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以下几种:
1. 机械消毒:包括通风换气、清扫、冲洗。
虽然这种方法不能直接杀灭病原体,但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例如,经过清扫,畜禽舍内的细菌可以减少21.5%,如果再用高压水枪冲洗,舍内细菌数可减少54~60%。
最后使用药物喷雾消毒,舍内的细菌数即可减少90%。
2. 日光消毒: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阳光的灼热和水分蒸发造成的干燥,使病原微生物灭活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例如,可以将物品放在阳光下暴晒,通过紫外线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照射达到消毒目的。
紫外线消毒时,紫外线灯波长在250~260纳米时杀菌力最强。
3. 高温消毒:高温消毒在生产中应用的是火焰消毒。
4. 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5. 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因子如抗生素等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动物防疫消毒的处理对象包括畜禽舍、运输工具(船舶、飞机)、集装箱、汽车轮胎等。
对于高风险防疫消毒处理业务,如检出动物疫病的进境动物产品的检疫处理,以及进境大中种用和屠宰用动物运输工具、装卸场所、隔离场所的防疫消毒处理等,需要由海关总署发布并动态调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动物疫病是危害农业发展和人类安全的重要问题,防控动物疫病是农业生产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中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是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的技术规范。
一、净化和消毒对策1.消毒供需衔接通过充分了解疫源物的性质、分布、传播途径和时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供需消毒方案,确保消毒药剂的及时供应、正确使用和恰当分配。
同时,要建立与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卫生等有关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净化和清除当动物疫病发生后,要针对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净化清除措施。
对于同一地区且同一种动物的传染病,要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放守同类动物,确保不会继续传染。
另外应做好被病毒污染的土地和环境的消毒工作,以消除病毒的隐患,并保持清洁卫生。
3.城市农贸市场的净化和消毒城市农贸市场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疫情高发地。
其净化和消毒工作如同封闭和防污染的运输管道一样重要,要采取措施杜绝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对于城市农贸市场消毒工作重在采取管控措施、加强人员防护、提高净化效果、强化消毒后监测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因素。
二、消毒时机与方法1.消毒时机消毒时机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之一。
在动物疫病发生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并依据不同疫情布控情况决定对不同场所的消毒频次。
特别是接触疫源物的人员、车辆、设施、墙壁等,要进行重点消毒,消毒时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药剂,确保消毒工作的彻底。
2.消毒方法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包括晒干、高温蒸汽和紫外线灭菌等,化学消毒包括氯化池、一次性消毒剂、间隔性消毒剂及醋酸及过氧乙酸等。
消毒药剂使用时应保证有效成分和浓度,药剂选择和使用上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
另外,不同消毒方法,消毒药剂的使用及其操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控制操作时机、注意人员防护和消毒物排放等。
动物疫病净化方案和措施例文动物疫病净化消毒灭源工作技术规范推行动物疫病(牲畜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禽流感、鸡城疫)的净化消灭源工作,根据《生猪养殖消毒、强化免疫及染疫猪扑杀无害化处理技术要点》(华坪县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___年___月___日编写)的要求,严格按照《农村居家生猪养殖消毒技术要点》和《畜禽强化免疫及染疫扑杀无害化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
一、选用合适的消毒药物:常用的消毒药有生石灰、草木灰、高锰酸钾、___%甲醛溶液、烧碱、消毒灵(精)、百毒杀等,可将生石灰配成10﹪-20﹪石灰乳、草木灰配成10﹪-20﹪的草木灰水(配制方法:___公斤生石灰或草木灰加___公斤水,兑成10﹪-20﹪的比例的溶液),消毒灵(精)、高锰酸钾等按使用说明配制成消毒液进行浸泡或喷洒。
根据不同环境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消毒药物。
1.饮水消毒:选用漂白粉、消毒灵(精)、百毒杀等;2.地面和环境的消毒:选用消毒灵(精)、百毒杀、烧碱和生石灰等;3.清洁空舍的薰蒸消毒。
选用高锰酸钾与___%甲醛溶液配合使用。
二、正确使用消毒药物。
选择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疫病期的消毒浓度应提高___倍~___倍。
消毒药物的用量要按规定执行,不可减少用量,但如用量过高也会对畜禽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消毒过程中要尽可能使药物长时间与病原微生物接触,一般消毒时间不能少于___分钟。
消毒药物应现用现配,当天配制的当天用完,防止久置受氧化或日照分解而失效,在露天场所需长期使用的消毒药物应定期更换,以保证有足够的活性物质。
三、交替或配合使用消毒药物。
对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只用一种消毒药物是无法将所有病原体消灭干净的,而且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物会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特性和原理,可选用多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或配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但应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防止配合后反应引起减效或失效。
四、养殖场所的清理、清洗和消毒圈舍的消毒:消毒前应先对饲养场地、圈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洁打扫,先采用铲刮、洗刷、冲洗、通风等方法对畜禽圈舍、饲养场地进行彻底清扫,以清除沾染于墙壁、地面、用具、设备上的污物及尘埃,再用配制好的消毒液向畜禽圈舍的墙壁、地面、用具、设备彻底喷洒。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1. 引言动物防疫消毒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来杀灭动物身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不仅能保护动物的健康,还可以防止疾病在动物之间传播,从而维护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
本文将介绍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目的。
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包括化学消毒、热力消毒和辐射消毒。
2.1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包括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膜或核酸结构,从而导致其死亡。
化学消毒一般适用于动物身体表面、器具、设备等的消毒。
2.2 热力消毒热力消毒是通过高温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热力消毒方法包括干热消毒和湿热消毒。
干热消毒是将物体暴露在高温下一段时间,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湿热消毒则是通过蒸汽或沸水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热力消毒可以彻底灭活病原微生物,但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对物体造成损坏。
2.3 辐射消毒辐射消毒是利用电离辐射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辐射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和电离辐射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来灭活病原微生物。
电离辐射消毒则是利用电离辐射释放出的高能粒子来破坏病原微生物的细胞结构。
辐射消毒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但需要有效地控制辐射剂量以避免对动物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方法动物防疫消毒技术的方法多种多样,选择合适的方法取决于实际需求和条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技术方法。
3.1 经络穴位消毒经络穴位消毒是一种传统的动物防疫消毒方法,通过刺激动物体内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起到防疫作用。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选用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动物养殖场、动物园等动物场所的健康环境,有效防控动物疫病传播。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动物场所。
二、责任与义务1. 动物场所负责人应制定并落实动物防疫消毒方案,并确保其执行。
2. 动物场所的工作人员应按照本制度要求,认真执行防疫消毒工作,并配合相关检查。
3.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动物场所的监督管理,确保防疫消毒工作的落实。
三、防疫消毒措施1. 动物场所应定期开展全面清洁消毒工作。
使用消毒剂应具有杀菌效果,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动物场所应定期对场内设施和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包括饲养设备、围栏、水槽等。
3. 动物场所应对来访人员进行消毒要求和前期调查,确保人员不携带疾病。
四、消毒操作1. 消毒操作前,工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2. 消毒剂的使用应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配比和操作。
3. 消毒剂的储存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五、应急处理1. 动物场所在发生疫情或疑似疫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2. 动物场所应及时上报疫情,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共同开展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六、培训和宣传1. 动物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防疫消毒培训,并严格按照培训内容执行。
2. 动物场所应定期开展防疫消毒宣传活动,增强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防控意识。
七、检查和评估1. 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动物场所进行防疫消毒工作的检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2. 动物场所应建立防疫消毒工作的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总结经验。
八、处罚措施1. 对于违反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的动物场所,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 动物场所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严重失职失责行为的,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的修改和解释权归动物场所所在地的相关主管部门所有。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
以上是动物防疫消毒制度的范本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年第08期养殖户应该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减少疫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养殖场,引进牛羊品种,必须按照《动物防疫法》进行审批,备案,回到养殖场,进行消毒隔离。
确保有疫情有追地。
1牛羊疫病的防控措施养殖人员应该认识到养殖场地选择的重要性,保证养殖场地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牛羊的生长提供健康的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营养的健康生长。
在场地选择的过程中,应该考察当地的气候条件,为牛羊提供充足的通风和光照,促进牛羊的健康成长。
养殖场地应该尽量避开居民区,和屠宰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扩散。
养殖人员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保证养殖场的干净卫生,避免细菌的滋生和蔓延,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
养殖人员应该结合当地疫情疫病的流行病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并且控制好消毒的剂量,保证消毒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提高消毒的效果。
在剂量控制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消毒液是否会对牛羊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尽量选择低毒和低残留消毒剂,加强对消毒剂的管理。
应该定期清理牛羊圈舍内的粪便,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提高粪便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推动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养殖人员应该清楚认识到疫苗防控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疫病流行特征进行牛羊的疫苗接种,减少疫病的出现和传播,保证牛羊的健康生长,减少死亡概率。
在疫苗使用之前,应该对疫苗生产厂家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够接种。
为了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要结合当地的疫病流行特征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有效的落实程序,保证疫苗接种的规范性。
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应该控制好疫苗的剂量,选择正确的疫苗接种方式,在接种之前对接种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免接种部位感染而影响防疫的效果。
养殖户从外地引进牛羊品种时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从而增加疫病的发生概率。
为此,应该加强对引种的管理,减少外来疫病的传播概率。
对引种来的牛羊及时隔离,确认无疫病后方可混养,避免外来疫病风险,保证牛羊的健康。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
是指针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进行防疫消毒工作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它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保障动物健康和公共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措施:
1. 打疫苗:根据具体疫情和需要,对动物进行定期或按需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2. 环境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饲养场所、饮水设施、饲料储存区等,以减少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
3. 隔离措施:发现有病症的动物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对新引进的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4. 卫生监测:定期对动物进行健康检查和病原体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5. 教育宣传:加强员工的防疫消毒知识培训,提高其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6. 防护用品:工作人员在进行动物接触时应使用防护装备,避免疾病的人畜交互传播。
7. 清洁消毒剂使用:选择适合的清洁消毒剂进行动物饮用水、饲料槽、笼子、器材等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其有效杀死病原体。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动物防疫消毒制度措施,具体的制度还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类型、场所和疫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实施。
第 1 页共 1 页。
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技术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总则1适用范围 (1)2依据 (1)3术语及定义 (1)4基本原则 (3)5基本要求 (3)5.1检验检疫监管机构及监管人员要求 (3)5.2防疫消毒从业单位及人员要求 (4)5.3 防疫消毒设施要求 (4)5.3.1口岸防疫消毒场地及设施 (5)5.3.2进出境动物隔离场 (5)5.3.3进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存放场所 (5)5.3.4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6)5.4 防疫消毒技术要求 (6)6防疫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原则 (6)6.1防疫消毒防疫选择原则 (6)6.2防疫消毒消毒剂选择原则 (7)6.3防疫消毒一般程序 (7)7防疫消毒效果评价和监管验证 (8)8防疫消毒剂和器械的管理 (9)9安全和环保管理 (10)第二部分进出境陆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11)2 操作程序 (11)2.1 准备工作 (11)2.1.1 人员准备 (11)2.1.2 制定工作方案 (11)2.1.3药品配制 (11)2.1.4 器械及用具 (11)2.2 步骤与方法 (12)2.2.1船舶及装卸动物码头隔离区域的消毒 (12)2.2.2飞机及装卸动物停机坪隔离区的消毒 (12)2.2.3笼具和铺垫材料的消毒 (12)2.2.4运输车辆的消毒 (12)2.2.5动物隔离场的消毒 (14)2.3效果评定 (17)3 监管要求 (17)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17)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18)3.3抽查效果评定 (18)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18)4 注意事项 (19)附录A (20)附录B (21)附录C (22)第三部分进出境水生动物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23)2 操作程序 (23)2.1 准备工作 (23)2.1.1 人员准备 (23)2.1.2 制定工作方案 (23)2.1.3药品配制 (23)2.1.4 器械及用具 (23)2.2 步骤与方法 (24)2.2.1防疫性消毒 (24)2.2.1.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4)2.2.1.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4)2.2.1.3鱼卵 (25)2.2.2紧急消毒 (25)2.2.2.1运输工具、包装物、装载用水(冰)、器具、其他铺垫材料 (25)2.2.2.2现场查验场地、养殖场、临时隔离场及暂养场 (26)2.2.2.3动物尸体 (26)2.2.3记录填写 (26)2.3效果评定 (26)3 监管要求 (2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2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27)3.3抽查效果评定 (27)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27)4 注意事项 (27)附录A (29)附录B (32)附录C (33)附录D (36)第四部分进出境动物产品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37)2 操作程序 (37)2.1 准备工作 (37)2.1.1 人员准备 (37)2.1.2 制定工作方案 (37)2.1.3药品配制 (37)2.1.4 器械及用具 (38)2.2 步骤与方法 (38)2.2.1 运载工具的防疫消毒 (38)2.2.2 非食用动物产品外包装(表面)的防疫消毒 (39)2.2.3 动物源性饲料外包装的防疫消毒 (40)2.2.4 动物产品装卸场地的防疫消毒 (40)2.2.5 铺垫材料、废弃物的防疫消毒 (41)2.2.6 不合格动物产品的防疫消毒 (41)2.2.7 指定加工、仓储企业的防疫消毒 (41)2.3效果评定 (42)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42)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42)3.3抽查效果评定 (43)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43)4 注意事项 (43)附录A (44)附录B (47)第五部分进出境运输工具消毒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 (48)2 操作程序 (48)2.1 准备工作 (48)2.1.1 人员准备 (48)2.1.2 制定工作方案 (48)2.1.3药品配制 (48)2.1.4 器械及用具 (48)2.2 步骤与方法 (49)2.2.1 车辆防疫消毒处理 (49)2.2.2火车防疫消毒处理 (51)2.2.3一般船舶防疫消毒处理 (53)2.2.4废旧船舶的防疫消毒处理 (53)2.2.5飞机防疫消毒 (54)2.2.6集装箱防疫消毒处理 (55)2.3后续处理 (55)2.4低温环境下常用消毒剂的配制 (55)2.5记录填写 (55)2.6效果评定 (55)3 监管要求 (56)3.1监督检查药品选择与配制 (56)3.2监督检查实际操作流程 (56)3.3抽查效果评定 (56)3.4审核记录报告填写 (57)附录A (58)附录B (61)附录C (62)附录D (63)第六部分重要动物疫病防疫消毒技术规范1 口蹄疫 (64)1.1口蹄疫病毒属性 (64)1.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4)1.3传带口蹄疫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4)1.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6)1.4.1消毒准备 (66)1.4.2操作程序 (67)1.4.3填写消毒记录 (68)1.4.4注意事项 (68)2 禽流感 (68)2.1禽流感病毒属性 (68)2.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69)2.3传带禽流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69)2.4发生口蹄疫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69)2.4.1消毒准备 (69)2.4.2操作程序 (70)2.4.3填写消毒记录 (71)2.4.4注意事项 (71)3炭疽 (71)3.1炭疽属性 (71)3.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2)3.3传带炭疽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2)3.4发生炭疽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3)3.4.1消毒准备 (73)3.4.2操作程序 (73)3.4.3填写消毒记录 (76)4非洲猪瘟........................................................................................................ .. (76)4.1非洲猪瘟病毒属性 (76)4.2有效灭活和消毒药剂 (77)4.3传带非洲猪瘟病毒动植物产品的防疫消毒方法 (77)4.4发生非洲猪瘟的紧急防疫消毒规程 (77)4.4.1消毒准备 (77)4.4.2操作程序 (78)4.4.3填写消毒记录 (79)4.4.4注意事项 (79)附录 (80)第一部分总则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进出境动物防疫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及防疫消毒实施的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义: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仅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种、隔离、杀虫、灭鼠、扑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具体目标可分以下三种:(一)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对畜禽舍、场地环境、人员、车辆、用具和饲料、饮水等进行的定期、反复的消毒。
(二)随时消毒(也可称紧急消毒):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
消毒的对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
随时消毒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终末消毒:在最后一头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疫区全面彻底的最后大消毒。
终末消毒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锁。
三、防疫消毒的原则(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为高压喷枪,消毒面积小的场地或散养户也可用动力喷雾器。
(二)消毒程序:在未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清扫-冲洗-消毒;已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消毒-清扫-消毒。
(三)消毒前要认真对使用的消毒药进行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要求正确配置消毒药物,保证使用浓度的准确。
(五)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环境情况,保证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
四、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1、机械消毒: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清扫: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和道路等场所的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和废弃物等。
清扫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遗漏任何地方。
洗刷:对水泥地面、饲槽、水槽、用具或动物体表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洗刷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
通风:通风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排除畜禽舍内污秽的气体和水汽,在短时间内使舍内空气清新,降低湿度,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对预防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的意义,一般采取开窗、舍内安装天窗、安装排风扇等。
过滤:在畜禽舍的门窗、通风口处安装粉尘、微生物过滤网,阻止粉尘、病原微生物进入舍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焚烧消毒采取直接燃烧或在燃烧炉内燃烧的方法杀灭病原体,常用于病死动物尸体、化验室废弃物、垫料、污染物品等。
3、火焰消毒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它能很快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
一般用于畜禽舍的水泥地面、金属网笼的消毒。
4、阳光紫外线和干燥法消毒阳光:阳光光谱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造成的干燥也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很快可以杀死,可用于牧地、草地、畜栏用具和物品。
人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革兰氏阳性菌次之,对一些病毒也有效,但对细胞芽孢无效。
应用紫外线消毒,必须做到室内清洁,保持一定湿度,人最好离开现场(因紫外线对人有一定的损害)。
高温:除火焰和烧灼、烧烤外,煮沸消毒是经常用且对杀灭病原微生物效果确实的方法;除此外蒸汽消毒效果也很好;大部分非芽胞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胞在煮沸后15-30分钟也能致死,煮沸1-2小时可杀死所有的病原体。
(二)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日常消毒常用的方法。
所谓化学消毒即使用化学药品的溶剂进行消毒。
l、决定化学药品消毒效果的因素:病原体抵抗力;消毒环境的情况和性质。
如环境卫生状况差,清洗不彻底,有机物多可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的时间;消毒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长短。
2、化学消毒剂对蛋白质的作用凝固蛋白质:如酚(石炭酸)、甲醛及其衍生物(来苏儿、克辽林)、醇类、酸类等;溶解蛋白质:如氢氧化钠、石灰等;氧化蛋白质:如漂白粉、氯胺、过氧乙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新吉尔灭、洗必泰;醛类及其他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3、化学消毒方法及其准备工作(1)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洗刷、浸泡、喷洒、熏蒸、拌和、撒布、擦拭等;(2)准备工作:消毒前,要按照消毒计划,根据消毒对象,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消毒器械:喷雾器、天平、量筒、刷子、抹布和容器等;消毒药品:根据病原体的抵抗力,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使用简便,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容易保存的消毒剂;配置消毒液:根据消毒面积或体积,准确计算出所用药量,按要求进行配置;准备好防护用品:高筒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毛巾、肥皂等。
4、化学消毒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选择消毒药因消毒药对微生物有一定选择性,并受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的影响,因此,应针对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消毒对象的特点、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选择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坏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如要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应选择季胺盐类消毒剂;如要杀灭细菌芽胞应选择杀菌力强的消毒剂;如要杀灭病毒可选择碱性消毒剂;地面、墙壁消毒可不考虑消毒剂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器械、用具消毒可选择低毒、无刺激性的洗必泰;消毒畜禽体表时,可选择消毒效果好又无害的0.1%过氧乙酸等等。
(2)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药的性质和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喷洒、熏蒸、浸泡、洗刷、擦拭、撒布等适宜方法。
(3)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是成正比的,但也有区别,如酒精只有在70-75%时消毒效果才最好;所以在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的需要,使用适宜的浓度,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消毒剂的浓度。
(4)消毒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对消毒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如环境温度每升高lO℃,石炭酸的消毒作用可增加5-8倍;又如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湿度60-80%为宜;酸碱度可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增强或降低药效,另外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
(5)消毒时应把有机物清扫干净粪便、饲料残渣、污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对病原微生物有机械保护作用和降低消毒剂的消毒作用。
因此,在消毒前须对消毒对象(地面、设备、用具、墙壁)进行清扫和洗刷,使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6)消毒剂作用时间要充足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越多。
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剂与消毒对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消毒时喷洒要均匀,不留任何死角,使消毒剂充分与消毒对象接触。
(7)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要充足这里所讲的使用剂量,即在每平方米使用配制好的消毒药剂的量。
喷洒消毒时应使地面、墙壁、物品等表面都有一层消毒液覆盖(水泥地面每平方米大概需1000毫升左右);熏蒸消毒时应按立方米计算。
(8)消毒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多数消毒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消毒时应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伤及身体。
(三)生物消毒法1、发酵池法:适用于动物养殖场,多用于稀粪便的发酵,发酵池应远离居民区、河池和水源地,池内先垫一层干粪,然后将清除出的粪便、垫草、污物等倒入池内,快满时在粪的表面铺一层干粪或杂草,上面用泥土封好,经1-3个月即可出池。
2、堆积法:将清理出的干粪、垫草、污物等堆积起来至1-1.5米高时,外面封上泥土,如粪便太干可适量加水,密封发酵夏季2个月,冬季3个月以上,利用其自身发酵产热杀灭病原体。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用法1、火碱作用: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畜舍、栏舍和场地的消毒。
常规消毒取97份水加3份火碱,搅拌溶解后即成3%的火碱水。
2、过氧乙酸作用:可用于食具、工作人员衣物、手臂等消毒。
喷雾消毒1:200-400倍;熏蒸消毒:5-15毫升/立方米;浸泡消毒:1:500倍。
3、消毒王作用:用于预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耳病病毒等病毒性传染源及畜舍、器械、饮水、种蛋和带鸡消毒等。
定期消毒1:1500倍,饮水消毒1:3000倍,喷雾消毒1:2000倍;病毒性疫病传染消毒1:1000倍。
4、威特消毒剂5号作用:主要用于畜舍、畜栏、器具、种畜及饮水消毒。
畜禽饲养所1:1000-2000喷雾;疫源地消毒1:1000;饮水消毒1:5000-1:6000。
5、菌毒杀作用:本品能迅速杀灭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用于动物圈舍、饮水及器具消毒。
定期消毒,用水稀释1000-2000倍喷洒,饮水消毒1:2000-4000倍饮用。
6、二氧化氯作用:畜禽养殖用消毒剂,去污、去腥、除臭、灭藻。
畜厩禽舍1:800倍,疫情期1:500倍。
每隔2-3天消毒1次。
7、疫碘净作用:手术部位、器械、环境卫生、养殖场、公共场所的常规消毒以及控制疫情时的紧急消毒。
消毒:饮水消毒1:1000倍;禽舍、环境、器具消毒1:800倍。
8、漂白粉作用:用于畜舍、用具、地面、粪便和污水等的消毒。
注意不能作金属及工作服的消毒。
此药有强烈腐蚀性。
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喷雾后立即洗净。
混悬液配后在48小时内用完。
消毒:取5-20份漂白粉,加水80-95份,搅拌后即成为5%-20%混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