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52.28 KB
- 文档页数:14
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具有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议题。
本文将从浅入深,系统地探讨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类型及其内容,并分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个等级。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完全自主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能够独立处理其财产和人身利益事务,无需他人代为代理或审批。
成年人一般都享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对其自主权利有一定限制的能力。
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他人的协助或监护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障碍人士通常具备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3. 无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个体在法律上无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状态。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其财产和人身利益事务。
精神病人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
以上是对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三个分类。
接下来,将进一步探讨每个分类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享有广泛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有权订立合同、起诉和被起诉、拥有财产和人身自由等。
他们也需要承担因其行为带来的法律责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平等对待的地位,其行为和意愿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
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内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主要体现在未成年人和部分精神障碍人士身上。
未成年人通常被视为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因而需要父母或监护人的协助和监护。
他们的法律行为在法律上可能受到限制,例如购买某些特定商品、签订一些特定的合同等。
【2016·多选题】下列合同中,属于要式法律行为的有()。
A.买卖合同B.赠与合同C.借用合同D.保证合同E.抵押合同【答案】DE【解析】要式法律行为,是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1)选项D:保证合同采用书面形式,口头保证合同不是保证,除非当事人自愿履行,法院不强制执行口头保证。
(2)选项E: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2012·单选题】民事法律行为依不同标准可划分为若干类型。
下列有关民事法律行为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赠扶养协议属于单方法律行为B.附义务的赠与属于有偿行为C.租赁属于诺成行为D.保证属于身份行为【答案】C【解析】(1)选项A:“给我养老送终,我把我所有的财产给你”——遗赠扶养协议;您愿意送,人家也得愿意给您“养老送终”才行,须双方达成合意,因此,不属于单方法律行为。
(2)选项B:附义务的赠与,所附的义务往往并非赠与财产的相当对价,即所附的义务价值小,赠与的财产价值大,因此,仍作无偿行为对待。
(3)选项D:身份行为是指以发生身份关系变动效果的法律行为(成为配偶、养父子等等),甲为乙向A银行借款提供保证,甲、乙之间或甲和A银行之间并不因此发生身份上的变动,只是A银行的债权更有保障而已。
二、法律行为的形式(★)3.法律行为的生效(1)一般生效要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实。
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特别生效要件①附停止条件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所附条件成就。
②附始期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所附期限届至。
③公示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采行法定公示方式。
④效力待定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第三人同意。
⑤遗嘱的特别生效要件:遗嘱人死亡。
民事⾏为效⼒有哪些分类民事⾏为就是指能以⾃⼰的⾏为取得⼀定的权利以并且承担,那民事⾏为效⼒有哪些分类呢?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民事⾏为效⼒有哪些分类民事⾏为效⼒分为:有效的民事⾏为,效⼒待定的⾏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为,⽆效的民事⾏为。
1、效⼒待定的⾏为合同成⽴后,要么⾛向有效(追认),要么⾛向⽆效(否认或撤消),并且是⾃始的有效或⽆效;在有效或⽆效之前的状态就是效⼒待定状态;即使合同最后⾛向⽆效,也没有缔约过失责任如果⾏为时是限制⾏为能⼒,但过⼀段时间后取得了完全⾏为能⼒,追认权就不再是法定代理⼈⾏使,⽽是已经取得完全⾏为能⼒的本⼈。
【合同法】第四⼗七条限制民事⾏为能⼒⼈订⽴的合同,经法定代理⼈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订⽴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追认。
相对⼈可以催告法定代理⼈在⼀个⽉内予以追认(⽆论是否善意)。
法定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追认权优于撤消权)。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善意并不能使合同有效,只是有撤消权⽽已)―――效⼒待定合同的撤消权不需要经过法院,通知即可(特别注意:根据05年卷3第58题的选项B,题⽬认为这种催告权不属于形成权)【合同法】第四⼗⼋条⾏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后以被代理⼈名义订⽴的合同,未经被代理⼈追认,对被代理⼈不发⽣效⼒,由⾏为⼈承担责任。
相对⼈可以催告被代理⼈在⼀个⽉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合同法】第四⼗九条⾏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后以被代理⼈名义订⽴合同,相对⼈有理由相信⾏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为有效。
【合同法】第五⼗⼀条⽆处分权的⼈处分他⼈财产,经权利⼈追认或者⽆处分权的⼈订⽴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法律行为的分类2019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经济法(注会)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知识点:法律行为的分类● 定义: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3.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详细描述: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2)多方法律行为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合同行为。
2.有偿法律行为和无偿法律行为(1)有偿的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互为给付一定代价的法律行为。
如购物行为。
(2)无偿法律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承担给付一定代价的义务,而他方当事人不承担相应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
如赠与行为。
3.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1)要式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者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票据行为。
(2)不要式的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不要求采取一定形式,当事人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4.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1)主法律行为是指不需要有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就可以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
如订立买卖合同。
(2)从法律行为是指从属于其他法律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
如订立担保合同。
从法律行为的效力依附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不成立,从法律行为则不能成立;主法律行为无效,则从法律行为亦当然不能生效。
但是,主法律行为履行完毕,并不必然导致从法律行为效力的丧失。
例题:1.裁定与判决的区别是()。
A.裁定可以口头,可以书面;判决只能书面B.判决可以针对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裁定只能针对程序问题C.所有的裁定都不能上诉D.—个案件一个裁定,一个判决正确答案:A解析:选项B,判决解决的是案件的实体问题,裁定是解决诉讼中的程序事项。
选项C,除不予受理、对管辖权的异议、驳回起诉的裁定可以上诉外,其他的裁定一律不能上诉。
民法选择题、概念关系及问题一、概念1.民法:民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说明: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是存在于平等主体之间的。
“平等主体’’指当事人在民法上都具有独立活动的人格,他们之间在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在意志上是独立的,一方不受他方意志的支配;民法调整的对象是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人身关系是指与人身密切相联系而无直接内容的社会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它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3.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公民主体资格的集中表现。
说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获得。
4.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它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行使民事权利或履行义务的能力,包括从事合法行为的能力,而且也包括对其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的,是以其民事权利能力为前提的一种资格。
5.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说明:法人与公民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社会组织。
6,民事法律行为:它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说明: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行为;它是一种合法行为;这一行为可导致某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
7.代理:代理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本概念的重点是:在代理权内;以被代理人名义;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责任。
8.物权:物权是权利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其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民事权利。
说明:本概念的重点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9.财产所有权: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民事法律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1、所谓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民法总则》第133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是通过意思表示而实施的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它是指根据一方的意思表示就能够成立的行为。
单方法律行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因行使个人权利而实施的单方行为,而该行为仅仅发生个人的权利变动,如无主物先占等。
二是该行为涉及他人权利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等,如授予代理权等。
(2)双方法律行为,它是指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双方法律行为的典型形式是合同。
(3)多方法律行为,又称共同法律行为,它是基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共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例如,设立公司章程、合伙协议。
△共同法律行为不同于双方法律行为:一方面,在实施共同法律行为时,当事人所追求的利益是共同的,而在双方法律行为中,当事人的利益是相对的。
另一方面,在实施共同法律行为时,共同的意思表示的达成需要多数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并遵循一定的程序,而双方法律行为只需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
2、决议行为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决议行为有效。
决议行为与与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决议行为就是指由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依据法律和章程所作出的决议)3、有偿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1)有偿法律行为:一方通过履行法律行为规定的义务而给对方某种利益,对方要得到该利益必须为一定给付的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是商品交换最典型的法律形式(2)无偿法律行为:一方给付对方某种利益,对方取得该利益时并不需要为对待给付的法律行为赠与属于典型的无偿法律行为4、诺成法律行为、实践法律行为(1)诺成法律行为: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2)实践法律行为: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以外,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买卖、租赁、雇佣、承揽、委托等属于诺成法律行为;借用、保管、运送等属于实践法律行为5、主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1)主法律行为:不需要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法律行为(2)从法律行为:以其他法律行为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法律行为6、独立法律行为、辅助法律行为(1)独立法律行为:具有独立的、实质的内容的法律行为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都是独立的法律行为(2)辅助法律行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实质的内容,只是作为他人法律行为效力完成的条件而存在的法律行为法定代理人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意思表示所作出的同意表示就属于辅助法律行为7、无因行为、有因行为原因:法律行为之目的无因行为:不以原因行为的存在为有效要件的行为有因行为:以原因之存在为有效要件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一)书面形式:以文字等可以再现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形式约定的书面形式法定的书面形式(二)口头形式:当事人通过口头对话的方式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三)默示形式:当事人不是通过语言或文字的方式来作出意思表示,而是通过一定的行为作出意思表示三、意思表示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在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22考研法律硕士知识精讲课程 知识模块5:民事法律行为主讲人:胡晓杰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一般称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2012-简)(一)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基本要素(二)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的行为。
【例1】下列选项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2016-单)A.甲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B.乙开车不慎将行人A撞倒C.丙邀请朋友到自家聚餐D.丁向同事转让一架钢琴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2012-单)意思表示是一方,双方还是多方单方行为是指仅由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双方行为是指须由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相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等。
多方行为是指多个行为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公司股东会的决议等。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二、单务行为和双务行为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构成单务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仅享受权利,而另一方仅负有义务的法律行为。
双务行为,是指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双方均享有权利,也均承担义务的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是否给予报酬 有偿行为,指一方当事人为对方承担某种民事义务时,有权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即要求对方给予报偿。
无偿行为,指一方当事人为对方承担某种民事义务时,并不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民事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是否交付实物诺成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
实践性行为:意思表示一致+交付标的物总结:商业借款为诺成,自然借款是实践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五、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是否有特定形式 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履行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式行为,指不需要履行某种固定形式,就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行为人究竟采取何种形式,由其自由选定。
专题三民事法律行为序言: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框架图序言:民事法律事实行为1. 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有、无、效、撤(2)事实行为:违侵无不发、创先添拾现2. 事件(1)自然事件:生死、灾害、时间(2)社会事件:战罢乱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原理1.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含义、表意、意定/法定、民事行为能力、效力问题)(1)民事法律行为:如合同(2)事实行为:如侵权行为2.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成立所需意思表示数量与合意形成的方式:单(抛遗)、多(双共)、多数决(股董)(2)效果意思:财产(遗)、身份(婚养)(3)行为与原因的关系:有(物)、无(代票)(4)效力:负(债租)、处(物)(5)成立标志:诺(赠与)、实(定贷保借)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1. 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强公主(行为人)意2.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1)五种情形:强公主意恶(2)法律效果:①自始、当然、确定、永远、绝对无效,任何人任何时候均可主张;②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主动审查,不受时效限制;③财产应返,不能返则补;有错须赔偿,都错各担责。
(3)注意:①部分有效部分无效以及内外有别的情况;②流质条款、无效的格免、>20%的定金合同、>20 年的租赁合同3.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限民、无权)(1)限民所施与其意不相适应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2)无权代理4.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欺、胁、误、公4.1 四种情形(1)欺诈:无中生有(告知虚假)、指鹿为马(隐瞒真实、知假卖假)(2)胁迫:类比刑法中“敲诈”(3)重大误解:对行为的主要内容认识错误,如性质(把有偿当无偿)、对方当事人、标的物(不知假卖假),与“非意思表示”进行辨析,典型案例教授讲座卖书(4)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另一方处于困境、缺乏判断4.2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撤销权)(1)主体:欺诈(受欺诈方)、胁迫(受胁迫方)、显失公平(受损害方)、重大误解(双方)(2)性质:形成权(3)方式:或诉或裁(属于形成诉权)(4)限制:①受欺诈——知应知1 年内;②受胁迫——胁迫中止1 年内;③重大误解知应知3 个月;④显失公平受害方知应知1 年内;⑤以上自行为发生之日起5 年内行驶。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4分,2019年试卷一的分值为3.5分,试卷二的分值为2.5分,题型主要为客观题。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表见代理”,2017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2018年的案例分析题涉及本章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本章分为三个单元,共计13个考点。
大多数考点需要准确理解,需要死记硬背的考点并不多,复习难度不大。
复习本章需要5个小时左右。
2020年教材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最近3年题型题量统计表题型2017年2018年试卷一2018年试卷二2019年试卷一2019年试卷二单选题1题1分1题1分3题3分2题2分1题1分多选题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案例分析题 2.5分2分合计5分 4.5分 4.5分 3.5分 2.5分本章基本结构框架第一单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考点1】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P23)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解释】民事法律行为分为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和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2.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2)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如委托代理的撤销、无权代理的追认、债务的免除、订立遗嘱等)。
(3)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两个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4)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三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例题1·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民事法律行为中,须经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是()。
(2012年)A.甲免除乙对自己所负的债务B.甲将一枚钻石戒指赠与乙C.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购买一套住房D.甲立下遗嘱,将个人所有财产遗赠给乙【答案】B【解析】(1)选项ACD: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2)选项B: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章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制度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提示1】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意欲达到某种预期法律后果的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提示2】关联第一章:法律关系变动原因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包括了行为和事件,其中行为又可以按照是否属于表意行为,分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也是民事法律行为与非表意行为,如事实行为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举例】做清洁、盖房子等均属于事实行为而非民事法律行为。
(2)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为目的【提示】此处的“目的”,仅指当事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追求的法律后果,不包括行为人实施行为的动机。
【举例】侵权行为虽然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但该法律后果并非是当事人自己主张,而是法律规定的,故侵权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意思表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该民事法律行为仅有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无需他方的同意即可发生法律效力,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等。
【提示】按照教材观点,委托代理中的授予代理权行为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仅凭被代理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发生授权效果。
(2018BQ1)(2)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各自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一致)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因两个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双方民事法律行为要求当事人有两个,不仅各自需要进行意思表示,而且意思表示还需一致,如:合同。
(3)多方民事法律行为(三个以上当事人+各自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一致)多方民事法律行为是三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一)无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法律行为成立的条件,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下列民事行为无效:①行为人不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实施的民事行为②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③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④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⑤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二)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有以下几种:①基于重大误解所实施的民事行为②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③因乘人之危而进行的民事行为④一方以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三)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分类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
该种行为如事后得到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则有效;反之,其法定代理人拒绝追认,则该行为无效。
此类行为成后,法定代理人表态前,行为的效力待定。
②无权代理行为。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被代理人事后追认的,则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反之,被代理人事后不追认的,该行为自始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该行为成后,被代理人表态前,行为的效力待定。
③无权处分行为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所为的处分他人的物品或权利的行为。
按照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取得处分权,该行为有效;如权利人不予追认,无处分权的人又未取得处分权,则该行为无效。
无权处分行为成立后,权利人表态前,该行为的效力待定。
(四)代理: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表意行为,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所产生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①滥用代理权:a.自己代理-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b.双方代理-代理双方为同一法律行为;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d.代理违法事项的行为②无权代理a.行为人始终没有代理权b.行为人超越代理权限的范围c.行为人原有的代理权终止后仍然继续实施代理行为(表见代理)广义的无权代理是指因本人与无权代理人的关系具有外表授权的特征,致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而与其进行民事行为,法律使之发生与有权代理相同的法律效果。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核心内容: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分类方式,那么,民事法律行为有哪些分类标准呢?在其标准下,民事法律行为又有哪些分类呢?下面,赢了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标准:一、以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的个数为标准,可分为双方行为、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单方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双方法律行为是指须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多方法律行为也称为合致行为。
二、以行为效果所处领域为标准,可分为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财产行为是指发生财产关系变动效果的行为,身份是指发生身份关系变动效果的行为。
三、根据其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关系,可分为双务法律行为与单务法律行为。
双务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双方均负担相应义务的法律行为,一方的义务也就是另一方的权利。
单务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仅负担义务而另一方仅享有权利的法律行为。
四、以有无对价为标准,可分为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有偿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利益必须给付对方相应代价的法律行为;无偿行为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利益不需要支付任何对价的法律行为。
五、以是否必须具备某种特别形式才能成立为标准,可分为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履行某种特定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是要式法律行为;不必具有特定形式或履行特定程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是不要式法律行为。
六、以行为的成立是否须交付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要物行为与不要物行为,也称为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要物法律行为又称实践性法律行为,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必须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不要物法律行为,又称诺成性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七、以行为效力发生在行为人生前还是死后为标准,可分为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生前行为是行为人生前发生效力的行为;死因行为是行为人死后发生效力的行为。
八、根据法律行为相互间的关系,可分为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主法律行为是指在两个有联系的法律行为中,不依赖于他行为而可独立存在的法律行为;而须依赖于他行为而存在的法律行为,就为从法律行为。
区分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法律行为的命运决定于主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不存在,从法律行为也不能存在。
比如甲乙签订借款合同,丙为乙提供担保签订了担保合同。
借款合同是主法律行为,担保合同则是从法律行为。
九、以效力为标准,可以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是指发生债权债务的行为,也称为债权行为;处分行为是指使某特定权利直接发生得丧变更的行为,可再分为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处分行为意味着你享有某种权利。
你可以做某事,带有很大的自由性。
即处分行为从法理上讲为你的权利,你可自由行使,只要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就行。
如你可自由处分你的房产,你可通过任意一种合法手段将其赠与他人、进行买卖、抛弃等;而负担行为恰恰相反,它意味着你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你应该或必须做某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或者说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如你对父母应承担赡养义务、你该清偿你所欠债务等均属负担行为。
总的来说,处分行为意味着权利,负担行为意味着义务。
权利你可自由行使,也可抛、让与;义务你则需遵守、承担、履行,不得放弃、让与。
处分行为是直接发生某项权利权移转或消灭效果的行为。
主要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
相对应的概念是负担行为。
所谓处分行为,是指直接导致物权产生、变更或者消灭的行为。
比如设立抵押权(直接导致了抵押权的产生)、抛弃所有权(导致所有权的消灭)。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大陆民法最为重要的对法律行为的分类之一。
所谓负担行为,是指不直接导致物权变动,而只是给双方设定给付义务的行为。
此时,对于双方来说,只是设定了一个给付的义务,只是可以请求对方做出一定的给付行为,而没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
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尚未采用。
在德国以及台湾民法中都采用了这一体系划分。
通常来说,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处分行为的无效不影响负担行为的效力。
从理论上说,负担行为通常就是债权行为,而处分行为通常就是物权行为。
比如,一个人那自己的房屋作抵押向银行借款,没有办理抵押登记。
此时,抵押权是不成立的,但是,双方的抵押合同是完全有效的。
十、根据其与原因的关系,法律行为可分为要因法律行为与不要因法律行为。
要因法律行为,又称有因行为,是指与其原因不可分离,原因不存在,法律行为也就不能成立生效的法律行为。
无因法律行为,又称无因行为,是指其可与原因相分离,原因存在与否不影响其效力的法律行为。
理解:要因法律行为指以原因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原因不存在则该行为无效,如买卖行为;不要因法律行为指行为与原因可以分离,不以原因为要素,如票据行为,无因行为原因不存在或原因存在瑕疵时,行为有效,仅发生不当得利问题。
有因行为是以原因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即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受原因行为的制约,原因行为如有欠缺、不合法、不可能或与该行为不一致的,则该行为不成立。
(也就是有因行为的效果,不仅要考虑行为的法律要件,还要考虑原因行为是否有效。
)∙放弃继承权有什么影响_继承权丧失后能要求恢复吗/w/mf/526515.html∙诉讼财产保全申请书(双方当事人都是公民的财产保全申请书格式) /w/mf/526513.html ∙民事答辩状 /w/mf/526510.html∙房产继承讼诉时效怎么算_房产继承诉讼程序是什么/w/mf/526508.html∙(2018)普刑初字第310号/w/mf/526506.html∙转载劳动争议起诉状文书范本2018民事诉讼标的/w/mf/526504.html∙房产继承分割后无钱补偿可否请求分期付款/w/mf/526502.html∙出资证明书的法律特征/w/mf/526501.html∙如何写医疗诉讼状 /w/mf/526498.html ∙继承房屋过户的步骤_房产继承公证费用是多少/w/mf/526496.html∙证明书(3) /w/mf/526494.html∙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493.html∙金马影帝7病缠身遗产欲赠看护女遗赠分配的条件/w/mf/526491.html∙签离婚协议需要写哪些内容/w/mf/526488.html∙离婚起诉书格式是什么/w/mf/526486.html∙宣告死亡申请书写作技巧一/w/mf/526484.html∙房产继承公证程序如何进行_房产继承程序如何进行/w/mf/526482.html∙民事反诉书写作技巧一/w/mf/526480.html∙离婚起诉书范例2018最新之离婚起诉程序/w/mf/526478.html∙转继承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继承开始会产生什么法律后果/w/mf/526476.html∙离婚证明书 /w/mf/526475.html∙××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调解书/w/mf/526473.html∙被代位人的范围有哪些_代位继承人的范围/w/mf/526471.html∙福建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469.html∙如何理解法定继承顺序_法定继承中遗产如何分割/w/mf/526466.html∙如何写欠条起诉书 /w/mf/526464.html ∙如何办理房产继承公证_房产继承的程序及收费标准/w/mf/526462.html∙2018最新民事起诉状(公民使用)/w/mf/526460.html∙行政赔偿调解书(一审行政赔偿案件用)/w/mf/526458.html∙满足什么条件可以多分遗产遗产继承的法定顺序是什么/w/mf/526456.html∙第二次离婚起诉书的格式/w/mf/526454.html∙云南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452.html∙遗产和非遗产的界限_划分遗产范围的常见误区/w/mf/526450.html∙离婚起诉状范本2018 /w/mf/526449.html∙房屋继承协议范本20182018 /w/mf/526446.html∙房产继承的步骤_怎样办理/w/mf/526444.html∙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内容/w/mf/526442.html∙2018年最新离婚起诉书范例2018最新/w/mf/526440.html∙涉台离婚民事起诉书写作技巧一/w/mf/526439.html∙江西在建电厂倒塌22人死亡_家属能获得什么样的赔偿/w/mf/526436.html∙离婚协议书通用格式/w/mf/526434.html∙遗产该怎么分才合适_孕妇能多分遗产份额吗/w/mf/526433.html∙离婚起诉书范例2018最新/w/mf/526431.html∙协议离婚之离婚协议书签订须知/w/mf/526429.html∙公有房产的继承_涉外房产如何继承/w/mf/526426.html∙什么是遗赠抚养协议/w/mf/526424.html∙离婚起诉书内容怎样写/w/mf/526423.html∙口头遗嘱有效的条件_紧急情况过后口头遗嘱还有效吗/w/mf/526421.html∙财产分割协议样本 /w/mf/526419.html ∙企业申请注销登记时需要提交哪些文件企业注销登记申请书2018 /w/mf/526417.html∙无户籍继承的特殊情况_小额存款继承的新尝试/w/mf/526415.html∙2018福建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412.html∙民事起诉状格式 /w/mf/526411.html∙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408.html∙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_遗嘱不公证有效吗/w/mf/526407.html∙民事义务及分类 /w/mf/526405.html∙律师信箱:夫妻财产如何分割财产分割协议书范例2018最新/w/mf/526403.html∙什么是遗嘱信托遗嘱信托有什么用/w/mf/526401.html∙2018云南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399.html∙民事判决书(撤销有关民事行为能力的宣告用)/w/mf/526397.html∙农村房产的继承_农村房产下的宅基地如何继承/w/mf/526395.html∙民事起诉状(法人或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用)/w/mf/526393.html∙怎么写民事起诉状 /w/mf/526391.html ∙放弃继承权何时提起_放弃继承权要注意哪些问题/w/mf/526389.html∙应诉通知书(2018) /w/mf/526387.html∙证据保全申请书一写作技巧一/w/mf/526385.html∙房屋继承手续的办理_继承房屋需要缴纳契税吗/w/mf/526383.html∙(2018)浦民一民初字第8237号/w/mf/526381.html∙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w/mf/526379.html∙杨振宁遗产分配分割完毕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什么/w/mf/526376.html∙民事义务 /w/mf/526374.html∙民事回避申请书 /w/mf/526372.html∙2018年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 /w/mf/526371.html∙75岁金马影帝7病缠身_留下两百万给看护/w/mf/526369.html∙书写“民事起诉状”须知/w/mf/526367.html∙代位继承有什么条件_代位继承纠纷需要哪些证据/w/mf/526364.html∙离婚起诉书如何写 /w/mf/526363.html∙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协议书范本2018样本/w/mf/526361.html∙养女23年后起诉养父单身汉的收养行为无效/w/mf/526359.html∙刑事处分公证书(5)/w/mf/526357.html∙××××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准许或不准撤回上诉用)/w/mf/526354.html∙如何理解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_如何理解遗嘱执行人/w/mf/526352.html∙注意:离婚起诉书应该注意的要点/w/mf/526350.html∙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申请书(申请人为公民用)范本2018 /w/mf/526348.html∙公示催告申请书二写作技巧一/w/mf/526347.html∙遗产继承纠纷如何委托律师_遗产继承纠纷律师费如何收取/w/mf/526345.html∙代理行为的种类有哪几种划分方法/w/mf/526343.html∙摘要附图(申请专利)/w/mf/526341.html∙遗嘱继承有哪些条件_有遗嘱不按遗嘱继承的情况有哪些/w/mf/526338.html∙公司名称申请书 /w/mf/526336.html∙出生公证书(3) /w/mf/526334.html ∙被继承人生前有未还债务继承人用遗产还债的顺序/w/mf/526333.html∙出具收养登记证明申请书/w/mf/526331.html∙公证书范本2018 /w/mf/526329.html∙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_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继承权/w/mf/526327.html∙联营合同公证书 /w/mf/526325.html∙民事裁定书(对债务人申请破产还债用)/w/mf/526323.html∙房产继承税费是什么_房产继承税的程序/w/mf/526320.html∙股权出质撤销登记通知书/w/mf/526319.html∙继承权公证书范本2018 /w/mf/52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