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1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思考:帝国主义对义和团的态度是怎样的?
过渡:(“剿灭”:1900年6月,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
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同时,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大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对外宣战。
)
二、抗击八国联军
北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天津: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殉国,天津失陷;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帝后出逃。
思考:帝后出逃的路程中对于义和团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剿灭义和团)
思考: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客观: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义和团自身的局限性)
过渡: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课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讲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灾难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所教的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情况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这也是本节课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辛丑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生以及随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残酷性和对中国主权的破坏,以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压迫。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痛苦历史,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历史事件。
但对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同时,学生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奋发向前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辛丑条约》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和数据等,生动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学习目标:1、知道义和团运动的史实;2、简述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学习难点:《辛丑条约》影响课本解读:知识点一:义和团运动史料阅读:《只因鬼子闹中原》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女无节,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1、这两句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2、由这句可以看出,义和团的斗争对象是谁?为此提出了什么口号?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者;口号:扶清灭洋。
3、义和团是由原来的什么组织发展而来的?反清的秘密结社和单纯的习武团体。
4、从下面黄色字体中,分析义和团有哪些缺陷?①神也怒,仙也烦,一同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②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盲目排外。
③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知识整合:1、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义和团运动背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传教士活动猖獗3、目的:反对帝国主义4、口号:“扶清灭洋”5、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知识点二:抗击八国联军思考:有人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纯粹是由义和团运动引起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不同意;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是其侵华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