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在高中生物必修三中,植物的激素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植物激素是植物内部产生和运输的一类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合物,通过激素的合成、运输和作用来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
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植物六种主要的激素:- 生长素(IAA,インドール-3-酢酸):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 赤霉素(gibberellins):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 絮果酸(abscisic acid):抑制生长,促进休眠和干旱适应性。
- 生长抑素(ethylene):促进果实成熟和叶片脱落。
- 发芽素(brassinosteroids):促进植物发芽和生长。
2. 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多种组织中合成,如根尖、茎尖、果实和叶片等。
- 激素通过细胞间运输、细胞内运输和体液运输方式在植物体内进行传递。
- 运输途径包括:主要的维管束运输和胶质体运输。
3. 植物激素的作用:- 植物激素能够调节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
- 激素还参与调控器官的形成和发育,如根、茎、叶、花和果实。
- 激素在植物的生长、开花、开果等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 植物激素调节机制:- 多数植物激素是通过结合蛋白质受体,从而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活性来发挥生理效应。
- 激素通过激活基因转录、增加或减少蛋白质合成等方式,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总之,了解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对植物的种植和利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点在各个教材版本中的具体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建议结合相关教材进行学习。
植物激素知识点高三植物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分子信号,其在植物体内具有广泛的功能。
在高三生物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植物激素的种类和特点,还需要深入理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以下是高三生物植物激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一、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功能1. 赤霉素: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延长,促进营养运输,抑制侧芽和子叶的生长。
2. 生长素: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控制植物的形态生长。
3. 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4. 过氧化物酶:调理植物的活性氧代谢,参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过程。
5. 脱落酸:调节植物的落叶过程,作为生长素对抗剂存在。
6. 赤霉素酸:与其他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1. 合成:植物激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细胞器和细胞质中,包括核糖体和内质网等。
2. 运输:植物激素的运输通过植物组织内的细胞间隙、细胞壁和细胞膜进行,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两种方式。
三、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和相互作用1. 激素信号传导:植物激素通过与植物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最终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激素相互作用:不同植物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复杂而精细,可以促进或抑制对方的合成和信号传导,从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精确调控。
四、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应用1. 促进植物生长:通过添加适量的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控制植物生长:植物激素的应用还可以用于控制植物的生长节奏、形态和果实的发育,实现对植物的修剪和整形。
3. 抗逆性提高:植物激素可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植物对干旱、病虫害等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通过对植物激素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为维持植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以及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植物激素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希望高三的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实验第一步结论:植物具有向光性。
第二步结论: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
第三步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弯曲部在尖端下面。
结论:单侧光照射的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性弯曲。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其他实验詹森实验(1910):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尖端下部。
【注意】缺少对照试验:设置尖端与下部用云母片阻断(化学物质不能通过)。
拜尔实验(1914):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注意】黑暗条件下完成,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温特实验(1928):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称为生长素。
郭葛实验(1946):从高等植物中分理出生长素,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IAA)。
植物激素: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主要特征:1.内生性: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细胞内部产生的代谢产物。
2.能够移动: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
【移动的方式和速度影响因素】1.植物激素种类2.植物种类3.器官特征3.低浓度高效性: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调节作用显著。
植物生长素:化学成分:吲哚乙酸、苯乙酸、吲哚丁酸。
产生部位:1.幼嫩的芽、叶2.发育中的种子产生原料:色氨酸分布:在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胚芽鞘、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在成熟或趋于衰老或休眠的器官中分布很少。
形态学位置:形态学上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上的一端。
形态学下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上的一端。
【地上部分】1.以茎与根相连处为基点,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上端,距基点远处为形态学下端2.以树冠中轴为基点,同一枝条距中轴远处为形态学上端吗,近处为形态学下端。
2024年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一、激素的概念和分类1. 激素的定义:植物激素是一种由植物体内特定的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低浓度活性物质,能够通过体液传导,触发并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的物质。
2. 激素的分类:(1)植物生长素(IAA):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和分裂,调节植物体形态的发育。
(2)细胞分裂素(cytokinin):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控制植物体生长。
(3)赤霉素(GA):促进种子萌发、茎伸长、开花和果实生长。
(4)脱落酸(ABA):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调节保护植物免受干旱等胁迫。
(5)吲哚-3-醋酸(IAA):促进根系的侧根和冠根的生长,调节植物耐盐性和抗病性。
(6)黄酮素(flavonoid):参与调节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激素的生物合成和运输1. 生物合成: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通常发生在细胞质和内质网中,涉及一系列的酶催化和代谢途径。
不同的激素有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关键酶。
2. 运输:激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细胞间空隙、韧皮部的细胞壁和筛管等途径进行。
运输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运输和质子泵等。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1. 受体的结合:激素通过特异性受体与细胞膜或胞浆中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并触发下游信号传导。
2. 信号转导: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够通过蛋白磷酸化、酶活化等方式,将激素信号转导到细胞内的下游分子,从而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活动。
3. 基因表达调节:激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甲基化等过程,调节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例如赤霉素能够促进DELLA基因的降解,进而促进转录因子的活化。
4. 细胞活动调节:激素还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离子平衡、膜通透性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理活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四、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1. 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分裂和伸长过程,促进植物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细胞分裂素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根冠生长。
2. 调控开花和果实生长: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的生殖生长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合成的内生性 ,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可移动性 ,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微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一、生长素的发现: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在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到下部;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不均匀造成的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郭葛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经过鉴定,知道它叫吲哚乙酸生长素注意: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无光都产生,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2、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二、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 产生:主要在幼芽、嫩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成熟叶片、根尖等处产生量极少;2 分布:各器官均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 运输1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3横向运输:在单侧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在尖端可以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生长素在尖端既进行极性运输,又进行横向运输;而尖端以下只进行极性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两重性: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甚至杀死植物;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根〈芽〈茎;3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样2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 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且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解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棉花摘心注意:确认某生长现象是否体现“两重性”当器官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而表现出生长不均匀时,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更多”所致,则可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两重性”如顶端优势及根向地生长现象等,否则,若生长慢是由于生长素分布相对“较少”所致,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的一个方面如茎的向光性及背地生长现象等;D>C, B>A, 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都积累在近地四、生长素的应用:面,D点和B点和生长素都高于C点和A点,又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所以,D点浓度高抑制生长,长的慢,而C点浓度低促进生长,长的快;根向下弯曲两重性;而茎不敏感,所以B点促进生长的快,而A点促进生长的慢;所以向上弯曲;1、顶端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棉花摘心、果树修剪、花木整形2、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1促扦插枝条生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效果不同,扦插枝条多留芽对不易生根植物在插枝下端涂抹生根粉或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扦插繁殖时,保留枝上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2促进果实发育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生长素使子房发育成果实,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诱导无籽果实无籽番茄,无籽草莓3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水果,柑,桔4其他,如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甚到杀死植物五、其他植物激素:1、赤霉素GA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恶苗病,芦苇伸长,促进麦芽糖化酿造啤酒,促进性别分化瓜类植物雌雄花分化,促进种子发芽、解除块茎休眠期土豆提前播种,果实成熟,抑制成熟和衰老等2、脱落酸 ABA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生长,表现为促进叶、花、果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抑制种子发芽、抑制植株生长,提高抗逆性气孔关闭,等 3、细胞分裂素CK 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蔬菜保鲜,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生长,延缓叶片的衰老等 4、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应用实例①农业生产的运用实例使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莴苣可打破休眠,促进萌发;在采收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喷施芹菜、苋菜、菠菜等可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喷施黄瓜、南瓜可促进雌花分化;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青鲜素可用于处理洋葱、大蒜、马铃薯块茎,延长休眠、抑制发芽,延长储存期,但青鲜素是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如果水果远未达到成熟期,营养物质没有得到足够积累,盲目地用乙烯利催熟,必然改变水果的营养价值及风味;1 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均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2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4 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a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可能在bd之间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5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下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1 B 2A 3D 4A C 5 A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能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会抑制茎的生长D.能促进根生长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最适浓度答案B解析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衰老细胞迟钝;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最低,促进根生长的生长素溶液也会促进茎的生长;在大于最适浓度的一定范围内,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仅是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因此A、C、D项错误;2.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答案C解析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体现的是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根的向地性体现的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两重性;3.为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下图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为促进枝条生根,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A.3 mg·mL-1-1-1 B.6 mg·mLD.4.5 mg·mL -1-1 C.9 mg·mL答案D解析据实验结果可先排除C项,因为C项显然是浓度过高抑制其生根;A项和B项浓度相差很大,而生根情况几乎一样,则这两个浓度不可能都是“最适浓度”,所以最适浓度在3~6 mg·mL之间; 4.将植物横放,测量不同浓度条件下根和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生长1 cm所用时间较长,说明生长较慢;P点所在的曲线说明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慢,也就是对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P点时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作用对象应该为根,具体部位最可能为d点;5.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曲线表示的植物种类以及应当选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A.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B.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C.单子叶植物;A点浓度D.双子叶植物;D点浓度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而A曲线表示双子叶植物,选用生长素浓度最好是C点浓度,因为此时既能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生长,又能极大地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二、非选择题6.已有实验证明NAA对某种植物生根的影响情况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验证不同浓度NAA对该植物生根的影响,以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按照下表设置了浓度梯度:21已有实验相当于该同学进行实验之前的________;该同学的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应该________;除该同学设置的三个浓度之外,还应设置的浓度有________;2该实验中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__;但实验中选用处理方法时,应该注意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下端具有不同的特性,即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生根,在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答案1预实验不能浓度设置过小再设置几个较大的浓度10mol/L、106-8-mol/L2浸泡法沾蘸法只能用浸泡法或沾蘸法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3形态学下端解析根据已有实验的结果可知该同学设置的浓度过小,还应设置几个大于10-10mol/L的浓度,这样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即确定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用NAA溶液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实验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处理方法,目的是为了让各组中的无关变量相同;7.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1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mol/L;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生长;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___侧生长快,茎3将________生长;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mol/L;答案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去除顶芽10 2g或k c 向右向光弯曲3e a 向重力弯曲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410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10-6~10 10-2-10~10 -8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差答案D解析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曲线没有反映出生长素对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的作用,因此从题图中不能得到D项所述的结论;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此可初步推测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相同C.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不再生长D.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4 -8-4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长素浓度为10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mol/L;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该植物的根生长速度降低,但不是不再生长;生长素浓度高于10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3.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枝条的a、b两端分别长出芽和根,如图中甲所示;若把柳树枝条倒挂在同样潮湿的空气中,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其根和芽的生长情况是-8-8-4-6-7A.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长,越靠近a端根越长B.b端长芽、a端长根,越靠近b端芽越短,越靠近a端根越短C.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长,越靠近b端根越长D.a端长芽、b端长根,越靠近a端芽越短,越靠近b端根越短答案C植物a端为形态学上端,b端为形态学下端,故a端长芽,b端长根;a端切口处生长素只向下运输,没有来源,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芽生长;b端生长素在由上端向下端运输途中被消耗利用,故近切口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生长;4.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的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窄,故不能确定最适浓度;题中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5.某小组开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课题研究;在制订实验方案过程中,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A.严格控制无关变量B.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D.先进行预实验,确定实验浓度范围C.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答案C解析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农度,要先选择大小及发育状况一致的插条并做预实验,确定生长素类似物浓度范围,然后配制一系列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梯度;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无关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保证单一变量;根据不同浓度条件下根的长度及数量,确定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本实验在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上已经形成了相互对照,不需要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浓度一定大于B C.A~B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D.O~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先增后减,当生长素浓度大于D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部位,结果侧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大于顶芽,当该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超过D时就会抑制侧芽生长,而顶芽部位生长素的浓度较低,生长迅速,从而使植物表现顶端优势;7.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答案B解析顶端优势不解除,需要顶端提供生长素,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才行,去掉顶芽没有生长素继续提供,顶端优势解除;如果再在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就可以继续提供生长素给侧芽,保持顶端优势;二、非选择题8.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1,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图1的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答案1③、④ 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该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大于m,小于2m解析1要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自变量应为单侧光的有无,所以应选用装置③、④进行实验;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由于植物一直接受来自窗口处的光照,故茎向窗口处弯曲生长;2曲线上C 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H点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9.为了证明吲哚乙酸对小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取干燥小麦种子若干,放在垫有两张滤纸的培养皿中,暗箱培养,待小麦胚芽鞘长到30 mm时,取出备用;②取出培养好的小麦胚芽鞘60株,切去胚芽鞘尖端3 mm,再切取下面5 mm;③将5 mm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④将6个锥形瓶分别标号A、B、C、D、E、F,在A中加入蒸馏水50 mL,B~F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0溶液;⑤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洗后,用滤纸将切段表面的水分吸干,平均分装到上述6个锥形瓶中,注意使胚芽鞘切段完全浸没在溶液中,然后将锥形瓶置于旋转器上,在暗室中培养;⑥24 h后,用镊子取出胚芽鞘切段,测量并记录长度;1将用做实验材料的5 mm胚芽鞘切段放在蒸馏水中浸洗2~3 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5 mm胚芽鞘切段浸没在吲哚乙酸溶液中培养,需要在暗室中的旋转器上进行,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学生的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以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为纵坐标,以吲哚乙酸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出曲线并加以分析;处理长度-对照长度胚芽鞘切段增长百分数=原来长度-10mol/L、10mol/L、10mol/L、10mol/L、10mol/L的等量的吲哚乙酸-9-8-7-6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曲线如下图所示;图示分析:吲哚乙酸的浓度在10-10~10mol/L范围内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随浓-8度升高而增强;如果在达到最适浓度后,吲哚乙酸的浓度继续升高,则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背诵清单1.植物激素的种类:植物体内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激素: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腺苷酸、脱落酸、一氧化氮以及其他次要类激素如乙烯、茉莉酸和脱落酸等。
2.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转运: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中,合成的激素通过细胞壁或细胞间隙的转运来达到作用部位。
3.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通过植物体内的受体蛋白来实现。
激素结合到受体上后,会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最终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的合成。
4.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植物激素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和器官生长;赤霉素则在光和重力的作用下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和胁迫响应等。
5.植物的营养调节:植物激素也能够调节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分配。
例如,赤霉素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乙烯则可以促使果实的成熟和落叶等。
6.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植物在面对逆境(如干旱、盐碱、低温和病虫害等)时,会通过激素的调节来增强逆境抵抗能力。
例如,乙烯能够促使植物产生抗逆酶和抗氧化物质,在逆境中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7.植物生殖的调控:植物激素在控制植物生殖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如影响花序的形成和开花时间的调控等。
植物激素还能够调节雄性和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
8.植物激素的应用:植物激素的应用广泛存在于农业和园艺生产中。
例如,赤霉素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植物生长等。
以上是植物的激素调节的重要知识点背诵清单。
植物激素的调节机制非常复杂,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生化学和生态学等知识来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激素调节1、植物的向性运动(1)概念: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外界刺激:光照、重力、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各种射线等。
(3)原因: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4)类型①向光性:茎的向光性、根的背光性②向地性:根的向地性③背地性:茎的背地性④向水性:根对水的感受部位是根尖,有向水源生长的趋势,表现为向水性。
⑤向肥性:根的向肥性。
当植物生长在一侧肥力充足,另一侧肥力不充足的条件下,肥力充足一侧的根生长的将明显发达,从而说明根的生长具有向肥性。
⑥向触性:植物器官在接触到固体而产生方向性的反应。
这个方向性的反应是因生长改变所造成,例如豆科的卷须接触柱子后会产生缠绕反应。
牵牛花花的茎和黄瓜卷须的前端接触到支架,就向接触的方向卷曲,边卷曲、边生长。
2、植物的感性运动(1)概念: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运动,称为感性运动。
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但是发生感性运动的器官多半具有腹、背两面对称的结构。
(2)类型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震性和感触性等,但各自的作用机理却有所不同。
①感夜性:主要是由昼夜光暗变化引起的。
蒲公英的花序、睡莲的花瓣、合欢的小叶等昼开夜合;而烟草、紫茉莉、月见草等植物的花则相反是夜开昼合。
②感温性:温度变化而引起的,如郁金香从冷处移到暖处3min~5min就可开放。
③感震性:含羞草的感震运动是由于其复叶的叶柄基部叶褥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
④感触性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达尔文的实验:过程:早在1880年达尔文父子进行向光性实验时,首次发现植物幼苗尖端的胚芽鞘在单方向的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但如果把尖端切除或用黑罩遮住光线,即使单向照光,幼苗也不会向光弯曲。
他们当时因此而推测:当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在顶端可能产生一种物质传递到下部,引起苗的向光性弯曲。
2、詹森的实验:过程:设置两个实验组:A组:将胚芽鞘顶端切掉,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1. 引言植物激素,又称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在低浓度下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包括种子萌发、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片的老化、花的发育和果实的成熟等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植物激素的种类、功能、相互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植物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2.1 吲哚乙酸 (IAA)IAA 是最主要的生长素,主要在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并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输到其他部位。
它促进细胞伸长、分化和根的生长,同时参与维管组织的发育。
2.2 赤霉素 (GA)赤霉素主要在种子、果实和花中合成,具有促进茎的伸长、打破种子休眠、促进花粉萌发和果实生长等作用。
2.3 脱落酸 (ABA)脱落酸在植物体的老叶、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含量较高,主要功能是抑制生长,促进种子和芽的休眠,参与植物对逆境的响应。
2.4 乙烯 (ETH)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
它参与果实的成熟、叶片和花的衰老、以及对逆境的响应。
2.5 激动素 (CK)激动素在根尖、未成熟的种子和嫩叶中合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延缓器官老化。
3. 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植物激素之间不是独立作用,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
例如,生长素和赤霉素通常协同作用促进茎的伸长,而脱落酸和乙烯则可能协同作用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4.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1 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通过外源施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或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4.2 调节果实成熟乙烯利等化学物质可以模拟乙烯的作用,用于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4.3 改善作物品质适当使用植物激素可以增加果实大小、改善外观和提高营养成分。
4.4 增强植物抗逆性脱落酸和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可以提高植物对干旱、盐碱等逆境的抵抗力。
5. 结论植物激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通过了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品质。
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8、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重点知识点名词: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要想没有授粉,就必须在花蕾期进行,因番茄的花是两性花,会自花传粉,所以还必须去掉雄蕊,来阻止传粉和受精的发生。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
点总结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1. 植物激素的种类: 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和脱落酸等。
2. 生长素的作用: 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和分裂,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3. 赤霉素的作用: 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茎和叶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也参与控制植
物的开花、分化和休眠。
4.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的脱落,水果的成熟和坚果的散落。
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幼苗的生长和令花蕾分
化成果实。
6. 脱落酸的作用: 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坚实和成熟。
7. 激素的合成和运输: 植物体内激素的合成一般在植物营养器官中进行,然后通过内
排泌系统运输到需要的部位。
8. 激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植物的激素会受到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9. 植物激素的应用: 植物激素可以在农业生产和园艺中应用,如利用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利用抑制剂控制果实的坚实和落叶的调节。
以上是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归纳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高三植物激素知识点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自身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们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植物的形态生成、生理代谢和生殖发育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课程中涉及的植物激素的主要类型和其作用。
一、植物激素的分类1. 生长素(IAA):生长素是最早被发现并研究的植物激素,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的营养运输和生长方向。
2. 赤霉素(GA):赤霉素促进植物的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运输,促进花粉管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3.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s):细胞分裂素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促进组织的生长和再生。
4. 脱落酸(ABA):脱落酸参与植物的抗逆应答,抑制种子发芽和幼苗的生长,调节植物的休眠和防御机制。
5. 乙烯(ethylene):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和呼吸的作用,可以调节植物的落叶和干旱防御。
6. 顶端生长素(apical dominance factors):顶端生长素抑制侧芽和侧根的生长,维持植物的主干生长。
二、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 激素与受体结合:植物细胞上存在着与激素能结合的受体,当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会触发一系列信号传导路径的激活。
2. 信号传导路径:激素结合受体后,会通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路径传递信息,触发细胞内的相应反应。
3. 基因调控:激素作用的最终效应通常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来实现的,植物通过调控特定的基因来实现对激素的响应。
三、植物激素的应用1. 促进植物生长:植物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根系和茎的生长,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 抗逆应答:脱落酸和乙烯可以调节植物的抗逆应答机制,在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条件下提高植物的存活能力。
3. 控制果实成熟和脱落: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控制果实的采收时间和储存过程。
四、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1. 生物测定法: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植物激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比较植物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推断不同激素对植物的作用效应。
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总结高中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总结如下:一、重点难点提示(1)生长素的发现(2)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需要的浓度不同,根需要的适宜浓度最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高。
顶端优势现象是生长素两重性的具体表现。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已由最初发现的吲哚乙酸发展到现在有类似结构和作用的物质达几十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类似物在生产上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作用有: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提高插枝的成活率;②促进果实发育,提高结果率,获得无籽果实;③防止落花落果,提高结果率;④大田除草,利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需要生长素浓度的差异,用高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其中的一类杂草。
二、知识点拨1.对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理解。
①植物具有向光性。
②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③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④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⑤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能向下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⑥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⑦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
2.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①激素②植物激素③生长素生理作用④生理作用的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如图4-1。
⑤同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反应的灵敏度不同,如图4-2。
⑥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光引起茎尖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较多,向光侧分布较少。
所以,背光一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因而表现出向光性(另外,向光性除了与生长素有关以外,还与植物向光一侧的抑制激素、脱落酸的含量有关)⑦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根尖生长点等分生能力较强的部位。
分布:大都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的组织中较少。
运输:横向运输(如向光侧分布较多)和纵向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024年高三生物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一、植物激素的分类1.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2. 生长素(Auxin)3. 细胞分裂素(Cytokinin)4. 赤霉素(Gibberellin)5. 乙烯(Ethylene)二、植物激素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1. 脱落酸- 抑制芽的生长和分裂- 促进种子休眠和脱水- 促进树叶枯萎和果实脱落2. 生长素- 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 影响根的向地性生长- 促进根的分化和发育3. 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 控制植物的细胞增殖和分化- 促进芽的分化和发育4. 赤霉素- 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控制花芽的分化和开花- 影响植物的性别表达5. 乙烯- 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促进植物的老化和凋落三、植物激素的合成和运输1. 合成- 大部分激素在植物体内由特定的合成酶合成- 合成酶的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激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顶芽、叶片、根尖等部位2. 运输- 激素在植物体内通过筒形细胞、伴随细胞和内鞘细胞运输- 激素的运输路径主要是由顶端向基部和由基部向顶端运输四、植物激素的信号传导途径1. 细胞内信号传导- 激素作用于细胞膜上的感受器,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如RR1/2等,进而调控蛋白的翻译和激活2. 细胞间信号传导- 激素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进行信号传导- 通过质膜蛋白和细胞间连接物等进行信号传导五、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1. 芽的生长和分化- 生长素促进顶芽的伸长,脱落酸抑制芽的生长和分裂2. 根的生长和发育- 生长素促进根的伸长和分化,脱落酸抑制根的生长3. 叶片的光合作用- 生长素促进光合器官的形成和功能- 脱落酸抑制叶片的光合作用4. 开花和果实的形成- 赤霉素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开花,脱落酸抑制花芽的分化和开花- 赤霉素和乙烯促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5. 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脱落酸促进种子休眠,生长素促进种子的萌发六、植物激素的应用1. 农业领域的应用- 利用生长素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利用脱落酸来控制作物的休眠和抗逆能力- 利用赤霉素来调控作物的开花和结果2. 园艺领域的应用- 利用生长素来控制植物的形态和大小- 利用赤霉素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和果实寿命- 利用乙烯来加速植物的成熟和脱落3. 医药领域的应用- 利用植物激素来提取药物原料- 利用植物激素调控药物合成和转化通过对植物激素的分类、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的了解,以及对植物激素合成、运输、信号传导途径和调节生理过程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规律,并且为农业、园艺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三章植物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答案:①尖端②吲哚乙酸③促进发芽,抑制发芽④极性运输⑤效果稳定一、胚芽鞘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2、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IAA);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6、胚芽鞘感受光刺激部位的实验:一组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一组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有光无光都产生生长素)能够横向运输的也是胚芽鞘尖端感性运动与向性运动①植物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感性运动.(含羞草叶片闭合)②植物受到一定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总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向光性,向水性)植物弯曲生长的直接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光,重力,人为原因)二、生长素的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主动运输):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主动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非极性运输:自由扩散,在成熟的组织,叶片,种子等部位生长素产生: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处理:①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植物的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指植物内部产生的激素对其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调节作用。
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脱落酸、植物雄性激素、茉莉酸、茉莉酸类似物、脱落酸类似物、赤霉素类似物等。
1. 生长素:生长素是一种通用激素,通过影响细胞伸长、分裂和分化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它可以促进茎和根的伸长,抑制侧芽的生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茎尖的幼嫩部位,并在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2. 赤霉素:赤霉素是一种植物雄性激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分化,抑制侧芽的生长,促进茎和根的伸长,促进果实的膨大和成熟。
赤霉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叶绿体中,并在植物的茎、根、叶和果实中分布。
3.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激素性质的化合物,通过调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它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茎和根的伸长,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整个植物体中进行分布。
4. 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植物生长素,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提高其抗逆性能。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耐寒性、耐旱性和耐盐碱性。
脱落酸的合成主要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植物的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5. 植物雄性激素:植物雄性激素是一类具有激素性质的化合物,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耐病性、耐虫性和耐逆性。
植物雄性激素的合成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整个植物体中进行分布。
6. 茉莉酸:茉莉酸是一种植物生长素,通过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来影响植物的适应环境。
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抗菌性、抗虫性和抗逆性。
茉莉酸的合成发生在植物的茎尖和根尖的幼嫩组织中,并在茎、根、叶和果实中进行分布。
精选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精选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生物是高中生学好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直接影响着高中的成绩。
下面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分享的高二生物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
2019高中生物复习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以下是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多生长的快,生长素少生长的慢),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8、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
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成熟。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
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
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