浪5没有超过浪3的终点称为衰竭,衰竭形态通常出现在超强的浪3之后。
衰竭形态的出现是市场趋势反转的前兆。
2、倾斜三角型(楔型):倾斜三角形是一种驱动模式,但不是推动浪,会在特定的位置代替推动浪。
在倾斜三角型中,反作用子浪不会完全吃掉前面的作用子浪,而且浪3也不是最短的浪,但是,倾斜三角型是唯一一种在主要趋势方向上浪4会进入浪1价格区域的五浪结构。
一般会在浪5,浪C中出现。
倾斜三角形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趋势即将产生剧烈的反向运动。
A、终结倾斜三角型:呈现两条收缩边界的楔形。
它可以细分成五浪结构,而每个子浪又可以细分成不是调整浪的“三浪”,形成3-3-3-3-3的波浪计数。
它一般出现在浪5的位置。
B、扩散倾斜三角型:与前者相反,呈现两条发散边界楔形。
它的结构和作用、位置与前者相同。
并且他们的第五子浪,往往以短暂突破连接子浪1和子浪3终点的趋势线而结束。
他们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逐渐减少。
浪5的延长、衰竭和倾斜三角型的出现都是转势的先兆。
C、引导倾斜三角型:和倾斜三角型一样,它也呈楔形,五浪结构,而且浪4会和浪1重叠;不同的是它的子浪的结构是5-3-5-3-5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