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七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4.28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秦汉帝国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
1. 统一货币、度量衡
2. 实行郡县制
3. 规范文字、车轮、轴距
二、秦朝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三公九卿制度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
1. 建立大臣制度
2. 实行科举制度
第二单元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
一、汉武帝的开放政策
1. 实行屯田制度
2. 开辟丝绸之路
二、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1. 科技成就:制纸术、指南针、火药等
2. 文学成就:《离骚》、《汉赋》、《史记》等第三单元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 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
2.蜀国、吴国实行丞相制
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1. 南朝建立南朝刘宋
2. 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
一、隋唐的政治制度
1. 中央集权制度
2. 取消九品中正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度
二、唐朝的社会生活
1. 科技成就:火药、纸张等
2. 文化成就:诗歌、绘画、音乐等
第五单元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
一、宋代的政治制度
1. 宋初实行科举制度
2. 政治制度分为两级: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
二、宋代的经济生活
1. 农业生产大幅度发展
2. 商业经济迅速发展
第六单元中国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特点
1. 朝代更替、政治制度的变化
2. 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启示
1. 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2. 借鉴先进制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
七单元)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
一、科技:1、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和设计者是詹天佑,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撰写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写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夷”。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译注《天演论》一书,书中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国图存。
第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1、新式教育的开端: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2、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3、文学艺术家:
⑴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⑵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⑶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⑷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⑸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第七、八单元知识点)时间:1945年(2)目的:(1)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3)概况:1945年10月 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4)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地点:重庆。
(3)内容: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的方针。
2.国民党发动内战(1)开始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转战陕北:毛泽东 、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时间:1947年。
(3)颁布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4)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意义:(1)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美国用军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常考点】1.内战爆发的背景: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2.性质: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8月——1945年10月目的:蒋介石——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毛泽东——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截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重庆)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1)全面进攻:1946年6月开始——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1947年3月全面进攻被粉碎 (2)重点进攻(1947,3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1)论断:毛泽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者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3)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4)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5)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山内战——战略防御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汇第23课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时间、地点:1945年,重庆。
双方目的: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共产党:真和谈,揭骗局,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结果:①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②1946年,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
3、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的战略战术①、首先是对中原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②、被粉碎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4、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斗争策略:①、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②、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战果:①、粉碎了国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②、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bian),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P111材料研读】:材料中大家为什么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答: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愿望。
6、【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1】(1)毛泽东认为“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应对?答: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代表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答: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7、【课本第112页课后活动2】运用具体史实,说说解放区军民是如何进行自卫反击的?必背知识点的4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部教版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必背知识点一、内战爆发与重庆谈判1. 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采取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2. 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
背景:战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内外均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企图通过谈判取得政治上的主动,而中国共产党则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结果:国共双方签订了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 “双十协定”,规定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二、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标志性事件: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
2.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至11月。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结果:攻占长春、沈阳、锦州等地,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员: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结果: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指挥员:聂荣臻、罗荣桓、林彪等;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结果: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解放战争的胜利1. 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21日起。
结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 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事件与人物关键事件:如转战陕北、孟良崮战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重要文件与法规《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复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古代史的探索
- 人类起源与文明的诞生
- 古代文明的发展
-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
- 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的规律
- 周朝的兴衰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第三章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
-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战争
- 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和措施
- 阅兵坑、长城和秦朝文化
第四章西汉的兴亡
- 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 汉武帝的改革和开拓
- 内政外交的失误和西汉的衰落
第五章东汉的兴衰和三国时代的形成
- 新朝的建立和刘秀的政治措施
- 东汉的衰落和国家分裂
- 曹操、刘备、孙权的崛起和三国鼎立
第六章结束与反思
- 唐朝的建立和盛世
-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 唐末的政治腐败和安史之乱的发生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生们可以根据此文档来复习相关内容,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第
七单元)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第21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一)
一、科技:1、詹天佑: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京张铁路。
总工程师和设计者是詹天佑,设计的路轨:“人”字形。
2、侯德榜:撰写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1、魏源: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写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夷”。
2、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译注《天演论》一书,书中进步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国图存。
第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二)
1、新式教育的开端: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后改名为北京大学),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2、新试学堂形成的标志: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兴办新式学堂,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3、文学艺术家:
⑴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⑵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⑶人民音乐家:聂耳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⑷历史学:郭沫若历史剧:《屈原》⑸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