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历年真题及详解(含2008~2012年真题)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4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历年真题及详解(含2008~2012年真题)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2.消费者剩余
3.奥肯定律
4.实际汇率
5.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二、正误辨析(5分×6=30分)
1.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2.因为垄断企业能够控制产品价格,所以通过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他们总是能确保生产有利可图。
3.纳什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4.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阶段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会导致较高的增长率。
6.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一国与在生产所有产品上均具有绝对劣势的一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必要。
三、计算题(10分×2=20分)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为
,市场的产品价格为,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利润;(5分)
(2)该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每个厂商的产量、长期平均成本、利润。(5分)
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转移支付
,税收
。求:
(1)该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及预算盈余;(4分)
(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
,它是否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此时的平衡预算乘数为多少?(6分)
四、简答题(10分×4=40分)
1.简要说明“谷贱伤农”这一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的条件下,厂商如何确定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3.简述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4.什么是挤出效应?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2分×20=40分)
1.什么是市场失灵?原因有哪些?如何纠正市场失灵? 2.试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经济的长期动态调整过程。
201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4分×5=20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答: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公式为: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如果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即商品是单位弹性,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总收益都没有影响。
2.消费者剩余
答: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对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费者在市场上所面临的同种商品的价格往往却是相同的,这样,消费者为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和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就会有一定的差额,这一差额就构成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可以用图1-1来表示。
图1-1 消费者剩余
如图1-1所示,反需求函数
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即图1-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此,消费者剩余通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3.奥肯定律
答: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是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在研究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发现的一种规律,奥肯利用美国55个季度(从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业率变化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资料,通过简单的回归方程,估算出反映两者变化之间关系的一个数值。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
为实际产出,
为潜在产出,
为实际失业率,
为自然失业率,
为大于零的参数。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地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也就是说,GDP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证失业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让失业率下降,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奥肯定律所揭示的数量关系未必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它毕竟说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或失业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4.实际汇率
答: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
表示实际汇率;
和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5.资本的黄金率水平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消费
等于稳态收入
减去稳态投资
,即:
如图1-2所示,在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恰好足以满足所需投资的增长时,稳态消费达到最大化,即
。即: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并且,在技术进步条件下,加上技术进步率)。
图1-2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从黄金分割律可知,当稳态的人均资本量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则可通过增加消费使人均资本量下降到黄金分割律水平;当稳态的人均资本量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则应该减少消费,提高资本存量,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律水平。
需要指出,一个经济并不会自动地趋向于黄金律所对应的稳态资本量。如果人们想要得到黄金律所对应的稳态资本存量。那么,就需要一种特定的储蓄率来支持它。
二、正误辨析(5分×6=30分)
1.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出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
【答案】错误
【解析】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边际报酬递减指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时,随着所投入的某种要素的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收益先上升,后递减的趋势。规模报酬递增与边际报酬递减没有必然的联系,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有可能面临边际报酬递减。例如:厂商的生产函数为
,该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递增,但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
2.因为垄断企业能够控制产品价格,所以通过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他们总是能确保生产有利可图。( )
【答案】错误
【解析】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低于产品的平均成本
,此时即便厂商索要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厂商的利润仍旧为负(即
);当产品的价格高于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此时消费者不会购买,厂商的利润为负,亏损额为总成本。因此,即便垄断厂商能够控制价格也不能保证生产一定能有利可图。
3.纳什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
【答案】错误
【解析】不管对手的策略如何,每个厂商的行为总是最优的,这样的一个博弈的结果称为占有策略均衡。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在占有策略均衡下,双方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因此占有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但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占有策略均衡。
4.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阶段时,财政政策最有效。( )
【答案】正确
【解析】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反映在
模型中,此时
曲线为水平线,此时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最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会导致较高的增长率。( )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储蓄率对产出的影响只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在短期,较高的储蓄率(由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带来)能带来较高的增长率,但在长期稳态条件下,储蓄率对增长率没有影响。
6.在生产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一国与在生产所有产品上均具有绝对劣势的一国之间没有贸易的必要。( )
【答案】错误
【解析】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国贸易并不取决于该国在产品生产上的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