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分会场
- 格式:pdf
- 大小:293.76 KB
- 文档页数: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相关科学和技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航空飞行原理、航天器设计与制造、航空航天材料、飞行器控制与导航、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对于飞行的梦想与探索。
人类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
因此,人类从古代开始就尝试了各种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
在中国古代,尧舜禹等帝王已经开始研究飞行器的构造,他们以蜈蚣、孔雀之类动物的样貌为基础,设计了一些模拟鸟类飞行的机械。
然而,古代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实现真正的飞行。
直到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空飞行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著名的莱特兄弟就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先驱者。
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成功飞行了世界上第一架受人操纵的飞机。
从那时起,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开始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航空器与航天器的设计与制造。
通过对飞行器的结构、气动特性、能源系统等进行研究和设计,可以使飞行器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例如,飞行器的节能减排技术、材料强度与重量的优化技术等都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研究内容。
此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涉及到航空航天器的控制与导航技术。
飞行器的自动飞行、导航与定位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等都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精度和安全性,使得飞行更加安全和高效。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航空宇航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还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众多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知识。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既体现了人类对于飞行的追求和探索,也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南航各学科评级摘要:一、南航各学科基本概况二、南航各学科评级介绍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2.机械工程3.控制科学与工程4.管理科学与工程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电子科学与技术7.信息与通信工程8.材料科学与工程9.力学10.数学11.物理学1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3.生物医学工程14.人文社科类学科三、南航各学科发展前景与建议正文:南航作为我国顶尖的航空类高校,拥有多学科优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本文将对南航各学科的基本概况、评级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学子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南航各学科基本概况南航拥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数学、物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生物医学工程以及人文社科类学科等众多优秀学科。
在这些学科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为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二、南航各学科评级介绍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该学科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机械工程:南航机械工程学科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成果斐然,为我国机械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3.控制科学与工程:该学科在南航发展迅速,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科研队伍,为控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4.管理科学与工程:该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南航计算机学科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具有较高声誉,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6.电子科学与技术:该学科在电子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为我国电子产业提供了优秀人才。
7.信息与通信工程:南航信息与通信学科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声誉,为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助力。
8.材料科学与工程:该学科在南航发展迅速,为我国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9.力学:南航力学学科在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根据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需求,我们很荣幸邀请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优秀学生加入我们的联合培养项目。
本招生简章将为您介绍我们的培养计划以及申请流程。
一、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独立的科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以满足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行业的需求。
2. 培养方式:本项目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科研项目。
学生需在两所合作院校之间进行学习和科研交流,获得双方院校颁发的学位证书。
3. 培养时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为3-4年。
二、申请条件1. 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关领域的本科学位。
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背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3. 英语水平要求:雅思6.5或托福90以上。
4. 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者优先考虑。
三、申请流程1. 网上报名:请将个人简历、学位证书、成绩单等相关材料提交至指定网站。
2. 笔试和面试: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将收到面试通知。
面试内容包括对个人研究方向的了解、科研计划的展示以及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估。
3. 录取通知:面试合格的申请者将收到录取通知,并确定联合培养院校。
四、学费和奖助1. 学费:根据联合培养协议,学生需分别缴纳两个合作院校的学费,具体金额请咨询各院校招生办公室。
2. 奖助:优秀申请者将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助研金或其他科研资助。
联系方式: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各合作院校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如下:- 领航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招生办公室:电话xxx-xxxx,邮箱***********- 空天科技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招生办公室:电话xxx-xxxx,邮箱***********我们热忱欢迎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感兴趣并具备相关能力的学生加入我们的联合培养项目!。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本学科的前身是北京理工大学1958年成立的“导弹总体”和“火箭发动机”专业。
1981年“导弹设计”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8年“导弹设计”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3年“导弹设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获得博士学位授权。
2003年“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飞行器设计”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007年“飞行器设计”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07年批准设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现已形成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现有教师88名,其中高层次人才5名,教授20名,副教授50名。
本学科已形成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973首席科学家为带头人,学术造诣深厚、队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富于创新的学术群体。
拥有“深空自主导航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制导兵器技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相关实验室主要有:飞行器总体综合实验室、飞行器虚拟设计实验室、喷气推进实验室、发射技术实验室、系统与仿真实验室、制导武器系统实验室等。
本学科承担大批国家和国防重大、重点项目,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3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0余人次担任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系统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20项。
本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1篇,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本学科研究对象包括卫星、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制导弹药等各种类型的飞行器。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工程等多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推进。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开设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设立了相应的学位授权点。
本报告旨在对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建设的现状、目标及重点,介绍实施措施和成效,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我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的建设情况,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篇报告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讨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的现状、建设目标及重点,以及实施措施和成效。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
通过这样的结构,全面展示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情况和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全面总结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的现状、建设目标及重点、实施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为未来的学位授权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升我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
通过深入分析与总结,希望能够推动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持续改进和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才作出贡献,助力我国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
2.正文2.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现状目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截至今年,我校已经设立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位授权点,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领域。
航空航天学入门知识飞行原理与航天技术发展航空航天学入门知识:飞行原理与航天技术发展航空航天学是一门研究飞行原理与航天技术的学科。
它涵盖了航空与航天的理论与实践,并探索了人类在大气中和太空中飞行的方式和技术。
本文将为您介绍航空航天学的基础知识以及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飞行原理飞行原理是航空航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涵盖了飞机和火箭等载具在大气中飞行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飞行原理可以分为动力学和气动学两个方面。
1.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了飞机和火箭的动力系统。
在航空中,飞机通过发动机提供的推力向前推进,克服空气阻力,实现飞行。
而航天中,火箭通过燃烧推进剂产生的大推力,使其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
2. 气动学气动学研究了飞行器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
航空中,飞机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升力的作用。
空气流经机翼时,由于机翼表面形状的特殊设计,会在上表面产生一个较低的气压,而在下表面产生一个较高的气压,从而产生升力。
升力使得飞机能够脱离地面,实现飞行。
二、航天技术发展航天技术是航空航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类在太空中探索和利用的各种技术和手段。
1.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航天技术最早实现的成果之一。
它是由人类制造并发射到地球轨道或深空的人造物体。
人造卫星能够进行通信、测量地球数据、观测太空等多种任务。
2. 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将宇航员送入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
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和美国分别实现了宇航员的载人航天。
目前,载人航天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成功。
3. 探测器与深空探测航天技术还包括了各种探测器的发射与运行。
这些探测器被用于深空探测,例如探测行星、彗星和星系等天体。
同时,它们也对地球进行观测,为气象、环境和地质等领域提供宝贵数据。
4. 航天应用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和科学研究等。
卫星通信系统使得全球范围内的通信成为可能,导航卫星则使得人们能够在不同地区进行精准导航。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1: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初期和中期先后创建并迅速发展的科学与技术领域,它是以数学、物理学以及现代技术科学为基础,以飞行器设计、推进理论与工程、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等专业为主干的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综合应用许多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
培养目标硕士学位应具有坚实的现代飞行器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前沿,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和实验测试技术,初步具有独立从事与现代飞行器设计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可在设计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产和使用部门从事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研究范围(1)人机与环境系统工程:人体测量学,人机工效学,环境人机工程,人机与环境系统的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2)环境控制工程:飞行器环境控制技术,环境模拟技术,航天器热控制技术,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飞机防冰系统,电子设备冷却技术,航海器和车辆环境控制技术。
(3)生命保障技术:个体防护装备,弹射救生技术,航天服系统,航天生命保障系统。
(4)低温制冷技术:空气调节技术,新型制冷技术,生物体冷冻技术,太阳能利用。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2:航空工程专业介绍航空工程是将航空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航空器的研究、设计、试验、制造、使用和维修过程的一门工程技术。
航空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如交通运输、农业、地质勘探)和国防服务的综合性工程。
关于飞行及提供飞行保障的各种技术也是航空工程的内容。
研究方向航空工程专业为工程硕士专业,其所对应的学术硕士专业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可分为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制造、飞行器动力工程、人机环境、航道规划等研究方向。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考研方向3:流体力学专业介绍流体力学专业为力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培养工学及理学的研究对象随着生产的需要与科学的发展在不断的更新,深化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