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7
世界十大斜拉桥1.苏通长江大桥1088米,中国,2008 双塔双索面钢箱梁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设工程情况: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l、跨江大桥工程: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
斜拉桥主孔跨度1088米,列世界第一;主塔高度306米,列世界第一;斜拉索的长度580米,列世界第一;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X 48.1米,列世界第一。
专用航道桥采用140+268+140=548米的T型刚构梁桥,为同类桥梁工程世界第二;南北引桥采用30、50、75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2、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15.1公里,设互通立交两处,主线收费站、服务区各一处;3、南岸接线工程:路线总长9.1公里,设互通立交一处。
苏通大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南、北两岸接线为120公里/小时,跨江大桥为100公里/小时,全线桥涵设计荷载采用汽车一超20级,挂车一120。
主桥通航净空高62米,宽891米,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货轮和4.8万吨船队通航需要。
全线共需钢材约25万吨,混凝土140万方,填方320万方,占用土地一万多亩,拆迁建筑物26万平米。
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计划建设工期为六年。
四项世界之最:最大主跨: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
简述斜拉桥的受力原理
斜拉桥是一种利用斜拉索(钢索或预应力混凝土束)将桥梁的自重和荷载传递到桥塔上的桥梁结构。
其受力原理如下:
1. 自重作用:斜拉桥梁本身的重量通过斜拉索传递到桥塔上。
斜拉索在桥塔之间形成一个斜角,使桥梁悬挑在桥塔之间。
桥梁的自重通过斜拉索分散到多个桥塔上,减小了各桥塔的承载力。
2. 荷载作用:斜拉桥梁上的车辆、行人以及其他运载物品的重力通过桥面传递到桥梁结构上。
斜拉索在桥塔上形成张力,并将荷载分担到多个桥塔上。
3. 桥塔作用:桥塔是斜拉桥的支承点,通过其稳定的基础将斜拉索受力传递到地面。
桥塔根据斜拉索的角度和长度,以及所受荷载的大小,承受拉力和压力。
4. 斜拉索作用:斜拉索是连接桥塔和桥面之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斜拉索承受来自桥面的荷载,将荷载的力通过预应力传递到桥塔上,并向两侧分散。
总之,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桥梁的自重和荷载传递给桥塔,将荷载分散到多个桥塔上,实现了桥梁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同时,斜拉桥的受力特点降低了桥塔的承载压力,减小了桥梁结构的材料消耗。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是一种以斜拉索支撑主梁的桥梁结构,其合理成桥状态是指在斜拉桥建成后,其结构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以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稳定: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风载的作用,同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也能够保持稳定。
2. 安全可靠: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同时在发生事故时也能够保证救援和维修的便利性。
3. 经济性好: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够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4. 美观性好: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和技术水平。
为了达到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需要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斜拉桥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什么是斜拉桥
斜拉桥由塔柱、缆索、主梁、桥墩等部分组成:塔柱高高地竖立在桥面上,用来固定缆索;粗大的缆索一端固定在塔柱上,另一端拉牢桥的主梁;主梁的上面铺设有行车道路,也就是桥面;挺立于江河中的桥墩,既有支撑桥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用来固定塔柱。
斜拉桥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许多缆索直接把主梁拉牢在塔柱上,使桥面之重主要由塔柱来承担,这样就充分发挥了钢材的抗拉优越性,同时还有节约材料、施工方便等优点,这比其他结构方式的桥梁所能达到的跨度都要大得多。
斜拉桥施工技术第一节认识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拉索和索塔三种构件组成的,见图8.1.1。
图8.1.1 斜拉桥的组成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以主梁承受轴向力(密索体系)或承受弯矩(稀索体系)为主,支撑体系以拉索受拉和索塔受压为主的桥梁。
拉索的作用相当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若干弹性支承,使主梁跨径显著减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梁内弯矩、梁体尺寸和梁体重力,使桥梁的跨越能力显著增大。
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不需要笨重的锚固装置,抗风性能又优于悬索桥。
通过调整拉索的预拉力可以调整主梁的内力,使主梁的内力分布更均匀合理。
一、总体布置斜拉桥的总体布置主要解决塔索布置、跨径布置、拉索及主梁的关系、塔高与跨径关系。
1. 孔跨布置现代斜拉桥最典型的跨径布置(图8.1.2)有两种:双塔三跨式和单塔双跨式。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双塔单跨式及多塔多跨式。
双塔三跨式是斜拉桥最常见的一种布置方式。
主跨跨径根据通航要求、水文、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确定。
考虑简化设计、方便施工,边跨常设计成相等的对称布置,也可采用不对称布置,边跨和中跨经济跨径之比通常为0.4。
另外,应考虑全桥的刚度、拉索的疲劳度、锚固墩承载能力多种因素。
如:主跨有荷载会增加端锚索的应力,而边跨上有活载时,端锚索应力会减少。
拉索的疲劳强度是边跨与主跨跨径允许比值的判断标准。
当跨径比为0.5 时,可对称悬臂施工到跨中进行合龙;小于0.5 时,一段悬臂是在后锚的情况下施工的。
独塔双跨式是另一种常见的斜拉桥孔跨布置方式之一,通常可采用两跨对称布置或两跨不对称布置。
两跨对称布置,由于一般没有端锚索,不能有效约束塔顶位移,故在受力和变形方面不能充分发挥斜拉桥的优势,而如果用增大桥塔的刚度来减少塔顶变位则不经济。
采用两跨不对称布置则可设置端锚索控制桥塔顶的位移,受力比较合理,采用不对称布置时,要注意悬臂端部的压重和锚固。
图8.1.2 斜拉桥的跨径布置当斜拉桥的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上,边孔高度不大或不影响通航时,在边孔设置辅助墩,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
斜拉桥桥桥梁结构调研报告斜拉桥是一种常见的桥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悬挂在主塔上的斜拉索,用于支撑桥面的荷载。
斜拉桥由于具有较大的跨度和较高的刚度,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交通。
本文将对斜拉桥的桥梁结构进行调研,并详细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斜拉桥的主要结构组成包括主塔、斜拉索和桥面。
主塔是斜拉桥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
主塔的高度取决于斜拉索的倾角和跨度大小。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核心部分,分布在主塔和桥面之间。
斜拉索通过压缩力使桥面受力均匀,减小了桥面的弯曲变形,提高了桥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桥面是斜拉桥上行人和车辆行驶的平台,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构造。
斜拉桥相比于其他桥梁结构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斜拉桥的主塔和斜拉索的布置使得桥面的刚度和强度较大,可承受大跨度和大荷载。
其次,由于主塔和斜拉索的特殊结构,斜拉桥采用的材料量较少,工程施工和维护成本较低。
此外,斜拉桥的美观性和建筑艺术性也是其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然而,斜拉桥也面临一些局限性。
首先,斜拉桥的复杂结构需要严密的计算和精确的施工,给工程带来较高的技术要求。
其次,斜拉桥在施工期间需要大量的临时支撑和固定设备,增加了施工难度和时间。
此外,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要求较高,需要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团队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斜拉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在大跨度和大荷载的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斜拉桥不仅可以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建筑美观性。
然而,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经验,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其承载能力和结构可靠性,以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斜拉桥有望在更多的地区得到应用,并为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章 斜拉桥内容提要:在本章内主要介绍斜拉桥。
内容包括其构造类型和结构体系。
学习的基本要求:1、了解斜拉桥各组成部分(斜索、塔柱、主梁)的构造类型2、了解斜拉桥的四大结构体系斜拉桥——20世纪50年代蓬勃兴起的一种桥梁型式。
斜拉桥是一种用斜拉索悬吊桥面的桥梁。
最早的这种桥梁,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
它们可以说是现代斜拉桥的雏形。
斜拉桥的发展,有着一段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18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曾修建过一些用铁链或钢拉杆建成的斜拉桥。
可是由于当时对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缺乏认识,拉索材料的强度不足,致使塌桥事故时有发生。
如德国萨尔河桥(1824)在建成第二年,就在一次有246人举行的火炬游行人群聚集桥上时,桥突然坍塌而酿成50 人丧生的严重惨剧。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斜拉桥这一桥型就销声匿迹了。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重建欧洲的年月中,为了寻求既经济又建造便捷的桥型,使几乎被遗忘的斜拉桥重新被重视起来。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公路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主跨为182.6m 的斯特罗姆海峡钢斜拉桥。
近年来斜拉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跨度最大的是日本国多多罗桥(890m )。
一、斜拉桥的构造类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斜索布置、塔柱型式和主梁截面是多种多样的,现扼要介绍它们的构造类型。
1、 斜索(一) 辐射式:斜索集中塔顶,锚固困难。
(二) 竖琴式:斜索相互平行,倾角相同,外形美观。
(三) 扇式:介于两者之间,采用最多。
2、 塔柱从桥梁行车方向看,塔柱可做成独柱式、双柱式、门式、斜腿门式、倒V 式、宝石式和倒Y 式等多种型式。
3、 主梁斜拉桥主梁的截面形式有板式、箱形截面二、斜拉桥的结构体系斜拉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斜索、塔柱和主梁,这三者可按相互的结合方式组成四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即悬浮体系、支承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
1、 悬浮体系(漂浮体系)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外全部用缆索吊起而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一种体系。
世界十大斜拉桥No.1 苏通大桥1088米,中国,2008年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常熟)市之间,是交通部规划的黑龙江嘉荫至福建南平国家重点干线公路跨越长江的重要通道,也是江苏省公路主骨架网“纵一”——赣榆至吴江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建设苏通大桥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干线公路网、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及沿江整体开发,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缓解过江交通压力、保证航运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通大桥工程起于通启高速公路的小海互通立交,终于苏嘉杭高速公路董浜互通立交。
路线全长32.4公里,主要由北岸接线工程、跨江大桥工程和南岸接线工程三部分组成。
No. 2 香港昂船洲大桥1018米,在建昂船洲大桥位于香港,是全球第二长的双塔斜拉桥。
大桥主跨长1018米,连引道全长为1596米。
是本港首昂船洲大桥座位处市区环境的长跨距吊桥,在香港岛和九龙半岛都可以望到这座雄伟的建设。
大桥属于8号干线的一部份,跨越蓝巴勒海峡,将葵涌和青衣岛的8号和9号货柜码头连接起来。
昂船洲大桥离海面高度73.5米,而桥塔高度则为290米,两者都比青马大桥为高。
桥面为三线双程分隔快速公路。
而昂船洲大桥于2003年1月开始动工兴建,耗资27.6亿港元。
香港政府把修建世界最长斜拉桥的合同给了Media-Hitachi-Yokogawa-HsinChong合资公司,合同金额高达48亿港元(合6.16亿美元)。
这座大桥名为“昂船洲大桥”,设计者是OveArup合伙事务所,主要跨度长1018米,超过了世界上最长的同类斜拉桥日本的多多罗大桥(890米),直到被苏通大桥超越。
No. 3多多罗大桥890米,日本,1999年多多罗大桥是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斜拉桥,连接广岛县的生口岛及爱媛县的大三岛之间。
大桥于1999年竣多多罗大桥工,同年5月1日启用,最高桥塔224米钢塔,主跨长89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连引道全长为1480米,四线行车,并设行人及自行车专用通道,属于日本国道317号的一部分。
斜拉桥三部分
斜拉桥是由桥塔、桥索和桥面三个部分组成的。
它们分别是:
1. 桥塔:桥塔是斜拉桥的支撑结构,通常呈塔形或倒塔形状。
桥塔承担着桥面荷载的压力,通过锚固系统将桥面的重力传递到地基。
桥塔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结构构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稳定性。
2. 桥索:桥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构件,起到承担桥面荷载和保持桥面形状的作用。
桥索通常由高强度钢丝绳或钢缆组成,通过连接桥塔和桥面的索槽或索孔固定。
桥索以拉力的形式传递荷载,使得桥面呈现出悬浮在空中的状态,从而实现了长跨度无支撑墩的设计。
3. 桥面:桥面是斜拉桥上供车辆通行的平台,也是人行道的支撑结构。
桥面通常由钢箱梁、预应力混凝土梁或钢桁梁等构件组成,固定在桥索上。
桥面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特殊环境条件。
这三部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斜拉桥的整体结构,使得斜拉桥能够承载车辆和行人的重量,同时保持稳定和安全。
斜拉桥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美观的外观,在桥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斜拉桥的设计斜拉桥是一种结构体系独特的桥梁,是斜拉索(索梁组合)和桥塔(梁体组合)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是由索塔、主梁和斜拉索组成的一种三跨或多跨连续体系。
斜拉桥的主要特点是桥塔高、跨径大、主梁自重轻、受力明确、刚度大,在交通量大的地方和对抗震要求较高的地方都能使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斜拉桥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2.桥塔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3.桥塔处梁端负弯矩小,结构刚度大;4.拉索锚固在塔上,可以承受很大的水平力;5.主梁恒载弯矩和扭矩均很小。
斜拉桥具有明显的优点,但其设计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因此,要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并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设计概述该工程位于某城市,为一座主跨为150m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北桥台、南跨、东跨及南引桥组成。
北桥台位于主跨150m的跨径上,桥台后接既有引桥。
南跨和东跨分别为70m和25m。
南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北主梁采用钢结构。
北桥台位于主跨150m的跨径上,桥台后接既有引桥,北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南引桥桩位于北主梁边跨的中心附近,桥桩与主梁的锚固均为单根悬臂。
全桥共设置4道横梁,其中主梁上的2道横梁均设于边墩上,边跨设1道横梁与中墩横梁连接;北引桥桩的上、中、下各设1道横梁,其中下横梁设于主梁的腹板处。
南引桥的上、中、下各设1道横梁。
引桥的边、中、中塔柱之间均设横隔板。
引桥桥墩均采用实心墩,基础均为重力式桥墩。
边、中墩均采用双柱式墩,边墩两侧各设2道横隔板。
计算分析斜拉桥计算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静力分析;2.动力分析;3.结构稳定性分析。
静力分析是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与变形,并通过相应的安全系数进行校核;动力分析是在静力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结构动力特性研究,并对结构体系及其动力性能做出评价;结构稳定性分析是计算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以评定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在设计中,由于斜拉桥主梁多采用悬索式体系,故需要对斜拉索的内力分布、索力及拉索与主梁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同时由于斜拉索的受力复杂,一般要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对斜拉桥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在静力、动力和稳定性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稳定性评价。
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原理及发展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
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一、结构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
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
第一座现代斜拉桥是1955年德国DEMAG公司在瑞典修建的主跨为182.6米的斯特伦松德(Stromsund)桥。
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为俄罗斯的俄罗斯岛大桥,主跨径为1104米,于2012年7月完工。
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
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
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
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
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
2013年已建成的斜拉桥有独塔、双塔和三塔式。
以钢筋混凝土塔为主。
塔型有H形、倒Y形、A形、钻石形等。
斜拉索仍以传统的平行镀锌钢丝、冷铸锚头为主。
钢绞线斜拉索在汕头石大桥采用。
钢绞线用于斜拉索,无疑使施工操作简单化,但外包PE的工艺还有待研究。
斜拉桥的钢索一般采用自锚体系。
开始出现自锚和部分地锚相结合的斜拉桥,如西班牙的鲁纳(Luna)桥,主桥440m;我国湖北郧县桥,主跨414m。
地锚体系把悬索桥的地锚特点融于斜拉桥中,可以使斜拉桥的跨径布置更能结合地形条件,灵活多样,节省费用。
斜拉桥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斜拉桥主要采用悬臂浇筑和预制拼装;钢箱和混合梁斜位桥的钢箱采用正交异性板,工厂焊接成段,现场吊装架设。
斜拉桥的原理
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拉索的张拉力和桥塔的支撑力来实现桥梁的稳定和承载。
斜拉桥采用了一组倾斜的拉索,这些拉索通过索面连接到桥面,再通过桥塔的支撑将力传递到地基上。
拉索的角度和张拉力的大小,是根据桥梁设计的需求和要求来确定的。
在斜拉桥的建设过程中,拉索会被事先预应力引拉至设计要求的张力,以保证桥梁的稳定和安全。
拉索起到了桥面加载和传递荷载的作用,通过它们的张拉力,将桥面的重量和行车荷载转移到桥塔上,再由桥塔向地基传递。
桥塔的主要功能是承受拉索的张拉力和垂直向下的压力,并将这些力分散到地基上,确保桥梁的稳定和牢固。
斜拉桥的优势在于其结构简洁、自重轻、使用材料相对较少,同时也能跨越较大的跨度。
其独特的结构使得斜拉桥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跨越河流、峡谷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为交通运输提供了便利。
总的来说,斜拉桥通过拉索的张拉力和桥塔的支撑力来实现桥梁的稳定和承载。
它的独特结构和优势使得斜拉桥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重要的一种桥梁类型。
斜拉桥是由斜拉索、塔柱和主梁组成,用若干高强的拉索将主梁斜拉在塔柱上,斜拉索使主梁受到一个压力和一个向上的弹性支承的反力,这就使得桥梁的跨越能力大大增强。
斜拉桥示意图斜拉桥是将梁用若干根斜拉索拉在塔柱上的桥。
它由梁、斜拉索和塔柱三部分组成。
斜拉桥是—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
按梁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
斜拉桥由斜索、塔柱和主梁所组成。
用高强钢材制成的斜索将主粱多点吊起,并将主梁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通过塔柱基础传至地基。
这样,跨度软人的主梁就象一根多点弹性支承(吊起)的连续梁一样工作,从而可使主梁尺寸大大减小,结构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大幅度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
此外,与悬索桥相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大,即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小得多,且其抵抗风振的能力也比悬索桥好,这也是在斜拉桥可能达到大跨度情况下使悬索桥逊色的重要因素。
斜索在立面上也可布置成不同型式。
各种索形在构造上和力学上各有特点,在外形美观上也各具特色。
常用的索形布置为竖琴形(图一)和扇形(图二)两种。
另一种是辐射形布置(图三)因其塔顶锚固结构复杂而较少采用图一竖琴形斜拉桥图二扇形斜拉桥图三放射形斜拉桥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桥的主要承重并非它上面的汽车或者火车,而是它本身,也即我们看的的路面。
现在我们就分析这个:我们以一个索塔来分析。
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这样,力又传给索塔下面的桥墩了。
斜拉索数量再多,道理也是一样的。
之所以要很多条,那是为了分散主梁给斜拉索的力而已.。
斜拉桥的原理,就是利用平衡力的原理,斜拉桥两端的重量通过两端超强的钢绞索拉住压在主桥柱(就是斜拉桥最高的那柱子)上,从而达到两端平衡、跨度更大的目的,简单来说,斜拉桥就是一个大天平,两端的重量相当并通过钢索压载在主桥柱上,这就是为什么斜拉桥总是两端都需要钢索来保持平衡的原因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
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
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
斜拉桥特点是组合体系桥,结构轻巧,适用性强,可以将梁、索、塔组合变化做成不同体系,适用于不同地质和地形情况。
主梁增加了中间的斜拉索支撑,弯矩显著减小,与其他体系的大跨径桥梁相比较,其钢材和混凝土的用量均比较节省。
借斜拉桥的预拉力可以调整主梁的内力,使之分布均匀合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并能将主梁做成等截面梁,便于制造和安装。
斜索的水平分力相当于对主梁施加的预压力提高了梁的抗裂性能(特别是混凝土梁),并充分发挥了高强材料的性能。
斜拉桥的优点突出。
桥的建筑高度小,受桥下净空和桥面高程的限制少,并能降低引道填土高度。
与悬索桥相比较,斜拉桥竖向刚度及抗扭刚度均较强,抗风稳定性好得多,用钢量较少,钢索的锚固装置也较简单。
由于是自锚体系,不需要昂贵的锚碇构造。
不过斜拉桥由于是多次超静定结构,所以施工控制和设计计算复杂。
斜拉桥的优点是:梁体尺寸较小,桥梁的跨越能力较大;受桥下净空和桥面标高的限制少;抗风稳定性比悬索桥好;不需悬索桥那样的集中锚碇构造;便于悬臂施工等。
不足之处是,它是多次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复杂;索与梁或塔的连接构造比较复杂;施工中高空作业较多,且施工控制等技术要求严格。
斜拉桥的优点相对于其它桥梁结构悬索桥可以使用比较少的物质来跨越比较长的距离。
悬索桥可以造得比较高,容许船在下面通过,在造桥时没有必要在桥中心建立暂时的桥墩,因此悬索桥可以在比较深的或比较急的水流上建造。
缺点是刚度小,在荷载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挠度和振动,需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
坚固性不强,在大风情况下交通必须暂时被中断。
悬索桥不宜作为重型铁路桥梁。
悬索桥的塔架对地面施加非常大的力,因此假如地面本身比较软的话,塔架的地基必须非常大和相当昂贵。
在我的家乡建立了马岭河峡谷大桥。
马岭河特大桥是汕昆高速公贵州境板坝至江底段的控制性工程,位于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与顶效开发区交界处。
全桥长1386m,主桥为155+360+155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T梁先简支后刚构体系,主塔墩采用宝石形桥塔,主体宽度为24.5+2×1.3(布索区)m,是目前贵州省已建成通车的第一座双塔斜拉桥。
大桥桥面高出马岭河水面300余米,是典型的高原峡谷特大桥。
斜拉桥的孔径布置主要可以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
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下面就这几种形式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图一双塔三跨式斜拉桥是一种最常见的斜拉桥孔径布置形式。
双塔三跨式斜拉桥通常布置。
两个边跨的跨度相等的对称形式,亦可以布置成两个边跨跨度不等的不对称形式。
边跨的跨度L1与主跨的跨度L2的比例关系通常取0.4左右。
根据已建斜拉桥的资料统计,一般跨度比L1/ L2=0.35~0.5。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边跨内设置辅助墩,以提高结构体系的刚度。
辅助墩数不宜过多,一般设置1~2个,数量过多效果并不明显。
由于双塔三跨式斜拉桥的主孔跨度较大,一般可适用于跨度较大的河流、河口和海峡。
(图二)也是一种常见的孔径布置方式。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可以布置成两跨不对称的形式,即分为主跨与边跨;也可布置成两跨对称,即等跨形式。
其中以两跨不对称的形式居多,也比较合理。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的边跨的跨度L1与主跨的跨度L2的比例,通常介于0.6~0.7之间。
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主孔跨径小,故特别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谷地及交通道路;也可用于跨越较大河流的主航道部分。
在跨越宽阔水面时,由于桥梁长度大,必要时也可采用三塔斜拉桥,如湖南洞庭湖大桥。
图三洞庭湖大桥(三塔四跨式斜拉桥)(图三,主跨2×348m)。
由于中间桥塔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限制其变形,三塔斜拉桥的结构柔性会有所增大。
在适宜的地形条件下,有时也可采用独塔单跨式斜拉桥,此时边跨跨度很小,甚至没有边跨。
图四为Marian Bridge (the Czech Republic) ,主跨123.3m。
多塔多跨式斜拉桥应用较少,这是由于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的中间塔顶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结构刚度较低。
增加主梁的刚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多塔斜拉桥整体高度,但这样做必然会增加桥梁自重。
在必须采用多塔多跨式斜拉桥时,可将中间塔做成刚性索塔,此时索塔和基础的工程量会增加很多,或者用斜拉索对中间塔顶加劲,但这种场所柔度较大,且会影响桥梁的美观。
图四Marian Bridge(the Czech Republic)斜拉桥根据纵向斜缆布置有辐射、扇形、竖琴形(1)辐射形: 1、辐射形这种布置方法是将全部拉索汇集到塔顶,使各根拉索都具有可能的最大倾角。
由于索力主要由垂直力的需要而定,因此拉索拉力较小;而且辐射索使结构形成几何不变体系,对变形及内力分布都有利。
这种做法的缺点是:有较多数量的拉索汇集到塔顶,将使锚头拥挤,构造处理较困难;塔身从顶到底都受到最大压力,自由长度较大,塔身刚度要保证压曲稳定的要求。
另外,拉索倾角不一,也使锚具垫座的制作与安装稍显复杂。
2、平行形(竖琴形) 这种形式中各拉索彼此平行,因此各索倾角相同。
各对拉索分别连接在索塔的不同高度上,索与塔的连接构造易于处理;由于倾角相同,各索的锚固设备构造相同,塔中压力逐段向下加大,有利于塔的稳定性。
但是这种形式索的用钢量大;由于各对索拉力的差别,将在塔身各段产生较大的弯矩;由于是几何可变体系,对内力及变形的分布较不利,不过可以用边跨内设置辅助墩的办法来加以改善。
竖琴式斜拉桥又称无背索的斜塔斜拉桥,它是凭单边的拉索和桥塔的重量以及适度的倾斜来实现桥的平衡的。
3、扇形扇形是介于辐射形和平行形之间的形式,一般在塔上和梁上分别按等间距布置,兼顾了以上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减少其缺点,因此有较多的斜拉桥采用这种形式。
斜拉桥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富于想象力和构思内涵最丰富而引人注目的桥型,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一般来说,对于跨度从200m至700m左右的桥梁,斜拉桥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相当优越的竞争能力。
然而,随着斜拉桥跨度的增大,将会面临桥塔过高和斜索过长等一系列技术问题。
另外,必须提到的是,斜拉桥的斜拉索可以说是这种桥梁的生命线,至今国内外已发生过几起通车仅几年就因斜拉索腐蚀严重而导致全部换索的不幸工程实例。
因此如何做好斜拉索的防腐工作,确保其使用寿命,仍是当今桥梁界十分重视的重要课题。
斜拉桥模型制作:在了解斜拉桥相关信息后,我制作了一个斜拉桥模型。
材料:木板,细线,工字针,固体胶,木棍,细铁丝。
构思:经过观察后,发现所用材料适合制作成斜拉桥的孔径为双塔三跨式,即双塔三跨是斜拉桥。
受力分析:索塔两侧是对称的斜拉索,通过斜拉索将索塔主梁连接在一起。
现在假设索塔两侧只有两根斜拉索,左右对称各一条,这两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对索塔产生两个对称的沿着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据受力分析,左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向左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同样的右边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向右的一个力和竖直向下的一个力;由于这两个力是对称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两个力互相抵消了,最终主梁的重力成为对索塔的竖直向下的两个力。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因为木板长为一米,经过测量后,我打算设计双塔三跨是斜拉桥。
在制作索塔时,发现很难用胶水固定木条,思考一番后,决定用针或图钉进行固定。
而制作时发现图钉没有工字针好。
工字针因颜色各异,既可以固定木棍,又可以起到美观作用。
因为木板太重,木棍太细,难以支撑,故在索塔下制作圆纸板以支撑桥梁。
在操作时可用细铁丝制作拉索,但铁丝很难拉直,缺少美观性,故用细线制作拉索。
创意:在制作过程中发现用工字针固定木棍比胶水方便可行,并且增强了模型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