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一、填空题

1、正常粪便由、、、、等组成。

2、粪便检查的项目有、、、。

3、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在病理情况下可见、、、、、

、、、、改变。

4、粪便显微镜检查应观察、、。

5、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上,在临床上它主要应用于、、、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判断题

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明有消化道出血。()

2、大便为白陶土色,粪胆原定性试验(+),定量检查低于参考值低限,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三、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2、白陶土样便

四、选择题

A型题

1、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

A.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克隆病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常见于()

A.溃疡病

B.胃癌

C.食肉动物血

D.肠结核

E.溃疡性结肠息

3、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粘液便

B.脓血便

C.鲜血便

D.米沙样便

E.冻状便

4、粪便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卵为()

A.蛲虫卵

B.血吸虫卵

C.钩虫卵

D.蛔虫卵

E.鞭虫卵

5、阻塞性黄疸时,大便性状为()

A.粘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

D.米甘样便

E.白陶土样便

6、粪便中最多见的结石为()

A.胃石

B.粪石

C.胆石

D.胰石

E.牙石

7、痢疾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脓血便

B.鲜血便

C.冻状便

D.米甘样便

E.柏油样便

8、粪便呈细条状常见于()

A.消化不良

B.细菌性痢疾

C.便秘

D.痔疮

E.直肠癌

9、粪便镜检有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A.慢性胆囊炎

B.慢性胰腺炎

C.细菌性痢疾

D.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E.阿米巴痢疾

10、正常粪便中不应有()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植物纤维

E.脂肪小滴

B型题:

A.粘液、脓血便

B.稀糊状便

C.米泔样便

D.白陶土样便

E.柏油样便

11、霍乱、副霍乱()

12、消化道出血()

13、阻塞性黄疸()

14、细菌性痢疾()

15、急性肠息()

X型题

16、粪便中肉眼可见的寄生虫体有()

A.蛔虫

B.蛲虫

C.血吸虫

D.绦虫

E.鞭虫

17、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检查可发现()

A.外观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B.镜检红细胞少于白细胞

C.镜检红细胞成堆

D.镜检可见大量脂肪小滴

E.镜检可见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

18、粪便有恶臭味常见于()

A.阿米巴痢疾

B.慢性肠息

C.溃疡性结肠炎

D.胰腺痢疾

E.霍乱

19、脓血便可见于()

A.痢疾

B.结肠癌

C.肛裂

D.溃疡性结肠息

E.局限性肠息

20、粪便镜检有大量嗜酸粒细胞可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过敏性肠息

C.直肠癌

D.钩虫病

E.阿米巴痢疾

五、问答题

1、试述粪便隐血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2、试述溶组织和结肠阿米巴滋养体的鉴别要点。

【参考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水。

2、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化学检查、细菌学检查。

3、稀糊状或水样便、粘液便、脓性及脓血便、冻状便、鲜血便、黑便及柏油样便、白陶土样便、米泔样便、细条状便、羊粪样便、乳凝块。

4、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大吞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食物残渣(淀粉颗粒、脂肪小滴、肌肉纤维、结缔组织、植物细胞及植物纤维)、寄生虫和寄生虫卵。

5、肠道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病,消化吸收功能过筛试验,消化道肿瘤过筛试验,黄疸。

二、判断题

1、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明有消化道出血。

2、大便为白陶土色,粪胆原定性试验(一),定量检查低于参考值低限,提示为阻塞性黄疸。

三、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大便呈黑色,且稀薄、粘稠、发亮,形似柏油。这是由于红细胞被胃肠液消化破坏后变为正铁血红素,叶淋及硫化铁,后者刺激小肠分泌过多粘液而引起。见于消化道出血。

2、白陶土样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便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或缺如,以

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或缺如,便大便呈白陶土色,这种大便称白陶土样便。

四、选择题:

1、B

2、B

3、D

4、D

5、E

6、C

7、A

8、E

9、D

10、A 11、C 12、E 13、D 14、A 15、B 16、ABD 17、ACE

18、BD 19、ABDE 20、BDE

五、问题题

1、原理:隐血是指胃肠道少量出血,肉眼及显微镜均不能证实,还对可利用血红蛋白有关的过氧化物酶作用,能催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显色,通过这种方法检测有无消化道少量出血。

临应意义:对慢性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药物对胃粘膜的损伤、肠结核、克隆病等和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等)的筛选均有重要价值。

2.答:

【王文欢】

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

粪便常规检查中的常见细胞及其医学意义 粪便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可以从中发现病理成分,如各种细胞、寄生虫卵、真菌、细菌、原虫等,并可通过观察各种食物残渣以了解消化吸收功能。 1.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多在带粘液的标本中见到,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肠炎时一般少于每高倍视野15个,分散存在。具体数量多少与炎症轻重及部位有关。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不多,均匀混于粪便内,且因细胞部分被消化而不易辨认。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有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吞有异物的小吞噬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肠道寄生虫病(尤其是钩虫病、阿米巴痢疾)时,粪便涂片染色还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2.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急性血吸虫病等。粪便中新鲜红细胞为草黄色、稍有折光性的圆盘状。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存在并有残碎现象。 3.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为一种吞噬较大异物的单核细胞,在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均可见到。其胞体较中性粒细胞为大,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胞核1-2个,大小不等,常偏于一侧。无伪足伸出者,内外质界限不清。常含有吞噬的颗粒及细胞碎屑,有时可见含有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等。 4.肠粘膜上皮细胞:整个小肠,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均为柱状上皮,只有直肠齿状线处由复层立方上皮及未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所被覆。生量情况下,少量脱落的柱状上皮多已被破坏,故正常粪便中见不到。结肠炎症时上皮细胞增多,呈卵圆形或短柱状,两端钝圆,细胞较厚,结构模糊,夹杂于白细胞之间,伪膜性肠炎的肠粘膜小块中可见到成片存在的上皮细胞,在其粘液胨状分泌物中亦可大量存在。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 指南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第十一章粪便检验

第十一章粪便检验 第一节标本采集 本节考点: (1)概述 (2)标本容器 (3)标本采集 (一)概述 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粪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 (二)标本容器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三)标本采集 1.采集标本的量: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2.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1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3.采集标本的性质:应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4.隐血试验标本: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及铁剂等药品。 5.特殊情况的标本: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采用肛门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 6.寄生虫检验标本: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7.24h标本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第二节理学检查 本节考点: (1)量 (2)外观 (3)寄生虫与结石 (一)量 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 (二)外观 1.性状 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1)粘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粘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粘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 一、填空题 1、正常粪便由、、、、等组成。 2、粪便检查的项目有、、、。 3、粪便的颜色与性状在病理情况下可见、、、、、 、、、、改变。 4、粪便显微镜检查应观察、、。 5、粪便检查是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上,在临床上它主要应用于、、、 、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判断题 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表明有消化道出血。() 2、大便为白陶土色,粪胆原定性试验(+),定量检查低于参考值低限,提示为溶血性黄疸。() 三、名词解释 1、柏油样便 2、白陶土样便 四、选择题 A型题 1、粪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常见于() A.肠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克隆病 2、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常见于() A.溃疡病 B.胃癌 C.食肉动物血 D.肠结核 E.溃疡性结肠息 3、霍乱,副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粘液便 B.脓血便 C.鲜血便 D.米沙样便 E.冻状便 4、粪便中最常见的寄生虫卵为() A.蛲虫卵 B.血吸虫卵 C.钩虫卵 D.蛔虫卵 E.鞭虫卵 5、阻塞性黄疸时,大便性状为() A.粘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 D.米甘样便 E.白陶土样便 6、粪便中最多见的结石为() A.胃石 B.粪石 C.胆石 D.胰石 E.牙石 7、痢疾患者的大便性状为() A.脓血便 B.鲜血便 C.冻状便 D.米甘样便 E.柏油样便 8、粪便呈细条状常见于() A.消化不良 B.细菌性痢疾 C.便秘 D.痔疮 E.直肠癌 9、粪便镜检有大量脂肪滴常见于() A.慢性胆囊炎 B.慢性胰腺炎 C.细菌性痢疾 D.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 E.阿米巴痢疾 10、正常粪便中不应有()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植物纤维 E.脂肪小滴 B型题: A.粘液、脓血便

(推荐)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 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

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健康评估-粪便检查

第八章粪便检验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2)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理解影响粪便隐血试验的因素 重点: 1.粪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3.粪便标本采集方法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的和消化不全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所组成。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在于:①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等器官有无炎症、梗阻、出血、寄生虫感染等情况;⑨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 判断胰腺外分泌功能;⑧用粪便隐血检查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试验;④检查 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 1.粪便标本务求新鲜且不可混入尿液,盛器应洁净干燥,检查细菌时应采集于消毒 容器内。 2.一般检查留少量粪便即可,如孵化血吸虫毛蝴最好留全部粪便。 3.制备粪便涂片或培养分离病原体时应选其粘液或脓血部分,如无异常所见、 自粪便表面不同部位、粪便深处及粪端取材。 4.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材涂片进行镜检 片应加温。’ 5.检查统虫卵需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 6.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用采便管获取粪便。溜肠后的粪便常田过 祸及混有油滴等不适于作检查标本。 二、检验内容 (一)一般性状检验粪便标本首先要肉眼观察,常根据大便性状即能初步判断。医 生千万不可不看外观而只开化验单送检。肉眼观察时要注意: 1.量正常成人大多每日排便一次,其量约为100一3008,随食物种类、用虽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而异,摄取细粮及肉食为主者粪便细腻而量少。进食粗粮特别是多量 蔬菜后因纤维多粪便量增大。胃、肠、胰有炎症或功能紊乱时因分泌、渗出及消化吸收 不良而粪便量增多。 2.颜色与性状正常成人的粪便黄褐色、软泥样圆柱状。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病理情况时可见如下改变: (1)稀糊状或稀汁样便:因肠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多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时。大量黄绿色稀汁样便(300她咽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应 考虑到伪膜性肠炎*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抱子虫感染时也可排大量稀水样粪便。 (2)涸便:便呈锅状或粗糙,见于消化不良或慢性胃炎、胃窦满留时。 (3)米f6祥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合格液片块,量大,见于舀乱、副霍乱病人。 (4)稻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粘浓因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查见,一旦有肉眼可见的粘液说明其量增多。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来自大肠病变者凹 粪便已逐渐成形而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粘液附着于硬性粪便表面,单纯的粘液便元色透明、稍粘稠。粘液脓性便则黄白色不透明。 (5)冻状便:肠易澈综合征(1BS)患者常于腹部绞痛后排出陈状、膜状或纽带状物,某些慢性茵痢病人也可排出类似的粪便。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用于菌群失调的诊断和防治

肠道菌群粪便涂片检查—用于菌群失调的诊断和防治 理论和基础 一、粪便直接涂片的优缺点: 1、优点: ①设备简单 ②操作简单 ③时间短 ④形象直观,直接了解粪便菌群的“像”,熟练者对诊断菌群失调有较高的准确性。 2、缺点: ①检验者必须有一定的经验,否则易判断错误 ②主要是定性检查,确定分度较困难。 二、操作技术: 1、涂片将新鲜大便直接涂抹在洁净的玻片上,粪便不可稀释以防细菌变形。标本务求新鲜,涂片厚薄适宜。 2、外观肉眼检查外观颜色、形状(若含有膜状物的大便应补做艰难梭菌培养)。 3、镜检染色技术是诊断准确成功的关键,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要对比鲜明。镜检时应将涂片视野全面观览,切不可看几个视野就计数或报告。 三、检查方法:

1、细菌总数:观察菌群涂片首先要总览细菌总数。了解涂片上细菌的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优势菌或真菌。细菌总数过多的情况较少见或不易引起重视。菌群失调时细菌总数多在正常、减少或消失。 细菌总数评定标准 每油镜视野细菌数评价 <10显著减少 11—100明显减少 101—500略微减少 501—5000正常 >5000增多 2、观察革兰氏阳性、阴性杆菌及球菌的比率改变 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包括球菌/杆菌)比率反映了粪便菌群的质素,它一般不受粪便稀释或浓缩的影响,所以较细菌总数有更大的意义,更能反映菌群的本质和预后。 选定有代表性视野中的部分区域作细菌分类计数,需要数100—200个细菌以求得比例。不同年龄的人的比例都不一样,一般杆菌与球菌比例约为75:25。 各年龄组细菌比率平均值的正常参考值(%) 年龄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 1d30.7—61.538.5—60.90—2.20—0.01 2d60.0—71.634.8—36.93.0—3.50—0.01 3d66.9—82.716.0—31.41.3—1.60—0.05 4d79.2—86.212.4—19.21.4—1.70—0.1 5d85.5—87.511.0—12.81.4—1.70.08—0.4 6d—7d75.4—90.17.2—20.81.3—2.90.1—0.6

粪便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临床检验室 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1/4 粪便常规检查 1 检查目的 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用粪便隐血检查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筛试验;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目测法及显微镜检查相结合观察粪便有无病理现象,主要用于协助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 2 检测原理 粪便颜色和性状通过目测法进行观察。 粪便中的细胞、寄生虫等,这些物质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由于细胞太小,肉眼不能看见,利用显微镜放大的特性能够将粪便涂片沉渣中的有形成分放大,根据细胞、原虫和寄生虫形态加以识别鉴定。 3 性能参数 粪便常规检查目前还没有测定性能指标。 4 标本 4.1 粪便标本要新鲜,且不可混入尿液,便盒清洁干燥。 4.2 涂片镜检时,应选取其粘液或脓血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 4.3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既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样涂片进行镜检,室温低于20℃时,载玻片应适当预温。 5 设备和试剂 5.1 显微镜 5.2 生理盐水、2.5%碘液 6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最合适的容器是采便器。采便器内无任何添加剂。 7 校准步骤 不需要。 8 操作步骤 8.1 目测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8.2 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 8.3 混悬于载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视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2/4 8.4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及血细胞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 9 质量控制措施无。 10 干扰因素 粪便标本留取时间过久或混入尿液均可影响检查结果;留取标本时,没做到多点采集或没有收集粘液、脓血部位可降低检查阳性率;女性生理性出血时,采集的标本会使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 11 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粪便常规检查无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12 生物参考区间 正常人粪便生物参考区间:性状:黄色软便;白细胞:0/高倍视野;红细胞:0/高倍视野;寄生虫:未见/低倍或高倍视野。 13 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13.1 物理性状 粪便颜色:淡黄色、黄褐色、绿色、白色或灰白色、红色、果酱色及黑色或柏油色。 性状:软便、粘液便、脓性及脓血便、鲜血便、稀糊状或稀汁样便、米泔样便、 白陶土样便、溏便、乳凝块及胨状便。 13.2 显微镜检查 13.2.1 细胞 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等,在进行细胞镜检时,至少要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后,报告结果。报告方式见下表

动医粪便检查法

寄生虫卵粪便检查法 许多寄生虫的虫卵、卵囊或幼虫可随宿主的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查粪便,可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及其种类和感染强度。粪便检查在寄生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效果评定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直接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检查寄生虫卵。 2、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虫卵、幼虫或虫体和异物。 3、观察常见吸虫卵、绦虫卵、线虫卵等寄生虫虫卵,掌握其一般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粪样采集及保存方法 1.被检粪样应该是新鲜且未被污染,最好从直肠采取。 2.大动物按直肠检查的方法采集;小动物可将食指套上塑料指套,伸入直肠直接钩取粪便。自然排出的粪便,要采取粪堆上部未被污染的部分。 3.采取的粪便应装入清洁的容器内。采集用品最好一次性使用,如多次使用则每次都要清洗,相互不能污染。 4.采取的粪便应尽快检查,否则,应放在冷暗处或冰箱冷藏箱中保存。当地不能检查需送出或保存时间较长时,可将粪样浸入加温至50~60℃、5%~10%福尔马林中,使其中的虫卵失去活力,但仍保持固有形态,还可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 (二)直接涂片法(Examination of Direct Smears) 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1-2滴水或1滴甘油与水的等量混合液(加甘油的好处是能使标本清晰,并防止过快蒸发变干),其上加少量粪便,用火柴棍儿仔细混匀。再用镊子去掉大的草棍儿和渣子等,之后加盖玻片,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虫卵或幼虫。 注意涂片的厚薄以在载玻片的下面垫上有字的纸时,纸上的字迹

隐约可见为宜。直接涂片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快速、适合于虫卵量大的粪便检查;缺点是对虫卵含量低的粪便检出率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多检几片,以提高检出率。检查虫卵时,先用低倍镜顺序查盖玻片下所有部分,发现疑似虫卵物时,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因一般虫卵(特别是线虫卵)色彩较淡,镜检时视野宜稍暗一些(聚光器下移)。 图1-1-1 直接涂片法示意 另一方法是直接涂片法的改良法叫回旋法。取2~3g粪样加清水2~3倍,充分混匀成悬液。后用玻璃棒搅拌0.5—1min,使之成回旋运动,在搅拌过程中迅速提起玻璃棒,将棒端附着的液体放于载片上涂开,加上盖片在镜下检查。检查时多取几滴悬液。该方法的原理是由于回旋搅动的结果,可使玻璃棒端悬液小滴中附有较多量的寄生虫卵或幼虫。 (三)漂浮法(Method Involving Flotation) 其原理是采用比重高于虫卵的漂浮液,使粪便中的虫卵和粪便渣子分开而浮于液体表面,然后进行检查。本法对大多数线虫卵、绦虫卵及球虫卵囊均有效;但对吸虫卵、后圆线虫卵和棘头虫卵效果较差。漂浮液通常多采用饱和盐水,方法简便易行。 饱和盐水的制备把食盐加入沸水锅内,直到食盐不再溶解而出现沉淀为止(1000ml沸水中加入约400g食盐)。精制盐配制的饱和盐水一般不必过滤,待冷却后即可使用(冷却后的溶液有食盐结晶析出,即为饱和);粗制盐配制的饱和液可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过滤后备用。 漂浮方法取新鲜粪便2g放在平皿中,用镊子或玻璃棒压碎,加入10倍量的饱和盐水,搅拌混合,用粪筛或纱布过滤到平底管中,使管内粪汁平于管口并稍隆起为好,但不要溢出。静置30分钟左右,用盖片蘸取后,放于载片上,镜下观察;或用载片蘸取液面后翻转,加盖片后镜检;也可用特制的铁丝圈进行蘸取检查。 图1-1-2 漂浮法示意铁丝圈

大便常规检验试题

1.米泔样便见于哪一类疾病? ( B ) A、伤寒 B、霍乱或副霍乱 C、结肠阿米巴 D、蛔虫 2.下列哪项不是正常粪便的组成成分() A.已消化但未吸收的食物残渣 B.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C.消化道的分泌判处物,如胆色素、黏液 D.巨噬细胞 E.大量细菌 3.与细菌性痢疾粪便检查不符合的是( C ) A.急性菌痢患者腹泻频繁,但每次大便量少 B.粪便中混有大量的脓血和黏液 C.粪便呈酸性反应 D.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脓细胞和数量不等的巨噬细胞 E.粪便痢疾杆菌培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4、粪便中可见的最小的寄生虫卵是:E A、钩虫卵 B、蛔虫卵 C、鞭虫卵 D、肺吸虫卵 E、华支睾吸虫卵 5、粪便检查,可作为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D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上皮细胞 D、巨噬细胞 6、正常人粪便中不见下列哪种成分:C A、大肠杆菌 B、脂肪滴 C、肠粘膜上皮细胞 D、肌肉纤维 E、淀粉颗粒 7、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主要的鉴别点是:D A、粪便的外观 B、粪便的气味 C、粪便的量 D、粪便中找到的病原体 8、通过粪便检查可确定哪种疾病:C A、消化道恶性肿瘤 B、消化道溃疡 C、肠道寄生虫 D、肝脏疾病 9、不符合粪便标本正确取材方法的是:B A、取多个部位的粪便 B、取粘液最多的粪便 C、取脓液和血液交界处的粪便 D、取脓液、血液和粘液交界处粪便 10、正常人粪便镜检不可见的成分是:A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草酸钙结晶 E、细菌 11、以下不出现在粪便中的寄生虫体是:E A、钩虫 B、蛔虫 C、绦虫节片 D、蛲虫 E、血吸虫 12、不属于正常粪便成分的是:C A、食物残渣 B、消化道分泌物 C、寄生虫及其虫卵胞囊 D、大肠杆菌 13. 脓血便如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最可能的疾病是E A.直肠癌 B.急性胃肠炎 C.消化不良 D.细菌性痢疾 E.阿米巴痢疾 14. 可造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物质是D A.动物肉类 B.大量生食蔬菜 C.动物血 D.大量维生素c

粪便常规

粪便常规+隐血试验 (一)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粪便因含粪胆素而呈棕黄色饮食、药物或病理情况下均可使粪便颜色改变。 颜色改变临床意义 棕黄色正常色 1见于上消化道出血;2若服铁剂、铋剂或进食黑色或柏油状 动物的肝脏后 陶土色1胆道完全梗阻时;2服钡餐造影后 果酱色1阿米巴痢疾;2肠套叠 1下消化道出血;2服用酚酞、保泰松、利福平、红色 阿司匹林后;3进食蕃茄、西瓜、红辣椒 绿色1婴幼儿急性腹泻;2空肠弯曲菌肠炎 2、硬度及性状的改变 硬度及性状的改变临床意义 稀糊状或稀汁、稀水样便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肠炎 蛋花汤样便婴幼儿腹泻 米泔样粪便(白色淘米水 霍乱及副霍乱 样) 粘液便结肠过敏或慢性结肠炎 粘液脓血便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局

限性肠炎等 鲜血便痔疮或肛裂,鲜血多附着于粪便表面 凝乳块 婴儿粪便内常含有白色块样物,是由于脂 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胨状便 (形如胶胨,表面似有一层膜)肠易激综合征腹部绞痛后排出的粪便,也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 细条状或扁条状便:直肠癌 干结便 多呈硬球状或羊粪样,见于便秘者或老年 排便无力者。 二、显微镜检查 粪便涂片镜检也是临床重要的常用检查,除可发现寄生虫卵、原虫、细菌外,还可观察不同结构的消化产物。 项目正常值异常值意义 红细胞无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白细胞 (脓细胞)无或偶 见 1若其形态破坏、结构模糊者则称为脓细胞. 2检出白细胞表示肠道有炎症,其数量多少一般 可反映肠道炎症的程度。 巨噬细 胞 无见于菌痢、溃疡性结肠炎 上皮细 胞 偶见炎症时可增多

肿瘤细 无乙状结肠癌、直肠癌 胞 少量多见于消化不良、胰腺炎患者 食物残 渣 三、粪便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出血量少于100毫升时,肉眼及镜检不能发现粪便内的血液,则称为隐血或潜血,此时得借助隐血试验帮助诊断。 正常人在没有进食动物血和含叶绿素饮食时,隐血试验呈阴性。若进食,隐血试验也不超过“++”。对于持久性隐血试验阳性者,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警惕胃肠道肿瘤的存在。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粪便检查各项目组合临床意义

实用文档 . 粪便检测各项目组合的临床价值 1、粪便常规+FOB (常见组合): 因粪便常规手工法收费低(2-3元/次),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对粪便检查的基本组合为粪便常规+FOB ,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在仪器法下,重新定义粪便常规分析组合为“粪常规+寄生虫集卵、镜检、计数+FOB ”,其中粪寄生虫镜检、集卵、计数是有单独的收费标准。 2、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FOB 是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转铁蛋白(TF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FOB 与转铁蛋白结合是互补型,能够完整地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3、粪便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轮腺病毒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主要经粪- 口传播,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及呕吐,感染病人也有 4、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HP : 粪便常规三联检的临床意义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感染、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HP )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消化道肿瘤与出血的联测可作为粪便常规检查的新三项来重新定义,对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控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推动消化道FOB 、TF 、HP 大便常规三联测,能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 s o p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 o p 一.项目名称:大便常规检查 二.操作步骤: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2)性状:观察所见报告:如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样、粘液样、粘 液脓样、有消化不良食物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饶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可分辩。 2.大便显微镜检查:见操作规程《大便显微镜检查》 三.临床意义: 1.颜色:正常为棕黄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德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样见于霍乱。 2.性状:正常为成型软便。球形硬便见于便秘;粘液稀便见于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等;粘液脓性血便见于细菌痢疾等。 四.病人准备和标本要求 1.留取新鲜指头大小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德有盖容器送检 2.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3.不应采取尿壶中的粪便标本。粪便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 4.采取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送检。 5.大便隐血试验要求在检验的前三天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铁剂、中药等,以免假阳性反应。

五.粪便标本检验后的处理 盛器为瓷器、玻璃等器皿,应浸入含有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药水中六.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仔细认真。 七.参考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八.制定日期: 修改日期: 编写者: 主任对规程认可:

第六章 粪便检验

第六章粪便检验一、名词解释 1.脂肪泻 2.隐血试验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出现鲜红血样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胃癌 C.胃溃疡 D.直肠癌 E.食道出血 2.柏油样便可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肛裂 C.胃出血 D.阿米巴痢疾 E.门脉出血 3.自肛周采集标本检查的是 A.钩虫 B.蛔虫 C.鞭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 E.蛲虫 4.果酱样便可能是 A.阿米巴痢疾 B.急性肠炎 C.消化不良 D.细菌性痢疾 E.痔疮出血 5.霍乱粪便为 A.溏便 B.米泔样便 C.黏性粪便 D.血样便 E.稀湖状便 6.细菌性痢疾粪便的特征是 A.鲜红色样便 B.粪便表面附大量黏液 C.脓血便

D.以黏液及脓细胞为主 E.胨状便 7.伪膜性肠炎粪特征通常是 A.乳块状 B.稀糊状 C.水样便 D.灰白色黏液 E.黑墨样 8.慢性痢疾、过敏性肠炎粪特征是 A.黄褐色成形便 B.胨状便 C.暗红色血样便 D.绿色非成型便 E.粗棒样黏液便 9.白淘土样粪便可见于 A.下消化道出血 B.有胆绿素 C.有胆红素 D.胆道阻塞 E.粪卟啉增多 10.粪便产生酸臭味可见于 A.大量进食肉类 B.胰腺癌 C.慢性肠炎 D.结肠溃疡 E.糖和脂肪吸收不良 11.OBT化学法敏感灵敏度较低,但特异性较强的是A.联苯胺法 B.邻联甲苯胺法 C.无色孔雀绿法 D.还原酚酞法 E.愈创木酯法 12.目前OBT特异性、敏感性均较好的是 A.联苯胺法 B.邻联甲苯胺法 C.单克隆胶体金法 D.还原酚酞法 E.孔雀绿法 13.化学法OBT的原理基于 A.抗原活性

B.氧化受体作用 C.抗体活性 D.HGB中亚铁血红素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E.螯合作用 14.OBT胶体金免疫法,正确的是 A.粪便中HGB为抗原 B.胶体金标记物为抗原 C.出现2条红色线为阴性 D.出现1条红色线为阳性 E.该项属免疫组化技术 15.化学法OBT阳性显色,正确的是 A.联苯胺法为红色 B.邻联甲苯胺法为紫红色 C.无色孔雀绿法为蓝色 D.还原酚酞法为紫色 E.愈创木酯法为蓝色 16.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的隐血方法是 A.无色孔雀绿法 B.还原酚酞法 C.愈创木酯法 D.联苯胺法 E.邻联甲苯胺法 17.还原酚酞法的检出限正确的是 A.20ml/d出血量 B.0.2~1.0mg/L血红蛋白 C.6~10mg/L血红蛋白 D.5~10ml/d出血量 E.1~5mg/L血红蛋白 18.粪便检查,不正确的是 A.OBT化学3d前应素食 B.虫卵应连续3d送检 C.滋养体冬天应保温送检 D.马桶内的粪便不影响检查 E.涂片的生理盐水防止长霉菌 19.OBT愈创木酯法粪血红蛋白>25mg/g粪,其灵敏度为A.20% B.40% C.90% D.50% E.10%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 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1.采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的不同而有差别,一般检验留取新鲜的自然排出的粪便3~5g,必要时可肛拭子采取,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贴好标识送检。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 2.盛粪便标本的容器必须有盖,有明显标记。要选取粪便的脓、血、粘液等异常成分进行检查。表面无异常时应从粪便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采取标本后及时送检,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3.不应留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导致某些项目检测结果出现错误。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异物,易混淆实验结果。不应该从卫生纸或衣裤、纸尿裤等物品上留取标本,不能用棉签有棉絮端挑取标本。 4.做大便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于检查前3d内禁食肉食、含动物血的食物、某些蔬菜,禁服铁剂和维生素C等对试验有干扰作用的药物。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于合格容器内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可使检验的敏感度降低。 5.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塑料薄膜于半夜12pm或早晨排便前,于肛门周围褶皱处拭取标本,并立即送检。 6.检查血吸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如须孵化毛蚴应留取不少于30g的粪便,并尽快送检。必要时留取整份粪便送检。 7.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时,应床边留取新排出的粪便,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并立即保温送实验室,并且实验室接受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检查。

8.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特殊检验项目留取标本时请预先联系。

粪便检查各项目组合临床意义

粪便检测各项目组合的临床价值 1、粪便常规+FOB(常见组合): 因粪便常规手工法收费低(2-3元/次),全国绝大部分医院对粪便检查的基本组合为粪便常规+FOB,主要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下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在仪器法下,重新定义粪便常规分析组合为“粪常规+寄生虫集卵、镜检、计数+FOB”,其中粪寄生虫镜检、集卵、计数是有单独的收费标准。 2、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粪便隐血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消化道出血,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FOB是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转铁蛋白(TF)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FOB与转铁蛋白结合是互补型,能够完整地筛查消化道出血情况。 3、粪便常规+轮状病毒/腺病毒: 此组合临床意义在于通过粪便形态学和轮腺病毒试验来筛查消化道是否有炎症、寄生虫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主要导致婴幼儿传染性胃肠炎,在成年人中也有发现。 主要经粪-口传播,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水样腹泻及呕吐,感染病人也有头痛、发烧及腹部痉挛(胃痛)。 4、粪便常规+FOB+转铁蛋白+HP: 粪便常规三联检的临床意义在于筛查消化道出血、胃肠道感染、消化道肿瘤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消化道肿瘤与出血的联测可作为粪便常规检查的新三项来重新定义,对与消化道肿瘤的防控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社会意义,通过推动消化道FOB、TF、HP大便常规三联测,能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降低。

10第十章 弧菌属检验、气单胞菌属检验 (1)

第十章弧菌属检验、气单胞菌属检验一、名词解释 1.神奈川现象 2.霍乱红试验 二、选择题 【A1型题】 1.用于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的平板是 A、SS平板 B、麦康凯平板 C、EMB平板 D、TCBS平板 E、中国蓝平板 2.关于弧菌属细菌的生物学特征,错误的是 A、氧化酶阳性 B、不发酵葡萄糖 C、O/129敏感 D、具有一端单一鞭毛 E、钠离子能刺激其生长 3.关于霍乱弧菌的培养特性,错误的是 A、初次分离常选用pH8.5的碱性蛋白胨水 B、营养要求不高 C、在TCBS平板上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红色 D、含亚碲酸钾的选择平板上形成灰褐色菌落中心 E、在血琼脂平板上El-Tor生物型可形成β溶血环4.关于霍乱弧菌的鉴别诊断,错误的是 A、霍乱红试验是特异性试验 B、氧化酶阳性 C、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阳性 D、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

E、可以在无盐培养基上生长 5.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A、霍乱毒素 B、内毒素 C、鞭毛 D、菌毛 E、荚膜 6.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属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试验 B、葡萄糖发酵试验 C、O/129敏感性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明胶液化试验 7.弧菌属与邻单胞菌属的鉴别试验是 A、氧化酶试验 B、葡萄糖发酵试验 C、O/129敏感性试验 D、肌醇产酸试验 E、动力试验 8.弧菌科与肠杆菌科的鉴别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氧化酶试验 C、动力试验 D、无盐培养基生长 E、甘露醇产酸试验 9.关于霍乱毒素,错误的是 A、由A和B两个蛋白亚单位组成 B、A1亚单位为毒素活性单位,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受体结合 C、A2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膜上的神经节苷脂GM 1

粪便检验(全国操作规程)

粪便检验 第一节粪便标本收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收集粪便标本的方法因检查目的不同而有差别,如一般检验留取指头大小(约 5g)新鲜粪便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送检,标本容器最好用内层涂脂的硬纸盒,便于检查后焚毁。血吸虫毛蚴孵化则留新鲜粪便不少于30g。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他化学药品,并立即送验检查。 2.检查蛲虫卵需要用软黏透明拭子,在清晨排便前由肛门四周拭取标本,也可 以用棉拭子拭取,但均须立即镜检。 3.检查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迅速送检,立即检查。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4.一般检验不应采取尿壶或便盆中的粪便标本。若标本中混入尿液,可使柔弱 的原虫致死。粪便标本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因腐生性原虫、真菌孢子、植物种子、花粉易混淆实验结果。 5.粪便标本应选择其中脓血黏液等病理成分检查,若无病理成分,可多部位取 材。采取标本后,应在1h内完成检查,否则可因ph及消化酶等影响而使粪便中细胞成分破坏分解。 6.检查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可用清洁、无尿污染的便盆收集24h粪便送检。 7.隐血实验,应嘱患者于收集标本前3天起禁食动物性食物。连续检查3天, 并选取外表及内层粪便。收集标本后须迅速进行检查,以免因长时间放置使隐血反应的敏感度降低。 8.粪胆原定量检查应收集3天的粪便,混合称量,从其中取出约20g送检。查 胆汁成分的粪便标本不应在室温中长时间放置,以免阳性率减低。 9.细菌检查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 第二节检验后粪便标本的处理 1.如盛器为纸类物质,检验完毕后应用火焚毁。 2.如盛器为瓷器、玻璃等器皿,应侵入5%甲酚溶液中24h,或0.1%过氧乙酸12h, 再将粪便倒入厕所。

粪便检测

粪便检测 第一节标本采集 (一)概述 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粪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 (二)标本容器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三)标本采集 1.采集标本的量: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2.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1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3.采集标本的性质:应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4.隐血试验标本: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 及铁剂等药品。 5.特殊情况的标本: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采用肛门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 6.寄生虫检验标本: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7.24h标本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第二节理学检查 (一)量 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二)外观 1.性状 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1)粘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粘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粘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和粪便潜血检验结果解读 粪便常规包括一般性状检查和涂片检查。 1.一般性状检验 【参考值】 颜色:棕黄色。 性状:成形软便。 【解读要点】 (1)脓血便或黏液便多为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等;鲜红色血便多为小肠下段或结肠上段出血,若鲜血仅附着在粪便表面,则可能是直肠或肛门出血。 (2)水样便为食物中毒或急性肠胃炎,凝乳块便为婴儿消化不良。(3)黑色或柏油样便为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便为完全性胆道梗阻等。 2.涂片显微镜检验 【参考值】 白细胞:偶见。 红细胞:无。 脂肪滴:偶见。 寄生虫卵:无。 【解读要点】 (1)若镜下见到红细胞,则应考虑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炎症和结肠癌等。

(2)若镜下白细胞增多,则应考虑肠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肠炎等。 (3)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结肠炎或乳糜腹泻时有大量脂肪滴。 (4)患肠道寄生虫病时,可查到相应的寄生虫虫卵。 3.粪便潜血检验 粪便潜血检验也称隐血检验,英文缩写OB。 【参考值】 阴性。 【解读要点】 (1)红细胞破坏时,其所含的血红蛋白被释放出来,经胃液作用变性,此时在显微镜下已看不到红细胞,只有利用化学反应检出,称为“潜血”,也可以称为“隐血”。 (2)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活动期、胃癌等潜血试验阳性;溃疡病经治疗好转或稳定期转阴性,胃癌时可以持续阳性。 (3)本试验对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有重要价值。结肠癌早期常无任何症状,但可能有少量出血,所以潜血试验有利于早期诊断。即使结果为阴性,也不能马上否定诊断,应做连续多次的检查。(4)用化学法做本试验时,要排除食物引起的假阳性,必要时在检查前停食动物血和内脏以及大量绿色食物3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