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内压监测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76.50 KB
- 文档页数:9
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指腹腔内压力,正常情况下为零或接近零,大多数学者研究结果在0-10厘米水柱之间。
应在仰卧位呼气末、腹肌松弛状态下进行测量。
测量零点与腋中线平行。
以下3种方式被认为是IAP测压方法的金标准:直接IAP测压:穿刺针直接穿入腹腔测得的压力(例如通过腹膜透析管或腹腔镜);间接间歇IAP测压:通过测量膀胱内的压力获得;间接连续IAP测压:通过置放于胃内气囊导管或通过膀胱灌洗连续监测1 由于膀胱内压与腹内压有较好的相关性,危重病人基本都留置尿管,操作简便,经留置导尿管测量膀胱内压可间接反映腹内压,故本科采用膀胱内压测量的间接测量法代替腹内压。
具体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排空膀胱后连接三通,注入36-37℃无菌生理盐水50ml ,然后导尿管与测量装置相连,以耻骨联合为零点,垂直标尺旁水柱与零点的距离即为膀胱内压力。
腹内压相关概念腹内压可分为四级:Ⅰ级:10-14mmHg,Ⅱ级15-24mmHg,Ⅲ级25-35mmHg,Ⅳ级>35mmHg[2]。
2 测量注意事项2.1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在分离或连接管道及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时避免污染。
2.2 每次测压前排空膀胱,取平卧位,再注入水,因为膀胱容积超过100ml时,膀胱壁顺应性较低,不能精确反映腹腔内压[3]。
2.3 在病人平静呼气末进行测量,应排除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外在因素,如胸腹带包扎过紧、棉被过重、频繁咳嗽、人机对抗、病人使用正压机械通气或PEEP、呼吸困难、烦躁、屏气等因素。
3 测量的意义3.1 腹内压检测对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各种腹腔脏器器质性病变、机械性肠梗阻、水电解质紊乱、麻醉等因素均可影响肠功能恢复使腹内压增高,持续的腹内压增高可导致腹胀。
通过监测腹内压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腹内压<15mmHg采取密切观察腹内压的变化,不进行特殊处理;腹内压15~25mmHg积极进行胃肠减压使腹内压逐渐恢复正常;腹内压25~35mmHg配合医生早诊断,尽早进行腹部减压术(剖腹探查术)避免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抢救成功率;腹内压>35mmHg者,均发生了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