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微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微课教学设计-认识拟人句
同学们好!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
通过掌握拟人的知识,我们可以让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在作文中,拟人句手法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富有人格特征,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个微课,让学生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够判断和尝试写拟人句。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
和感情。
简单来说,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作“人格化”。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
首先是把植物拟人化,例如“花儿向太阳微笑”,“树木在风中舞蹈”等。
其次是把动物拟人化,例如“小狗摇着尾巴向主人撒娇”,“小
鸟在枝头唱歌”等。
最后是把一般事物拟人化,例如“时间像一位宽容的母亲,给予我们足够的成长空间”,“风儿在耳边低语,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我们来研究如何把一般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首先要想象出一个生动的场景,然后用人物的行为、语言、神态等来描写事物。
例如,“太阳在天空中升起”可以改写为“太阳像一个勇士,从东方的山峰上冉冉升起”。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边讲解边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拟人句、改写拟人句,并进行闯关练加深印象。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们一定掌握了拟人句的写作方法。
聪明的小朋友们,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加油!你们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句子。
微课语文教案:改写拟人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拟人句2、知道改写拟人句的常见错误3、学习并运用改写拟人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并运用改写拟人句的方法教学过程: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1、开门见山,点明本课主旨——学习改写拟人句2、了解概念——课件出示,教师讲解。
二、知道改写拟人句的常见错误。
1、课件出示例题:将“柳枝在微风中摇摆不定。
”一句改为拟人句。
2、课件出示第一种改法:柳枝在微风中摇摆不定,好像在跳舞。
教师讲解错误类型:句中出现了比喻词,将句子改成了比喻句。
3、课件出示第二种改法:柳枝在微风中摇来晃去。
教师讲解错误类型:没有把柳枝当成人来描写。
三、学习并运用改写拟人句的方法1、课件出示方法1:给句子中描写的事物加上人的称呼,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等。
2、教师以上句为例,进行讲解:“柳枝”可以改为“柳枝姐姐”,并强调:加上人的称呼必须符合语言习惯。
3、课件出示方法2:把句中描写的事物的动作改成人的动作。
4、教师继续以上句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摇摆不定”与人类的哪个动作比较接近。
讲解:“摇摆不定”可以改写为“跳舞”,并指导可以把句子写得更美一点。
5、先后出示两个句子,进行拟人句练习。
(1)桃花开了。
(2)小河哗啦啦地向前流。
6、出示第三个句子,引出改写的第3种方法例句: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
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描写人的动作来代替出示方法3:不改变句中的动作,增加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讲解:(1)通过具体词句了解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2)通过例句,了解用法:上句可以改为“太阳公公红着脸慢慢地从东方升起来。
”“太阳公公慢慢地小心翼翼地从东方升起来。
”“太阳公公慢慢地害羞地从东方升起来。
”四、总结改写拟人句的三种方法。
改写拟人句课后练习1、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小草儿发芽了。
3、春天来了4、百灵鸟在树枝叫。
5.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
6、知了热得在枝头上叫着“知了,知了!”7、天上的星星在闪烁。
如何改写拟人句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习修改拟人句,掌握修改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修改拟人句的的方法。
难点:灵活选择方法修改拟人句。
四、教学过程:
1、什么是拟人句?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拟人句,也会碰到改写拟人句的题目。
那么,如何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呢?
生: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思考。
师:拟人句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言行(语言和动作)、神态和思想的句子。
2、拟人句的主要作用:
(1)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
(2)还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这就使语言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
3、讲了这么多了,那到底什么是拟人句呢?下面老师
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拟人句。
①小树在跟小朋友招手。
②看,秋婆婆边走边说:“秋天将要过去,冬天就要来临,赶快穿些衣服吧!”
4、改写拟人句的方法:1、使物具有人的言行。
2、使物具有人的神态。
3、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或感情。
五、拓展练习:
学生在线完成小练笔
繁星闪烁。
鸟儿在树上叫。
六、板书设计:
物具备:言行神态思想。
改拟人句的教案教案标题:改拟人句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拟人句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技巧改写拟人句。
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改写后的拟人句,丰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拟人句的例子,包括不同语境下的拟人句。
2. 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学生进行实践和巩固。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拟人句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解释拟人句的概念,即给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讲解:1.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如何改写拟人句。
例如,将一个拟人句改写为非拟人句,或将一个拟人句改写为不同的拟人句。
2. 教师讲解改写拟人句的一些常用技巧,如使用不同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改变句子结构等。
实践:1.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流并改写给定的拟人句。
每个小组选择一两个改写后的句子进行展示和讨论。
2.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进行改写拟人句的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
巩固:1. 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写一篇短文或段落,要求其中包含改写后的拟人句。
2. 学生相互交换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拟人句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改写后的拟人句,丰富语言表达。
拓展:1.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写作任务中运用改写后的拟人句,如叙事、描写等。
2. 学生可以自主寻找拟人句的例子,并进行改写和分享。
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改写拟人句的掌握程度。
2.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来评估他们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情况。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拟人句的应用范围和效果,拓宽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可以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丰富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
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语文10分钟微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2.能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
3.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今天的微课,我们来进行“拟人句”的专项训练。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拟人句,拟人句有什么作用。
二、区分比喻句和拟人句平时的作业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容易把出现人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混淆了,下面我们来将二者进行区分。
比喻句:一般分为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本体和喻体有相似特点,但本质不同。
例如: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句中被描写的物体也就是本体是猴子,喻体是小男孩,本体猴子和喻体小男孩都具有顽皮的特点,但本质不同。
很明显是把猴子比作顽皮的小男孩,所以是比喻句。
拟人句:一般分为本体、拟人词、拟体三部分,但拟体在句中不出现。
例如:小鸟在枝头歌唱。
本体(小鸟)拟人词(歌唱),小鸟怎么会唱歌呢?显然是把小鸟当作会唱歌的人来写,赋予它人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句中没出现拟体,也没出现比喻句的标志——比喻词,因而是个拟人句可见,判断拟人句关键是找拟人词,看句中是否把物当人写,其次是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拟体(表示人物的词语)。
弄清了以上区别,就不难区分比喻和拟人了,也不至于一见到有“人”的句子就断定为拟人了。
三、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生动。
认识了拟人句,下面我们根据拟人句的特点来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将下面硬邦邦的简短的陈述句子改为生动的拟人句。
课件出示要求改写的句子:1.春天来了。
2.天空中的星星闪烁。
3.柳条儿随风飘荡。
4.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引导:1.根据春天花枝招展,十分美丽的特点,想象春天就是春姑娘,于是这个句子可以改写成2.根据星星闪烁的特点,把星星想象成快活眨眼睛的小男孩,但不能出现比喻词,如果出现比喻词,那就成比喻句了,我们可以这样改3.根据柳树外形特点,我们可以把柳树看作一位长发飘飘、婀娜多姿的美少女,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4.抓住“游来游去”这个词,想象小鱼就是活泼可爱的小孩儿在水中捉迷藏啊、你追我赶、游泳等等,赋予它人的心情人的动作,于是这个句子可以写成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做这样的练习,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自己看到的事物。
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教师: 张雅丽___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4)一阵风儿吹来,树叶儿在风中轻轻地摆动。
(5)雨滴像顽皮的小孩,从雨伞上滴了下来.
、判断拟人句的方法:是人即拟人,像人非拟人.
四、体会拟人句的好处
、大海波涛翻滚。
大海狂怒起来。
、小河哗哗地向前流去。
小河唱着歌向前奔去.
、夜深了,欢乐的山村又安静下来了。
夜深了,欢乐的山村又沉沉入睡了.
引导分析:“小河哗哗地向前流去……”这是将景物照原样描写下来,如果这样写:“小河唱着歌向前奔去……”就是将景物当做“人”一样来描写了,读来是不是觉得生动、活泼、有趣味了呢?
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说生动.
、春风吹,杏花开了。
、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六、展示图片,学生练习写拟人句
七、诗歌中的拟人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教学设计【制作背景】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
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学过程(一)例句引入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课件出示先是荷叶gif图,再出示句子)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是这样改的:1.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
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
3. 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
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
(课件出示)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拟人句有三种形式:(1)把植物拟人化;(2)把动物拟人化;(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请大家注意,概念中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而不是比作人。
很明显句子中的荷叶是植物,属于把植物拟人化的一般句子。
修改后的第1、2两句比作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改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
(课件出示)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随风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随风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
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______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
(1)找到要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拟人句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拟人句的构成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拟人句表达事物,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拟人句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拟人句的构成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拟人句表达事物,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拟人句的定义、特点、作用、构成方法等。
2. 教学视频:关于拟人句的案例解析。
3. 课堂练习:拟人句创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2. 提问:如何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3. 引入拟人句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解释拟人句的定义:将事物赋予人的形象、情感、行为等。
2. 分析拟人句的特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增强语言表现力。
3. 举例说明拟人句的作用: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情感。
4. 讲解拟人句的构成方法:a. 将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如“小草在微风中舞蹈”;b. 将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如“花儿在微笑”;c. 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如“月亮在向人们招手”。
(三)案例分析1. 播放教学视频,展示拟人句的案例解析。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拟人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课堂练习1. 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拟人句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
2. 拟人句创作练习: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句拟人句。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拟人句的定义、特点、作用和构成方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拟人句创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结合案例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拟人句的运用。
3. 课堂练习环节,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及时指导和反馈。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学写拟人句》教学设计柴里矿区学校杨传季《学写拟人句》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拟人句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经常可以看到。
学好拟人句更是为习作打下基础。
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
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教学目标1.知道拟人句的概念。
2.能把一般的句子改写为拟人句。
3.培养学生在写作时主动运用拟人手法的意识。
教学用途通过课件演示、启发,让三年级的学生明白用拟人句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微课课型:技能训练型制作方式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微课时长5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古诗吧。
题都城南庄作者: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2、——你知道这首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3、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一学“拟人句”吧。
二、新授环节:1、、拟人句欣赏:(1)、百灵鸟在树上唱着动人的歌。
(2)落叶在风中跳起了舞。
(3)小草被风姑娘叫醒了,她懒懒地伸了伸腰。
2、拟人句的定义:什么是拟人句呢?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3、快睁大眼睛,看看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拟人句?1、小狗像疯了似的汪汪地叫着。
2、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3、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4、雨滴像顽皮的小孩,从雨伞上滴了下来。
5、一阵风儿吹来,树叶儿在风中轻轻地跳舞。
6、啄木鸟像一名医生,赶走了大树中的虫子。
四、练习环节:1、练一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句子说生动。
(1)春风吹,杏花开了。
改:春姑娘轻轻一吹,杏花就张开了动人灿烂的笑脸。
初中语文改拟人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拟人句的概念,掌握拟人句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2. 培养学生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对拟人句的改写,提高学生的句子改写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二、教学内容:1. 拟人句的概念与特点2. 拟人句的用法和表达效果3. 拟人句的改写方法与技巧4. 拟人句的实践练习与评价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故事引出拟人句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拟人句的概念、特点、用法和表达效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例:给出一些拟人句的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让学生感受拟人句的魅力。
4. 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改写句子,将非人类事物赋予人类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个较好的拟人句进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6. 总结: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拟人句的用法和表达效果。
7. 作业:布置一道拟人句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拟人句的概念、特点、用法和表达效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练习中创造出的拟人句的数量和质量。
3. 学生对拟人句的改写能力和句子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拟人句的例子和练习题。
2. 教学课件和幻灯片。
3. 课后作业和评价表。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拟人句的概念、特点、用法和表达效果。
2. 示例法:给出拟人句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3. 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改写句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展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拟人句作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用法和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句子改写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巧写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巧写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及作用。
2.感悟“拟人”句式表达的生动效果。
3.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抓住事物的特点,熟练运用方法学会写拟人句。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拟人的知识;2.能学会把一般陈述句改写成拟人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同学们,欢迎来到我的微课堂!请看这两句话:(1)春天来了,小草长出来了。
(2)春姑娘来了,小草探出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
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呢?对,你一定更喜欢第2句话。
谁都知道小草是没有脑袋的,更不会像人一样去打量世界。
第2句话不仅说小草探出了脑袋,还会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多么顽皮可爱的小草啊!2.定义:同学们,像这样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就叫拟人。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像这样用拟人手法写出来的句子就叫拟人句。
二、正文讲解——如何巧用拟人句:1.举例引出方法:找动词,改动作。
2.分类型讲解拟人句的写法。
常见的拟人句有以下三种形式。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把植物拟人化花儿在风中摇摆。
花儿在风中跳舞。
(2)把动物拟人化鸟儿在树上鸣叫。
鸟儿在树上唱歌。
(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的。
星星在夜空中眨着眼睛。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要记住秘诀:找动词,改动作。
其实,在课本里,在课外阅读中,你经常会看见拟人句的身影。
细心阅读,用心积累,和拟人句交上朋友,它会为你的作文增光添彩。
好,今天的微课堂就上到这,谢谢收看!《巧写拟人句》微课教学反思拟人句是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
孩子们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与比喻句混淆,把拟人句也加上了“像”“好像”等词眼,结果出来的句子既不是比喻句也不是拟人句。
二是缺乏想象力,不知道如何把普通的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本次的微课落脚点就在让孩子学会改写拟人句最简单的方法,对于这样一个小而精的知识点,没有比微课更合适的的教授方法了!拟人句无非是将植物、动物和一般事物的形象赋予人的思想和行动,这个赋予需要一个转换的“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拟人句的概念,掌握改写拟人句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拟人句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拟人句的概念。
2. 掌握改写拟人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非拟人句改写成拟人句。
2. 如何使改写后的句子既生动形象又通顺自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案例。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几个拟人句,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句子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拟人句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拟人句的概念,强调拟人句是将人的动作、情感、心理等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2. 教师举例说明拟人句的用法,如:“太阳笑眯眯地升起来了。
”3. 教师讲解改写拟人句的方法,包括:a.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动作、情感、心理等。
b. 保持句子通顺、自然。
c.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非拟人句,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如:a. 原句:“花儿开了。
”改写:“花儿笑开了脸。
”b. 原句:“小河静静流淌。
”改写:“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静静流淌。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完成一定数量的改写练习。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改写作品进行展示,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拟人句的概念和改写方法。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拟人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选择一篇课文,找出其中的拟人句,并进行改写。
2. 收集生活中运用拟人句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改写拟人句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改写拟人句教案如何改写拟人句教案(微课)进修附小熊琳自学修正拟人句,掌控修正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面向学生:小学三四年级十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修改拟人句的的方法难点:有效率挑选方法修正拟人句十三、教学过程(一)总结导入1、出示句子:读一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1)蜜蜂给我们指路。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鹤蝉在树叶里吟诵。
(4)花儿随风舞蹈。
2、明晰拟人句的概念。
对,上面这些句子就是拟人句。
拟人句就是将人以外的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
(二)自学修正拟人句的方法1、修改拟人句的常见问题(1)和比喻句混为一谈(2)没有体现拟人的特点。
2、拟人句常用修正方法。
(1)使物具有人的言行;(2)使物具备人的神态;(3)使物具有人的思想或感情。
(三)练修正拟人句1、练习修改拟人句。
2、得出情境图,使学生用拟人句尝试描写图画中的拟人句。
【附件1】预习任务单【附件2】习题a、b卷【附】学习任务单1、推论以下句子是不是拟人句。
(1)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2)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菊花好像在点头。
(4)菊花在秋雨中频频点头。
(5)小鸟在花丛中欢快的歌唱。
(1)恳请你写下几个则表示人动作的词语:(伸手)、(().、()。
(2)恳请你写下几个则表示人神态的词语:(微笑)(、)(、(3)请你写出几个表示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喜爱)、(()。
二、举一反三,修正拟人句。
1、(将动词替换为人的动作)比如:小鸟在树上叫做。
改成:小鸟在树上唱歌。
、()、)(、)。
)、()、)举一反三:(1)、蟋蟀在草地上叫做。
(2)、燕子在电线上叽叽喳喳。
(3)、小鸭子们在水里游。
2、(将动词替换为表示人神态的词语)比如:桃花开了。
改成:桃花怨红了脸。
举一反三:(1)石榴碎裂了。
(2)高粱弯了。
(3)茄子好些了。
3、(替换或添加表示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比如:小溪奔涌着。
改成:小溪悠扬地驶向远方。
举一反三:(1)小草在风中摇摇摆摆。
(2)花园里的花陆续对外开放。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拟人句微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二年级拟人句教学设计思想:初步掌握拟人的知识,能判断拟人句,尝试写拟人句。
教学分析:拟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经常需要运用,它可以使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学生对于富有人格特征的事物以及动植物都十分喜爱,易于接受。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关春天的文章,就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动植物人的特点,学生特别喜爱。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拟人句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拟人修辞手法。
2、知道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形式有三种:把植物拟人化、把动物拟人化、把一般事物拟人化。
3、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4、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学习法。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2、教学难点: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句子、写片段。
教学过程:一、课前微视频教学1、理解拟人修辞手法的概念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教给大家一种修辞手法——拟人。
我们学会了它,就可以使我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了。
那什么是拟人手法呢?让我们来读下面的句子: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
桃花笑红了脸。
笋芽儿高兴地说:“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
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笋芽儿当作我们人来写了,给它们赋予了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和感情。
春雨成了美丽的姑娘,还会弹乐曲;桃花拥有了人一样红润的脸庞;笋芽儿也像人一样有思想,有感情地开口说话了。
我们读到这样的句子,是不是觉得很生动,很有趣呢?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了。
定义: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拟人手法的三种运用形式师:那什么事物都可以进行拟人化呢?拟人手法的运用形式主要有三种:1)把植物拟人化2)把动物拟人化3)把一般事物拟人化师:我们来看一些例子:1)把植物拟人化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
《一般句子改为拟人句》教学设计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耿罡
【制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中对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进行了要求,提出“需让学生在具体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在将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过程中,把握不准,容易与比喻句混淆,出错较多。
针对这一问题制作此微课视频,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一般句子改成拟人句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课件出示)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改为拟人句)在将这个句子改为拟人句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这样改的:
1.一阵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左右摇摆。
2.一阵风吹过,荷叶像人一样向我们招手。
3. 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哪一个对呢?当然是第3个对。
那么第1、2个错在哪,我们该怎样把一个简单的句子改成拟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拟人句。
(课件出示)拟人句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
思想和感情。
大家注意,这里是当做人来写,而不是比做人。
很明显前两个句子把荷叶比做了人而不是当成人来写。
那么具体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以刚刚的句子为例。
1.比较两个句子,引导发现不同。
(课件出示)
原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摇摆。
拟人句:一阵风吹过,荷叶在向我们招手。
我们很容易的看出原句中的“摇摆”换成了“在向我们招手”。
这两个动作都是描写句子中的“物”—荷叶来写的,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想象把“物”的动作替换成人具有的动作,这就相当于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
也就把一般句子改成了拟人句。
2.师生共同总结出步骤。
(欠具体详细)
(1)找到要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的“物”。
(2)确定原句中描写“物”的动词,然后将其替换成人具有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的动词。
大家注意,这里是替换而不是比作!
(3)整理句子,使其通顺。
练习:
1.春风吹来,杏花开了。
拟人句:春风吹来,杏花笑了。
2.小狗在院子里慢慢的走。
拟人句:小狗在院子里悠闲地踱着方步。
课下练习:
1.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翩翩起舞)
2.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
(探出了头)
3.早晨,几只小鸟在树枝上叫着。
(欢快地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