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 (附裁判规则)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 (附裁判规则)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附裁判规则) 规则一:恋爱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未超出日常交往范畴的财物,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其司法解释主要调整的是夫妻双方之间的财产、人身等法律关系。

但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会互相赠送价值不等的财物,当恋爱关系终止时,双方当事人会因财物的返还产生争议而诉诸法院。

鉴于恋爱关系中的财物赠与具有增进感情的特殊目的性,一方自愿给付的财物,如烟酒、衣服、挎包、手表、化妆品等礼品,或者为共同就餐、旅游等支付的未超出日常人情往来范畴的消费性支出或生活开支,可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二:恋爱期间,一方或其近亲属以恋爱双方结婚为目的,自愿赠与另一方财物,视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当缔结婚姻目的无法实现时,赠与行为失效,赠与人要求对方返还的,一般予以支持。但赠与财物已用于双方共同生活支出的,可酌情扣减后返还。

规则描述: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为缔结婚姻,会赠与对方一些价值较大或蕴含结婚意义的财物。双方的近亲属因期盼晚辈结婚也常会赠与大额财物。如双方缔结婚姻的目的无法实现,受赠方继续留存上述财物有违公平原则和社会伦理。

故如果能认定恋爱期间一方的赠与具有结婚目的,则应将此类赠与视为以不能结婚为解除条件的赠与。

以结婚为目的,是指一方或其近亲属赠与另一方财物是为了使得恋爱双方缔结婚姻关系,存在缔结婚姻的心理预期,且受赠方无相反证据证明其属于双方当事人日常人情交往范围;或者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和一般公众认知,赠与的财物本身具有缔结婚姻的特殊含义。

规则三:有配偶者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恋爱并赠与财物,如该财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未经配偶同意的赠与行为系无权处分,非经追认赠与行为不发生效力,当事人请求返还的,一般予以支持。如该财物属于赠与方个人财产,当事人请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我国《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其意义在于对私法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弘扬社会公共道德。

但是,对于违背公序良俗行为无效的认定宜适用“相对无效”原则,即应当限定在必要范围内,只赋予权益受害一方有主张无效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婚外恋情,不仅违背了夫妻忠实义务,有悖于善良风俗和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往往还会因婚外恋情的花费或财物赠与而在财产方面侵犯配偶一方的夫妻共同财产权益。

因此,赠与方的配偶属于权益受害一方,有权主张该赠与行为无效并请求返还赠与财物。对于赠与方单方而言,其不是上述民事法律

关系中的利益受损者,且其在违背公序良俗、侵害夫妻共同财产方面具有主观过错,故在其配偶未主张返还时,其单独提出返还请求的,一般不予支持。

同理,若赠与方以其个人财产赠与婚外恋情对象的,属于其处分个人财产的权利和意思表示的自由,不适用本条规则,可按一般赠与原则处理。

规则四:与有配偶者恋爱并赠与个人财物,若有配偶者未告知赠与方其已结婚,赠与方以有配偶者欺诈为由请求撤销赠与行为并返还财物的,一般予以支持。

规则描述:有配偶者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产生婚外恋情,他人及其近亲属在不知有配偶者已结婚的情况下,可能会赠与其财物。

赠与方在赠与财物时一般具有促进恋情或缔结婚姻的意思,但由于有配偶者已经结婚,上述目的自始即无法达成。赠与方基于对有配偶者婚姻状况的错误认识作出赠与,该赠与行为明显违背了赠与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有配偶者在与他人恋爱时,显然负有告知他人其已婚的义务,但其故意隐瞒自己已婚的事实,以此骗取赠与方的财物,符合欺诈的构成要件,被欺诈者(赠与方)有权请求撤销该赠与行为。

赠与行为被撤销后,依据《民法典》第157条之规定,赠与财物应予返还。由于人民法院只能依照当事人的诉请撤销赠与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当事人主张赠与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向其释明变更诉讼请求。

规则五: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双方当事人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也未共同生活,且给付金额较大的,应当予以支持。但若双方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已经共同生活的,需酌情考虑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生活情况,对返还请求予以部分支持或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5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该条规定若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一方要求返还彩礼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现实生活中存在既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也未共同生活的情形,也存在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已经共同生活并生育子女的情形。

在前一种情况下,一般应当返还彩礼。但是在后一种情况下,并非必须返还彩礼,是否返还彩礼以及返还多少彩礼,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决定是否返还彩礼以及返还的数额:

(1)双方共同生活时间长短;

(2)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原因;

(3)彩礼的数额;

(4)彩礼的实际使用情况;

(5)女方妊娠、生育情况;

(6)订婚或共同生活的对外公示效应给双方当事人造成的社会

评价影响;

(7)当地风俗习惯;

(8)双方的其他共同事务处置。

规则六:婚约财产纠纷中,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当事人及其父母就婚约财产返还承担连带责任的,一般予以支持。

规则描述:我国实行婚约自由原则,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婚姻首先是处于平等地位的男女双方的自由结合,与谁订立婚约、与谁结婚都应尊重男女双方本人的真实意愿。彩礼的给付与接受也应是以欲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为中心和重心,故在因婚约彩礼问题发生纠纷时,一般应以男女双方为案件的当事人。

但是,也应当看到,在一些地区彩礼习俗源远流长。根据民间习俗,订立婚约往往不只是意欲缔结婚姻的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双方的父母或其他亲属也多参与其中,给付彩礼的本意为向对方及对方父母、亲属表示结婚诚意等,常常涉及两个家庭之间的往来。

彩礼的给付人和接收人通常不局限于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本人,也可能会包括各自的父母或其他亲属。且在接收彩礼后,接收彩礼的女方家庭也有可能将彩礼用于订立婚约或结婚之外的用途,接收、使用彩礼的主体具有多重性。

从减少当事人诉累、便于查清事实以及便于彩礼返还执行的角度考虑,如果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当事人及其父母就婚约财产返还承担连带责任的,应当予以支持。

规则七:同居关系当事人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在同居生活期间所得的收入或购置的财产,是基于双方共同法律行为所得,当事人要求分割的,一般予以支持。

规则描述:本规则所述“同居关系”,是指未经结婚登记而同居生活的男女双方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亦称“未婚同居关系”。

在我国,未婚同居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状态的选择,未婚同居关系本身归属于道德评价范畴,法律并不介入其中。

但是,因未婚同居而产生的非婚生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问题属于法律调整的范畴。未婚同居期间取得财产的权属性质应区分不同的情形进行不同的处理。

在同居期间,同居双方基于共同的法律行为取得的财产,双方对此均享有权利,任何一方均有权要求分割。

规则八:因恋爱关系终止或同居关系解除,一方当事人单纯以曾经同居为由请求对方当事人给予精神上的损害赔偿,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如今,未婚男女之间恋爱同居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在恋爱、同居关系解除时,一方可能会要求对方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弥补其同居期间的付出。

提出这种要求的一方如果仅仅是基于双方同居给其造成了“青春损失”,对于这种请求,法院一般不予支持。如果是基于另一方实际侵害了其人格权而要求赔偿的,按照侵权处理。

规则九:恋爱关系终止或同居关系解除后,其间一方有终止妊娠、分娩或遭受暴力伤害等情形,要求另一方负担实际支出或确定将要支

出的费用的,可予以支持。恋爱关系终止或同居关系解除后,其间有终止妊娠、分娩或遭受暴力伤害等情形,男方已自愿给付超过实际支出的相关财产,事后男方反悔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共同居住生活是男女双方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法律对这种生活状态并不干预。

但是,若女方在同居期间怀孕生子,或因某种原因而终止妊娠,因此而产生医疗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康复费等合理费用的,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男方应该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担,就这些合理的费用向女方进行相应的补偿。

但因这种生活状态是双方自愿的选择,怀孕生子或因故终止妊娠也是基于双方自愿的性行为,并不存在侵权的事实,故在此情况下,女方不得请求男方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同理,若女方在双方恋爱期间怀孕生子,或者因故终止妊娠,男方也应就合理的费用向女方进行补偿,但此时女方也不得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若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或未婚同居期间,一方遭受了另一方的暴力伤害,这是一种侵权行为,被侵权人除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合理的费用外,在侵权行为造成其严重精神损害的情况下,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其精神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规则十: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非以离婚为前提达成的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协议,对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一方当事人主张无效、

未生效或变更、撤销的,一般不予支持;但以限制人身自由、侵害人格权益为前提的除外。

规则描述: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达成的共同财产分割协议是夫妻双方之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是带有身份属性的财产契约,一经达成即对夫妻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但若该协议附有限制人身自由、侵犯人格尊严的条件,则应视情况认定该协议无效或可变更、可撤销。

规则十一: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书面形式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不动产归一方所有的,视为夫妻双方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约定,不属于夫妻间的赠与行为。离婚时,当事人主张将该不动产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夫妻双方可以通过约定的方式排除婚后法定财产制的适用。如果这种约定符合夫妻财产约定的条件,则这种约定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撤销,在离婚时,应当按照双方的约定分割相关财产。

夫妻双方约定将夫妻共有房屋归一方所有时,这种约定符合《民法典》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按照约定,该房屋所有权由夫妻共有变更为一方单独所有。

规则十二:夫妻双方在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书面形式约定一方的婚前房屋婚后归夫妻共有,视为一方当事人将其个人所有的不动产赠与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若已经办理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离婚时,当事人主张将该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一般予以支

持。

规则描述:夫妻在婚前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约定将一方个人所有的房产归夫妻共有,无论共有的比例是多少,这种约定均是夫妻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与。在赠与房产的所有权转移登记前,赠与方可以行使任意撤销权。在赠与房产的所有权转移登记后,该房屋成为夫妻的共同财产,但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赠与方有权行使法定撤销权。

规则十三:离婚时,当事人双方在书面离婚协议中约定夫妻共同财产归双方离婚时尚未成年或其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所有,离婚后,当事人一方反悔并要求不再履行该约定条款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离婚协议是一种复合协议,既包括解除婚姻关系的约定,也包括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负担等约定。

离婚协议的达成,是夫妻双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衡量各方利益而形成的结果,各条款之间具有牵连性,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如果在双方离婚后,允许一方擅自变更或撤销离婚协议中的某些条款,将会破坏离婚协议的整体性,可能会对依法履行约定的一方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故若夫妻双方已经约定共同财产归子女所有,则双方均应依约履行,不得擅自反悔。

规则十四: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为其本人父母购置房产出资,离婚时,另一方要求经济补偿的,一般可予以支持。

规则描述:在现阶段,房产价值巨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使用夫妻共同财产为其本人父母购房出资的,超出了家庭日常

生活需要的范围,不适用家事代理。

若该行为未征得夫妻另一方的同意,即侵犯了夫妻另一方的夫妻共有财产权。在离婚时,夫妻另一方若据此要求擅自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给予相应经济补偿的,一般应予以支持。

规则十五:在离婚纠纷案件中,对于所有权登记在他人名下的房屋或者所有权虽登记在夫妻一方或双方名下但有可能涉及他人利益的房屋,当事人一方主张该房屋系夫妻共同财产并要求分割的,一般不予处理。

规则描述:因房屋的登记权利人与实际权利人有可能不一致,故对夫妻一方要求分割所有权登记在他人名下的房屋的诉讼请求不宜直接驳回,对夫妻一方要求分割虽然登记在夫妻名下但有可能涉及他人合法权益的房屋的诉讼请求也不宜直接支持,而是应该为案外他人保留主张权利的机会,由利害关系人另行提起诉讼以便于确定房屋权利的归属,在房屋权属确定后,再判断是否应将该房屋在夫妻之间进行分割。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 (附裁判规则)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附裁判规则) 规则一:恋爱期间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未超出日常交往范畴的财物,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其司法解释主要调整的是夫妻双方之间的财产、人身等法律关系。 但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往往会互相赠送价值不等的财物,当恋爱关系终止时,双方当事人会因财物的返还产生争议而诉诸法院。 鉴于恋爱关系中的财物赠与具有增进感情的特殊目的性,一方自愿给付的财物,如烟酒、衣服、挎包、手表、化妆品等礼品,或者为共同就餐、旅游等支付的未超出日常人情往来范畴的消费性支出或生活开支,可视为一般性赠与,恋爱关系终止后,赠与方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二:恋爱期间,一方或其近亲属以恋爱双方结婚为目的,自愿赠与另一方财物,视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当缔结婚姻目的无法实现时,赠与行为失效,赠与人要求对方返还的,一般予以支持。但赠与财物已用于双方共同生活支出的,可酌情扣减后返还。 规则描述: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为缔结婚姻,会赠与对方一些价值较大或蕴含结婚意义的财物。双方的近亲属因期盼晚辈结婚也常会赠与大额财物。如双方缔结婚姻的目的无法实现,受赠方继续留存上述财物有违公平原则和社会伦理。

故如果能认定恋爱期间一方的赠与具有结婚目的,则应将此类赠与视为以不能结婚为解除条件的赠与。 以结婚为目的,是指一方或其近亲属赠与另一方财物是为了使得恋爱双方缔结婚姻关系,存在缔结婚姻的心理预期,且受赠方无相反证据证明其属于双方当事人日常人情交往范围;或者根据我国传统民俗和一般公众认知,赠与的财物本身具有缔结婚姻的特殊含义。 规则三:有配偶者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恋爱并赠与财物,如该财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未经配偶同意的赠与行为系无权处分,非经追认赠与行为不发生效力,当事人请求返还的,一般予以支持。如该财物属于赠与方个人财产,当事人请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规则描述:我国《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其意义在于对私法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弘扬社会公共道德。 但是,对于违背公序良俗行为无效的认定宜适用“相对无效”原则,即应当限定在必要范围内,只赋予权益受害一方有主张无效的权利。 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婚外恋情,不仅违背了夫妻忠实义务,有悖于善良风俗和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往往还会因婚外恋情的花费或财物赠与而在财产方面侵犯配偶一方的夫妻共同财产权益。 因此,赠与方的配偶属于权益受害一方,有权主张该赠与行为无效并请求返还赠与财物。对于赠与方单方而言,其不是上述民事法律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2014修订)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 (2006年7月1日起试行2010年3月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6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4年5月21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民事行政执 行专业委员会第10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为了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统一全市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办案标准和裁判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裁判指引: 一、女方婚前与他人发生性关系,婚后怀孕期间男方提出离婚的,不属于《婚姻法》第34条规定的“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范围。 二、原-审法院在未发现女方怀孕时判决离婚,宣判后女方发现怀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查不存在确有必要受理情形的,应撤销原-判,裁定驳回男方的起诉。 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仅限于已办理结婚登记的婚姻,当事人就事实婚姻申请宣告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告知其按离婚程序处理。 四、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后,经-审查确属无效婚姻的,不适用按自动撤诉处理的规定。 人民法院在审理无效婚姻案件时发现法定的婚姻无效情形已经-消失,婚姻关系则转为有效,人民法院告知当事人后,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可以准许。 五、离婚案件的被告在答辩状中或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子女抚养、财产分割方面请求的,不构成反诉,人民法院应当要求被告明确其诉讼请求,对该诉讼请求应当合并审理并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通知被告预交诉讼费用。 离婚案件的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发现新的夫妻共同财产的,可以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增加分割该财产的诉讼请求,对该增加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并按照国务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有关规定通知当事人预交诉讼费用。 离婚案件的被告作为无过错方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不构成反诉,但对该诉讼

婚姻家庭常见法律问题120问 (含婚恋、家庭关系、离婚及财产分割)

婚姻家庭常见法律问题120问(含婚恋、家庭关系、离婚及财产分割) 前言 在古代,婚姻并不是那么单纯的情感问题,更多的是为了传宗接、壮大联姻的两大家族势力。而到了现代,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新的认知和理解,婚姻的情感成分更高,而非简简单单的合伙关系。当然,婚姻和恋爱是两码事,婚姻存在着更多的生活压力,因此,不像恋爱中那么甜蜜。有句谚语说: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狱。这就是说婚姻有幸福也有不幸。为了维持国家基本人际关系的稳定,因此,婚姻法便成为调整婚姻关系的重要工具。 那么,我国的婚姻法对婚姻问题是在处理的?华律网编辑经过奋战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婚姻法知识形成一本电子书,并为大家提供了相应的下载链接。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学习、了解婚姻法知识,欢迎阅读! 目录 第一章恋爱结婚 第1节恋爱 第2节结婚 第3节夫妻财产约定及处理 第二章抚养与赡养 第4节子女权益及抚养问题 第5节赡养父母 第三章离婚 第6节协议离婚 第7节诉讼离婚 第8节离婚过错方的赔偿

第9节财产分割 第四章法律法规 第10节法条及解释 正文部分 第一章恋爱结婚 第1节恋爱 1、恋爱期间赠送财物可否要求返还 2、分手时索要分手费合法吗 3、恋爱期间购置房产在未结婚情况下房子归谁 4、法律承认事实婚姻吗 5、事实婚姻中的夫妻财产如何分配 6、非法同居犯法吗 7、当事人能够起诉要求解决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吗 8、同居期间未经一方同意生子,孩子如何抚养 9、非婚生子女如何确认与亲生父母存在亲子关系 10、同居期间一方丧失劳动能力可否要求另一方履行扶养义务 11、哪些情况下,应当返还彩礼 12、彩礼与嫁妆的区别有哪些 第2节结婚 13、哪些情况下禁止结婚 14、哪些情况下婚姻无效

婚姻案件有关100个法律问题——诉讼实务指引

婚姻案件有关100个法律问题——诉讼实务指引 第一部分诉讼实务指引第一章婚姻诉讼之案 由规定根据2011年新修改施行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涉及婚姻案件的民事案由主要集中在第二部分中——婚姻家庭纠纷。主要包含的案由有以下几类(出自《民事案件案由规定》2011年版第二部分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中“婚姻家庭纠纷”部分):1、婚约财产纠纷2、离婚纠纷3、离婚后财产纠纷4、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5、婚姻无效纠纷6、撤销婚姻纠纷7、夫妻财产约定纠纷8、同居关系纠纷(1)同居关系析产纠纷(2)同居关系子女抚养纠纷 9、抚养纠纷(1)抚养费纠纷(2)变更抚养关系纠纷 10、扶养纠纷(1)扶养费纠纷(2)变更扶养关系纠纷 11、探望权纠纷第二章婚姻诉讼之管辖确定 以离婚诉讼为例,一审离婚诉讼之管辖确定一般采取“原告就被告”原则,通常情况下,原告应向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其经常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特殊情况下离婚诉讼之管辖法院还可能为原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基层人民法院、被监禁地或被劳动教养地人民法院、婚姻缔结地人民法院等。具体管辖确定规则详见法律适用指引部分。法院受

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可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异议申请。法院通过审查,确定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确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第三章婚姻诉讼之诉讼请求法院在审理婚姻纠纷 类案件时,原告的诉讼请求主要围绕第一章中所述案由展开,在此选列以下几类最为典型的诉讼请求。1、婚姻 关系类。婚姻关系的终结,是离婚纠纷案件中原告最基础的诉讼请求。对应不同的婚姻状况,这部分诉讼请求分别体现为:确认婚姻无效;请求撤销婚姻(《婚姻法》第 十一条);解除婚姻关系;解除事实婚姻;解除同居关系(当事人请求解除的同居关系,属于婚姻法第三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应当 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等。2、子女抚养类。 有关离婚纠纷案件中的子女抚养类诉讼请求,主要体现为:子女跟随夫妻一方生活;子女抚养费的承担;子女抚养费的增加;抚养权、监护权的变更及探望权的行使。3、财产分割类。司法实践中,离婚纠纷案件中的财产分割问题,往往情形最为复杂、夫妻双方争议较大。具体诉讼请求主要有: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及分割;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及承担;对婚约财产的认定及返还。4、损害赔偿类。在离婚诉讼中,无过错的一方有权向有过错,且由于此过错导致离婚的一方,请求损害赔偿;这

夫妻之间一方违反忠诚协议的裁判规则

夫妻之间一方违反“忠诚协议”的裁判规则 法信 2016-10-25收藏 来源/法信(微信号:Legal_information) 原文案:审判实践中,有关“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各地法院的审判标准并不统一,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本期法信小编结合有关夫妻之间“忠诚协议”的案例和相关专家的观点学说,对夫妻一方违反“忠诚协议”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仅供读者参考。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001修正) 第四条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三条当事人仅以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 相关案例 1.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的夫妻忠诚协议受到法律保护,但协议约定的青春损失费等约定因违反公序良俗而不应得到法律支持——王勇与赵玲离婚财产分割纠纷案 本案要旨:夫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夫妻忠诚协议,约定如一方道德品质出现问题,向对方提出离婚请求,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费和青春损失费的,该忠诚协议应当受法律保护,但协议约定的青春损失费等约定因违反公序良俗而不应得到法律支持。 案号:(2008)新民初字第1600号 审理法院:河南省新郑市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09年第22期 2.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作出对婚姻忠诚的保证是真实的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宋振州诉宋湘敏离婚纠纷案 本案要旨:夫妻忠诚协议和通常所讲的民事协议并不相同,单纯性的“夫妻忠诚”的约定或承诺,应该确认其有效;“不得离婚,必须离婚、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权”等涉及特定人身关系的约定,因违反法律强制规定而无效;各种违反忠实义务的,“损失费”,“赔偿款”实质上是精神损害赔偿,应按照婚姻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全部归无过错方所有”以及处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约定或承诺,属于违约责任,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及解读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全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是最高院对现行婚姻法的有效补充。解释指出,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 编辑本段制定背景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施行后,针对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同年12月24日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针对婚姻法修改后的一些程序性和审判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出解释,包括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处理程序及法律后果、提出中止探望权的主体资格、子女抚养费、离婚损害赔偿等问题。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主要针对彩礼应否返还、夫妻债务处理、住房公积金及知识产权收益等款项的认定、军人的复员费及自主择业费的处理等问题,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共计1,286,437件,2009年为1,341,029件,2010年为1,374,136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全国法院一审受理离婚案件1,164,521件,受理抚养、扶养关系纠纷案件50,499件,受理抚育费纠纷案件24,020件,受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24,676件。案件中相对集中的反映出婚前贷款买房、夫妻之间赠与房产、亲子鉴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最高人民法院遂于2008年1月启动了《婚姻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经过充分论证,特别是在广泛征求、认真汇集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后,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婚姻法解释(三)》,重点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中当事人拒绝鉴定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收益的认定、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不动产的处理、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效力的认定等问题作出了解释。 编辑本段涉及内容 这部司法解释共有19个条文,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其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首次明确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主张撤销结婚登记应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中存在瑕疵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如一方当事人未亲自到场办理婚姻登记、借用或冒用他人身份

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

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 在民法典及司法解释施行前,婚姻无效案件均被归类为非诉案件,适 用特别程序审理。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规定,此类案件适用普通程序 审理。这一程序规定的变化,并不仅仅是案件审理程序本身的变化。对于 实务中如何相关案件的办理,也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一、婚姻无效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意义 婚姻无效案件,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影响较大。若认定婚姻无效,则 不产生婚姻制度所产生的相应法律权利义务。当事人间不发生婚姻产生的 人身关系,也不会发生因为特定身份关系而形成的财产关系,更不会因此 而产生特定的权利义务。 类似法律纠纷的审判程序,均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确认婚姻无效案件,也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比较稳妥。最高院的这一观点,系考虑到案件本 身的特殊性质,以及类似案件的审理程序,并选择适用同一种程序处理类 似法律纠纷。 使用普通程序审理婚姻无效案件,方便双方当事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也给予以的充分的上诉机会,更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另外,对婚姻无效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也是考虑了民事诉讼法的 相关规定。民事诉讼法关于特别程序的规定中,限定了特别程序审理案件 的范围,其中并不包括婚姻无效案件。程序合法,是审判活动合法的基本 要求。若案件审理与程序法规定相冲突,将会直接影响婚姻无效案件裁判 的合法性。故,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婚姻无效案件更加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婚姻无效案件,可以与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一并审理。 婚姻无效案件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施行以前,适用特别程序审理,一经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这就导致婚姻无效案件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 案件在审理程序上存在一定差异,文书的生效时间也不相同。故原婚姻法 司法解释中规定,婚姻效力判决作出即生效,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部分则 可以上诉。 在婚姻无效案件也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后,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 上诉。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的上诉权利的特别规定,在新的司法解释中 删除。上诉权利不再区分。关于婚姻效力与其他纠纷分别制作裁判文书的 规定,在新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中也被删除。 相关规定的变化,对于婚姻家庭案件的实务有非常大的影响。需要特 别掌握,在办理具体案件时要与程序变化相适应。 三、婚姻无效案件不适用调解的规定仍然存在 婚姻效力问题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而非当事人的权利主张。故 婚姻效力案件不适用调解的规定,在新的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中仍然沿用。而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则可以对当事人进行调解,若达成调解协议,可以 另行制定调解书。 四、婚姻效力案件与离婚案件同时存在,需要在婚姻效力案件裁判生效后,再对离婚案件进行审理。 合法有效的婚姻是离婚之诉的事实基础。故在两类案件并存时,应先 对婚姻效力案件进行审理。实践中这种情况较为常见,既可能出现当事人

婚内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司法实务研究

婚内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司法实 务研究 摘要:近年来,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第三者的介入。在社会风气不断开放的今天,许多人对婚姻忠诚度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导致不忠的行为越来越普遍。进而,往往会伴随,一方将婚内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给付于介入家庭的第三者。此种,赠与第三者财产的行为往往会侵犯无过错方配偶的利益。在夫妻关系中,一方进行赠与第三者财产的行为往往会给无过错方配偶造成经济上的困扰和精神上的折磨。这种行为在法律上应被视为是婚姻关系中的违反忠诚义务,该赠与行为认定为无效。因此,为了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和法律秩序的正常运转,有必要对婚内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以婚内财产给付第三者的法律效力认定,以及结合目前主流司法实践对此认定的分析,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弘扬司法公平和促进婚姻关系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婚内;夫妻共同财产;第三者;赠与 一、将婚内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行为的法律效力 (一)理论学说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有配偶者向第三者赠与夫妻财产,该财产可能是夫妻共同财产,也可能是法律上所认定婚前个人财产或约定婚后各自所有的财产。但理论上针对赠与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法律效力问题仍存在一定争议,涉及以下不同观点。 (1)无效说,此为目前主流观点。持该观点学者认为,婚姻期间赠送给第三方的财产,若是在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下进行,则行为无效。此外,夫妻任意一方都有权平等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处分财产则属于无权处分,也就是无效的。同时,赠予给婚外同居人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应该全

部视为无效。而且从司法实践看,大多数判决婚外赠与行为无效的理由认定都是 违反了公序良俗。 (2)部分有效说。持该观点学者认为,夫妻婚内财产为双方共同所有,除 非另有约定,每个人有权处理其中一半财产。但如果将共同财产赠与给“第三者”,基于该赠与是为了维持不道德关系的不法原因,则无过错方配偶仅可以要 求“第三者”归还属于其份额的财产。 (3)有效说。持该观点的学者以蒋月为代表,认为赠与行为应独立评价, 即婚内出轨与财产赠与是独立的民事行为,不因出轨而导致赠与财产行为无效。[1]因此,有配偶者在婚姻期间与第三人保持不正当关系并不影响赠与行为的效力。法律也不会对当事人动机和目的进行单独评价,只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的规定判断 赠与行为是否有效。 (4)自然之债。虽然该行为尚未被法律禁止,但它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因此产生的债权债务只能被视为自然义务,不能被强制履行或返还。 综上,笔者认为,以上理论揭示出对于婚内赠与第三者财产的法律效力,不 能笼统归结于公序良俗原则认定为无效。适用该原则的前提,需要考虑个案的情况,综合考虑赠与人的目的意图,受赠人的主观心理和赠与财产的性质等因素来 确定其效力。若赠与行为无效并不一定导致返还义务的产生,要综合考虑受赠人 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 (二)该赠与行为由此可能衍生的法律问题及思考角度 结合现行法律思考,该赠与行为可能会涉及三个类型的问题:第三者接受赠 与财产能否被认定为不当得利、有过错方配偶与第三者是否会构成共同侵权或者 属于恶意串通。 (1)受赠的第三者能否认定为不当得利 实践中,也有不少的法院对此类纠纷认定为不当得利,而认定依据主要为在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彼此对共同财产享有共同所有权,任何一方无权单独决定超 出日常家庭生活需要的财产处分行为。婚内赠与“第三者”财产的行为会侵犯无

婚姻家庭纠纷审判热点、难点18个问答

最高院法官:婚姻家庭纠纷审判热点、难点18个问答 2016-07-05 民商事实务 摘自|《民事法律文件解读》、“家事法苑”微信公号 作者|吴晓芳,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高级法官 转自|法务之家 编者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自2011年8月13日施行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本辑《民事法律文件解读》我们特邀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长期从事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审理和研究的资深法官吴晓芳,对近年来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并解答,以期对读者有所裨益。 一、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约定的财产性补偿应如何处理? 答: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可以分为一方有配偶而另一方无配偶以及双方均有配偶两种情况。现实生活中,这种同居关系在不断形成的同时也在不断解除。有些同居关系在解除时,一方会向另一方主一定数额的补偿金。补偿金通常以借款、欠款、协议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补偿金是否应受法律保护?如不应保护,一方已经支付的部分是否可主返还? 倾向性观点认为,其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自然债务,履行与否全凭债务人的意愿,法律不加干涉。但是一旦履行,将不得请求债权人返还,债权人接受的履行将不是不当得利,法律承认其保持受领给付之权利。我国民事法律中只是对超过诉讼时效的债务作了规定,而对于“自然债务”的概念、分类、效力并未规定。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自然债务通常分为履行道德义务之给付、不法原因之给付、超过法定利率之给付、婚姻居间之报酬等类型。解除上述同居关系的补偿金应当属于不法原因之给付的自然债务,因为其违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规定,同时也侵犯了配偶的财产权益。

婚姻家事案件裁判标准及案例分享

婚姻家事案件裁判标准及案例共享 婚姻是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事案件则是婚姻中可能出 现的纠纷和矛盾所产生的法律问题。对于婚姻家事案件的裁判标准, 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婚姻家事案件裁判标准及案例共享,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重要的法律领域。 1. 婚姻家事案件的定义 婚姻家事案件通常指的是夫妻之间的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权纠纷、夫 妻感情关系纠纷等涉及家庭关系的法律纠纷。这些案件常常涉及到个 人的利益、情感和家庭的稳定,对于法官来说,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 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公正、合理的裁判。 2. 婚姻家事案件的裁判标准 在裁判婚姻家事案件时,法官通常会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来进行裁判。其中,裁判的标准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法律规定:法官会根据相关的婚姻法、家庭法等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裁判。对于财产纠纷,法官会参考相关的财产分割规定;对于 子女抚养权纠纷,法官会参考相关的抚养权条款等。 2.2 司法解释:在实际裁判中,法官还会参考等司法机关发布的司法解释,以指导裁判实践。这些司法解释往往包括了具体的裁判标准和

裁判要点,对于裁判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3 案件情况和证据:法官还会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和证据,来进行裁判。对于财产纠纷,法官会考虑双方的财产状况、财产来源等;对于子女抚养权纠纷,法官会考虑双方的抚养能力、子女意愿等。 3. 典型案例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婚姻家事案件的裁判标准,下面举例共享几个典型的案件,分析其中的裁判标准和裁判要点。 3.1 财产纠纷案例:张某与李某离婚后,就共同财产分割问题产生了争议。法院在裁判时,首先参考了相关的婚姻法规定,确认了双方的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然后参考了发表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共同财产分割的标准和原则;最后根据双方的财产情况和证据,作出了公正的财产分割裁判。 3.2 子女抚养权案例:王某与赵某离婚后,就子女的抚养权问题产生了纠纷。法院在裁判时,首先参考了相关的家庭法规定,确认了子女抚养权的法律规定和原则;然后参考了发表的司法解释,明确了子女抚养权裁判的标准和要点;最后根据子女的实际意愿、双方的抚养能力等证据,作出了合理的抚养权裁判。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裁判婚姻家事案件时,法官需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同时遵循

办理婚外赠与案件的案由、证据及裁判规则

办理婚外赠与案件的案由、证据及裁判规则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基于某种特殊关系,擅自向第三人给付大额货币财产或者不动产、机动车、有价证券等其他贵重财产,事后因各种原因引发追索财产的纠纷,进而引发离婚诉讼、抚养费诉讼、经济纠纷诉讼。 一、诉讼主体 在婚外情案件中,常见的诉讼包括三类:1、以离婚为前提的,以财产受损者为原告(或有赠与财产者),以第三人(获赠财产者)为被告,提出的返还之诉;2、不以离婚为前提的,以财产受损者(或有赠与财产者)为原告,以第三人(获赠财产者)为被告,提出的返还之诉;3、第三人起诉支付抚养费的诉讼。 二、立案案由 1、不当得利纠纷 基于受赠与财产者取得的财产在法律上没有合法根据,系不当利益,造成一方当事人的损失,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财产受损者。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四:一是一方获得利益;二是他方受到损失;三是获得利益与受到损失有因果关系;四是获得利益没有法律上的原因。(1)不当得利的常见抗辩及部分法官的观点《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婚外赠与案件适用于不当得利制度,需要注意:(1)给付系履行道德上的义务,不适用不当得利制度;(2)根据法理(法律并未规定),因不法原因给付,不适用不当得利制度。此两条是受赠者的常见抗辩理由。此外,该案由是否合适,有些法官认为,尽管参照适用不当得利制度从结果上可以勉强得到返还财产的效果,但是根据不法给付来解决婚内对外赠与财产案件从法理上来看并不恰当。(2)不当得利返还的范围及利息损失能否得到支持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应当注意财产返还的范围,受赠与财产者在获得财产时,不知道也不应当知道所受给付是基于不法原因的即为善意,此时受赠与财产者仅需返还所受利益的现值,对已经不存在的利益不负有返还义务,无效返还利息。(3)得利人将利益转给第三人,原告如何维护权益?适用不当得利制度,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得利人的父母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返还责任。《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八条规定,得利人已经将取得的利益无偿转让给第三人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第三人在相应范围内承担返还义务。 2、确认合同无效纠纷/赠与合同纠纷 (1)赠与行为全部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适用》一书中明确:有配偶者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婚外同居者,显然超出了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围,侵犯了另一方的财产权利,该赠与行为无效,且赠与行为全部无效,而非部分无效,夫妻中的另一方有权以侵犯共有财产权为由请求婚外同居者予以返还。(2)赠与行

家庭婚恋纠纷排查化解总结

家庭婚恋纠纷排查化解总结 家庭婚恋纠纷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婚姻家庭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将从家庭婚恋纠纷排查化解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一、家庭婚恋纠纷的常见类型 家庭婚恋纠纷的类型繁多,主要包括夫妻感情矛盾、家庭暴力、离婚纠纷、财产纠纷、子女教育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因为个人性格差异,有时是因为家庭生活压力过大,还有时是因为观念不同等等。 二、家庭婚恋纠纷的排查方法 针对家庭婚恋纠纷,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排查方法: 1.家庭成员自查法 家庭成员自查法是指家庭成员自行检查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语是否存在问题,并尽可能地纠正和改善。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2.婚姻咨询法 婚姻咨询法是指夫妻双方寻求专业的婚姻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

疏导和交流沟通等方式,解决夫妻感情矛盾和问题。夫妻双方应该坦诚相待,真诚沟通,共同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司法途径 司法途径是指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家庭婚恋纠纷,例如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仲裁等。在采取司法途径解决家庭婚恋纠纷时,需要注意尊重法律程序,遵守法律规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求得最终公正的结果。 三、家庭婚恋纠纷的化解技巧 1.沟通技巧 夫妻双方在沟通时,需要注意语气温和,态度诚恳,不要过于激烈和冲动,以免引发更大的争吵。在沟通时,可以采用“我语”而非“你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对方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2.情绪控制技巧 在处理家庭婚恋纠纷时,情绪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夫妻双方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情绪化的言行。当自己情绪失控时,可以采用深呼吸、冷静思考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

婚恋财产纠纷处理的法律要点 一、婚姻财产制度选择 1.目前中国婚姻法规定了两种婚姻财产制度,分别为夫妻共同财产制和夫妻协议财产制。需要在婚姻关系建立时明确选择其中一种制度,并签订书面协议。 二、婚前财产界定 1.夫妻双方应当对自己在婚姻关系建立前所拥有的财产进行清查、评估,并将结果写入书面协议。 2.婚前财产要在离婚调解或诉讼过程中举证。 三、婚姻期间的财产归属 1.除了明确选择夫妻共同财产制的情况外,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界定也会影响财产归属。夫妻双方应当在婚姻期间对财产做好清晰的归属记录。 四、离婚财产分割 1.在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可以协商财产分割方案,但需要注意协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如果夫妻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进行财产分割。 五、家庭暴力和经济虐待 1.如果在婚姻关系中存在家庭暴力或经济虐待行为,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护令或申请经济损失的赔偿。

六、婚前、婚后财产损害赔偿 1.如果在婚姻关系中因为对方的过错导致财产损失,受害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 七、调解、仲裁和司法救济 1.对于婚恋财产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司法救济等方式解决。调解和仲裁是常用的解决纠纷的方式,当无法通过非司法途径解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八、民事行为能力 1.在处理婚恋财产纠纷时,需要考虑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特殊情况。 九、合同约定和财产转移 1.在处理婚姻财产纠纷时,要综合考虑合同约定和财产转移等因素。如果双方达成过书面协议或做过财产转移,这些行为可能对婚姻财产纠纷的处理产生影响。 十、司法裁判的权威性 1.当无法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最终法院的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按照判决或裁定执行。 总结起来,处理婚恋财产纠纷需要遵循合法、公正、公平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调解、仲裁和司法救济等方式解决纠纷。

彩礼的司法裁判规则总结

彩礼的司法裁判规则总结 一、男女交往期间的金钱往来,是彩礼还是赠与? 彩礼是指以结婚为目的,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男方或其家庭成员给付女方或其家庭成员的礼金及贵重物品。判断是否属于彩礼,应结合给付的目的性、习俗性和特定性来认定。 认定彩礼的三个特征: (1)目的性是指以缔结婚姻关系为目的; (2)习俗性是指当地是否有给付彩礼的习俗以及给付的时间场合; (3)特定性是指彩礼给付的主体为男方或其近亲属。 ●男女在交往过程中的其他金钱、财物往来,一方要求返还的,如何处理? (1)男女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为了表达感情、出于自愿所给付的价值较小的物品、请客花费、逢年过节等人情往来的消费性支出,应当认定为赠与行为和人情行为,给付人要求返还的,一般不予支持。 (2)因订婚风俗、举办婚礼等宴请亲友所支出的费用,不属于彩礼,不存在返还问题。 (3)男女双方在交往期间为表达感情、不是基于彩礼习俗给付的金钱或贵重物品,一般应认定为赠与行为,给付人要求返还的,应按照一般赠与的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二、结婚前的大额感情赠与,分手后能追要回吗? 感情赠与行为是纯自愿的,与彩礼有着本质不同。

因此,对于男女双方之间为表达情感,并非基于彩礼习俗,而是出于自愿的赠与行为,即使金额较大,司法也不宜过多干预,应按照一般赠与的有关法律规定处理,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男女双方交往期间的资金往来,可能是共同生活消费,可能是赠与,也有可能是借贷,对于一方主张为借贷关系的,要按照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中有关借贷关系的认定标准、举证规则进行处理。 三、代收彩礼的女方父母能成为共同被告吗? 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原则上以婚约双方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但在实际生活中,彩礼的给付人和接受人并非仅限于男女双方,还可能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和亲属,这些人都可能成为返还彩礼诉讼的当事人。但是,可以作为诉讼主体并不一定意味着是承担责任的主体,在有证据证明女方将接受的彩礼交付给父母、近亲属的,或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可以判决女方的父母或者近亲属在相应的范围内共同承担责任。 四、什么情况下彩礼可以要求返还? 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三种情形下,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是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是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司法解释虽然明确规定了这三种应当返还彩礼的情形,但是并没有限制其他情形下可以返还彩礼,就是说,除了司法解释规定的三种返还彩礼的情形,还存在其他情形,即可以酌情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数额。 总的来说,在判断彩礼是否返还、返还数额上,要充分考量男女双方

法院家庭婚恋纠纷方案

法院家庭婚恋纠纷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婚恋纠纷越来越普遍。这些问题涉及到法 律纠纷,因此需要得到法院的介入和解决。本文将介绍法院处理家庭 婚恋纠纷的方案。 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方案 1. 志愿者调解 志愿者调解作为一种温和的方式,被广泛使用于处理婚姻家庭纠纷。这种调解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民间调解,既隐秘又高效。 2.志愿者调解员具有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 3.涉及到敏感问题时,志愿者可以采用相对中立的立场,从 而达成和解。 2. 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由法院、社区居委会、家庭组织等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学术界、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具有权威性。 2.可以调集多方资源,达成协议式解决婚姻家庭纠纷。 3.委员会可以直接达成调解协议,减少法律程序和时间成本。

3. 法律诉讼 在部分情况下,调解并不能达成满意的解决方案,需要法院介入。此时,婚姻家庭纠纷主要通过以下法律程序解决: 1.起诉状:在起诉状中,需要规定起诉原因、请求内容等, 起诉人可以自主选择代理律师或者自行进行。 2.庭审:法院会组织庭审,对于证据、证人进行分析排除。 3.裁判:法院会在庭审之后进行裁决,做出具体的判决结果。 个人婚姻纠纷的处理方案 对于个人婚姻纠纷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案有: 1. 离婚 离婚的情况下,双方协商较为重要,协商的方案应当涉及到财产 分配、抚养权等问题,法院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之上进行审核。 2. 分居 对于个别的婚姻问题,可能暂时无法离婚,而可以进行分居处理。分居的方案需要合理规划,包括住房、抚养权、财产分配等。 3. 合法权益的维护 在处理婚姻纠纷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 通过律师的介入,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行维护。 结论 婚姻家庭的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解决家庭婚恋纠纷问 题时,需要多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志愿者调解、调解委员会和法院诉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例裁判规则17则

随着婚姻观念、家庭关系的变化,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以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为基础,在坚持婚姻自由、一夫一妻、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修改了部分规定,并增加了一些新规定。本文汇编整理17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与婚姻家庭、继承纠纷相关的案例裁判规则,以供参考。 1、邹某蕾诉高某某、孙某、陈某法定继承纠纷案 【关键词】继子女;抚养关系;继承 【裁判摘要】离婚中,作为继父母的一方对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明确表示不继续抚养的,应视为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自此协议解除。继父母去世时,已经解除关系的继子女以符合继承法中规定的“具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情形为由,主张对继父母遗产进行法定继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0年第6期(总第284期)第40-43页 2、刘青先诉徐飚、尹欣怡抚养费纠纷案 【关键词】抚养费;夫妻共同财产权;非婚生子女 【裁判摘要】抚养费案件中第三人撤销权的认定,需明确父母基于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支付抚养费是否会侵犯父或母再婚后的夫妻共同财产权。虽然夫妻对共同所有财产享有平等处理的权利,但夫或妻也有合理处分个人收入的权利。除非一方支付的抚养费明显超过其负担能力或者有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否则不能因未与现任配偶达成一致意见即认定属于侵犯夫妻共同财产权。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6年第7期(总第237期) 3、唐某诉李某某、唐某乙法定继承纠纷案 【关键词】婚内财产分割协议;物权登记;不动产物权 【裁判摘要】夫妻之间达成的婚内财产分割协议是双方通过订立契约对采取何种夫妻财产制所作的约定,是双方协商一致对家庭财产进行内部分配的结果,在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应当尊重夫妻之间的真实意思表示,按照双方达成的婚内财产分割协议履行,优先保护事实物权人,不宜以产权登记作为确认不动产权属的唯一依据。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12期(总第218期) 4、莫君飞诉李考兴离婚纠纷案 【关键词】共同财产;离婚协议;法律效力 【裁判摘要】婚姻当事人之间为离婚达成的协议是一种要式协议,即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合意,并在协议上签名才能使离婚协议生效。双方当事人对财产的处理是以达成离婚为前提,虽然已经履行了财产权利的变更手续,但因离婚的前提条件不成立而没有生效,已经变更权利人的财产仍属于夫妻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12期(总第182期) 5、李维祥诉李格梅继承权纠纷案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遗产;集体成员权;消灭 【裁判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其本质特征是以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家庭为单位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家庭承包方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农户家庭,而不属于某

离婚案件纠纷的裁判要旨

离婚案件纠纷的裁判要旨 1、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婚诉讼前转移、隐藏、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少分或不分裁判要旨: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婚诉讼前,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依照《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可以少分或不分财产。 案例文号:(2015)三中民终字第08205号 2、附协议离婚条件的财产分割协议,条件未成就时,不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要旨:婚姻当事人之间为离婚达成的协议是一种要式协议,即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合意,并在协议上签名才能使离婚协议生效。双方当事人对财产的处理是以达成离婚为前提,虽然已经履行了财产权利的变更手续,但因离婚的前提条件不成立而没有生效,已经变更权利人的财产仍属于夫妻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 3、夫妻双方分居期间,一方单独出资购买的房屋,另一方无法证明购房款来源于夫妻共同财产的,不宜认定该房为夫妻共同财产 裁判要旨:夫妻双方分居期间,一方单独出资购买的房屋,另一方无证据证明双方分居期间存在经济混同,亦无证据证明购房款来源于双方分居之前的夫妻共有财产,该房屋不宜认定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共同财产。 法院评论:认定夫妻共同所有财产的前提是“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本案中,105号房屋系原、被告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粟某某筹资购买,

符合认定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间要件。 但是,本案又存在如下特殊性: 第一,涉案房屋虽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但当时双方夫妻关系已经恶化,两人处于分居状态,且没有证据证明双方分居之后仍有经济混同行为。 第二,涉案房屋系双方分居之后,由粟某某单独出资购买,陶某某也未提交证据证明涉案房屋的购房款来源于或部分来源于陶某某、粟某某未分居之前的夫妻共同财产。 第三,陶某某在2002年即离家,双方分居十多年间,陶某某未尽扶养妻子、抚养儿子的义务,粟某某独自承担抚养儿子的义务,如将涉案房屋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则对粟某某一方显失公平。 第四,《婚姻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一)一方的婚前财产;(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该条第(五)项兜底条款为在特殊情况下认定夫妻一方的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综上,根据本案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夫妻处于分居期间,一方单独出资购买的房屋,在另一方未举证证明购房款来源于双方分居之前的夫妻共有财产的情形下,依照第十八条第(五)项规定认定为夫妻一方的财产更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 案例文号:(2016)湘01民终7380号 4、离婚时,一方以个人财产中的住房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