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舱水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14.45 MB
- 文档页数:4
压舱水总结(一)压舱水的危害污染物:(1)藻类,微生物,细菌。
(2)油类:浮油,分散油,乳化油。
危害:(1)海域污染(2)物种入侵(二)压舱水的处理(1)详述方法置换法:排空法:逐一将压舱水排空然后重新泵入洁净的深海海水。
(会使船舶稳定性丧失,加大船舶倾覆危险)溢流法:底部进入,上部溢出。
不改变船舶的吃水差和稳差。
(需要更换海水量大,换水时间长,能耗大。
压载舱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给船舶结构带来安全影响。
)巴西稀释法:压载舱顶部注入,底部流出。
减少寒冷天气甲板结冰的危险有利于搅拌沉积物。
机械处理:过滤法:选择合适的网目,去除不同的生物种群。
安装方便占地小,成本不高。
旋流分离法:利用管路中高速流动的水流产生的分离作用,将固体生物和病原体从压载水中分离出去。
(可处理40um以上微生物)。
操作简单,成本合理,可去淤泥。
物理法:加热法:40℃~45℃足以杀死或抑活有害水生物。
低温长时间≥高温短时间紫外线法:DNA丧失活性。
对浮游植物:高强度光照短时间>低强度光照长时间,波长:253.7 对微生物灭活效果最佳。
无二次污染。
超声波法::可产生热量、压力波的偏向,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导致浮游生物缺氧死亡。
化学法:氯化法:添加氯气和次氯酸钠,最高灭菌率为76.4%。
臭氧法: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
丙烯醛:广谱灭活剂。
脱氧:~~~~~羟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性,无选择的彻底杀灭有害水生物。
处理后生成水和氧气。
电解法:通过点解海水生成有效氯灭除有害水生物。
存在的问题:紫外线法:本质:(1)核酸对紫外线能量的吸收,达到一定剂量,DNA分子发生变异。
(2)自由基光电离,导致细胞死亡。
(3)细菌<海藻(4)光照强度达到:10000uW/(cm2s)的计量时,细胞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
问题:(1)受悬浮物影响,会出现光复活现象。
(2)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6-12cm,当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物及溶解物、浊度较高或气泡影响时,杀死细菌效果会大大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公布日期】2019.01.11
•【文号】海危防〔2019〕15号
•【施行日期】2019.01.2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运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印发《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
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海危防〔2019〕15号各直属海事局:
现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2019年1月11日附件: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止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引入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对我国水域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财产和资源造成污染、影响或损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管辖水域内航行、停泊及作业的国际航行船舶。
本办法不适用于以下船舶:(一)设计或建造不携带压载水的船舶;(二)仅在我国管辖水域营运的中国籍船舶;(三)军用船舶、渔船及政府所有的非商业营运的船舶;(四)密封在压载舱内不排放压载水的船舶;(五)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免除其压载水管理的船舶。
在我国管辖水域内从事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相关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统一负责全国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的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发现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中涉及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管理的要求纳入公司及船舶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指定人员应当熟悉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的管理。
第六条船舶应当持有《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压载水管理计划》和《压载水记录簿》等相关证书文书。
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船舶还应当持有《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证书》的副本或复印件。
第七条《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应当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
《压载水管理计划》的编制应当符合船舶的操作实际并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
《压载水记录簿》应包括公约附录II规定的信息。
该记录簿可以是一种电子记录系统,也可以合并到其他记录簿或系统中。
第八条对外开放的港口应当具备满足其作业需求的压载水接收能力,其使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应当持有由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船检机构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
压载水管理公约解读及现状1压载水管理公约背景为了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2月9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IMO总部召开了船舶压载水管理国际大会。
大会以IMO A.868(20)决议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INTERNA 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SHIPS' BALLAST WATER AND SEDIMENTS, 2004),简称2004压载水管理公约。
该公约规定的生效条件是,合计占世界商船总吨位不少于35%的至少30个国家批准1年后生效。
2压载水管理公约的主要构成《压载水管理公约》由22条正文和1个附则组成,附则作为公约的技术要求分为5部分。
2.1 公约正文内容包括:定义,一般义务,适用范围,控制有害水生生物和病原体通过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转移,沉积物接收设施,科学技术研究和检测,检验和发证,对违反事件的处理,船舶检查,对违反事件的调查和对船舶的监督,检查并采取行动的通知,避免对船舶的不当延误,技术援助、合作与区域协作,信息交流,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和其他法律文件的关系,签署和批准,生效,修正程序和退出等。
2.2 公约的附则《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以防止、减少和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规则》包括总则(A部分)、船舶压载水管理和控制要求(B部分)、某些区域的特殊要求(C部分)、压载水管理的标准(D部分)和检验发证要求(E部分)等5部分内容。
2.3 为使《压载水管理公约》能统一实施,IMO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导则提出具体要求。
截至2008年10月召开的MEPC(58)会议,14个导则都已经完成,还对其中2个进行了修改(见表1)。
表1导则制定和通过时间注:(1)该导则于MEPC(58)会议上修订。
(2)该导则于MEPC(57)会议上修订。
压载水d4标准压载水D4标准一、压载水管理政策压载水管理政策是针对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处理、记录与报告等环节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船舶压载水的排放符合国际法规和标准,以防止有害物质和病原体的传播,保障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二、压载水管理法规压载水管理法规是各国依据国际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定的压载水管理规定。
这些法规对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处理、记录与报告等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对于违反法规的行为,也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三、压载水处理技术压载水处理技术是指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净化处理,以消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达到排放标准的技术。
目前,常见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四、压载水处理设备压载水处理设备是指用于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净化处理的专用设备。
这些设备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具备高效、安全、可靠等特点。
常见的压载水处理设备包括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电解装置等。
五、压载水排放标准压载水排放标准是指对船舶压载水排放进行限制和规定的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船舶压载水的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保障人类健康。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压载水排放标准是D-4标准,即每毫升压载水中微生物含量不得超过100个。
六、压载水检测方法压载水检测方法是指对船舶压载水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些方法应具备准确、快速、便捷等特点,以便对压载水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检查。
常见的压载水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生化分析等。
七、压载水记录与报告压载水记录与报告是指对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排放、检测等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的管理制度。
这些记录和报告应具备完整、真实、可追溯等特点,以便对压载水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同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排放行为,也可通过记录和报告进行追溯和追究。
八、压载水事故预防与处理压载水事故预防与处理是指对船舶压载水事故进行预防和应对的管理制度。
最新压载水公约规定
2019年10月13日,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中潜在入侵物种扩散的国际条约修正案生效。
船舶定期在舱中吸收海水以确保其稳定性。
被称为压载水,其中可能包含许多水生物种,包括微观或幼体形式。
如果在远洋航行结束时将压舱水放到一个新的位置,如果不加以管控,这些可能会造成侵害和危害。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BWM公约)。
《压载水管理公约》于2017年生效。
修正案正式实现进度以确保船舶管理他们的压载水以满足规定的标准(“D-2的标准”见下文)旨在确保可行的生物并不释放到新的海域,并作出强制许可的代码压载水管理系统,制定出压载水管理系统用于实现D-2的标准必须评估和批准。
这将有助于确保在压载水被释放到一个新的地方之前,水生生物和病原体被清除或变得无害,并避免入侵物种的传播以及潜在的有害病原体。
《压载水管理公约》修正案于2018年4月通过。
从本质上说,实施时间表意味着,在2024年9月8日之前,对个别船舶的D-2标准的遵守将逐步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船舶将符合D-2标准。
在许多情况下,要达到D-2标准,需要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系统,从使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处理压载水,到使用活性物质(化学物质)。
那些使用活性物质的公司必须经过一个彻底的额外审批程序。
2019年10月13日生效的《压载水管理公约》的其他修正案涉及调查和认证。
赴美船舶压载水管理与申报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严正平夏平凤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的排放已经导致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转移,并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造成了损伤和损害。
因而,IM0制定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以控制和管理含有外来水生物和病原体的压载水;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船舶压载水管理法律和规定.且执行相当严格。
笔者多年来一直服务于美国航线船舶,对其压载水管理与申报的要求略有体会,现总结一下.以供同行参考。
1 美国压载水管理相关立法与规定1.1 美国联邦法规CFR33.151的C和D部分CFR33.15l,C部分是关于“大湖区和HUDSON河外来物种控制的压载水管理”的,D部分是关于“美国水域控制外来物种的压载水管理”的,具体内容参见美国联邦法典相关部分。
D部分的2004年6月和7月的修正案,对于所有在美国水域营运的、建造有压载舱的船舶,提出了新的强制性压载水管理要求(详见美国联邦法典该部分内容).主要有:·从美国EEZ(:Exclusive Economic:Zone)之外进入美国的所有装有压载水的船舶,必须更换或不排放压载水,或使用USCG认可的方法处理压载水。
·无论是否进入EEZ,在所有美国水域进行压载水作业或处理沉积物,必须执行相关规定。
·建造有压载舱,驶往美国水域船舶的船长、船东、经营人、相关责任人或船代,需向NBI(:f。
National Ballast InfoIxnation Clearinghouse)提交压载水报告,并确保按要求提交的压载水报告完整正确:压载水记录,必须按规定经签署姓名,至少在船上保存两年。
·不遵守规定要求的.处以最高额达27 500美元/天的罚款:故意违反规定要求的,处以C级重罪。
1.2各州压载水立法主要内容华盛顿州(W A)、俄勒冈州(0R)、加利福尼亚州(CA)、马里兰州(MR)、密歇根州(MI)等州,为保护本州水域免遭外来水生物侵害,都有关于压载水的立法.加州最严格。
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规则一、概述压载水管理系统是集装箱船舶上的一个重要系统,用于平衡船舶的稳定性。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运行,压载水管理系统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规则。
二、认可要求1. 设计要求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相关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 系统结构:系统应具有合理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储存和释放压载水,以平衡船舶的稳定性。
b. 安全性能: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在各种海况下稳定工作,并能够应对突发情况。
c. 控制手段:系统应具备可靠的控制手段,能够实现对压载水的储存、释放以及管道的控制等功能。
2. 安装要求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安装应遵循以下要求:a. 设备可靠性:所选用的设备和材料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耐受海洋环境的腐蚀和压力变化。
b. 配管设计:配管应合理设计,确保流体传输的稳定性和流速的控制,同时考虑到维护和检修的便利性。
c. 电气系统:与压载水管理系统相关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国际电气标准,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操作要求为确保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下操作要求需要满足:a. 操作培训:船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压载水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b. 定期维护:压载水管理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性能的稳定。
c. 实时监控: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三、认可程序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提交认可申请:船舶所有人或运营公司需要向相关机构或分类社提交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认可申请。
2. 文件审查:相关机构或分类社会对申请提交的文件进行审查,包括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和性能测试报告等。
3. 现场审查: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现场审查,包括设备安装情况、配管设计和电气系统的检查等。
4. 性能测试:对压载水管理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压载水排放规定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职责4压载水排放操作5安全管理记录6附表编写:机务经理审核:指定人员批准:总经理1 目的旨在规范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操作,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适用范围适用于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操作。
3 职责3.1 大副负责安排压载水的排放计划。
3.2 水手长负责通知机舱执行。
3.3 值班轮机员负责压载水的排放操作管理。
3.4 值班机匠负责操作的具体实施。
4 压载水排放操作4.1 移驳、排、注压载水由大副安排,其他人未经大副同意,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排放压载水。
4.2 船舶在装载情况下,不应排放任何双层底压载水。
若因机舱修理等方面的要求,需排放双层底压载水,大副必须请示船长,同意后方可进行。
4.3 若在港内必须排放压载水,应遵守港口海事主管机关的规定,在取得同意后方可排放。
4.4 防摇舱只是在特殊情况下使用,这两个舱通常应注满或排空,不应有部分压载水的现象,在正常装载情况下,这两舱应处于排空状态。
4.5 移驳、排、注压载水前,大副应填写《压载水通知单》交水手长通知机舱当值轮机员或机工执行,同时大副还应安排当值驾驶员及水手在甲板巡逻,密切注意船舶及周围海面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机舱停泵。
4.6 移驳、排、注压载水时,不可完全依赖显示仪,或等待大量水从空气管中溢出才停泵。
因为大量的压载水从空气管中溢出有可能造成船体损坏。
4.7 当值轮机人员在接到大副移驳、排、注压载水的通知后应做好如下工作:4.7.1 除了要清楚排、注的舱、柜外,在排、注前还要检查其它不排注的舱、柜的阀门是否处于完全关闭状态;4.7.2 泵水时要估计完成时间,若超出预算时间,应立即停泵,查清原因,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4.7.3 当值轮机人员在交班时,要交代清楚大副要求移驳、排、注压载水的具体任务,以及泵和阀门的开关情况,接班轮机人员应注意检查泵运转情况是否正常,阀门开、关有无错误。
4.8 值班轮机员在压载水作业完毕后应在《压载水通知单》上签字并注明作业时间后交大副。
【大副技能】浅谈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技巧前言压载水的操作几乎是每一个港口都要进行的工作,随着现代港口的装卸速度提高,压载水排放速度可能直接影响到装货,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所以每一条船是否能够及时排出压载水是保证装货顺利的重要环节。
1压载进港前①只要满足港口对吃水、空高等要求,尽量预留最少的压载水进港,这里需要注意,尽可能保持满舱或完全空舱;②如果有高边柜和底舱,则留高边柜的水;③提前排水先排出扫舱不易的压载舱;④尽量减少需要扫舱的个数;2保持足够的吃水差船舶压载水系统的布置,一般是双层底压载舱,压载舱内的压载水吸口在舱的艉端,压载泵在船舶艉部的机舱。
排放压载水时保持船舶有一定的吃水差(翘头),使舱内压载水吸口最低,便于舱内压载水流到泵吸口,因而便于尽可能多地排水。
具体操作可能包括:①排放压载水期间,应尽可能保持适当的吃水差(翘头)。
②到港前应了解各双层底压载舱水量。
③正在排放的压载舱水位接近排空时,应及时测量剩余水量,以便及时进行扫水操作。
④各压载舱,最好从前至后顺序排放,以利于保持吃水差,这里需要注意配合装货顺序,以免吃水差过大。
3排放压载水的基本操作顺序排放压载水,应先开压载舱的水阀及管路上排水相关的阀门,保证排水水路畅通,然后启动压载泵进行排水。
停止时,根据各船情况,有的船可以先关闭压载舱的水阀,再停止压载泵,最后关闭管路中其他阀门。
而有的船(尤其是老旧船舶)必须先停止压载泵再关阀门。
4上边柜压载舱的排水上边柜一般不需要泵排,打开阀门自排即可排净,即使使用压载泵排水,几乎不需要扫水便可将水排净。
5关于自排一般上边柜都可以自排。
当边舱和底舱相通,一般满压载舱起初排水时也可以采用自排。
自排时需注意舱内和舷外的水位差,当水位差减小时,排水速度会越来越慢。
6底舱的排水底舱的排水初期都很快,基本能达到压载泵的额定排水速度。
关键问题在于后期剩余的压载水较少时:(1)引水排气压载泵普遍采用离心泵,系统内的少量空气会随水一起排出;系统内空气多了会中断排水,必须设法排除。
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全文一、背景介绍二、目的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和可执行的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以确保船舶良好的运营和管理,并保护环境免受潜在的污染。
三、管理措施2.压载水处理压载水应在进入船舶之前进行适当的处理。
处理方式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国内标准,以确保压载水的质量符合要求。
3.压载水质量监测船舶应配备适当的压载水质量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压载水质量检测。
监测数据应记录并保存,以备查阅。
如发现压载水质量不合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压载水存储船舶应具备合适的压载水存储设施。
存储仓容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并能够确保压载水的安全存储。
存储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5.压载水使用船舶在使用压载水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压载水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使用,并通过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压载水的使用安全可靠。
6.压载水安全管理船舶应建立健全的压载水安全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
监管部门应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确保船舶压载水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7.废水处理船舶在处理压载水产生的废水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废水处理工艺应符合国际和国内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废水的安全排放。
8.应急处置船舶应建立紧急事件应对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压载水泄漏等事故做好预案。
一旦发生压载水泄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四、责任1.所有船舶相关人员应遵守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相关规定,保证良好的执行。
2.船舶拥有者或经营者应制定并确保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落实,并承担主要责任。
3.执法机构应加强对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执行。
五、宣传与培训1.船舶相关人员应接受压载水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船舶压载水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2.执法机构应加强对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宣传,提高船舶压载水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六、总结本船舶压载水管理计划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船舶压载水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并保护环境免受潜在的污染。
一、船舶压载水处理的背景1、船舶压载水的危害船舶航行中,压载是一种必然状态。
船舶在加装压载水的同时,海水中的生物也随之被加装入到压载舱中,直至航程结束后排放到目的地海域。
压载水跟随船舶从一地到它地,从而引起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
压载水的无控制排放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已经把船舶压载水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列为海洋四大危害之一。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
“公约”自2009年开始,规定所有新建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舶追溯实施。
“公约”对压载水的处理标准,即处理水中可存活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作了明确规定(D-2标准)。
2、压载水处理D-2标准3、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安装时间表(D-1:压载水置换标准;D-2:压载水处理标准)二、认证历程2008年6月建成国内第一个压载水处理陆基实验基地2009年12月通过CCS陆基实验型式认可青岛双瑞公司的Bal C lor TM BWMS在第61次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上获得最终认可。
2010年12月将通过CCS实船实验型式认可,2011年初将通过DNV实船型式认可。
三、BalClor TM BWMS的处理技术BalClor TM BWMS对压载水的处理过程分为“过滤”、“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杀菌”、“中和”三步:“过滤”—压载时,利用过滤精度为50μm的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对所有压载水进行过滤,该步骤可以过滤掉尺寸大于50μm的大部分的海生物及固体颗粒;“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杀菌”—从压载水主管路引一支路海水进入电解装置,电解产生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该溶液经过除气后,回注入压载水主管路,同主管路压载水混合到一定浓度。
该浓度的次氯酸钠能够有效杀灭经过滤后的残余的浮游生物、病原体及其幼虫或孢子等,达到规定的杀菌效果(D-2标准),压载水管路中活性物质的浓度由TRO分析仪和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中和”—压载水排放时,当其余氯浓度小于IMO规定值时,中和系统不启动,压载水直接排放;当压载水中余氯浓度大于IMO规定值时,中和系统自动启动,向排水管中注入中和药剂,中和残余的TRO,中和剂量由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船舶压载水检查探讨摘要:随着《压载水公约》的加入,压载水的检验和船舶公司的压载水检验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了解有关压载水的工艺、注意事项,以便对压载水进行有效的管理。
本文着重对船舶压载水的检验和管理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船舶;压载水;检查;管理引言当船只驶往目的地时,压载水就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和病菌扩散。
国际海事组织为保护环境,制订并执行了《压载水公约》,我国于2018年加入。
为达到《压载水公约》有关规定,并能顺利通过 PSC的检验,必须对压载水的检查重点和对其进行管理。
1船舶压载水处理相关技术1.1置换法在压载水中,通常采用排空阀、注入法、巴西稀释法等三种替代方法。
传统的置换方法存在着替换周期长、无法达到 IMO准则要求的缺点;船舶的生产和运营费用都很高;船舶的压载水替换过程会使其结构失稳,而在进行压载水替换时,对海洋环境的要求也更高。
所以,在压载水治理中,采用置换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
1.2机械法在压载水中,过滤与旋流式分离是两种常用的机械方法。
在压舱口安装了过滤设备,这样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微生物才能进入压舱室。
然而,由于近海水域中的浮游生物数量较多,使得过滤工作更加困难。
旋流分离原理是在压载水上施加一个外力,使压载水在高速运动时发生分离,使压载水中的固体物质被分离。
1.3物理法目前,其中,加热法、紫外线法、超声波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物理测量手段。
加热法是把压载水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细菌在高温下死亡。
一般情况下,压载水在40-50摄氏度的高温下可以杀死大多数的细菌。
不过,如果海洋中有更多的生物,那么就必须将其加热到更高的程度。
加热器对压载水的处理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来自于热源,温度不够,消毒效果不佳。
二是高温设备的配置会使船舶的生产成本提高。
紫外线可以通过它的波长来杀灭压载水中的微生物和微生物。
UV压载水的处理技术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而且它是安全的,而且大多数的细菌都能被紫外线一次杀死。
紫外设备系统体积较小,易于安装和调试 UV设备。
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摘要】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对船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影响着船舶的载重量、航行安全和稳定性。
压舱水通常从船舶的船厢或者舱位中抽取,通过增减压舱水的量可以调节船舶的吃水深度,从而影响船舶的浮力和稳定性。
船舶压舱水调节的方法包括调节船舶内部压舱水的量和位置,以确保船舶在不同情况下保持适当的吃水范围。
未来,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压舱水调节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进一步提高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
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的重要性在未来仍将持续增强,成为船舶设计和运行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载重量、航行安全、稳定性、方法、发展趋势1. 引言1.1 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的重要性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的重要性在船舶运输和船舶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吃水是船舶在水中的深度,是船体底部距离水面的垂直距离,而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即是通过调节船舶的压舱水量来控制船舶的吃水深度,从而影响船舶的载重量、稳定性、航行安全等方面。
在船舶运输中,吃水深度的控制直接决定了船舶能否顺利进出港口、通过水道等,而船舶压舱水调节就是调整船舶的重量分布,以确保船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安全地航行。
特别是在船舶装载、卸载货物或者在不同水域中航行时,正确控制船舶的吃水深度将大大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只有在船舶吃水范围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船舶才能实现最佳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为船舶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船舶压舱水调节吃水范围的重要性将继续受到航海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航海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2 船舶压舱水的作用船舶压舱水是指船舶在载货时为了维持平衡、稳定性而注入舱室中的水。
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船舶压舱水可以调节船舶的吃水范围。
通过控制注入或排出舱水的量,可以改变船舶的载重量,使船舶在不同载重条件下保持适当的吃水,从而确保船舶在水中的平衡和稳定性。
压载水操作须知1、船舶压载水操作是为了调整船舶吃水、保持船舶稳性、改善船体受力状态而进行的一项作业,必须规范其操作,以保护环境,保障船舶安全。
1.1、遵守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管理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相关要求进行压在说的排放、置换作业。
1.2、船长就收集。
整理和更新相关压载水管理信息、资料、特别是所到港口地区的特殊规定或要求,及时对船舶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部署和组织落实。
1.3、大副应严格执行计算和校核具体操作方案,确保各项作业符合国家法规、标准、主管机关和港口的规定;确保每一个作业环节都满足稳性、强度等要求。
1.4、大副负责船舶压载水的具体管理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抵港压载水申报工作。
1.5、水手长负责按大副指令执行压载水的注/排、换舱和水舱测量操作。
1.6、管轮负责执行大副指令,操作并定期检查和保养泵浦及系统。
1.7、甲板部与轮机部要确保信息沟通准确规范1.8、水手长应按大副指令通知管轮具体的注/排水作业,作业时保持与管轮和大副的沟通,确保各项操作准确无误,要勤测水位,避免压在泵空转或水从空气管溢出,以防造成其它事故。
1.9、管轮和水手长应估算作业完成时间,若水位变化超出预定时应急停泵,及时查明原因和解决问题。
1.10、高边柜或水线上压载水柜智能用泵压载,故更要勤测水位,水手长和管轮要及时转换压载舱或调整速率,以低速率完成所剩容积的压载工作。
1.11、管轮按照大副指令,准确操作压载泵及有关阀门,与水手长保持联系,若有任何疑问应及时查询清楚。
1.12、注/排或置换压载水作业完成后,大副要把压载水的作业时间、数量、舱位、船位等记录在航行日志上。
1.13、管轮负责压载系统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必须保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使用状态,防止不能正常排水影响装货和船期。
2、压、排水注意事项2.1、船舱压/排水,注意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和船舱壁的影响,以安全为前提,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压载或排放时,打开透气孔和道门,避免船体和舱盖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