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我的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880.00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台阶公开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初中数学台阶公开课的核心概念,掌握相关的定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学章节:台阶问题;3.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台阶问题;(2)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台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台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台阶问题的特点,找出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台阶问题;(2)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定理和公式;(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悉台阶问题的解题步骤。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引导学生思考台阶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台阶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
11台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2.探究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默读法:指导学生在课后熟读课文,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品思想2.点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3.情景设置法: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创设文本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具有传统美德的谦卑精神。
培养学生面对人生困苦时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父亲这个农民的典型形象特征及其意义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难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多媒体出示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父亲是一座伟岸的大山,在无声中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父亲是一片汪洋的大海,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着生活的苦难。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是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扶你起来;在你困难时,会鼓励你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所以,父亲是平凡的,有时伟大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
二、认识作者三、初读课文,感知文章(一)预习检测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显示)(二)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吗?(三)阅读思考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四)在读课文,理清思路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本文是篇结构完整的小说,请同学们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学生思考交流,师点拨总结。
四、熟读课文,走进文本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2、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而台阶反而写的详细?3、结尾处,写父亲很少跨出家里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4、说说你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2023公开课心得体会15篇公开课心得体会1优秀教师们的课,深深折服了在场所有的老师,让人听来,深深感叹!我更是惊叹又赞赏!在本次课上,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出了学生的潜力。
教师表现出的新思路、新设计、新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们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新课引入趣味化、揭示概念深入化、点拨规律条理化、练习形式多样化、选题难度层次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技巧艺术化。
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设计风格迥异,真是万紫千红,而妙在各有奇趣,都有不同的闪光点,可以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借鉴。
这次听课,体会较深的是老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层挖掘,尤其是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不同数据,老师帮助并引导学生分析处理,并引导,除去干扰因素会有什么结果?这些真问题具有强烈的实际性和启发性,恰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
教法不一,却也各有千秋。
直观作图法,动画演示法,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实践证明,老师的智力思考劳动没有白费,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起来,热情也高涨,一节课,在愉快中渡过!这难道不是我一直追求的吗?简洁明快的板书,让人记忆犹新!用最少、最精炼的字描绘最重要的信息,真好!若要对听过的课一一说说体会,综合几点体会如下:1.知识整合,妙!采用不同的教学顺序,细细听来,十分恰当,对教材的重新整合的确体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也与教师的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的从生活应用中引出规律,有的从小组合作探究中得出规律,而引入新课都下了极大的功夫,有的联系生活激趣引疑,有的表演魔术振奋人心,有的自创教具紧扣课题,有的巧设谜语活跃气氛,有的师生配合搭台唱戏,教材上的实验不一定是最合理的,但教师有智慧,设计出新颖、有趣、创新、实效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