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珠江河口特性及其治理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21.55 KB
- 文档页数:4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存在问题1.珠江的地理环境珠江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大河,横贯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珠江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海南省,广东、广西沿海诸河及云南、广西国际河流,跨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8省(自治区),总面积为79.63万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另有1.1万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珠江水资源量相对比较丰富,径流总量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6倍,单位面积产水量居全国之冠。
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以东是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两广丘陵,广西以及云贵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以云南的石林和桂林的山水最为典型,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
2.珠江的河流分布珠江流域片位于东经97°39′~117°18′,北纬3°41′~29°1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本片除横断山脉南北走向外,其他大多是东西走向。
本片珠江流域是一个复合的流域,由西江、东江、北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组成。
流域面积45.369 km2,其中我国境内面积为44.210万km2。
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万k㎡的支流有6条,即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和连江。
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蜿蜒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在广东省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人南海,全长2214km,平均坡降0.58‰,集水面积353120k㎡,其中341530k㎡在中国境内。
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2300亿立方米。
西江干流的一级支流中,集水面积1万k㎡以上的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
南盘江从源头至贵州望漠县蔗香双江口,长914km,流域面积56880k㎡,河道平均坡降1.74‰。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当地生态系统及周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篇论文将详细分析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一)时间变化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变化方面,由于降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流量、水质等指标在一年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年际变化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珠江河口地区的水环境状况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二)空间变化珠江河口地区的水环境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横向、纵向变化。
横向变化方面,受地形地貌、河流泥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的分布范围、水深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纵向变化方面,受上游来水、潮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水质、流速等指标在不同河段之间存在差异。
三、影响水环境时空变化的因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河流泥沙等。
其中,气候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如降雨、温度等都会对河流的流量、水质等产生直接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等。
这些污染源的排放会对河流的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四、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生物多样性影响水环境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由于水质的恶化,一些敏感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同时,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可能会在新的环境下繁衍生息,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二)渔业资源影响水环境的变化对渔业资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水质的恶化,一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同时,一些新的物种可能会在新的环境下繁衍生息,为渔业提供新的资源。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录1三角洲概况 (2)1.1流域概况 (2)1.2地理经济 (2)1.3水资源 (2)1.4供水及用水 (3)1.5河口特征 (3)1.6自然资源 (3)2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化 (4)2.1经济发展 (4)2.2水环境问题 (5)3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8)3.1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8)3.2认识的转变 (8)3.3总体策略 (8)4结语 (9)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污染及防治对策[摘要]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水网发达。
改革开放以来,三角洲凭借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但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严峻的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文分析了随经济的发展三角洲水文环境的变化,目前面临的各种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未来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水资源保障策略建议。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水环境,可持续,污染防治1三角洲概况1.1流域概况珠江流域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个水系,流域面积45万km2,其中在我国境内44万km2。
流域内干流4000多公里,主要干支流9499公里。
干流中主流为西江,自源头至三角洲入口思贤窖处长2075km,平均坡降0.58‰;干流北江长468km,平均坡降0.26‰;干流东江长520km,平均坡降0.39‰。
三角洲为平原河网地区,坡降0.1‰~0.2‰。
河网区面积9750 km2,河网密度0.8km/km2。
主要水道100多条,长度约1700km,水道纵横交错,相互贯通,水系构成十分复杂。
三角洲径流通过八个口门注入南海。
入海口门处有两个海湾:东边的伶仃洋海湾和西边的黄茅海海湾。
1.2地理经济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大陆南部。
行政区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等7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最大主体。
1980-2000年,珠三角经济平均增长达到16.9%,大大高于同期9.6%的全国水平和13.8%的广东省水平。
珠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珠江概况:珠江横贯我国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至于。
珠江流域片主要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及东国际河流、粤桂沿海诸河以及海南省,区域总面积65.4万平方公里,设计的行政区域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海南、福建8省(自治区)。
珠江流域是珠江片最大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经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素有“三江会流、八口入海”的特征,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站整个珠江片的69.3%。
珠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30亿立方米,仅此于长江居全国第二,珠江也是目前我国水质最好的江河之一,其主要干流税制常年保持在Ⅱ--Ⅲ类。
其中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全长2214公里。
发源于云南曲靖市境内的马雄山,一次经过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在广西梧州于桂江汇合后称西江。
珠江水系主要特征: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站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是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以东是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两广丘陵,广西以及云贵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以云南的石林和贵州的山水地貌特征最为典型,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珠江流域的中部,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多雨。
四季的特点是:春季阴雨连绵,雨季特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雨量稀少。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4~22度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
珠江含沙量少,是我国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26~0.334公斤每立方米。
珠江现状:珠江广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和黄埔水道,整个河段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
近些年,广州市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业废水排放实行了“一控双达标”,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减少7727.85万吨;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势,由于生活污水收集困难,目前处理率只达到约26%。
试论珠江水系的河流生态问题及对策崔树彬王现方邓家泉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珠江水系的河流生态系统特点,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衰减的原因。
认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河流水产降低和多样性减少主要是由于监管不善造成的;水利工程胁迫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比较严重,但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补救、修复;污染对水生生态的危害愈来愈加严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针对珠江水系水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前期工作投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珠江生态问题对策一、河流生态系统概况1.生物生存环境珠江水系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水生生物生存空间相对较大。
在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77条。
珠江三角洲平均河网密度为0.9km/km2,水面面积占全流域总水水面积的20%左右,为珠江流域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
珠江水系河流生境类型可分为“平原缓流型”和“山麓急流型”。
总体上急流型多于缓流型,按鱼类生态区划属于“南岭山麓型”;流域内主要湖泊集中于西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多为构造湖和岩溶湖,此类湖泊的封闭与半封闭生态环境与河流鱼类基本隔绝,降低或丧失了与江河鱼类的交互作用。
珠江流域伴生湖泊数量少,面积也小,主要有东江下游的潼湖和西江南宁市的南湖、肇庆市的星湖等;流域内已建成的水库有近9000座,多为中小型水库,为鱼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比较广阔的水域,但也阻隔了鱼类的迁徙和回游。
珠江水系为温水性河川,年平均水温在17.5~22.9℃之间,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水温除个别河流(桂江等)外,多在12℃以上。
因而,流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都适合狭温性鱼类(如鲮鱼等,临界死亡水温为10℃),北部山区每年1~2份寒潮侵袭时,水温骤降常造成一些越冬热带鱼类大量死亡。
珠江流域各主要河流均为少沙河流,河水透明度较高,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低;PH值在6.5~8.5之间,溶解氧平均值一般在7mg/l以上,水生生物的物种丰富,但生物量较低。
广州珠江河道治理保护珠江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加,广州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广州市积极开展了珠江河道的治理工作,旨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生态健康与人民福祉。
一、治理的背景与意义广州珠江流域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经济繁荣的区域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的推进,珠江河道面临着水污染日益严重、河道淤积、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治理珠江河道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生态安全。
珠江河道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
通过治理河道,可以净化水环境,提高水质,促进珠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健康。
二、治理的主要措施2.1 河道岸线修复和整治治理珠江河道的首要任务是对岸线进行修复和整治。
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湿地植物,修建生态护岸,形成自然的过滤屏障,使得河道周边的土地能够更好地保护河道。
同时,修复和整治河岸可以提高河道的景观价值,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2 河道水质净化和污染治理治理珠江河道的关键是改善水质。
通过建设水处理设施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有效去除河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河道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排污源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2.3 河道淤积清淤和河床维护治理珠江河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清淤和维护河道的畅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河道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淤积物,导致河道断流、水位上升等问题。
因此,定期清淤工作的进行十分必要,以确保河道的正常运行。
三、治理成果与展望近年来,广州市在珠江河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珠江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珠江河道治理工作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今,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依然持续,工业和农业活动依旧频繁。
珠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珠江是我国内流最长、最丰富、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范围涵盖了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湖南、湖北、福建等七个省份,总面积达到44.7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4.6%。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珠江流域承载着南方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和人口密集区,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在珠江流域的多个城市,水质已经被污染到了不可想象的程度,甚至已经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因此,珠江流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一、水污染的现状珠江流域的水污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污染:工业生产是珠江流域的主要产业之一,但同时也是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众所周知,工业生产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和废水,而这些物质和废水大都会排放到珠江流域中,导致水污染。
2、农业污染:农业是珠江流域的另一大产业,但农业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农药等也会带来水污染。
此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也是一个难题,已经成为了影响水质的一个因素。
3、城市污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染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城市污染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
这些废弃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输入到珠江流域中,进而污染水质。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造成珠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一些人为因素,如水产养殖、旅游开发等,都带来了珠江流域水污染的风险。
总而言之,在工业、农业、城市、个人等多个方面,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引发珠江流域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环境质量。
二、治理对策为了有效治理珠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对策。
这些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大投入力度:加大投入力度是治理珠江流域水污染的基础。
合理使用能源,提高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等都是治理珠江流域水污染的有效手段。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完善法律法规,对污染企业强制实施减排标准。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产业结构上,我们需要促进珠江流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传统工业企业的数量,大力发展以绿色生产和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摘要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10年11月目录第一章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 (1)1.1珠江河口概况 (1)1.2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 (2)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任务与目标 (4)2.1规划的指导思想 (4)2.2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4)2.3规划任务与目标 (5)第三章河口治导线规划 (6)3.1治导线规划总体思路 (6)3.2治导线规划 (7)第四章泄洪整治规划 (10)4.1泄洪整治规划总体思路 (10)4.2重点口门泄洪整治规划 (10)4.3整治工程实施次序研究 (13)第五章岸线、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 (14)5.1岸线利用控制规划 (14)5.2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 (15)第六章水资源保护规划 (19)6.1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 (19)6.2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19)6.3河口地区水量保障措施 (21)第七章采砂控制规划 (23)7.1禁采河道和可采河道 (23)7.2禁采区和可采区 (24)第八章珠江河口管理意见 (27)8.1河口管理现状 (27)8.2河口管理意见 (27)第一章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1.1 珠江河口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
珠江三角洲由西、北江思贤滘以下,东江石龙以下河网水系和入注三角洲诸河组成,集水面积2.7万km2。
入注三角洲的中小河流主要有潭江、流溪河、增江、沙河、高明河、深圳河等。
西、北、东江水沙进入三角洲后经八大口门出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格局。
八大口门按其地理地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四口门为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其水沙注入伶仃洋河口湾;西四口门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其中磨刀门直接注入南海,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高栏岛之间的水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河口湾。
八大口门动力特性不尽相同,泄洪纳潮情况不一,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鸡啼门和虎跳门为河优型河口,以河流作用为主,其中磨刀门泄洪量居八大口门之首;位于东、西两侧的虎门和崖门属于潮优型河口,以潮汐作用为主,其中虎门的潮汐吞吐量排在八大口门首位。
珠江河口的治理与管理概述卢治文; 易灵; 陈军【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9(040)012【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治理; 规划; 管理; 珠江河口【作者】卢治文; 易灵; 陈军【作者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10;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广州 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6珠江河口地区涉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江门、珠海等6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有效治理珠江河口,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多项规划。
这些规划对于珠江河口治理、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2]。
回顾总结珠江河口治理规划的编制情况、管理措施,有利于把握未来河口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更多地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 珠江河口概况1.1 水系概况珠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复合而成,西江、北江、东江水沙流入珠江三角洲后经八大口门出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格局[3]。
珠江河口区(图1)河网纵横、洪潮交汇,八大口门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四口门为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其水沙注入伶仃洋河口湾;西四口门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其中磨刀门直接注入南海,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高栏岛之间的水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河口湾[4]。
图1 珠江河口水系1.2 水动力特性珠江河口八大口门水动力特性不尽相同,泄洪纳潮情况不一。
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鸡啼门、虎跳门河流动力较强,为河优型河口,以河流作用为主,其中磨刀门的净泄量居八大口门之首;位于东、西两侧的虎门和崖门潮流动力较强,属于潮优型河口,以潮汐作用为主,其中虎门的潮汐吞吐量排在八大口门首位。
在径流与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网河区水流相互作用与影响,会潮点复杂多变,水沙运动十分复杂。
枯水季节,上游径流减少,极易发生咸潮上溯,对河口地区供水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