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动物防疫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1
动物防疫检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检疫是指通过对动物进行检疫、隔离、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
以下将介绍动物防疫检疫的基础知识。
一、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和虫媒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如交配、咬噬、亲吻等方式传播疫病。
空气传播是指通过空气中的病原体或病毒颗粒传播疫病。
食物传播是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或病毒传播疫病。
虫媒传播是指通过蚊虫等昆虫媒介传播疫病。
二、动物防疫检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检疫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非常重要。
动物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动物的大量死亡和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动物疫病,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流行。
三、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动物防疫检疫的主要措施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
隔离是指将疫病动物与健康动物分开,以防止疫病的传播。
消毒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病毒。
疫苗接种是指给动物注射疫苗,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预防疫病的发生。
卫生管理是指对动物圈舍、饲料、水源等进行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疫病的发生。
四、动物防疫检疫的法律法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在我国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和管理。
我国动物防疫法是我国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基本法律,对动物疫病的防治、动物防疫检疫的组织和管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此外,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以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五、动物防疫检疫的国际合作动物防疫检疫工作是全球性的工作,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动物疫病的威胁。
国际防疫检疫组织(OIE)是全球动物卫生领域的权威组织,负责制定和推动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标准和合作。
各国可以通过加入OIE、参与国际防疫检疫合作项目等方式,加强国际间的动物防疫检疫合作。
六、动物防疫检疫的意义和挑战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学习动物防疫基本常识1、动物防疫的含义是什么?动物防疫包括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动物防疫意指在动物健康状态下,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当一些动物发生疫病后,要采取各种措施制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当一些动物发生重大疫病后,要采取扑杀所有发病动物及其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动物等严厉措施,及时消灭所有发病和死亡的动物,同时,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并经过该疫病2个潜伏期的观察,确认不再有新的发病动物;防止疫病传播。
2、国家为什么要立法规定对动物进行防疫?哪些动物要进行防疫?1997年7月3日,国家主席令(第87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使我国动物防疫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使我国的动物防疫工作成为国家的强制性行为,成为人民的意志。
之所以对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立法,一是动物疫病如果不采取有效防制措施,则经常会发生全国大范围流行,畜牧业就不可能发展。
二是动物疫病中有200多种是人畜共患病,会传染给人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动物疫病传染人,引起人疫病流行,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动物疫病。
三是动物疫病发生后如果不及时扑灭,就会传染流行,发病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对一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的其他动物,都要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制定的防疫方针、计划和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保护人体健康。
3、为什么在动物健康饲养状态下就要采取防疫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动物疫病具有传染性、群发性,一旦发生疫病,很快在动物群体内传播开来并将传播出去,在数天甚至一天内使饲养的大多数动物就有可能发病。
二是发生的许多传染病至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动物多数会死亡;即使可以治好的疫病,由于大批动物发病,治疗费用很高,而且发病后严重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发达,动物疫病种类越来越多,疫病传入和发生的机会越来越多。
动物防疫免疫基础知识1、免疫、免疫接种的概念①免疫:指动物机体识别和消除非已大分子物质,用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性、保护性反应。
②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疫苗、菌苗)或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激发机体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从而达到保护个体乃至群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在预防传染病中,免疫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
2、免疫接种的分类①预防免疫接种: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平时有计划地给健康畜禽群进行免疫接种。
②紧急免疫接种:发生和流行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免疫接种。
③临时性免疫接种:临时为避免发生某些传染病而进行的免疫接种。
如引进、外调、运输畜禽时,为避免途中或到达目的地后爆发某些传染病,而临时进行的免疫接种。
3、疫苗的种类①菌苗、②疫苗、③类毒素。
习惯上。
把以上3种生物制品简称为疫苗。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a、弱毒疫苗:是利用毒力减弱的细菌或病毒等微生物经大量繁殖后制成的活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NDIII系.IV系苗。
弱毒苗需低温冷藏,通常制成冻干苗可大大延长保存期。
b、灭活苗:将病源微生物(强毒或弱毒)大量繁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如甲醛)方法使其失活,但仍保留免疫原性制作的苗。
如:w、Q疫苗,不需低温保存(只要保鲜),接种途径只能注射(皮下或肌肉),常加入免疫增强剂(佐剂),能提高免疫应答和免疫期。
4、疫苗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疫苗选择:要充分了解当地传染病发生的种类和流行状况。
常发病、常见病及危害严重的疫病必须列入常年免疫计划,如猪瘟、ND、W、Q等疫病。
②接种途径和使用方法:接种的途径有滴鼻、点眼、刺种、注射(皮下、肌肉)、饮水、气雾,每种疫苗均有最佳的接种途径。
总的原则:弱毒苗应尽量模仿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如:NDIV系弱毒苗以滴鼻、点眼方式进行。
灭活苗均应注射(皮下、肌肉)如:w、Q疫苗(HC疫苗注射)a、肌肉注射操作要点部位:选择肌肉发达的部位,如颈侧、臀部等,方法:左手固定注射部位.右手拿注射器,针头垂直刺肌肉内,左手固定注射器,右手将针芯回抽一下。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对于农户、兽医等从事畜牧业的人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动物防疫知识,提高动物养殖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培训资料内容。
1. 疫病防控常识疫病是造成动物生长发育受阻、生产力下降、繁殖力减弱、种畜禽大量死亡等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疫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至关重要。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通常会详细介绍各种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内容,帮助兽医和养殖户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 动物免疫注射技术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通常也包括了动物免疫注射技术的相关知识。
免疫注射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培训资料会详细介绍免疫注射的方法、时间、剂量等,帮助兽医正确并有效地进行免疫注射工作。
3. 动物常见疾病防治除了疫病外,动物还会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如产后疾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也会涵盖这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养殖户及时识别疾病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减少动物的生病率,提高养殖效益。
4. 定期检测和监测动物防疫培训资料中还会提到定期检测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查清动物身体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监测可以记录动物的生长状况和健康变化,为预防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合理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
总的来说,动物防疫培训资料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库,包括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免疫注射技术、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定期检测和监测等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动物养殖者可以提高自己的防疫水平,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广大兽医和养殖户能够重视动物防疫培训资料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共同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动物防疫知识宣传资料(一)一、强制免疫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重大动物疫病,如牲畜五号病、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二、强制免疫病种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并实施强制免疫。
生猪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猪五号病疫苗、蓝耳病疫苗、猪瘟疫苗;牛、羊必须强制免疫注射五号病疫苗;鸡、鸭、鹅等禽类必须强制免疫注射禽流感疫苗;鸡还要注射新城疫疫苗。
三、免疫后果动物接受免疫后,少数动物可能出现减食、减蛋、甚至死亡的免疫副反应,属正常现象,短期内出现减蛋、停食、减产、影响生长,这些免疫副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均养殖户自行承担。
个别动物接受免疫后出现死亡的,要及时上报乡镇兽医站,由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核实、拍照上报市、区主管部门,责成疫苗生产厂家进行补偿。
实施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制度1、动物免疫标识包括免疫耳标、免疫档案,免疫耳标必须一次性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非法生产、伪造和倒卖,动物凭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上市、买卖和运输。
根据农业部《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对按照规定程序(第二条)实施了强制免疫注射的猪、牛、羊按一畜一标一证要求,填发《动物免疫证明》,佩戴耳标,建立免疫档案。
对实施强制免疫的家禽,发放免疫证明,建立免疫档案。
2、必须凭有效免疫证明、耳标并经临床检查健康等条件,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对免疫证明上填写的耳标号与生猪耳标号不一致或免疫证明失效的,一律不得出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3、防疫员必须对仔猪实行阉割、注射猪五号病疫苗和猪瘟疫苗后,才能发放免疫标识。
四、生猪新免疫程序即仔猪在25-40日龄时对其进行阉割,同时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15天后再注射猪蓝耳病疫苗;然后在春秋两季普防时,再次注射猪五号病和猪瘟疫苗,确保免疫效果,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五、仔猪阉割首免好处实施阉割首免的仔猪,由于阉割日龄早,刺激小,有利于仔猪快速生长,同时减少了免疫空白期,提高了仔猪防疫水平,能降低发病数和死亡率。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防疫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为了保护我们的宠物和农业生产中的动物健康,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基
本的防疫知识。
1. 疫苗接种
动物疫苗的作用是为动物构建免疫系统,以抵御可能感染它们的疾病。
因此,每个动物主人都应该定期带着他们的宠物去接种疫苗。
常见的
疫苗包括犬瘟热、狂犬病、犬传染性肝炎、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等。
2. 环境卫生
保持动物居住环境的卫生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宠物饲料、水容器,清
理宠物粪便等,可以帮助防止细菌、寄生虫、病毒的滋生。
3. 定期体检
对于宠物主人来说,定期带着宠物去看兽医检查健康状况是至关重要的。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不仅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宠物的寿命。
4. 饮食安全
为了保持宠物的健康,它们的饮食应该是健康、均衡的。
宠物主人应为宠物提供适当的营养,并确保它们的食物是安全的,不含有害的物质。
总之,动物防疫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这些基本的防疫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宠物健康,并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畜牧兽医法律法规知识问答--动物疫病1、什么是动物疫病?答:《动物防疫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什么是动物传染病?答: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以小反刍兽疫(羊瘟)为例,解释动物传染病。
小反刍兽疫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微生物:小反刍兽疫病毒。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是指从感染病原到动物最早临床症状开始的时间。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短的1-2天,长者10天,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最长潜伏期为21天。
小反刍兽疫的临床表现: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
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8天,口鼻分泌物严重增加,腹泻严重,有时有口腔溃疡;有时表现支气管肺炎,类似羊支原体肺炎;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小反刍兽疫为的羊的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传播方式主要是接触传播,可通过与病羊直接接触传播,病羊的鼻液、粪尿等分泌物和排泄物可含有大量的病毒,与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衣物、工具、圈舍和牧场等接触也可发生间接传播,在养殖密度较高的羊群偶尔会发生近距离的气溶胶传播。
3、什么是动物寄生虫病?答:动物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比如马蛔虫病,羊包虫病,牛羊疥癣病,鸡球虫病。
4、动物疫病分为几类?答:我国《动物防疫法》第四条规定,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本法规定的动物疫病分为下列三类:(一)一类疫病,是指口蹄疫、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对人、动物构成特别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等措施的;(二)二类疫病,是指狂犬病、布鲁氏菌病、草鱼出血病等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采取严格预防、控制等措施的;(三)三类疫病,是指大肠杆菌病、禽结核病、鳖腮腺炎病等常见多发,对人、动物构成危害,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需要及时预防、控制的。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
动物疫病防控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链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不同疫病的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 掌握动物疫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了解动物疫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疫情,进行有效的防控。
3. 严格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动物疫病的监测和报告制度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屠宰场等单位应按照规定进行疫病监测和报告。
4. 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预防是控制动物疫病的关键。
养殖场、屠宰场等单位应加强动物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隔离病患动物、接种疫苗等。
5. 严格动物疫病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现动物疫病疫情,应立即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包括隔离病患动物、扑杀病死动物、销毁病害产品等。
6. 加强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屠宰场等单位和广大群众对动物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7.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动物检疫监督知识题库第一部分:《动物防疫法》部分1、《动物防疫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本法。
2、《动物防疫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动物防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进出境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除外.3、《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包括什么?答: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饲养、合法捕获的其他动物。
4、《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产品包括什么?答:是指动物的肉、生皮、原毛、绒、脏器、脂、血液、精液、卵、胚胎、骨、蹄、头、角、筋以及可能传播动物疫病的奶、蛋等。
5、《动物防疫法》中的动物疫病是什么?答: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6、《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防疫是指什么?答: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7、《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动物疫病分为哪几类:答:(一)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二)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三)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8、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依照本法规定,负责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和其他有关动物防疫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9、哪些部门有权制定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答: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
10、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主体有哪些?答: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11、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如何做到实施可追溯管理?答: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
12、哪些部门有权发出动物疫情预警?答: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13、依照动物《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义务主体有哪些?答: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动物防疫知识动物防疫是指为了保护动物健康,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和爆发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动物防疫不仅对动物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动物防疫的意义、常见动物疫病与防控措施以及动物防疫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动物防疫知识的了解和重视。
一、动物防疫的意义动物防疫对于保护动物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对于保护动物健康,预防动物疾病的传播和爆发,对于确保人类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动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爆发,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保障农民的收入。
此外,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密切的接触与交流,部分动物疫病也可以传播给人类,因此,防疫措施还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二、常见动物疫病与防控措施1. 猪瘟猪瘟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动物疾病,会对养猪业产生巨大冲击。
预防猪瘟的关键是加强病毒监测和防疫措施,如加强养猪场的卫生管理、杀菌消毒、隔离病猪等。
此外,目前还有猪瘟疫苗可用于预防。
2. 禽流感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不仅对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传播给人类,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采取隔离措施、定期消毒等,并加强人禽交流区域的监测和检测。
3. 犬瘟热犬瘟热是一种犬类高度传染病,可以导致犬只的死亡。
预防犬瘟热的关键是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并加强对犬只的管理和监测。
4. 狂犬病狂犬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
预防狂犬病的措施包括加强对狗只的疫苗接种、限制流浪狗数量、加强对狂犬病病例的排查和隔离等。
三、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实施动物防疫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生活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动物防疫可以减少疫病给农民和饲养者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其次,动物防疫可以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h《动畅彷茨出》立出日的宥哪些?篆:与现行《动场盼疫出》相比•新修订的《动杨疗疫比》立法n的灵加朗确。
其一是将动场疗疫工作纳入比•制的純道.・俅比加强对动肠盼疫活动的管理。
二是预疗.拉制和扑夭动杨疫病。
三是促进养疏业发展。
凹是保护人体健廈。
五是维护公共卫生妥全。
2、《中华人気囲劝畅彷茨法》的連用禹是什企?如何理解?篆:《中华人氏国动场疗疫比》适用于在中华人氏国純城的动场疗疫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从以下三个方而理鮮:本出适用的地城谢是中华人氏国领城,包据我国的领陆.领水和领空以及驻外国的使.领馆和航行于公海或停沟于外国港D的我国的殆舶和飞机。
本比不迨用于我国和澳门鬲个特别行政区。
本法对人的迨用效力是我国领城的单佞和个人。
单伐包括机关法人•爭业法人.企业比人. 社团出人、还包括未取得去人脊格的其他级织;个人包扌舌我国必氏,还包据进入我国倉境的外国人.无国籍人。
本法迨用的人的行为印动物疗疫及对动场疗疫的监怪管理活动。
动杨防疫包据冇关单住和个人在动场饲养.经巷.曙宰.加工.贮歲、运输等环节中预盼.控制. 扑夭动肠疫病的冬种活动。
本法所调整的动物防疫活动Atr泛性和综仝性。
进出境动场.功淪Z的检疫不适用本法,而迨用《进出境动植%检疫出》。
3、如何理解《劝杨防疫张》的询捷对象?篆:《动賜盼疫出》的说整对象从动杨.动场产吕.动物疾病.动杨疗农及动杨、动杨产為的检农五个方面来理解:(1)动物:是指家畜家禽和人工伺养.合出捕荻的其他动物。
家畜包朽猎.牛.羊.马、4驛、骆驼•鹿.兔.大等;家禽包朽吗.鸭.鵝.铸等;人工饲养.合比仝比捕获的其他动杨包据冬种实睑动杨.箱种经济动物、观當动物.演艺劫物. 徉侣动賜.水生动场以及人工别养繁琐的野生动场。
(2)动场产品:旻指动杨的肉.生皮、虑毛、城、脏藉、脂.血液.•卵.軀於.苛. 蹄.头.角.笳以及可能传播动杨疫病的奶.養等。
(3)动%疫病:是指动杨传染病.孑生宜病。
动杨传杀病是希感染病虑体•使动肠严生人冇一走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橋性的动杨茨病。
动物防疫知识一、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概念1、动物疫病是指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2、动物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
3、寄生虫病,由寄生虫寄生在动物体一定的部位而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
4、动物防疫,把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等综合性技术措施称动物防疫。
(二)动物疫病的发生条件1、具有一定数量和毒力的病原微生物没有病原微生物,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
2、适宜的传染途径病原微生物通过适宜的途径侵入到动物适宜的部位使动物感染。
如果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体的部位不适宜,也不能引起传染病。
如破伤风必须是破伤风梭菌经外伤侵入动物体,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才能引起动物发病。
3、动物对某种疫病具有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叫易感性。
因此,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到对其有易感性的动物体内时才能引起疫病的发生。
动物的易感性受诸多因素影响。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同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如炭疽杆菌羊最易感染,感染后表现最急性死亡;牛马次之;而猪则表现慢性经过,临床很难发现;狗、猫易感性更低。
同一种动物,不同年龄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不同,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一致,个体营养状况差的动物,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适宜的外界环境因素①对动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如每年早春季节,青黄不接,饲料缺乏,动物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寄生在牛羊胆管内的双腔吸虫迅速发育繁殖,对牛羊危害增强,易引起死亡。
②对病原微生物生命力、毒力的影响:如冬季气温低,利于病毒的生存,易发生病毒性传染病。
③对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生命力、分布的影响:蚊子能传播多种疫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受季节的影响,炎热的夏季传播的机会增多。
(三)动物疫病流行的特点①散发性: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只有零星病例以散发在形式发生,如破伤风。
②地方性流行病:发病数量较多,范围不广,常限于一个地区(如县、乡内),如巴氏杆菌病。
③流行性:发病数量多,在较短时间内可传播到几个乡、县甚至几个省,如猪瘟。
④大流行性:发病数量很多,范围非常广泛,可传播到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如口蹄疫。
⑤爆发:是指在某一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同类动物发病,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二、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各种病原微生物,使之达到不至于引起疾病的数量,一般以杀灭或清除率达到90%为合格。
(二)、消毒的方法主要有:1、机械消毒法2、物理消毒法⑴日光消毒⑵紫外线消毒⑶干热消毒(4)焚烧消毒(5)煮沸消毒3.化学消毒法(1)喷洒消毒法(2)熏蒸消毒法(3)浸洗消毒法(4)浸泡消毒法4.生物消毒法(1)坑(堆)发酵法(2)沼气池发酵法(三)、常用消毒药品及其使用要点1.常用消毒药物常用消毒药物有碘制剂、氯制剂、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来苏儿、龙胆紫、甲醛、复合酚(菌毒灭)、酒精、碘酊、碘伏、新洁尔灭等。
2.常用消毒药物选择使用要点(1)强碱类消毒药:此类消毒药临床上常用的有烧碱(氢氧化钠)、生石灰及草木灰等。
消毒原理是,直接或间接以碱性物质破坏病原的蛋白质和核酸,扰乱其正常代谢。
(2)氢氧化钠:极具腐蚀性,不宜以对纺织品和金属制品进行消毒,使用时要严格注意浓度,消毒后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清洗,以免烧伤畜禽的蹄部或皮肤。
可配成1%-3%浓度溶液喷洒消毒。
用热水配制或在溶液中加入5%-10%的食盐,可提高消毒效果。
(3)草木灰:主要是含有氢氧化钾,通常在雨水淋湿之后,能够渗透到地面,农村常用于对畜禽圈舍声地的消毒,既可做到清洁场地,又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既经济又实惠,缺点是对病毒效果不佳,一般配成20%-30%的溶液。
(4)生石灰:常配成10%-20%的水溶液对畜禽饲养场的地板或墙壁进行消毒生产实践中常用在掩埋病死畜禽时先撒上生石灰粉,再盖上泥土,能够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
(5)强氧化性消毒药:常用的有过氧乙酸、高猛酸钾等。
多用于细菌、芽孢和真菌的杀灭。
(6)过氧乙酸:0.2--0.5%的溶液多用于畜禽栏舍、饲槽、用具、车辆、地面及墙壁的喷雾消毒。
带畜消毒时应做到现配现用。
(7)高猛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遇到有机物即起氧化作用,因此,不公可以消毒,又可以除臭,低浓度时还有收敛作用,生产实践中配成0.05-0.1%的水溶液。
(8)阳离子表面活化剂消毒药:目前主要是新洁尔灭。
既有清洁作用,又有抗菌消毒性,但价格较高。
0.1%溶液用于器械用具的消毒,0.5%-1%溶液用于手术的局部消毒。
但要避免与阴离子活性剂如肥皂等共用,否则会降低消毒的效果。
(9)有机氯类消毒药:临床上常用的有消特灵、菌毒净及漂白粉等。
此类消毒药主要对细菌、芽孢、病毒及真菌作用强,不足之处是药效持续时间较短,药物不易久存。
多用于畜禽栏舍、栏槽及车辆等的消毒。
(10)复合酚类消毒药:常用的有消毒灵、农乐等,此类消毒除可以杀灭细菌、病毒和霉菌外,对多种寄生虫卵也有杀灭作用。
主要用于畜禽栏舍、设备器械、场地的消毒,杀菌作用强。
要注意不能与碱性药物或其他消毒经混合使用。
(11)双链季胺酸盐类消毒药:百毒杀,这是一类新型的消毒药,具有性质较稳定、安全性好、无刺激性又无腐蚀性等特点。
以主动吸附、快速渗透和阻塞呼吸来杀灭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及藻类致病微生物,在指定使用浓度下,对人畜安全可靠,无毒无刺激不产生抗药性,并且在水质硬度较高的条件下,消毒效果也不会减弱。
适合于饲养场地、栏舍、用具、饮水器、孵化机及种蛋的消毒。
消毒药品常备2种以上,交替使用,以避免抗药性。
作好消毒资料记录。
(四)、消毒操作程序1、环境及工具消毒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工作,每月用3%—5%氢氧化钠溶液、百毒杀消毒液(稀释1000倍)等消毒4—5次,家畜繁殖期间最好每天消毒1次。
清洁圈舍四周,向墙面和地面喷洒杀虫剂消灭昆虫。
在鼠洞和老鼠出没的地方投放灭鼠药灭鼠。
畜禽养殖场主要通道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液可用消毒时间长的复合酚消毒剂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
在每栋圈舍的门前设置脚踏消毒池(长60厘长、宽40厘米、深8厘米)。
2、圈舍消毒圈舍的全面消毒包括圈舍排空、清扫、洗净、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进畜前几天最后消毒等。
在畜禽出栏后,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或常规消毒液喷酒消毒1次,如果有寄生虫须加用杀虫剂。
移出设备(喂料器、饮水器等),经过清扫后,用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冲洗干净。
圈舍经彻底洗净干燥,再经过必要的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
24小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再用百毒杀或菌毒敌喷雾消毒1次。
在完成所有清洁和消毒步骤后,保持不少于2周的空舍时间。
进幼畜前5—6天对圈舍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底喷洒,24小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再用常规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
如果进雏,还应在2天前把舍温提高到33℃以上,相对湿度保持65%—70%。
进雏前1天将禽舍温度升高到38℃,保持14小时以上,并用3%—5%氢氧化钠溶液拖地,有利于杀灭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
3、带群消毒带群消毒就是对圈舍内的一切物品及畜禽群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以清洁圈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阻止其在舍内繁殖。
(1)消毒剂选择与配制:养殖场经常用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菌毒敌、百毒杀等溶液带群消毒。
配制消毒药液应采用杂质较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
(2)带群消毒方法:先对圈舍环境进行彻底清洁,以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药物用量。
消毒器械一般选用高压动力喷雾器或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将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以画圆圈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酒,使药液如雾一样缓慢下落。
要喷到墙壁、屋顶和地面,以这些地方均匀湿润和畜禽体表稍湿为宜,不得直接喷畜禽身体,。
喷出的雾粒直径应控制在80—120微米之间,不要小于50微米。
初生畜禽不宜带群消毒,2周龄后方可进行。
喷雾量根据畜禽圈舍的构造、地面状况、气象条件适当增减,一般按每立方米50—80毫升计算。
对于幼畜来说,还应从2周龄起至断奶,每周用30%过氧乙酸熏蒸消毒1—2次,每次20—30分钟。
4、饮水消毒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杀死水中的病原体,这就是饮水消毒。
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
消毒药可以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用药量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浓度达到该类消毒药的最适饮水浓度为宜。
(五)消毒注意事项熏蒸消毒圈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空气中的相对温度达到70%以上才能很好地起到消毒作用。
盛装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灼伤人。
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使用方法及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作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
在活疫苗免疫接种前后3天内,或饮水中加入其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时,应暂停带群消毒,以防影响免疫或治疗效果。
带群消毒时间最好固定,且应在暗光下进行,以防应激。
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用品,以免消毒药物刺激眼、手、皮肤及黏膜等。
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消毒药物伤害畜禽及物品,严禁用氢氧化钠溶液带群喷雾消毒。
三、动物免疫技术(一)动物免疫的指导思想、要求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科学免疫、综合防治、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各项防疫措施,按照集中免疫和补针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强化免疫与消灭疫源同举并重的技术路线,开展免疫工作。
2、基本要求:①规模养殖场(户)实行自主免疫,按免疫程序进行;②散养户实行集中免疫和日常免疫相结合,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③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④疫情发生影响的区域实行强制免疫,由畜牧部门负责实施。
3、主要目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实行强制全覆盖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
猪瘟和鸡新城疫的免疫率在养殖专业村(户)、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100%,在交通沿线、乡镇周围、川区分别达到95%和90%以上,动物疫病的免疫效价合格率均达到农业部的要求(≥70%)。
(二)、动物免疫方法动物常用免疫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可分为群体免疫接种和个体免疫接种两大类。
不同疫病的免疫方法各有不同。
1、群体免疫(1)饮水法:将可供口服的疫苗溶于水中,家禽通过饮水而获得免疫。
(2)气雾法: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发生器将稀释的疫苗喷射出去,使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漂游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以达到免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