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5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
生:表扬过。
师:怎样表扬的?
当生举手的少时,师提示:当你考试考好的时候、当你听话的时候、当你帮妈妈做事情的时候……
生:……
师:你们真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孩子。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三个儿子怎么样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也可以用字典识字。
困难处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2、课件出示词语: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
师:谁想读读?
生流利的朗读词语
当生读到“拎着水桶”时,师:能做个动作吗?
当生读到“晃荡”时,师:谁能用动作表示?
师:你来?
生再读词语
3、课件出示句子
师:看!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桌互读
师:找一组小朋友开火车读!
当一生读第一句话时,师: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读出来?
当生读第二句话时,师:读的好,你理解了。
当一组生读完时,师:咱们一起读读吧!
生齐读句子
4、师:怎样能把课文读的更有味道,下面听老师来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
师:谢谢大家!象老师这样读读吧!
生再读文
5、师:小朋友练习的很认真,下面我请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横线划出三个妈妈谈论孩子的话。
生认真的听,认真的划。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一、复习巩固生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来齐读课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齐读)。
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都找到了朋友,谁来读一读。
(指生读)重点强调:沉甸甸,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一说吗?看来大家都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这些字宝宝又回到了课文中。
你们一定也能认识它。
二.细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导入新课:三个妈妈来井边打水,三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请默读课文的2---6段,用你直线画一画三位妈妈都说了什么?。
(1)妈妈们说了什么?指生说(板书)(2)来看看第一个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3)指生读,谁来评一评?(高兴、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高兴,自豪的心表来读一读吗?那现在请你当当这个妈妈,高兴地、自豪地夸夸儿子。
听听,声音里都透着骄傲。
还有哪个妈妈愿意夸夸儿子?谁还能像他这样来夸一夸这个儿子?(看!多得意的妈妈)(你们瞧!这位妈妈多骄傲)多棒的儿子啊!咱们都来夸夸他吧。
句式练习:(1)从这位妈妈的夸赞中你知道了什么?〈2〉你知道了这个儿子有两个优点,一个优点是聪明, 一个优点是有力气,你们看!用“既……又”这样的词把儿子的两个优点用一句话说明白了,这样既精炼又准确。
<3)你能用“既……又……”这样的词说句话吗?过渡:一个妈妈这样夸自己的儿子,而另一个妈妈也不示弱。
他又是怎么夸自己的孩子的呢?指导朗读:〈1〉谁来夸夸?谁来评评?(你读出了妈妈的自豪)(2)这么出色的儿子,妈妈能不高兴吗?加上动作,带上表情<3)老师看见你的表情和动作特别好,你能再来夸一夸吗?过渡:这两个儿子真的很优秀。
难怪这两位妈妈在井边打水都不忘夸奖自己的儿子。
两位妈妈都夸了自己的孩子,而第三位妈妈却什么也没说,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读读第三位妈妈说的话?指导朗读:〈1>从这位妈妈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位妈妈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一般,普通、不好意思,没什么自豪,不爱夸耀等)你能读出妈妈这种心态吗?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示范课《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示范课《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回顾展示,复习引入:出示课件: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二)、自主阅读,小组探究。
1、读:组长带领组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注意互帮互教!2.找:你能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吗?3.小组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4、质疑:读书过程中,你碰到了不懂的问题了吗?请在小组中提出来,让组员试着解决!(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1、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找出三位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吗?(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学生汇报。
(2)指导朗读: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各小组展示读,读出妈妈称赞孩子时的高兴、自豪的语气来。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指名几生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2、自主学习我能说!瞧!这就是那三位妈妈所说的三个儿子,他们各自在干什么?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说话练习:用“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说一句完整的话。
3、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看到的的确是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呢?(1)学生质疑。
(2)从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看出水很重的呀?相机理解“晃荡”(3)体会妈妈提水的辛苦。
(4)正当三个妈妈在辛苦提水时,另外两个儿子在干什么呢?(5)展示交流: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了吗?(6)师小结:只有心疼妈妈,懂得孝敬妈妈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北门小学徐娜一、复习巩固,质疑问难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个儿子》,上课前,还是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的生字掌握情况。
①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②课件出示: 既然嗓子拎着水桶聪明沉甸甸胳膊晃荡(生齐读)2、师:你真会观察,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这些生字宝宝走进课文。
在这篇课文的最后,一位老爷爷说了一句话,自己读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什么疑问。
①课件:“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一起读很有气势,自己读更有利于思考。
)②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疑问)过渡:你们真会提问。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咱们就来看一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二、指导朗读,读懂文本(一)爱之夸儿子,学习2-6自然段1、妈妈眼中的儿子(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2-6自然段,看看这三个儿子在妈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
边读画划,画好之后把它读一读,再举手告诉老师。
师:生自由读、画。
(边读边画,你画出的线呀就是你思考的痕迹。
)师:听你们读书老师觉得真是一种享受。
那么谁来说说这个儿子在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2、夸夸三个儿子(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她的儿子:聪明、有力)(板书,指导写“聪”字)师:聪明、有力,这都是对人的(称赞、表扬)。
你可以当当妈妈表扬一下这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吗?(指生读)师:哎呀,读得真流利!有这样的一个儿子,你的心情怎么样呀?(指生读)我听出你真爱你的儿子呀!师:同学们,你能不能在读出对儿子的爱的同时,把你自豪的表情写在脸上,就像这样……(师点评,师范读,小组读)师:在妈妈眼里,儿子就是顶级的好,第一位的。
我们一起带着自豪的表情陶醉地读一读吧!(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她的儿子:有一副好嗓子)师:多自豪,多光荣的妈妈呀!谁想来当第二位妈妈,夸夸那个好嗓子的儿子?(指生夸)师:你的声音真好听!(再指生读)噢,你读得可高兴了!(女生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的儿子唱的歌真是好听极了!师:同学们,所有的妈妈都爱孩子,更何况有这么会优秀的孩子呢。
《三个儿子》课堂教学实录1、采纳多种方式引起同学朗读的爱好,从而达到熟读的目的。
2、引导同学总结背诵的方法,并让同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背诵和积累语言。
【教学预备】背诵材料、课件、书签。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上个星期学了第六单元《三个儿子》、《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等几篇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课文后,我从网上找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也是我们二班级的一位小作家来写的。
大家想不想来观赏一下?生:想。
2、课件出示诗歌《爸爸、妈妈和我》:(扫除诗歌中生字的障碍)师:先请大家悄悄地将这首诗歌观赏两遍,看看诗歌中有没有你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语?假如有,请举起小手来,一会我们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困难,好吗?生:第一小节中,最末一个词语怎么读?师:飞行,请大家和我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二小节中,我在岸边?师:栖息,就是休息的意思,大家一起把这个词语读两遍。
生:第三小节中,妈妈是什么?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什么?师:妈妈是叶柄,我就是那一丝小小的叶脉,大家来一起再把这两个词语读一遍。
老师随机讲解“叶柄、叶脉”的意思。
3、老师范读诗歌,激起同学朗读爱好:师:这首诗歌写的很美,老师还给这首诗歌配上了好看的画面和好听的音乐,我想把这首诗歌读给大家观赏一下,大家情愿当我的听众吗?生:情愿!师:这首诗歌美不美?大家要不要来亲自体验一下它的美?生:美!要啊!4、生自由读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下面请同学自由地读诗歌两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啊!5、名同学分别读诗歌地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评价:师:刚才同学们读地很仔细。
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起来分别读一、二、三小节。
其他同学当当小老师,评评谁读地最好?你有什么建议想送给这三个同学?生:我认为A同学读地很好,她字音读地很准,句子也读地很通顺。
生:我觉得B同学“爸爸是天”读地很好,她读地天很大很大。
“我就是那一只小小鸟”她也读地很好,她读地小鸟很可爱很活泼。
师:你真会评价!真是一位合格地小老师!生:我觉得C同学第三小节中“妈妈是叶柄”,她的“柄”后鼻韵母读地不好。
《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语文是充满灵性的,它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经历及思绪融入文本的解读中,与文本的作者进展心灵沟通。
因此,如何让语文走进学会心灵,我尝试“诗化语文”教学,即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对话实行中,让学生感悟到作用(或文中主人公)的脉搏,结合自己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经历,找到共鸣点,在与文本、同伴、老师和自我的多回合对话中,进展精神交流、意义分享。
同时,在感悟语言中,抓住重点词句,对文本进展剪接、组合,创作新的文本──诗歌,让学生的心灵之弦再次在诗歌中得到拨动,从而加深对语言的体验。
《三个儿子》一文,内容浅显,却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它教育子女们怎样才是真正的儿子,与我国《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主题相符。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都以我为中心,很少有主动帮助父母的行为。
为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也是社会教育的失误。
因此,要使蕴含在文章中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灵有所触动,到达感到的目标,非得下一些苦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中主人公的心灵不可。
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诗化”尝试:我认为,导课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学习情境,使其有良好心境和情绪准备,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的重点目标上。
在本课教学中,我应用诗歌创作中“设置悬念、比照、夸张”等手法进入导课:1、板书课题夸张化。
2、我将课题中“三”字写得特大,其中上面两横特小,三横之间空距较大。
学生看了以后,马上提问:“为什么这么写‘三’?”我顺势问:“你认为老师在写‘三’吗?”学生疑惑了。
我抓住这个悬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去猜测老师为什么这儿写?学生读完后,有人认为:“张老师与课文中的老人一样,只有肯定一个儿子。
”于是,我引导学生质疑,归纳出以下三个探究的话题:⑴ 写了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只看见一个儿子?⑵ 怎样才算真正的儿子?⑶ 怎样做真正的儿子?1、学生自读课文后,很快地划分三位妈妈夸赞自己儿子的语言,以及三个儿子的语言,以及三个儿子对待妈妈拎的水桶的表现的句子。
《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第一篇:《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三个儿子》教学实录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和指导思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位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儿子,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妈妈拎水桶,他才是真正能够孝敬父母的儿子。
《三个儿子》语言十分浅显,但在浅显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因此在教学中无需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讲课文的思想内涵,只要能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融入生活场景,自主学习,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后的成就感,并能从第三个儿子的身上发现他的闪光点影射到自己的身上。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与渔”,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真实的体验。
在这样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镇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中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思考和大家交流探讨。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生活情境、以图设疑1、创设生活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生:扫地、烧饭、洗碗……(生自由说)师:你们真能干!那还记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生:夸我很懂事,很乖,已经长大了……(生自由说)2、提高要求: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生自由表演)3、课件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分别在干什么?生:有三位妈妈,两个妈妈在吃力地提水。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三个儿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三个儿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读准人物的不同语气,领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1、网络游戏复习生字。
2、开火车认读此语。
过渡:大家真棒!大家看,老师是这样夸你们的,你们的妈妈是怎么夸你们的?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这些妈妈是怎么夸自己的儿子的。
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
用横线划出妈妈们的话。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三位妈妈的话,要读出她们的样子来。
3、出示幻灯片,指名读三位妈妈的`话。
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
(第一、二位妈妈的骄傲、自豪。
第三位妈妈语气的平淡)(第三位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相关板书:即聪明又有力气唱歌好听没什么可说的)4、分角色表演三位妈妈。
5、在妈妈打水回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6、幻灯片出示第8段,学生齐读,你读了这段,有什么发现?7、指导读出水重的感觉。
8、默读课文最后几段,想: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却说只看见一个儿子?9、小组讨论后汇报。
(引导结合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说)10、引导理解:老爷爷看见的儿子是哪个儿子?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孝敬父母)(擦去没什么特别)11、看了这三个儿子的做法,你有什么感受?我们给第三个儿子戴上一朵大红花。
(板画:花)过渡:在我们的资料城中,还有许多孩子孝敬父母的故事。
大家去读一读,等会儿把你了解到的故事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三、拓展阅读四、打写1、我能做个好儿子(女儿)。
2、说话你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读了课文和资料城里的故事之后,你有新的想法吗?3、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三个儿子》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精心整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课堂实录评课参考
小学远程教育语文教师考核参考资料
看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课堂实录,下面我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方面来进行评课,首先,说说教学的优点:
一、教师在课堂中,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先进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从“认识我”入手,利用一个“聪”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信息渠道,即会观察,会倾听,会表达,会用心思考,会总结等。
这也是这位聪明的教师不露痕迹的课堂要求: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是聪明的孩子。
好的导语能发人 用,。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评析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孩子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优秀,有的会唱歌,有的爱画画,你有什么特点?来介绍介绍自己吧!生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等师:你们真是多才多艺,希望待会都表现出来,好吗?一、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也认识了三个孩子,还记得吗?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板书课题,生齐读。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言简意明,不蔓不枝。
】二、巩固识字,整体回顾全文:1、师:首先,本课的生字朋友们要来考考大家,还认识吗?快来读一读吧!出示“我会读”生:练习读、指名读下面词句。
嗓子拎着水桶晃荡沉甸甸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师:你们读得真准确,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是吗?看看谁爱动脑筋。
默读全文,边读边想一想:读后你有什么疑问?生: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生:为什么第三个妈妈不夸夸自己的儿子?生:为什么前两个妈妈在夸自己的儿子?师:你们俩的问题差不多,是在问为什么三个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生: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师: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为什么三人妈妈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为什么说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深入地学习课文后,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有意义的阅读教学,就需要基于文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对话主题,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这个主题,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韩老师的引导给我们以启发。
她在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梳理出三个问题,其实这里暗藏着一个核心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在渐次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因为所探究的问题并非教师的主观赐予,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思考,因而学生更具阅读动力。
】三、研读课文:师:我们先去看看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听听妈妈对他们的评价。
1、课件出示第2——6自然段(1)师:自己读一读,在妈妈眼里这是怎样的三个儿子?生自己读这部分。
生:第一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第二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第三个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真不错。
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你说的真完整,真是一个爱思考、会表达的孩子。
【“把书读薄”是一种能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似乎有一定难度,需要渐进地训练。
此处,教师减缓训练坡度,并未要求学生针对全文进行概括,而是圈定研读段落,训练学生提炼,练习把几段话读成一两句话。
学生在阅读、整合、提炼中学习条理的表达,充分体现了课堂就是“练兵场”的课堂实践理念。
】(2)指导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自由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妈妈的心情怎样?生:妈妈很高兴。
生:妈妈很自豪。
师:那你来试着读一读妈妈的话吧!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是啊,这人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多了不起呀!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这个孩子多让妈妈引以为豪!你来读一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师:在妈妈心里,谁也比不过他!师:谁还能读出来妈妈自豪、得意?加上表情、动作读。
生: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生边读边做动作)师:这就是妈妈,儿子永远是最优秀的——师引导生齐读这个妈妈说的话。
师:这就是妈妈,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儿子——生读。
师:这就是妈妈,为儿子骄傲、为儿子自豪——生读。
……(3)放手读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师:此时,第二个妈妈也不甘示弱,夸起了自己的儿子,你能夸好吗?谁来夸?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听出来了吗?这个妈妈在夸什么?生: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师:是呀,不是一般的好听,是——好听极了!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得意,谁都比不过!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骄傲!生: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师:同样自豪——生读。
……【以读为主,不用很多的点拨和唤醒,在师生的朗读交流中,教师的评价跟进,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无痕的加强了。
】(4)男、女生分角色读。
师:下面分角色读,老师请男同学读第一位妈妈,女同学读第二位妈妈,看看谁的儿子更棒!生:男、女生对读第二、第三段。
师:多么优秀的两个儿子呀,可另一个妈妈什么也没说,那两个妈妈很奇怪,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5)对比朗读第6自然段师:这位妈妈这样说,你来读一读。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没有什么可炫耀的。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是啊,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多么平和的心态。
生: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多么谦虚的妈妈呀——生读。
【在前两位妈妈对儿子大加赞赏的时候,第三位妈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此构段利于对比体会。
言为心声,在第三位妈妈的眼里和心中,儿子究竟是怎样的呢?教师仍然通过评读来实现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由表面文字读出儿子的“不特别”,到读出语言背后含着的谦虚与平和的心态。
第三位妈妈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这是一位特别的妈妈!同时引起学生好奇,想要一睹她儿子的风采。
】(6)设置情景,去掉旁白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老师听出来了,三个不同的妈妈,说话时的心情、语气也是不同的,让我们一起再现当时的情景吧!师生配合分角色朗读。
【如果说理解是“钻进文本”,那么朗读应该是“跃出纸外”。
由部分体悟到回归整体,一来二去,学生读得兴味盎然,读得入情入境,不仅再现了当时情境,也为儿子们的出场做了铺垫。
】2、学习8——11自然段。
(1)出示9——11自然段师:就这样,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生:自己读第9——11自然段。
师:你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
”来说一说吗?生: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师:说得多完整呀!谁来读读第一个孩子是怎么做的?生读三个孩子的做法,师相机指导朗读9——11自然段,板书三个孩子的表现(翻跟头——真好看唱着歌——真好听接过水桶)。
【仍然是“圈点概括”,这回教师要求学运用文本的语言范式“一个,一个,另一个。
”来概括。
如果说前面的“读”是感受,是理解,是言语的录入,这里的“说”就是文本言语内化后再外化的过程。
】师:这是怎样的一桶水?生:沉甸甸的。
师:沉甸甸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很沉、很重。
师:有多沉、有多重?从文中找一找!生:在第8自然段。
(2)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
师:听老师读,同学们闭眼想象:你仿佛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师范读第8自然段。
生闭眼想象。
生:我看到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三个妈妈怎么走走停停呢?生:因为一桶水可重啦,提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生:我还看到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师:是啊,三个妈妈互相捶捶胳膊,捶捶腰,太累了。
同学们通过这些词语,能看出当时的画面,多有意思呀!前面是看到的,还能听到什么?生:我听到了水晃荡的声音。
师:是啊,水太满了。
生:我听见三个妈妈在说话。
师:她们在说什么?生:三个妈妈说:“我太累了!”生:三个妈妈说:“要是有人帮帮我们就好了!”师:你们还听到了妈妈的心声,那你能通过读表达出妈妈的心声吗?生:指名有感情朗读。
师:及时给予评价。
……【训练语感,不仅要训练学生读出语言呈现的画面,还要读出语言的深刻意蕴。
小韩老师的细致引导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语感层层拔节的过程。
一段平面的文字,经由点拨,学生不仅看到了画面,还听出了心声,不仅读出了妈妈的辛苦,也读出了对儿子孝行的期待。
】(3)师引读第11自然段师:听出来了,这桶水可真重呀!但只有这个孩子看到了妈妈很累,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只有这个孩子听到了妈妈的心声,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师:只有这个孩子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他这样做——生齐读第11自然段。
【读文就需要如此连前想后,由“一桶水可重了”的体悟,到对第三个儿子表现的引读,一咏三叹!第三个儿子——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跃然眼前。
】3、引导学生明理师:课文学到这儿,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你知道答案吗?生:因为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为妈妈提水。
师:是啊,在老爷爷看来,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那其他的两个儿子就不好了吗?做为孩子,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可做为儿子呢?他们缺少了什么?生:他们没有帮妈妈提水。
生:他们看到妈妈提水只顾着表现自己的特点,却不管妈妈。
生:他们没有关心妈妈。
师:是啊,只有这个儿子关心妈妈,这才是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板书:孝顺)那么同学们提出的“三个妈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找到了答案,(师手指板书)因为三个儿子的表现也不同。
那么,第三个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第三个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他却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生:孝顺父母就是他的特点,第三个妈妈很谦虚。
【水到渠成。
学生一路走来,读着读着,心中的问题就清晰了,就渐渐到了“愤悱”的状态,稍一点拨,顿时释然。
】四、拓展:师:三字经中有这么一句:香九龄,能温席。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读故事《黄香扇枕温席》。
生:边看边听故事。
师:说说黄香为父亲做了些什么?生:夏天,黄香为父亲扇枕,冬天,黄香为父亲温席。
师: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这样的故事还有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如:仲由为亲负米、刘恒亲尝汤药、寿昌弃官寻母等。
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相关的故事读一读。
因为他们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子,方少时。
孝与亲,所当执。
”引导学生诵记。
【主题拓展,以一篇带多篇,引导课外阅读实践。
浓浓的情感会沉潜在学生心中。
】五、指导书写师:这节课我们不仅懂得了道理,我们还要学会写字。
出示:聪。
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生:耳字加总字。
生:我有好方法,要有耳朵、眼睛、嘴巴、用心就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的!师: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把它写正确、写漂亮吗?生:观察后先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