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循行原文及腧穴定位--十四经版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2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5:足阳明胃经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黄帝内经十四经络歌(附图)转载《灵枢·经脉》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专用):1、任脉位于正前胸,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2、督脉立于脊椎中,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3、胆经裤线重叠行,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4、肝经对应胆经行,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5、肝经后面是肾经,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6、肾经对应膀胱经,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络的起止穴位
十四经络各有循行的路线,每一经又有各行的路线,每一经又有若干穴位,这些穴位统称经穴,经穴共有361个穴位。
上肢手三阴三阳经穴
手太阴肺经,左右各11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手少阴心经,左右各9 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9 个空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20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23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19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足三阴经穴、足三阳经穴
足太阴脾经,左右各21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足少阴肾经,左右各27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足厥阴肝经,左右各14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足明阳胃经,左右各45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67个穴位,起于晴明穴,止于至阴穴。
足少阳胆经,左右各44个穴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窃阴穴。
督脉穴: 为单穴,一穴一名,共28个穴位,起于长强穴,止于龈交穴。
任脉穴: 为单穴,一穴一名,共24个穴位,起于会阴穴,止于承浆穴。
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定位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l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定位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二间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中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手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肩髃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定位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人迎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水突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气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
库房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屋翳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膺窗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中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不容在上腹部,当脐中上6寸,距前正中线2寸。
承满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距前正中线2寸。
梁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关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太乙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滑肉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天枢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大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气冲腹股沟稍上,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髀关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陷谷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在足背当第2、3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足太阴脾经循行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定位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地机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箕门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府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食窦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天溪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周荣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循行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定位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青灵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出页,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定位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天宗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秉风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曲垣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肩外俞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天窗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天容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颧髎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定位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眉冲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曲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
五处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承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通天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络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玉枕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督俞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