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150
初中台阶公开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初中数学台阶公开课的核心概念,掌握相关的定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学章节:台阶问题;3.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台阶问题;(2)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台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台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台阶问题的特点,找出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台阶问题;(2)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定理和公式;(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悉台阶问题的解题步骤。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引导学生思考台阶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台阶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
《台阶》优质课优秀课件篇1【教学目的】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3.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
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
(朗读文章。
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
无论人、事物。
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么,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
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么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
那么父亲是怎样庆贺的?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
找出来,看看他有什么特色?奋斗了大半辈子。
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
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
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么?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
台阶(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第四章第一节“运动的快慢”。
具体内容包括: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参照物,理解相对运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速度计。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学校操场上的运动员跑步,思考如何计算他们的速度。
2. 概念讲解:讲解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计算方法讲解: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4.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5.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讲解相对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参照物。
6.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3. 速度的合成与分解4. 相对运动和参照物的选择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运动员跑100米所需的时间,并计算他的平均速度。
答案:假设运动员跑100米所需时间为10秒,则他的平均速度为10米/秒。
2. 题目:甲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乙车行驶,乙车以2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甲车行驶,求两车相向而行的相对速度。
答案:两车相向而行的相对速度为40千米/小时 + 20千米/小时= 60千米/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速度的概念。
初中语文《台阶》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台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台阶》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台阶》,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农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台阶》的背景介绍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发表时间、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2 课文《台阶》的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台阶》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3 课文《台阶》的情节发展分析分析课文《台阶》的情节发展,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解情节发展对主题思想的揭示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生活和农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台阶》,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课文《台阶》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3.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课文《台阶》的内涵和意义。
3.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回答、练习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台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台阶》原文提供课文《台阶》的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相关辅导资料提供相关的辅导资料,包括作者介绍、作品背景、人物解析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课文《台阶》。
5.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课文《台阶》的内容和特点。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作品推荐向学生推荐其他与课文《台阶》相关的作品,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同类题材的小说等,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12 《台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散不去的回忆,走不完的路——《台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细节描写把握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2. 通过新旧台阶的对比,理解台阶对于父亲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音乐《父亲》进行暖场。
引导语:正如刚刚两位小伙伴在演讲中提到的一样——“父爱如山",父爱深沉。
父亲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我们仰望,父亲像一团缠绕的迷雾,让我们疑惑,父亲像一架登天的云梯,托举着我们向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李森祥的台阶中又是怎样的一位父亲。
2. 初读台阶默读课文,概括这篇小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3.细读台阶(1)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写了旧台阶,哪些段落写了新台阶。
在写旧台阶的时候,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儿?预设:A 旧台阶上有我散不去的回忆坐一坐,躺一躺,青石板上来乘凉抓石板,啃石板,啃了一嘴泥抹子蹦一蹦,跳一跳,跳门槛上摔一跤B旧台阶上有父亲的千丝万缕舒舒服服坐在台阶上坐在台阶上洗大脚板坐在台阶上磨刀吐雾(2)与旧台阶相比,新台阶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预设:新台阶气派,父亲不自在3. 品读台阶过渡: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建造一个新台阶呢?(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我们家的台阶低!”)文章围绕父亲写了哪些细节描写?透过这些细节,你能读到一个怎样的父亲?(1)景物描写(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4)神态描写围绕句式说话:我从读到一个的父亲。
4. 思考台阶父亲耗费了一生的心血,建造了九级新台阶,你觉得父亲这么做值得吗?预设:值得,因为父亲觉得台阶低,地位就低,他想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来赢得他人的尊重,他想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世人面前扬眉吐气。
不值得,因为父亲虽然建好了台阶,但是他的地位并没有提高,他的精神世界依然空虚,而他赖以骄傲自豪的资本——身体与力量,却已大不如前。
5. 回望台阶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自己的台阶,父亲有自己的台阶,我有我的台阶,同学们也必将有属于自己的台阶要去建造。
台阶教案公开课教案标题:台阶教案公开课教案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应用台阶的概念。
2. 学生将能够解决涉及台阶的问题,并运用相关概念进行推理和分析。
3. 学生将能够掌握台阶的计数方法,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台阶的概念及其计数方法。
2. 运用台阶的概念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2. 台阶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上的图片展示台阶,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台阶的认识和了解程度,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讲解:1.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白板上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台阶的概念。
解释台阶是由一级一级的阶梯组成,每个阶梯之间的高度相等。
2. 使用实际例子和图示,说明台阶的计数方法。
例如,从第一级台阶开始,每上一级台阶高度加一,直到达到目标台阶的高度。
3. 引导学生一起计算一些简单的台阶问题,以加深对台阶概念和计数方法的理解。
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份练习册。
2. 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台阶的练习题,包括计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练习。
3.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展示与总结:1.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 引导学生总结台阶的概念、计数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提供反馈和鼓励,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取得的进步和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台阶的概念,例如楼梯、台阶状的花坛等。
2. 提供更复杂的台阶问题,以挑战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检查学生在练习册上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台阶概念和计数方法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释他们的思路,以评估他们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在后续课程中,引入更复杂的台阶问题,如不等高的台阶、不规则形状的台阶等,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