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 格式:ppt
- 大小:784.50 KB
- 文档页数:12
部编八上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例》签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辛丑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结果。
2. 《辛丑条例》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和原因- 八国联军的组成和目的- 中国内外的政治局势- 外国列强对华利益的争夺2. 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结果- 八国联军的进攻行动- 北洋政府的无力抵抗- 八国联军的胜利和签订《辛丑条例》3. 《辛丑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条例的内容要点- 条例对中国的损害- 条例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复原历史情景来让学生深入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辛丑条例》对中国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思考:- 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吗?- 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研究活动:- 情景教学:通过模拟八国联军进攻的情景,让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辛丑条例》对中国的影响,并展示他们的结论。
-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素材展示《辛丑条例》的内容要点和图片,深化学生对条例的理解。
3. 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并强调学生需要保护国家的利益,珍惜和平环境。
4. 练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辛丑条例》对中国的损害和中国政府应对的措施。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课外阅读,扩展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的参与度,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应。
2. 成果性评价:评阅学生写的短文,评估学生对《辛丑条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专家,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下面我从“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三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学什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一段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我今天所要说的第7课中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2022年版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可以得知这一课的内容要求是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这一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子目: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经过。
2.理解义和团运动中的口号——“扶清灭洋”。
3.理解《辛丑条约》签订的内容和影响。
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中国历史一年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有所欠缺,学科核心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
因此,结合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我把“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凶恶的本质”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把“《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定为学习难点。
二、怎么学新课教学活动一:图文义和团1.阅读教材P32-24内容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表时间地点背景口号性质清政府的态度结果(失败原因)2.结合“材料研读”和教材内容,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性质和失败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P32-34内容,结合图文材料,自主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2.小组合作完成对义和团运动口号、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分析。
1.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理本课线索
记必背重点
义和团运动背景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1901年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经过
廊坊阻击战→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义和团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9月签订各方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比、荷、西11国
主要内
容
赔款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禁止反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毁炮驻兵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划使馆界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
准中国人居住
改革机构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