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舱水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4.45 MB
- 文档页数:4
压舱水总结(一)压舱水的危害污染物:(1)藻类,微生物,细菌。
(2)油类:浮油,分散油,乳化油。
危害:(1)海域污染(2)物种入侵(二)压舱水的处理(1)详述方法置换法:排空法:逐一将压舱水排空然后重新泵入洁净的深海海水。
(会使船舶稳定性丧失,加大船舶倾覆危险)溢流法:底部进入,上部溢出。
不改变船舶的吃水差和稳差。
(需要更换海水量大,换水时间长,能耗大。
压载舱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给船舶结构带来安全影响。
)巴西稀释法:压载舱顶部注入,底部流出。
减少寒冷天气甲板结冰的危险有利于搅拌沉积物。
机械处理:过滤法:选择合适的网目,去除不同的生物种群。
安装方便占地小,成本不高。
旋流分离法:利用管路中高速流动的水流产生的分离作用,将固体生物和病原体从压载水中分离出去。
(可处理40um以上微生物)。
操作简单,成本合理,可去淤泥。
物理法:加热法:40℃~45℃足以杀死或抑活有害水生物。
低温长时间≥高温短时间紫外线法:DNA丧失活性。
对浮游植物:高强度光照短时间>低强度光照长时间,波长:253.7 对微生物灭活效果最佳。
无二次污染。
超声波法::可产生热量、压力波的偏向,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导致浮游生物缺氧死亡。
化学法:氯化法:添加氯气和次氯酸钠,最高灭菌率为76.4%。
臭氧法: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
丙烯醛:广谱灭活剂。
脱氧:~~~~~羟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性,无选择的彻底杀灭有害水生物。
处理后生成水和氧气。
电解法:通过点解海水生成有效氯灭除有害水生物。
存在的问题:紫外线法:本质:(1)核酸对紫外线能量的吸收,达到一定剂量,DNA分子发生变异。
(2)自由基光电离,导致细胞死亡。
(3)细菌<海藻(4)光照强度达到:10000uW/(cm2s)的计量时,细胞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
问题:(1)受悬浮物影响,会出现光复活现象。
(2)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6-12cm,当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物及溶解物、浊度较高或气泡影响时,杀死细菌效果会大大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9.01.11
•【文号】海危防〔2019〕15号
•【施行日期】2019.01.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
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海危防〔2019〕15号各直属海事局:
现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19年1月11日附件: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止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引入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对我国水域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财产和资源造成污染、影响或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管辖水域内航行、停泊及作业的国际航行船舶。
本办法不适用于以下船舶:(一)设计或建造不携带压载水的船舶;(二)仅在我国管辖水域营运的中国籍船舶;(三)军用船舶、渔船及政府所有的非商业营运的船舶;(四)密封在压载舱内不排放压载水的船舶;(五)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免除其压载水管理的船舶。
在我国管辖水域内从事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相关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一负责全国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发现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中涉及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的要求纳入公司及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指定人员应当熟悉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管理。
第六条船舶应当持有《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压载水管理计划》和《压载水记录簿》等相关证书文书。
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船舶还应当持有《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证书》的副本或复印件。
第七条《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应当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
《压载水管理计划》的编制应当符合船舶的操作实际并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
《压载水记录簿》应包括公约附录II规定的信息。
该记录簿可以是一种电子记录系统,也可以合并到其他记录簿或系统中。
第八条对外开放的港口应当具备满足其作业需求的压载水接收能力,其使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应当持有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
压载水管理公约解读及现状1压载水管理公约背景为了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了船舶压载水管理国际大会。
大会以IMO A.868(20)决议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INTERNA 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 2004),简称2004压载水管理公约。
该公约规定的生效条件是,合计占世界商船总吨位不少于35%的至少30个国家批准1年后生效。
2压载水管理公约的主要构成《压载水管理公约》由22条正文和1个附则组成,附则作为公约的技术要求分为5部分。
2.1 公约正文内容包括:定义,一般义务,适用范围,控制有害水生生物和病原体通过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转移,沉积物接收设施,科学技术研究和检测,检验和发证,对违反事件的处理,船舶检查,对违反事件的调查和对船舶的监督,检查并采取行动的通知,避免对船舶的不当延误,技术援助、合作与区域协作,信息交流,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和其他法律文件的关系,签署和批准,生效,修正程序和退出等。
2.2 公约的附则《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以防止、减少和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规则》包括总则(A部分)、船舶压载水管理和控制要求(B部分)、某些区域的特殊要求(C部分)、压载水管理的标准(D部分)和检验发证要求(E部分)等5部分内容。
2.3 为使《压载水管理公约》能统一实施,IMO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导则提出具体要求。
截至2008年10月召开的MEPC(58)会议,14个导则都已经完成,还对其中2个进行了修改(见表1)。
表1导则制定和通过时间注:(1)该导则于MEPC(58)会议上修订。
(2)该导则于MEPC(57)会议上修订。
压载水d4标准压载水D4标准一、压载水管理政策压载水管理政策是针对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处理、记录与报告等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船舶压载水的排放符合国际法规和标准,以防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的传播,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二、压载水管理法规压载水管理法规是各国依据国际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的压载水管理规定。
这些法规对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处理、记录与报告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压载水处理技术压载水处理技术是指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
目前,常见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四、压载水处理设备压载水处理设备是指用于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专用设备。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具备高效、安全、可靠等特点。
常见的压载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电解装置等。
五、压载水排放标准压载水排放标准是指对船舶压载水排放进行限制和规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压载水的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保障人类健康。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压载水排放标准是D-4标准,即每毫升压载水中微生物含量不得超过100个。
六、压载水检测方法压载水检测方法是指对船舶压载水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些方法应具备准确、快速、便捷等特点,以便对压载水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查。
常见的压载水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生化分析等。
七、压载水记录与报告压载水记录与报告是指对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排放、检测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的管理制度。
这些记录和报告应具备完整、真实、可追溯等特点,以便对压载水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排放行为,也可通过记录和报告进行追溯和追究。
八、压载水事故预防与处理压载水事故预防与处理是指对船舶压载水事故进行预防和应对的管理制度。
最新压载水公约规定
2019年10月13日,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中潜在入侵物种扩散的国际条约修正案生效。
船舶定期在舱中吸收海水以确保其稳定性。
被称为压载水,其中可能包含许多水生物种,包括微观或幼体形式。
如果在远洋航行结束时将压舱水放到一个新的位置,如果不加以管控,这些可能会造成侵害和危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BWM公约)。
《压载水管理公约》于2017年生效。
修正案正式实现进度以确保船舶管理他们的压载水以满足规定的标准(“D-2的标准”见下文)旨在确保可行的生物并不释放到新的海域,并作出强制许可的代码压载水管理系统,制定出压载水管理系统用于实现D-2的标准必须评估和批准。
这将有助于确保在压载水被释放到一个新的地方之前,水生生物和病原体被清除或变得无害,并避免入侵物种的传播以及潜在的有害病原体。
《压载水管理公约》修正案于2018年4月通过。
从本质上说,实施时间表意味着,在2024年9月8日之前,对个别船舶的D-2标准的遵守将逐步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船舶将符合D-2标准。
在许多情况下,要达到D-2标准,需要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系统,从使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处理压载水,到使用活性物质(化学物质)。
那些使用活性物质的公司必须经过一个彻底的额外审批程序。
2019年10月13日生效的《压载水管理公约》的其他修正案涉及调查和认证。
赴美船舶压载水管理与申报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严正平夏平凤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并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了损伤和损害。
因而,IM0制定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控制和管理含有外来水生物和病原体的压载水;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船舶压载水管理法律和规定.且执行相当严格。
笔者多年来一直服务于美国航线船舶,对其压载水管理与申报的要求略有体会,现总结一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美国压载水管理相关立法与规定1.1 美国联邦法规CFR33.151的C和D部分CFR33.15l,C部分是关于“大湖区和HUDSON河外来物种控制的压载水管理”的,D部分是关于“美国水域控制外来物种的压载水管理”的,具体内容参见美国联邦法典相关部分。
D部分的2004年6月和7月的修正案,对于所有在美国水域营运的、建造有压载舱的船舶,提出了新的强制性压载水管理要求(详见美国联邦法典该部分内容).主要有:·从美国EEZ(:Exclusive Economic:Zone)之外进入美国的所有装有压载水的船舶,必须更换或不排放压载水,或使用USCG认可的方法处理压载水。
·无论是否进入EEZ,在所有美国水域进行压载水作业或处理沉积物,必须执行相关规定。
·建造有压载舱,驶往美国水域船舶的船长、船东、经营人、相关责任人或船代,需向NBI(:f。
National Ballast InfoIxnation Clearinghouse)提交压载水报告,并确保按要求提交的压载水报告完整正确:压载水记录,必须按规定经签署姓名,至少在船上保存两年。
·不遵守规定要求的.处以最高额达27 500美元/天的罚款:故意违反规定要求的,处以C级重罪。
1.2各州压载水立法主要内容华盛顿州(W A)、俄勒冈州(0R)、加利福尼亚州(CA)、马里兰州(MR)、密歇根州(MI)等州,为保护本州水域免遭外来水生物侵害,都有关于压载水的立法.加州最严格。
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规则一、概述压载水管理系统是集装箱船舶上的一个重要系统,用于平衡船舶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运行,压载水管理系统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规则。
二、认可要求1. 设计要求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 系统结构:系统应具有合理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储存和释放压载水,以平衡船舶的稳定性。
b. 安全性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在各种海况下稳定工作,并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c. 控制手段: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控制手段,能够实现对压载水的储存、释放以及管道的控制等功能。
2. 安装要求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安装应遵循以下要求:a. 设备可靠性:所选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耐受海洋环境的腐蚀和压力变化。
b. 配管设计:配管应合理设计,确保流体传输的稳定性和流速的控制,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
c. 电气系统:与压载水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际电气标准,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操作要求为确保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下操作要求需要满足:a. 操作培训:船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b. 定期维护:压载水管理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稳定。
c. 实时监控: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认可程序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认可申请:船舶所有人或运营公司需要向相关机构或分类社提交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申请。
2. 文件审查:相关机构或分类社会对申请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包括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性能测试报告等。
3. 现场审查: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现场审查,包括设备安装情况、配管设计和电气系统的检查等。
4. 性能测试: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压载水排放规定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职责4压载水排放操作5安全管理记录6附表编写:机务经理审核:指定人员批准:总经理1 目的旨在规范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操作,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操作。
3 职责3.1 大副负责安排压载水的排放计划。
3.2 水手长负责通知机舱执行。
3.3 值班轮机员负责压载水的排放操作管理。
3.4 值班机匠负责操作的具体实施。
4 压载水排放操作4.1 移驳、排、注压载水由大副安排,其他人未经大副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排放压载水。
4.2 船舶在装载情况下,不应排放任何双层底压载水。
若因机舱修理等方面的要求,需排放双层底压载水,大副必须请示船长,同意后方可进行。
4.3 若在港内必须排放压载水,应遵守港口海事主管机关的规定,在取得同意后方可排放。
4.4 防摇舱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两个舱通常应注满或排空,不应有部分压载水的现象,在正常装载情况下,这两舱应处于排空状态。
4.5 移驳、排、注压载水前,大副应填写《压载水通知单》交水手长通知机舱当值轮机员或机工执行,同时大副还应安排当值驾驶员及水手在甲板巡逻,密切注意船舶及周围海面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机舱停泵。
4.6 移驳、排、注压载水时,不可完全依赖显示仪,或等待大量水从空气管中溢出才停泵。
因为大量的压载水从空气管中溢出有可能造成船体损坏。
4.7 当值轮机人员在接到大副移驳、排、注压载水的通知后应做好如下工作:4.7.1 除了要清楚排、注的舱、柜外,在排、注前还要检查其它不排注的舱、柜的阀门是否处于完全关闭状态;4.7.2 泵水时要估计完成时间,若超出预算时间,应立即停泵,查清原因,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4.7.3 当值轮机人员在交班时,要交代清楚大副要求移驳、排、注压载水的具体任务,以及泵和阀门的开关情况,接班轮机人员应注意检查泵运转情况是否正常,阀门开、关有无错误。
4.8 值班轮机员在压载水作业完毕后应在《压载水通知单》上签字并注明作业时间后交大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