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受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判断题1 .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2. 凡矢量都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3 .凡是在二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4. 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5. 凡是合力都比分力大。
()6.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7.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填空题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3. 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三、选择题1 .在下述公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二力平衡公理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C.加减平衡力系原理D力的可传性TE作用与反作用定律2. 图示受力分析中,G是地球对物体A的引力,T是绳子受到的拉力,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是()。
A「与GBT与GCG与G DT 与G3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若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C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或一个力偶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四、作图题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a)( b)B CA P(d) (c)DCW DWAB 30 (e)2. 试画出图示系统中系统及各构件的受力图。
假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图中未画出重力的构件其自重均不考虑。
P1AP2B(a)(e)AC(d)PDFAAW(f)(g)abc题11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判断题1•两个力F i 、F 2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两个力F i 、F 2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同一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3•力在某投影轴方向的分力总是与该力在该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4.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选择的两个投影轴不一定要满足垂直关系。
一、是非题
(1) 凡是合力都比分力要大。
( )
(2) 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 )
(3)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
(4) 只要两个力是相等的,这两个力就等效。
( )
(5)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的两个力,都是二平衡力。
( )
(6) 对任意给定的力系,都可以按照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
( )
(7) 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图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写成R=F1+F2,而不能写为|R|=|F1|+|F2|。
( )
(8)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是一对平衡力,因为它也满足了二力平衡条件中所说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 )
(9) 柔索类约束反力,其作用线沿柔索,其指向沿离开柔索方向而不能任意假定。
( )
(10) 只要是两点受力的刚体,均为二力构件。
( )
(11)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表明:作用在物体上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必是平衡力系。
( )
选择题
(1) 二力平衡条件的适用范围是( )。
A.刚体;
B.刚体系统;
C.变形体;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2)力的可传性( )。
A.适用于同一刚体;
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
C.适用于刚体系统;
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
(3) 按力的可传递性原理,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F沿其作用线移到构件BC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以ACB整体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时可以;
B. 分别以AC、BC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时可以;
C. 不论研究对象如何,对平衡方程都无影响。
D. 不论研究对象如何,对平衡方程都有影响。
(4) 如果力R是两力的合力,用矢量方程表示为R=F1+ F2 ,其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
A.必有R=F1+F2 ;
B.不可能有R=F1+F2 ;
C.必有R>F1,R>F2;
D.可能有R<F1,R<F2。
(5)力的可传性( )。
A.适用于同一刚体;
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
C.适用于刚体系统;
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
受力分析
题图结构由四根直杆铰接构成。
A、B为固定支座,各杆重量不计。
试确定支座A、B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线位置(不必计算),并画在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