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粪便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
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液1.血红蛋白【正常值】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临床意义】血红蛋白的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增加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2.红细胞计数【正常值】男:4.0--5.5×1012/升,女:3.5--5.0×1012/升【临床意义】对诊断各种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意义。
3.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值】0.2--1.5% 【临床意义】对于贫血的鉴别论断及抗贫血治疗的效果观察有意义。
4.血型测定【正常值】A、B、O、AB型。
【临床意义】确定各型血型。
5.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10×109/升,儿童:8--10×109/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各种炎症及某些血液病;减低:可见于再障及病毒感染。
6.白细胞分类【正常值】中性:0.54--0.75%,嗜酸性:0.005--0.05%,嗜碱性:0--0.01%,淋巴:0.2--0.4%,单核:0.03--0.08%. 【临床意义】通过观察各类白细胞的形态及百分比,对某些感染、寄生虫病、传染病及某些血液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7.异常淋巴细胞【正常值】0.048。
【临床意义】增高,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它病毒性疾病。
8.血小板计数【正常值】成人:100--300×109/升,儿童:120--250×109/升。
【临床意义】减少: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化学药物中毒等;增多:在临床上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等。
9.出血时间【正常值】1--3分钟。
【临床意义】延长:可见于血小板减少、血管性假性血友病。
10.凝血时间【正常值】1--5分钟(玻片法);5--10分钟(试管法)。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各型血友病,DIC早期。
11.血块收缩时间【正常值】1小时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良好。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
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
便软,无粘液。
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
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
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
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
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
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
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
大便常规检查的意义是什么?有部分人群对大便常规检查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个别患者认为做大便常规检查程序麻烦,同时还恶心,所以一般都会拒绝做大便常规检查。
这部分患者的做法是因为没有充分认识到大便常规检查的重要性与意义,本次便是对大便常规检查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科普。
一、重视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其对于发现患者疾病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些患者因为觉得大便常规检查比较麻烦同时还恶心,所以会果断拒绝做大便常规检查,这样就会降低医生对病情诊断的准确率。
大便检查可用于了解患者体内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状态,提供消化系统病变的基础资料,协助诊断消化道疾病,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
当患者体内存在消化道疾病风险因素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大便常规检查迅速筛查到相关信息,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病情发展,防止因病情加重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所以我们为了达到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重视大便常规检查。
二、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通常情况下人体的大便组成主要是由体内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水等构成。
每个人的大便排泄量都与食用的食物种类、食量以及自身的消化功能有关。
大便常规检查主要是对人体的大便进行观察与成分检验,一般主要包括: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以及隐血试验。
(一)大便常规检查:一般性状检查1.大便常规检查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与性状来初步判断患者大致食物消化情况,确定其肠胃功能、胰腺功能、以及肝胆功能是否存在问题,通常情况下成人的大便刚排出时为黄褐色、成形柱状软便,婴儿的大便可呈黄绿色或金黄色糊状。
2.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大便里面是否有肉眼可见的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绦虫带片、胆石等,正常大便里面是不存在寄生虫和结石的。
(二)大便常规检查: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对患者的大便进行观察,观察患者大便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寄生虫卵、原虫、真菌等,以此来判断患者消化系统是否存在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以及炎症等情况,如果大便属于正常则呈现“阴性”,若是存在消化道疾病则会呈现阳性。
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粪便经过消化道进行排泄,含有丰富的消化道分泌物以及脱落的细胞,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消化道以及涉及脏器的功能水平。
粪便常规检查属于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化验检查方案,指的是通过对粪便的肉眼观察以及显微镜观察,评估粪便的性状、颜色、是否存在寄生虫、红细胞、白细胞等,多用于肠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寄生虫疾病等检查的辅助鉴别诊断,临床意义显著。
为提高粪便常规检查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并充分认知其临床意义,以更好的发挥出其价值。
而对于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以及临床意义你知道多少呢?粪便常规检查的方法粪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目测法、显微镜检查法以及粪便隐血实验三种检查方法,其主要内容如下:(1)目测法。
对所采集的粪便样本,首先需要通过观察的方式对其外观、性状、颜色等进行分析,并选择由粘液、脓血等异常的样本,如果外观没有明显的异常,则可采用多点取样的方式获取样本。
(2)显微镜观察法。
将所选择的样本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涂片观察,将生理盐水1~2滴滴入载玻片上,使用竹签挑出疑似部分,大小同火柴头即可,将其混入生理盐水之中,制成悬浊液,浓度以可看清报纸上字迹为宜,而后则可盖好载玻片。
现选择10x10的低倍镜进行全片的观察,评估是否存在寄生虫卵、原虫、包囊等,而后再选择10x40的高倍镜进行病例成分的观察,至少需观察10HP[1]。
(3)粪便隐血实验。
选择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先使用便棒采用多点采样的方式采集粪便,并将便棒放到采便器中,盖紧后进行摇晃,将样本和缓冲液进行融合并混匀,再撬下采便器顶部的盖子,滴入3~4滴粪便的混悬液,滴入位置为检测板的加样孔中,5min内进行检查结果的观察。
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则可加水进行稀释之后,再进行检测。
在粪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均需要在1h内完成。
粪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伴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方便、容易获取、无创等优势,在肠道肿瘤、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病毒等疾病的检验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大便常规可以检查到什么 _检验科医生告诉你大便常规是医院常见的检验方法,临床上通常简写为“大便Rt”。
正常情况下,人体粪便中主要包括有完全消化与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水分、细菌以及无机盐等内容,通常水分含量最多。
粪便可有效反应机体中肝胆、胰以及消化道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等;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相关器官与组织的消化、吸收能力,筛选是否存在消化道肿瘤。
现目前,大便常规主要内容包括有粪便红细胞检查、粪便病毒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粪便白细胞检查、粪寄生虫卵检查、粪便性状等。
(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粪便一般性状包括有大便量、颜色、气味等多个内容,主要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类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粪便为成形软便,异常情况较多,包括有球状硬块、米汤样、血色黑暗、大便下血、大便溏泄等。
不同情况所反映的机体肠道状态有所差异,需要医务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多通过肉眼观察,在检查前不需要特殊限制患者饮食,但应避免应用泻药以及润肠排便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重视粪便颜色检查,则要求患者检查前适当减少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同时避免应用铁质药物。
(2)粪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检查粪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检测中,粪便白细胞检测可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诊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机体粪便中不存在或者是存在较少的白细胞,其多在黏液标本中;腹部经常疼痛以及怀疑可能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粪便白细胞检测。
进行该项检查时,要求取新鲜粪便,避免过长时间离开体外而出现细胞腐败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
粪便红细胞检测同样可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诊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机体粪便中无红细胞存在,而当出现有肠道下段炎症或者出血等情况时,则可能检测出粪便中含有红细胞。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为细菌性痢疾,则会发现红细胞少于白细胞,且可观察其呈现为分散、形态正常的现象;而患者为阿米巴痢疾时,则会发现红细胞多于白细胞,且可观察其呈现为堆形且形态残碎的现象。
检验科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去医院看病,医生常会建议做三大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检验,其涉及身体几乎所有信息,可帮助医生初步了解患者疾病性质。
基于此,本文为大家讲讲检验科三大常规项具体指什么,以供各位正确认识检验科的三大常规。
一、三大常规项检查具体指什么?(1)血常规:血常规属于比较普遍、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我们人体的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血细胞主要是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常规主要包括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女性115g/L~150g/L,男性130g/L-175g/L)、血小板计数(正常值范围:100×109/L~300×109/L)、红细胞(正常值范围:(女性3.8×1012/L~5.1×1012/L、男性4.3×1012/L~5.8×1012/L)、白细胞(正常值范围:3.5×109/L~9.5×109/L)等,可观察血细胞分布、形态、数量改变等情况,进而判断血液状况、诊断病情,较适合感冒、头晕、腹痛、贫血等患者。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分生理性降低见于生长发育迅速而导致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的婴儿、妊娠中后期血容量明显增加而引起血液稀释的孕妇,病理性降低则需警惕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失血等;生理性升高则见于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居民、胎儿及新生儿等,病理性升高则见于脱水、大面积烧伤、严重呕吐等以及肺源性心脏病、某些肿瘤和肾脏疾病等。
血小板计数与多种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密切相关。
红细胞(RBC)降低需警惕出血、贫血,其升高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脱水等。
白细胞(WBC)有明显生理性波动,如早晨较低,傍晚较高,餐后较餐前高等;白细胞水平降低需警惕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肿瘤化疗等,其上升需警惕急性化脓性感染、细菌感染、白血病等。
(2)尿常规:其检查的项目有尿液颜色(淡黄色透明)、尿比重(1.003~1.030)、尿隐血(阴性)等,可观察尿液内的成分是否正常,不仅能反映有些疾病的治疗效果,还能为疾病后期干预提供有效参考。
FOBt 名词解释一、什么是 FOBt?FOBt(Fecal Occult Blood test)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癌筛查方法,也被称为隐血试验或大便隐血检查。
FOBt旨在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以发现早期肠道疾病,特别是肠道癌。
二、FOBt的原理1.概述 FOBt试验的原理基于人体肠道肿瘤出血后,血液中的残余血红蛋白会通过肠道消化进入大便中,形成隐血。
FOBt试验通过检测大便中的这些隐血来间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疾病。
2.灵敏性原理 FOBt试验通常使用两种不同工作原理的试剂盒:禁忌胺试剂和免疫法试剂。
禁忌胺试剂通过化学反应检测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催化剂。
免疫法试剂则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血红蛋白结合来检测隐血。
3.原理解析 FOBt的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采集样本、处理样本和检测样本。
•采集样本:将大便样本采集到样本瓶中,并确保样本完整和洁净。
•处理样本:使用化学试剂或免疫试剂对样本进行处理,以提取隐血物质。
禁忌胺试剂会通过氧化反应检测出血红蛋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而免疫试剂则会通过特异性抗体结合血红蛋白。
•检测样本:使用光学或电化学方法测量样品中的隐血含量。
根据试剂盒的不同,可以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或其他光学技术进行测量。
三、FOBt的应用领域1.肠道癌筛查 FOBt是早期肠道癌筛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肠道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预后会有极大的改善。
FOBt试验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的肠道癌症病变,并及时采取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疾病监测 FOBt还可以用于监测肠道疾病的疗效。
例如,在接受肠道癌治疗的患者中,FOBt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指标。
如果治疗生效,FOBt测试结果应该显示出隐血值的下降。
3.卫生保健 FOBt也可以用于一般卫生保健,旨在提供更早的肠道问题预警。
人们可以定期进行FOBt检测,以进行平时肠道健康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四、FOBt的优势和局限性1.优势•非侵入性:FOBt是一种无创伤的测试方法,不需要进行内窥镜检查或手术。
“血、尿、便”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你了解多少“血、尿、便”检验是医学领域中的三大常规项目,是评估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血液、尿液和粪便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内部的代谢状态、器官功能以及疾病的存在与发展情况。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监测治疗效果,还可以帮助个人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学中,血、尿、便检验已经成为对人体健康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护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这三大常规项目的了解和重视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健康知识。
那么具体应该了解哪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血、尿、便”检验的世界吧。
首先需要明白“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1、血、尿、便检验的重要性是什么?为了进一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血、尿、便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有关身体系统功能、代谢水平和疾病风险的关键信息。
其中血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体内的各种重要指标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贫血风险、感染风险以及出血倾向等。
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水平平衡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信息。
便液检验可以提供关于消化系统和肠道疾病的信息。
那么“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血、尿、便”检验中的常见项目有哪些呢?各自有什么作用呢?2.1血液检验在血液检验中,常见的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供关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①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它携带着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贫血的程度,帮助医生判断贫血的原因。
②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身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是身体的主要免疫细胞,它们可以消灭病原体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平衡。
白细胞计数高或低可能意味着免疫系统的异常。
检查大便常规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文带您全面掌握1.大便的颜色和性状粪便送到检验科临检室窗口后,医务人员首先肉眼观察粪便的性状和颜色。
你也可以在家里自己观察,每次大便后都可以简单观察,正常大便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可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大便量范围为100至300克,每日一次至两次或两天一次。
新鲜血便:鲜红色或深红色大便,常见于直肠癌、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等疾病。
痔疮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粪便后滴漏或血液排出,通常不与粪便混合。
直肠癌也可以伴有便血,这是中老年人直肠癌的偏好,血液和粪便的混合物也可能有脓液和粘液。
患有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的患者因红细胞在肠腔中滞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与肠道中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
该化合物不仅能改变粪便颜色,还因其能刺激肠粘膜分泌更多黏液而导致粪便发黑发亮,形似柏油,因此根据其性状和颜色称其为柏油样粪便。
它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胆道出血、小肠憩室等。
在服用较高剂量的口服活性炭、铋、动物血液、肝脏或口服补铁等情况下也可引起黑便,需要大家注意鉴别。
白陶土样大便:粪便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形似白陶土样,可见于胆管癌、胰腺癌、胆管结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
在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中可发现水样便或稀便。
细条状的大便:粪便逐渐变细,提示直肠狭窄,常见于直肠癌或痔疮。
寄生虫:相对较大的寄生虫,如蛔虫、线虫和绦虫,肉眼可见。
2.显微镜观察大便内可能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肉眼不可见,需要显微镜的帮助,对粪便进行显微镜检查,是检验师们的工作之一。
白细胞:正常粪便内没有白细胞或偶见白细胞,粪便内如果出现许多白细胞,这就表明肠道有炎症了,可见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等。
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没有红细胞,如果粪便中出现红细胞,首先要考虑胃肠道是否有出血,许多疾病可导致胃肠道出血,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肠阿米巴病等,需做进一步检查如胃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来协助诊断。
三大常规检验解读之——大便常规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高大上的检验检查越来越多,人们对血常规和尿常规接受的程度还是相对较高的,对大便常规的检查却难以接受,不愿意进行大便常规的检查,认为大便常规检查没有意义,殊不知,大便常规检查可以尽早的发现人们身体的不适和症状。
因此,大便常规检查到底有没有必要呢?大便常规检查能知道些什么?如何查看大便检查结果?就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吧!1.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常规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项检查,属于三大常规检查之一。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消化未尽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大便常规检查不仅可以帮助诊断身体内的各种消化道疾病,还可以帮助人们身体的全身疾病的诊断,大便常规主要是检查大便颜色、形状,并通过显微镜来观察有无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寄生虫卵等情况的诊断。
大便常规内主要包括粪便形状、粪便颜色、粪便白细胞、粪便红细胞、粪寄虫卵等项目的检测。
大便潜血是大便常规检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查出大便中极少量、肉眼不到的出血情况。
正常大便的颜色、形状为黄色软便,根据其颜色和形状的改变可以有效的帮助判断某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黑色或者柏油样的大便多是上消化道出血或者口服铋剂、铁剂或者使用动物血、肝脏所导致的;白陶土色是由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者服用钡餐造影后形成的;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大便会出现果酱色;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多为红色;直肠癌会引发大便呈细条样便状,婴幼儿腹泻常见蛋花汤样便等情况发生。
如果大便中出现白细胞很有可能就是在提醒你胃肠道可能出现了感染的情况,红细胞提醒你很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出现寄生虫卵很有可能在暗示你出现胃肠道寄生虫病等。
综上来看,大便常规的检查对人们身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大便常规检查项目及那些人需要1.大便常规包含哪些项目检查大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不掉的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细菌和水组成。
大便排出量随食物种类、进食多少及自身消化功能的各异来区分量多量少。
揭开粪便检验的神秘面纱发布时间:2021-10-08T09:20:57.13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4期作者:胡高镜[导读] 提到便检,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尴尬和羞愧,但其实粪便检验是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也是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项目。
胡高镜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州 646100提到便检,很多人的感受都是尴尬和羞愧,但其实粪便检验是检验科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也是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项目。
近期,有同事发现了一名“逃避”便检的患者,在沟通无果后两人发生了争执,然后差点闹到了医务处。
其实很多人都对便检存在认识层面的“歧视”,认为它恶心、脏,而且没有必要。
工作中,也经常会出现偷用其他人粪便样本的现象。
鉴于这类现状,笔者参照实际工作经验从粪便检查的基本概念着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朋友对便检建立起系统全面的认识。
一、什么是粪便检验?粪便检验是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的检验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检验观察患者粪便的状态来了解其消化系统的功能状况和病理情况。
在明确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状况与病理情况之后,可以间接判断出患者的消化道、肝胆和胰腺状态。
所以大可不必对粪便检验抱以过度的焦虑或抵触情绪,积极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各个环节的检查与治疗工作才能够早日康复。
日常工作中,具体使用的粪便检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目视。
具体需要通过目视观察的方式根据患者的粪便颜色、粪便性状来了解患者的病理状态,进而为医生对于患者病情的诊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原因在于如果患者患上某些疾病,那么它们的粪便颜色或性状都会发生改变。
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了胆道梗阻的症状,那么其粪便便会呈现出白陶土色。
如果患者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那么他们排出的粪便就会带有黑色光泽。
第二,显微镜检查。
除了目视检查之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借助于显微镜来对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脂肪小滴情况进行量化检验。
体检请别放弃大便常规检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大便常规检查不屑一顾,也有些人认为大便的常规检查很麻烦,不太愿意做。
但是大便常规检查也是健康检查中十分重要的“三大常规”中的一项。
进行常规的大便检查对于受检人员而言,有着重要的医学意义,大便常规检查相当于是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警报器,比如消化道如果出现了微量的出血情况,就说明可能受检者患上了早期恶性肿瘤,而通过对大便进行隐血检测就能够较为准确的找到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1.大便的常规检查中都能够检查到什么对于正常人而言,大便就是我们平时所摄入的食物被消化道吸收之后遗留下来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脱落的细胞以及各种细菌、无机盐、水。
对于人体而言,每次大便排出的量都会随着食物的种类、摄入量以及个人的消化功能的不同而出现差别。
而对大便进行常规检查就是对大便进行进一步地观察与检测分析。
大便常规检测的项目上主要就是:一般的性状、显微镜检测、隐血试验等等。
大便常规检查中的一般性状检查就是直接通过肉眼来观察大便的颜色、形状。
负责检测的医护人员会根据一般的性状检查来初步的了解受检者在消化食物方面的情况,并以此来推断出受检者肠胃、胰腺以及肝胆的功能情况。
如果受检者的消化系统是健康的,且功能是正常的,那么受检者的大便应该是棕黄色的,并且形状是香蕉状的,质地应该偏软,而婴儿的大便应该是呈现出一种金黄色。
而大便常规检查中的显微检查主要就是利用显微镜技术来观察受检者大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以及寄生虫的卵等等,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到受检者的消化系统是否出现了炎症、是否有出血、是否被寄生虫感染了,甚至能够观察受检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如果一切情况都正常,那么在受检者的报告上,注明为“阴性”。
而关于大便常规中的隐血检查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消化道中出血情况进行诊断,隐血检查对于治疗消化道出血有着十分重要的诊断价值。
如果受检者出现了消化道溃疡、胃癌以及炎症性的肠胃病、肠道寄生虫病等等疾病时,就很容易导致其消化道出血,而且,隐血试验也是现阶段中,对消化道系统进行肿瘤筛查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文带你读懂检验科“三大常规”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无法避免的。
当我们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或者就诊的时候,接触最多的便是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三大常规”,听得最多的话也是“查个血吧”、“查个尿吧”等,这些都是检验科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现在就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三大常规”都是什么?怎么看报告单?一、三大常规项检查指什么?(一)血常规血常规是当今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和普遍的检查手段之一,在人体血液中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中常用于临床辅助诊断的项目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其中白细胞的正常成年人范围为4.0-10.0×109/L,当白细胞数量出现明显波动情况时需警惕疾病存在,升高则考虑为细菌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白血病等病变原因引起,降低则考虑血液病、病毒感染、肿瘤化疗因素引起;成年女性红细胞的正常范围为3.5-5.0×1012/L,当红细胞数量升高时考虑与严重脱水、先天性心脏病等因素有关,降低则需警惕贫血、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血小板计数正常范围为100-300×109/L,其数量变化可作为血栓性疾病与多种出血等疾病发生诊断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对血细胞数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等进行清晰观察,便于对患者病情诊断情况、血液状况进行判断,血细胞检查在贫血、腹痛、头晕、感冒等病症患者诊断中可作为有效辅助方式。
血红蛋白成年女性正常值范围为115-150g/L,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前者降低情况多发生在婴儿期、妊娠中后期机体中,主要因血原料不足引起,而升高情况在高原地区人群、新生儿、婴儿等机体中,后者降低考虑与急慢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素有关,而升高则与大面积烧伤、脱水、严重呕吐、肿瘤、肾脏疾病等因素有关。
(二)尿常规尿液是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过滤和小集合管、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后形成的,其后在流经输尿管,短暂贮存于膀胱内,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最新:大便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便常规检验属于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大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消化未尽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通过全肠道,特别是结肠直肠而逐渐形成,它不但能反映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情况,也有助于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
大便常规的目的:粪便检查的主要的目的是: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情况;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③了解肠道貌岸然菌群分布是否合理,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如®炎.礴性向克阿米回幡、咽等.肠道电染性痍京肠道?5生虫病如蛆虫族.构虫病、般虫癖.糠虫俄.掾虫病、血IR史俄等,可以根据袋便涂片找到S应生期而确定沙新.消化吸收功施过簿讥胎9D慢性胸泻患者常规的粪便搐桧,若有较多淀粉颇粒.招肪小滴或肌肉肝堆等,常常提示懵性肤撷炎等疾俄.如笠便隐血持妓阳性常提示为胃断治的恶径肿IS,间BOB性,提示为其他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可进一步做内就检直或胃肠X线锹叫S片.笠便涂片找到≡细K1可确诊为结肠.消化道肺病过篇试验亘肠氐什么情况的患者需要做大便常规检查:1.偶发或长期腹泻的患者。
2.较长时间便秘的患者(包括用药后便秘)。
3.脐周围出现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的患者。
4.发现大便颜色出现异常,呈黑色、陶土色、绿色、酱红色等,大便性状改变,稀水、黏液便、脓血便等。
5.大便中明显可见未消化的食物、菜叶、油花等。
6.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的患者。
7.临床上疑有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的患者。
8.有便虫史者(可以确定肠道寄生虫种类)。
9.各种原因的黄疸患者。
大便常规的理学及化学检查:二、显微镜检查显微镜检查主要目的是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