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48387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96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治水必躬亲》课前自主复习:一、解释加点字词,翻译全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之:执一:泥:于:掌故:妄意:【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盖:潴:势:【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相度:情:咨询:穷: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是:以:躬:胼胝:【昔海中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事而后事可举也。
】尝:横索:如:而:举:【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如:计:远:课堂互动课文内容:1、中心论点: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3、海瑞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力主反贪,刚正不阿等。
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
1.《治水必躬亲》选自《》,作者,代江苏金匮人。
文章论述了的道理,并以明代有名的清官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而且要。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是()(3分)A.治水/必躬亲B.泥于/掌故C.昔/海/忠介治河D.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3.海瑞是一个廉洁奉公的清官,也是一个身体力行、操劳奔忙、造福百姓的实干家。
下面这些句子,分别表现了海瑞哪些方面的品质?(4分)①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亲给钱粮,不扣一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拓展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治水必躬亲》钱泳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不克扣一厘钱,并且随同的官员差役也没有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功。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不能办好了。
段落大意: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水停聚的地方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以至于手脚都磨出了茧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不扣押一厘钱,并且随同的官员差役也不曾横行索要一文钱。
必须像这样,后面的事才能办成功。
八上期末总复习系列——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之五:《治水必躬亲》十五.阅读《治水必躬亲》和《大禹治水》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治水必躬亲》略大禹治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榉。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亲劳胼胝()(2)泥于掌故()(3)潴有浅深()(4)盖地有高低()2.用现代汉语写出“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的意思。
3.用原文回答大禹是怎样做到“相度”而“得其情”的?4.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大禹治水“躬历山川,亲劳胼胝”?5.我国历史上治水的名人有许多,你能再列举几个吗?6.海瑞墓室后扩建了“扬廉轩”,亭柱上刻有海瑞的两副对联,其一是“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海瑞,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7.《治水必躬亲》中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8.《大禹治水》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大禹治水“躬历山川,亲劳胼胝”?答案:1.(1)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2)古代典章制度(3)水停聚的地方(4)原来2.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则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办不好。
3.观察估量。
“左准绳,右规矩。
”4.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榉。
5.都江堰—李冰父子;宋代的范仲淹;唐代的白居易治理西湖6.“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这是海瑞所写诗句,后来成为海瑞墓中的一幅对联。
我认为这就是海瑞这一生追求的理想。
他为了所谓的“冰霜操守”,非人刻薄地对待着自己和官场的同仁们。
他所展现出的伟大情操,居然连进化了几百年的中国的现代官僚们难以企及项背,这是对“人性进化论”的无情嘲讽。
治水必躬亲文言文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
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
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以下词语中“愁”字与“非咨询不穷其致”中“愁”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a.穷追猛打
b.无穷无尽
c.一穷二白
d.穷凶极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或短语。
⑴计利而生事__________________
⑵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__________________
⑶就是以必得谏历山川__________________
⑷泥于掌故__________________
3.译者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中“是”指代什么?全文要表达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⑴盘算;⑵曾经;⑶亲自;⑷拘泥
3.⑴如果不经过观测和测量就无法介绍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出访,草案就无法全盘查清情况
⑵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意对即可)
4.“就是”指像海瑞筑堤那样既南畿又廉能。
筑堤必南畿。
《治水必躬亲》钱泳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池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穿着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不克扣一厘钱,并且随同的官员差役也没有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功。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不能办好了。
段落大意: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
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水停聚的地方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以至于手脚都磨出了茧子。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不扣押一厘钱,并且随同的官员差役也不曾横行索要一文钱。
必须像这样,后面的事才能办成功。
期末复习——文言文《治水必躬亲》班级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 2016-1-6一、解释加点的词语: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亦.()..(),泥.于()掌故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冒雨..()。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一钱。
...()横索..()亦未尝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二、翻译句子。
1、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治水必躬亲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治水必躬亲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14分)治水必躬亲钱泳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4分)①泥于掌故掌故:②非相度不得其情相度:③非咨询不穷其致穷:④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举: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治水为什么“必躬亲”?(2分)小题4:从“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中,你看到了海瑞的哪些品质?(2分)小题5:为了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古代的典章制度②观察测量③追究到底④成功小题2:①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②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功。
小题3:因为地形、水流、池塘、河流的`形势等情况非常复杂,如果不经过观察、测量、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小题4:①事必躬亲,不辞劳苦(1分)②清正廉洁,关心百姓(1分)小题5:事实论证、对比论证小题1:试题分析:①古今异义词,今义:“掌”和“故”要分开讲,它们不是一个词语。
古义:古代的典章制度。
②古今异义词,今义:“相”和“度”要分开解释,它们不是一个词语;古义:观察测量。
③一词多义,在这里是追究到底的意思。
④一词多义,在这里是成功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是以”(因此)、“躬历山川”(亲自登临山川)、“亲劳胼胝”(亲自辛劳,不怕吃苦)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治水必躬亲
〖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
〖原文〗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译文】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以上先说明治水要防止的现象,然后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原文〗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译文】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
以上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原文〗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文】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以上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
1。
《治水必躬亲》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1—5题。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不可执一(掌握一种方法)B.泥于掌故(古代的典章制度)C.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横行勒索)D.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2.下列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B.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C.庭下如积水空明D.全石以为底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治水必须(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原因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想使水利“兴”,治水的官员除了“躬亲”以外,还应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1.A2.D3.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4.躬历山川,亲劳胼胝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5.廉洁、不怕艰辛、不怕得罪人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治水必躬亲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治水必躬亲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泥于掌故泥:拘泥②是以必得躬历山川躬:亲自③非相度不得其情相度:观察④亲劳胼胝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2、指出下列加点的词的古今义。
①泥于掌故古义: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②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译]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远远地躲过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4、请从*中概括出两个成语:好逸恶劳、见利忘义。
5、文中“海忠介”即指海瑞,是明朝(朝代)曾经骂过皇帝的清官,与包公齐名,人称“海青天”,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曾写过一部关于他的历史剧《海瑞罢官》。
6、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7、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
8、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9、除海瑞治水外,请列举我国历史上其他的治水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事迹。
[答]①禹: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用疏导的方法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②李冰:秦时蜀郡太守,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③范仲淹:北宋文学家,在江苏东部海滨修筑捍海大堤——范公堤,恩泽后代;治理太湖时,提出了“浚河、修圩、置闸”三者并重的治水方式。
治水必躬亲课题:治水必躬亲(钱泳)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和几个文言实词、虚词。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方法:讲读、朗诵、讨论交流课时计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海瑞。
在咱们老百姓的心中,海瑞是个清官,他为民请命,清廉公正,立志反贪,刚正不阿。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海瑞,躬亲治水,不畏艰辛,清正廉洁。
读了课文后,我们不仅对海瑞的了解更加具体而深入,而且我们获得了很多干事业的启迪。
二、阅读主场(一)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并且对课文的朗读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哪个字该怎么读,哪处文字该怎样停顿)(课前准备)(二)教师串讲课文(主要疏通文字含义),串讲中提醒学生注意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可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泥于掌故(拘泥)(古代的典章制度)非相度不得其情(观察和测量)(真实情况)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事理)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自)冒雨冲风(正对着)亲给钱粮(提供,发给)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办成)好逸而恶劳(喜好)(厌恶)计利而忘义(考虑)(三)学习小组通读课文,填空交流。
1、本文论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说明只有______、_______才能治好水。
2、本文论证采用了正方对比论证的方法,先从正面说海瑞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从反面说海瑞_______________。
(四)学生自由反复朗读课文。
三、阅读尾声(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堂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把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将译文读给家长听。
在家长帮助下,收集两三则有关海瑞的传说或故事,将这些故事或传说中海瑞的特点与课文作个比较,看看对海瑞是否有了新的了解、认识。
如有新的了解、认识,跟同学分享。
周智。
《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对比阅读阅读《治水必躬亲》和《海瑞传》完成--题(分)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注释: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
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
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ó):袋。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分)()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远嫌而避怨()()市肉二斤矣()()计利而忘义()、将甲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甲乙两文主要写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迹?甲文中用到海瑞事迹的作用是什么?(分)、甲乙两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分)答案、()(办事)成功()远离()买()中举()盘算、翻译: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海瑞躬亲治水;生活节俭;惩罚总督之子。
甲文用海瑞治水的事迹作为例证,用来论述只有不辞辛劳亲自奔走、清正廉洁才能取得治水的成功这一道理。
(分。
事迹概括分,点组卷分;事迹的作用分,意对即可)、相同点:清廉。
不同点:甲文还表现了海瑞不辞辛劳的特点,乙文还表现了海瑞不畏权势,为人刚正的特点。
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
乡试中了举人。
进入京城,朝廷任命他南平教谕(学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