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气血津液 (2)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8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气血津液是中医的基本概念,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气血津液的基础知识。
一、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中医认为,气存在于人体内外,气有内气和外气之分。
内气即脏腑功能所形成的气,外气指外界的空气。
内气又有营气、卫气、固气、清气之分。
营气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转化的产物,主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负责营养全身组织器官;卫气则是通过气息吸入和新陈代谢生成,负责抵御外邪入侵,防御作用;固气是指脏腑功能的内源力量,是维持脏腑功能正常的重要保障;清气指的是呼吸时吸入气体中的纯净成分。
气的生理活动主要包括升降出入等运动。
二、血血是人体内的液体物质,负责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的营养和氧气运输。
中医认为血主要在心脉中循环,起到濡养、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
血的生理活动包括心脉的搏动和血液的运行。
血液主要由营养成分和血细胞组成。
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等,为维持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物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分别负责氧气的输送、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
血的生理活动受到脾胃、肺脏和肝脏等脏腑的调节。
三、津液津液是人体分泌的液体物质,主要由消化液、唾液、泪液、汗液、涕液等组成。
津液是人体的润滑剂,起到润燥、保湿、通利等作用。
津液的主要来源是脾胃的消化吸收、肺脏的呼吸过程和肾脏的水液代谢。
津液的分泌过程受到脾胃、肺脏和肾脏等脏腑的调节。
津液的分泌过少或失去润滑作用会导致干燥、口渴、便秘等症状。
四、气血津液的关系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气的运行可以推动血液循环,气虚则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
血液的流动又可以濡养组织器官,血虚则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失调。
津液的润滑作用可以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之间的调节关系非常重要,不同的脏腑对气血津液的运行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例如,肺主气,心主血,脾主运化,肾主津液。
对于气血津液的调节失衡,中医则通过药物、针灸、饮食调理等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的概念、功能及其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1.气:气是人体内一种极为精微的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气的运动变化支撑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营养等作用。
2.血: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血具有濡养、化神的作用。
3.津液: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二、气血津液的功能1.气的主要功能:(1)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2)温煦作用: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并激发和维持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3)防御作用:气具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
当外邪侵入人体时,气能够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抵抗外邪的入侵。
(4)固摄作用:气能防止血液、精液等液态物质流失,以及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
(5)营养作用:气能够为人体提供营养,促进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为人体各部位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2.血的主要功能:(1)濡养作用:血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能够滋养和濡润全身各脏腑器官,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化神作用:血还具有营养和化神的作用,能够为人体提供精神上的滋养,影响人的精神活动。
3.津液的主要功能:(1)滋润作用:津液能够滋润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为其提供水分和养分,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2)濡养作用:津液还具有濡养脏腑经络的作用,能够为其提供营养物质,促进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3)化湿作用:津液能够调节人体的湿气平衡,帮助人体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
(4)代谢作用:津液还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能够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气血津液的概念
气血津液是中医理论中的四个重要基本物质,它们被认为是维持人体健康和生理功能正常运作的基础。
气(Qi)是指生命活动的能量,是一种体内运行的力量。
气的生成和运动在中医理论中非常关键,它通过经络系统在全身运行,支配和调节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气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血(Xue)是指循环于全身的液体,由心脏经过血管系统供应给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液中含有营养物质、氧气和能量,它们为细胞提供养分和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物。
同时,血液还携带着人体的免疫细胞和荷尔蒙等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平衡。
津液(Jin Ye)是指体内的液态物质,包括食物中摄入的液体、消化液和体内制造出来的各种分泌物。
津液的作用是润泽身体组织,保持器官的正常运转。
津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水分、体液和精微物质。
气血津液的平衡和运行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如果气血津液不足或出现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和不适。
中医治疗常常通过调节气血津液的平衡来恢复机体的健康。
气血津液中医基础知识气血津液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基本物质,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血气血是指中医理论中的两种基本物质,即气和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心跳、消化、循环等;血则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1. 气的概念及功能气是人体内的一种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和固摄等作用。
具体来说,气能够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功能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温煦人体,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防御外邪,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固摄人体的津液、血液等物质,防止其流失。
2. 血的概念及功能血是人体内的一种有形的红色液体,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滋润和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如果血液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就会导致人体出现贫血、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津液津液是指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肠液等。
津液的主要功能是滋润和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1. 津液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和运行与脾、胃、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主要由脾胃运化水谷而来,经过肺、肾等脏腑的调节和转化,输布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和组织中。
如果津液不足或者运行不畅,就会导致人体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2. 津液与疾病的关系津液的代谢失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水肿是由于津液代谢紊乱导致水液潴留所致;消渴则是由于津液不足或运行不畅导致血糖升高所致。
因此,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常常会采用调理脾胃、润肺补肾等方法来调节津液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津液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气血津液的理论在中医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病症表现,中医会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来调理气血和津液的运行,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身体的目的。
气血津液学说(详细参考)气血津液学说一、基本概念在中医学中,“气”具有多种含义,譬如:把致病的六淫,称“邪气”;把机体的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称“正气”;把中药的寒、热、温、凉,称“四气”。
但这里所论述的气,是专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言。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
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体。
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二、生成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一是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发育原始物质的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从后天吸入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于自然界的清气。
三、运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包括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气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相对平衡协调才能发挥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这种生理状态称之为“气机调畅”,如气机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理现象。
由于气的运动形式多样,故“气机失调”的形式也很复杂,如: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气逆”;气的运动受阻,在局部发生瘀滞,称“气滞”;气的出入运动受阻郁结在内,称“气郁”。
如平时听得比较多的“肝气郁结”,那是因为肝气是上升,疏散的,一旦肝气的运动受阻,郁滞不通,就会出现嗳气喜叹息,肝区疼痛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四、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具有推动和激发人体生长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并且推动血液的生成、运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当此作用减退时,则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早衰,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血和津液生成不足,输布和排泄受阻等。
温煦作用——主要是讲阳气能产生热量,温煦人体的作用。
人体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需要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血和津液都是液体,都需要气的温煦才能正常运行。
中医-气血津液.txt爱尔兰﹌一个不离婚的国家,一个一百年的约定。
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真话假话都要猜,这就是现在的社会。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痰瘀阻窍证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常用药: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2.风毒上扰证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证机概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仇清药。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阴虚风动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动者。
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蚕熄风止痉。
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肺癌1.瘀阻肺络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