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三个儿子_人教
- 格式:docx
- 大小:23.86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生:……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
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自由读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师:谁想读读?生流利的朗读词语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师:你来?生再读词语3、课件出示句子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生齐读句子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生再读文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自悟,品读语言1、师:都找到哪几句话?生分别读三句话师:下面自己练一练,看谁能读出三个妈妈不同的语气。
2、交流一: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
一生读的很好师:哎呀,我听出来了,你的儿子真是谁也比不过他。
师: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来夸夸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生齐读4、交流二: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师:第二个妈妈的话,谁来读?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读出了妈妈骄傲的语气。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北门小学徐娜一、复习巩固,质疑问难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个儿子》,上课前,还是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
①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②课件出示: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聪明沉甸甸胳膊晃荡(生齐读)2、师:你真会观察,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这些生字宝宝走进课文。
在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位老爷爷说了一句话,自己读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①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一起读很有气势,自己读更有利于思考。
)②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疑问)过渡:你们真会提问。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二、指导朗读,读懂文本(一)爱之夸儿子,学习2-6自然段1、妈妈眼中的儿子(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边读画划,画好之后把它读一读,再举手告诉老师。
师:生自由读、画。
(边读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
)师:听你们读书老师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那么谁来说说这个儿子在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2、夸夸三个儿子(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她的儿子:聪明、有力)(板书,指导写“聪”字)师:聪明、有力,这都是对人的(称赞、表扬)。
你可以当当妈妈表扬一下这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吗?(指生读)师:哎呀,读得真流利!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呀?(指生读)我听出你真爱你的儿子呀!师:同学们,你能不能在读出对儿子的爱的同时,把你自豪的表情写在脸上,就像这样……(师点评,师范读,小组读)师:在妈妈眼里,儿子就是顶级的好,第一位的。
我们一起带着自豪的表情陶醉地读一读吧!(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她的儿子:有一副好嗓子)师:多自豪,多光荣的妈妈呀!谁想来当第二位妈妈,夸夸那个好嗓子的儿子?(指生夸)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再指生读)噢,你读得可高兴了!(女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儿子唱的歌真是好听极了!师:同学们,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更何况有这么会优秀的孩子呢。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上课,同学们好!刚刚同学们表现真棒,下面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故事,聪明的你肯定能围绕故事提一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看动画】师:孩子们,故事看完了,你能提个问题来考考大家吗?生: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板书:一个儿子?】还有没有?生1:为什么第三个孩子提着水桶走了呢?生2:为什么大人提不动的水桶,孩子却能提得动呢?师:对呀,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你们都是会思考的好孩子,能提这么多好问题,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师指课题】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同学们,“儿子”是个轻声词,“个”能够读得更轻一点,跟着老师读。
(师范读,学生跟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出示课件】师:看!这就是文中提到的三个儿子。
在妈妈的眼里,他们是怎样的孩子?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先看清楚这两个要求【课件,师读要求】看谁找得最快!(生自由读)师:老师要表扬这两个同学,他们最早画好,却能一直坐好,等待其他同学,不说话,这种学习习惯很值得大家学习。
好,找到的同学请举手!生1:一个儿子的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师:孩子别着急,我们注意别读错字,再来好吗?生1: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也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
师:孩子请坐,另一个妈妈是不是什么也没说?谁有补充?生2: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非常好!你真会发现!【出示课件】就是这三段话,孩子们看!【出示课件,师引读】师:在第一个妈妈的眼里,孩子是,读……【师走到一生面前】这位妈妈,自己的孩子不但聪明,而且有力气,这让你感到……?生1:很开心师:你觉得呢?生2:很快乐!生3:了不起!师:就是说,很骄傲,很自豪!所以,妈妈说话时的语气也是……生1:骄傲生2:很开心!师:对!那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来表扬一下自己的儿子。
三个儿子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孩子,谁来说说他们的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这三个孩子,深入地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复习巩固质疑问难1、课文中的生字要来考考大家了。
(课件)在每个小桶的后面都藏着一个生词,当它出现时你就大声读出来!敢挑战吗? 生:敢!课件出示:停既然嗓子拎着水桶聪明沉甸甸胳膊晃荡生齐读、开火车读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同学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
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师:总结(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一切学问的开始。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课文,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指导朗读读懂文本(一)板块一,学习2-6小节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找找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生画出来师:一边读一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
画好之后把你画出来的自己先读一读吧.生自由投入地读师:听你们读书老师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1)那么谁来说说第一个妈妈是怎么夸她的儿子的?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你也用既···又···来夸夸同学,谁来?生夸师:适时进行礼貌教育师:我们的同学既活泼又好学,既可爱又懂事。
这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那当妈妈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自豪。
师:请你带着高兴、自豪的语气夸夸这位儿子吧。
生读。
师:她的儿子是什么优点?生:她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师:哦,我们一起写下吧.(板书:聪明有力)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夸奖你的儿子?会用怎样的语气?生:高兴、自豪师:哎呀,我听出你真为你的儿子骄傲呀!同学们你能不能也读出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个儿子》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故事。
课文要求认识的生字很少,也并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文章中自然段较多,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
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
课文处理上应该以读为主。
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三个儿子的行为,体会老爷爷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孝顺父母的真正含义。
一、导入新课。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三个儿子》,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要来考考大家了,你敢挑战吗?生:敢师:那就开火车读一读吧!(表扬语:你们读得可真准)三、新授课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石头上休息,三位妈妈聊起了她们的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在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到自读提示,(课件出示)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思考并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答案。
交流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聪明有力)你们喜欢聪明的孩子吗?我现在就把聪字奖给大家。
这个字呀,会说话。
不信,你仔细观察这个字的构成,他会告诉你怎样做才是聪明的孩子。
生:用耳朵仔细听,用眼睛看,还要用心记才会成为聪明的孩子。
师:聪明的孩子一起来写写这个字吧!要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呢?生:“耳”字的最后一笔是提。
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生:卧钩要写好。
学生练习写两个,并展示。
(师:我发现了几位小小书法家,你们看看。
)师:我来采访一下这位妈妈,有这样一个聪明的儿子,你心情怎么样?生:高兴师:请你高兴读读这句话。
(生读)——表扬语:你真幸福师:多么优秀的儿子,妈妈一定为有这样一位休息的儿子而感到生:自豪师:“听了你们动情的朗读,我也想当当这位妈妈,可以吗?(示范读)全班再读读。
《三个儿子》课程教学实录1、采纳多种方式引起同学朗读的爱好,从而达到熟读的目的。
2、引导同学总结背诵的方法,并让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背诵和积累语言。
【教学预备】背诵材料、课件、书签。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上个星期学了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几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课文后,我从网上找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也是我们二班级的一位小作家来写的。
大家想不想来观赏一下?生:想。
2、课件出示诗歌《爸爸、妈妈和我》:(扫除诗歌中生字的障碍)师:先请大家悄悄地将这首诗歌观赏两遍,看看诗歌中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假如有,请举起小手来,一会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困难,好吗?生:第一小节中,最末一个词语怎么读?师:飞行,请大家和我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二小节中,我在岸边?师:栖息,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家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三小节中,妈妈是什么?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什么?师:妈妈是叶柄,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叶脉,大家来一起再把这两个词语读一遍。
老师随机讲解叶柄、叶脉的意思。
3、老师范读诗歌,激起同学朗读爱好:师:这首诗歌写的很美,老师还给这首诗歌配上了好看的画面和好听的音乐,我想把这首诗歌读给大家观赏一下,大家情愿当我的听众吗?生:情愿!师:这首诗歌美不美?大家要不要来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美?生:美!要啊!4、生自由读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下面请同学自由地读诗歌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啊!5、名同学分别读诗歌地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评价:师:刚才同学们读地很仔细。
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起来分别读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当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地最好?你有什么建议想送给这三个同学?生:我认为A同学读地很好,她字音读地很准,句子也读地很通顺。
生:我觉得B同学爸爸是天读地很好,她读地天很大很大。
我就是那一只小小鸟她也读地很好,她读地小鸟很可爱很活泼。
师:你真会评价!真是一位合格地小老师!生:我觉得C同学第三小节中妈妈是叶柄,她的柄后鼻韵母读地不好。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三个儿子_人教版《三个儿子》课堂实录【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课前生背诵《游子吟》)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
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
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师: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读完故事后再把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生字词。
)师:我要表扬一位小朋友,刚才他告诉老师,他看了故事下面的注释,知道这个故事是外国的一位女作家写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小朋友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来展示一下:谁是识字大王,生字读得最好!(师出示生字卡片)生:既、嗓、拎、桶、晃、甸。
师:“嗓”字应该是平舌音,“拎”字是前鼻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听清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往下读。
好,现在开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们在说什么?请大家轻声读2~6自然段。
妈妈们在说什么?生:她们在说自己的儿子。
生:两个妈妈在夸儿子,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引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后面,看见了什么?请大家接着自由读7~13自然段。
(生自由读7~13自然段。
)老爷爷看见了什么?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
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翻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我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妈妈在打水,水很重,老爷爷看见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生:故事说在打水的时候,有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当妈妈们拎着很重的水桶时,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三个儿子- 教学实录教材分析:《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
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故事内容生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
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
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等。
4、游戏巩固识字。
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
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6、讨论: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
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二、整体感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启发想像,指导感情朗读:想像妈妈在夸你进的情形和语气。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三个儿子》说课稿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
我先分析教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
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
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却能帮妈妈干活,他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说文章内容,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
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
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
因此,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以后,分角色朗读。
进入角色时,要注意感情朗读。
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
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她平和的心态。
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的话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
下面,我主要说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三、教法学法本节课以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
《三个儿子》课堂实录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课前生背诵《xx》)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
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
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师:小朋友请打开书,轻声读读这个故事,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读完故事后再把生字连词多读几遍。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生字词。
)
师:我要表扬一位小朋友,刚才他告诉老师,他看了故事下面的注释,知道这个故事是外国的一位女作家写的。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小朋友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来展示一下:谁是识字大王,生字读得最好!(师出示生字卡片)
生:既、嗓、拎、桶、晃、甸。
师:“嗓”字应该是平舌音,“拎”字是前鼻音。
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嗓、拎。
)师:老师把拼音遮住了,难度加大了,小朋友还能读好吗?(生读)
师:请小朋友把书翻到106页,我们一起来认读生字条中的生字。
听仔细,第三个,倒数第二个……
师:再请小朋友读一遍给同桌听,全对,给他竖一个大拇指,读错了,帮他纠正。
(生同桌互相读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开火车认读带有生字的词句,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好。
火车火车往哪开?生:火车火车往这开!
生:嗓子、晃荡、沉甸甸、拎着水桶。
(读完放在黑板旁边)
师:(出示)这是一个带有生字的句子。
哪位小朋友来读读?
生: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师:男孩子读。
女孩子再读。
师:“既……又……”在这就是——
生:又聪明又有力气的意思。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请小朋友端好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听清楚,老师读前面,你们接着往下读。
好,现在开始。
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妈妈们在说什么?请大家轻声读2~6自然段。
妈妈们在说什么?
生:她们在说自己的儿子。
生:两个妈妈在夸儿子,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引读)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后面,看见了什么?请大家接着自由读7~13自然段。
(生自由读7~13自然段。
)老爷爷看见了什么?
生:xx看见一个孩子在帮妈妈提水。
生:老爷爷看见一个孩子翻跟头,一个孩子唱着歌,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现在,大家知道了吧,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三个妈妈在打水,水很重,老爷爷看见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生:故事说在打水的时候,有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当妈妈们拎着很重的水桶时,只有一个孩子帮妈妈提水。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呢。
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大家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请小朋友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在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然后再轻声读一读。
(生默读,画句子,读句子。
教师巡视)
师:小朋友检查一下,你画对了吗?(生:画对了。
)想一想,妈妈们会用怎样的语气说?同桌互相读一读。
(生互读)
师:谁来读读看,大家仔细听,你听出了什么?
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听出了这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又聪明又有力气,但是分量还不够。
师:你来夸一夸,行吗?
生:(读)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我听出了这个妈妈觉得自己的儿子是最棒的!
师:真是一个得意的妈妈!请全班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第二个妈妈是怎么说的?
生:(指两位学生读)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生:她在夸自己的儿子唱歌好听极了。
师:谁还想来夸一夸?(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你们为自己的儿子自豪!这两个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儿子。
还有一个妈妈是怎么说的?生:(指两位学生读,全班读。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我听出来了,这个妈妈觉得儿子没有特别的地方。
师:真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常的儿子!三个妈妈,有两个在得意地夸奖自己的儿子,而另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的话,老爷爷全都记在心里!妈妈们打好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小朋友,认真读读第八自然段,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生:(自由读,读后回答)我知道这段告诉我们水很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中写了“水直晃荡”。
师:“水直晃荡”,去掉“直”,可以换一个什么词?(生:水在不停地晃荡。
)为什么会这样?想一想。
生:因为水太满了,水很重,妈妈都快拎不动了,才会不停地颤动。
师:所以说——(生:一桶水可重啦!)齐读第8自然段,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水桶里的水很重,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师: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这时你会想什么?
生:我真希望有人来帮我一起拎,我就不会腰酸背痛了。
师:这时,三个孩子都来了。
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小朋友轻声读9~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生(读):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生(读):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生(读):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同时板贴句子。
)
师:自己检查。
画对的举手。
我们再来看看三个儿子的表现。
(师引读:一个——一个——另一个——,生接读后面的话。
)
师:(贴图)像这样,叙述三个孩子,一个怎样,一个怎样,连用三次,我们就会觉得很乏味,所以,
第三个就用另一个。
比如:教室里有三位同学在打扫卫生,我们可以说——
生:一个……一个……另一个……
师:又如:草地上有三只小羊(板书:只)我们可以说——
生:一只……一只……另一只……
师:我们再把这三句话读一遍。
(生读句子。
)
师:当妈妈们拎着沉甸甸的水桶往回走,两个孩子忙着展示自己特别的才能,只有一个孩子走过去,帮妈妈拎水。
下面,我们师生合作读最后两节,男孩子读老爷爷的话,老师读妈妈的话,女孩子读叙述部分,行吗?
(xx合作读12~13自然段)
师:我们再读一遍。
大家边读边想: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看见的是哪一个?
生:我认为是帮妈妈拎水的那个儿子。
师:(把图贴到黑板上)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他会怎样想?同学们读读这句话,圈出描写动作的词。
(生自由读,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
师:他会怎么想?
生:他觉得妈妈特别辛苦。
“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
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师:课文的前面讲到第三个妈妈说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现在,你感受到这个儿子特别吗?特别在哪里?
生:我认为他很特别,他能发现妈妈很辛苦。
师:所以,xx看见的应该是哪个?
生:帮妈妈提水的儿子。
师:是啊!在妈妈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主动去帮助她们,正像《三字经》中说(贴句子),作为儿女的我们,从小就应当懂得孝敬父母,这是每个做儿女的应当做的。
让我们把这句话齐读一遍——(生齐读: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
)
三、练写生字,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刚才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学习写两个生字。
请小朋友把黑板上的生字再读一遍。
(xx写边讲解)
(生练写,师巡视)
师:同学们,儿子,这两个字在妈妈的心里是那么的神圣。
妈妈这两个字,在我们做儿子的心里更是伟大的。
让我们记住“为人子,方少时,孝于亲,所当执”。
(齐读)大家都来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小故事,大道理,有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继续读书、表演、学生字!下课!
【教学评析】
这是一堂非常扎实的、原汁原味的语文常态课,扎扎实实读,扎扎实实写,扎扎实实讨论。
《三个儿子》课文较平实,我们从课堂上也看到了平实无华。
首先教师是用语文的方式教我们的语文课,重点抓住了读、思、悟。
课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充分训练了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其次,教师关注了语言形式,注重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一个,一个,另一个”的指导很细致,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语言的丰富。
再其次,教师引领学生从细节回归整体,进行对比读,为后面儿子的行为进行铺垫。
最后,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少了匠气,多了灵气。
同时,将国学融进了课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整堂课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孩子自己去领会、感悟,让好学生有很好的发展,对学困生帮助更大,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把语文学好记好;教师给孩子们的是鼓励、点拨。
真是:教学有方,育人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