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2020新】
- 格式:doc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2024年1月浙江省高考地理一、单选题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
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B.气温C.地形D.植被2.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
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
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
完成下面小题。
3.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4.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分别是( )A .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 .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C .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 .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6.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 .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 .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C .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 .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B .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C .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D .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8.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
滑动方向为B.由西向东.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先后顺序是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是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乙C.丙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 28°N,87°E.7:20—7:39 C.7:40—8:00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1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主要目是A.提高研发水平B.满足生产需要C.带动当地就业D.提高生产效率12.依据上汽集团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13.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1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成因.( 6分))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意义.( 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三种性质不同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4分)(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季节变化特征.( 3分)(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优点.( 6分)(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 km2(图12),是黄河粗泥沙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13),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形成原因( 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流量与7月、9月相近,但3月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原因.( 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干、湿气团相遇,东侧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气团,在山地西侧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年内有两个干季和两个湿季.)可可与谷物混播,谷物生长提供荫蔽环境,有利于可可幼苗生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加油!你一定行!真题在手 何必模拟认真刷题 必过 加油( 3)此时段为可可大季收获期,且正值湿季,可可采摘后易霉变腐烂需及时晾晒加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北部热带草原区该时段正值干季农闲季节,有大量闲置劳动力.19.( 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全卷完1.考试顺利祝福语经典句子 1、相信自己吧!坚持就是胜利!祝考试顺利,榜上有名!加油!你一定行!真题在手 何必模拟认真刷题 必过 加油 2、愿全国所有的考生都能以平常的心态参加考试,发挥自己的水平,考上理想的学校。
2015年高考文综浙江卷(地理部分)第1卷(选择题)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3、4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 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7、8题。
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新高考(全国Ⅰ卷)地区地理试卷结构及题型变化由于新高考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考试的模式由原来的文科综合考试变成了单科考试。
新高考地理试卷与过去的全国卷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高考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目前安排在第四天(10号)15:30-17:00(新高考全国Ⅰ卷)。
新高考地理试卷整体结构(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选择题考点分析: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选择题题型上来看上看,自然地理有关试题共有8道,人文地理有关试题共有7道。
从占比来看,新高考与过去全国卷相比(自然地理6道选择题,人文地理5道选择题,总共11道选择题【大致每年这样分布,可能小有差异】),基本上保持一致。
15道选择题中有13道是中国地理试题,2道世界地理试题,显然,中国地理占比较大,这一点与过去全国卷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地理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一个重中之重。
②从考点上来看,涉及到的自然地理知识有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带、时差计算、地形剖面图,这与过去全国Ⅰ卷基本保持一致。
这两年减少了对太阳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考察,对于水文地理,地质构造,自然带等知识加大了考察力度,难度上有所降低。
③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三大核心主干知识,城市化、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从考题设置上,题目比较常规,主要是农业与工业发展的条件与区位因素的考察,与过去全国卷相比基本上保持一致,这也体现了高考试卷的稳定性。
④总体来看,选择题部分在题量上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但是在考点上基本保持稳定,考试内容仍然避开了较为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利于考生的稳定发挥。
同时,新高考除了第二组选择题,其他题目均配有相关地图,图文材料题与过去相比有所增加,需要学生能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在平时训练中也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题型分析: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非选择题考点分析:非选择题总体分析:①从题型来看,自然地理有3道大题,人文地理有1道大题,显然自然地理的占比更大,而自然地理中水文地理占据了2道大题,锋面与气候占据了1道大题。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RS没有定位、查询功能,AC错误。
数字地球是将各种信息转变成数字,实现网络上共享,无法实现查询、定位;虚拟现实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
GIS主要是分析、处理信息功能,具有查询功能,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手机点餐类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的技术是GIS和GPS,D正确。
A、B、C错误。
【提示】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GPS技术可以对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任一物体进行全天候的精密三维定位和导航;GIS技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答案】C【解析】与地面常规公交方式相比,地铁在地下运行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道路通畅,地铁运行速度快,不像地面交通一样易发交通拥挤、误点,因此准点率高,④正确;位于地下,节省城市用地空间,用地省,运输效率高,客运量大,③正确;地铁建设需要在地下进行轨道、电力、用水等作业,工程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①错误;地铁是电气化交通运输方式,产生废气少,对城市地面环境产生的噪音干扰少,②错误。
C正确。
3.【答案】B【解析】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
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标准答案解析(全国Ⅱ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 水文、地貌、植被B. 地貌、水文、植被C. 植被、地貌、水文D. 水文、植被、地貌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 风俗习惯改变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 人口迁徙频繁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图2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 灌溉B. 排水C. 防虫害D. 通风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产量B. 减少水土流失C. 降低生产成本D. 减少蒸发5. 近年来,该地()A. 种植结构复杂化B. 复种指数提高C. 田间管理精细化D. 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浙江卷)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1、2题。
1.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
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完成3、4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
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D.甲—④,乙—③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201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1.(4分)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4分)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4分)如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4.(4分)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5.(4分)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如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4分)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8.(4分)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在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如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9、10题.9.(4分)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10.(4分)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11.(4分)如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B.43°C.23.5°D.21.5°二、非选择题12.(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图3为图1中乙地的气候统计图.图1中丙第广泛栽植可作为优良造纸原料的辐射松,生产纸浆出口.材料二:我国新疆吐鲁番出产的甜瓜深受市场欢迎.某企业欲咋乙地开辟海外甜瓜生产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2)简述乙地种植甜瓜有利的自然条件.(3)简述丙地栽植辐射松和发展纸浆出口的自然优势.13.(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图1为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结构图.岸线资源包括港口和工业生产等所需的相关水域和陆域,一级岸线优于二级,二级优于三级.材料二: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1)说明该地区建设众多引排工程的主要原因.(2)长江江苏段岸岸线资源条件较好,说明理由岸线资源适宜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的主要原因.(3)苏州某组织制造企业研究是否前往安徽的方案.如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要采取什么应对措施?2015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1、2题.1.(4分)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①缩短路程②增加运量③减少货物破损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分析】主要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学生应能判断出海运的路程远了,同时学生要熟悉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也应知道古代陆路运输的工具以车、马、骆驼等为主,运量比轮船要小的多。
【解答】解:读图,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部地区,增强贸易灵活性,④对;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上风浪大,不能减少货物破损,③错。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4分)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分析】根据材料,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读图,从浙江宁波出发,整个航线航向偏南徧西.东亚行船顺风是东北风,南亚地区是东北风,所以最佳季节应该是冬季.【解答】解:A、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甲处纬度太低,不利于夜观北极星定向,故不符合题意;B、冬季,乙处吹东北风,船上的人可能会在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故正确;C、冬季是枯水期,丙处不能见到河水的暴涨,故不符合题意;D、丁处沿岸是沙漠区,不能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判断.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3.(4分)如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分析】30°N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解答】解: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甲与④对应。
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气候类型,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4分)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D.海拔高度【分析】主要考查了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此题关键是注意位于30°N 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中西部多干旱区,大量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季风气候.然后在根据甲图中只有水边有植物,判断是沙漠气候区,乙图植被分布范围较大,但植被稀疏,应该是降水较少地区域,山区地形,温度较低,对应选项中气温、降水资料,不可能是①、②两图,甲乙两图景观差异明显,两地纬度相同,甲中有热带植被,应该海拔低,乙图植被矮小的草地为主,应该是海拔高,热量不足.【解答】解:A、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故不符合题意;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故不符合题意;C、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故不符合题意;D、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对比,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
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5、6题5.(4分)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分析】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读图分析,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解答】解:A、甲处是向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向斜,外力侵蚀成山,故不符合题意;B、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向斜,受侵蚀成岭,故不符合题意;C、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故正确;D、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6.(4分)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分析】图中岩层序号代表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根据不同地质构造岩层年龄新老关系,判断出背斜、向斜构造.背斜构造岩层中间老、两翼新,背斜顶部岩层易受张力,岩层较松散,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根据丙处岩层序号,判断出为沉积岩,如是岩浆岩,会把原来沉积岩层切断.【解答】解: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与周围岩石不同。
读图,丙处岩层按顺序形成较晚,且没有侵入或切断的形态,是在地表沉积形成,可能是石灰岩等沉积岩,或是石灰岩变质成的大理岩。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岩层年龄的新老关系、岩石的成因等相关知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如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4分)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分析】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重点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和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答】解:A、读图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