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0.00 KB
- 文档页数:12
简单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_______和_______的一门科学.【解答】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故答案为:规律;结构.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惯性定律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牛顿C.爱因斯坦D.法拉第【分析】由我们了解的物理学史中不同科学家的贡献可判断此题的答案.【解答】A、哥白尼是日心说代表,不符合题意;B、牛顿建立了三大力学定律和发现了万有引力,符合题意;C、爱因斯坦是近代物理学代表,不合题意;D、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不合题意.故选B.3、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对近代物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述各项贡献中属于爱因斯坦发现的规律是()A.狭义和广义相对论B.单摆的等时性规律C.万有引力定律D.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根据我们对爱因斯坦及其在科学上主要成就的了解答题.【解答】爱因斯坦主要成就有:建立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单摆的等时性规律的提出者是伽利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选A.4、在自然界中,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雨后彩虹是________现象,闪电是________现象,冬天北方下雪是________现象.(填“力”、“热”、“电”或“光”)【分析】(1)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2)闪电属于摩擦生电;(3)雪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解答】雨后彩虹属于光学现象;闪电属于电学现象;冬天北方下雪属于热学现象.故答案为:光;电;热.5、科学探究主要方法以_______和_______为基础的科学.【分析】科学探究结论的得出离不开观察和实验.【解答】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故答案为:观察;实验.6、纵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_______的发展._______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分析】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地发展,正在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答】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许多物理规律是在大量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发现的,所以实验探究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故答案为:生产力;实验探究.7、课本《希望你喜爱物理》中展示了“日出奇观”“闪电”等一幅幅真实的照片,这些完全来自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只是自然现象之一瞥,其展示目的是()A.感受神奇,激发了解自然界奥秘的渴望B.物理学是有用的,但令人叹止C.自然界奥妙无穷,但神圣而不可侵犯D.人类无法揭示自然的奥秘解析:大自然的神奇确实让人惊叹,但这些神奇的现象,通过人类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是可以解释的.因此,我们在感受神奇的同时,更应渴望了解自然界之奥秘.故选A.简单1、下面几个有趣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热现象的是()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能煮熟食物B.1988年在我国山东蓬莱海面出现一次奇特的日出现象,双日重叠,蔚为壮观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D.每年八月,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此时海水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扑来【分析】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但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内能.【解答】A、在地热喷泉架一个锅,锅内的食物从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而被煮熟,属于热现象;B、奇特的日出(双日重叠)现象,属于光现象;C、下雨时,天上先出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大于声速,不属于热现象;D、钱塘江口出现大潮,是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不属于热现象.故选A.2、17-18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________时代;19世纪,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________时代.【分析】本题应掌握17-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19世纪,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解答】17-18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和热力学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动力时代,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从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故答案为:蒸汽,电气.3、20世纪以来,物理学在更深的物质结构层次时空领域内和更广阔的智能化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人类开始步入一个信息化、的_______新时代.【分析】本题应掌握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解答】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物理学在更深的物质结构层次时空领域内和更广阔的智能化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故答案为:高科技.4、请把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三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及他们所取得代表性的成就用线连接起来.伽利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建立相对论爱因斯坦发现摆的等时性.【分析】根据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贡献答题.【解答】伽利略发现了等时性原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建立了相对论,连线如下所示,故答案为:如上所示.难题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现象的是()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分析】化学现象是指伴随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现象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现象.B、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现象.C、钢水浇铸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现象.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现象.故选C.2、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A.哥白尼(日心说)B.牛顿(量子力学)C.爱因斯坦(相对论)D.伽利略(论证和宣扬日心说)【分析】根据哥白尼、牛顿、爱因斯坦、伽利略对于物理学的贡献来作答.【解答】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定律;完整的《量子力学》体系和相对论及质能方程是爱因斯坦发现的;伽利略是最早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人,有力的论证和宣扬日心说.故选B.3、“世界物理年”是哪一年()A.2004年B.2005年C.1905年D.2006年【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史中对联合国确定“世界物理年”的时间和理由的了解,做出选择.【解答】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之一是创立“相对论”.故选B.4、以下哪一个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焦耳【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物理学家是牛顿.【解答】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不是伽利略、爱因斯坦和焦耳,故B正确.故选B.5、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居里夫人(M.S.Cure,1867~1934),两次获得若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这体现了科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_______,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_______自己的错误观点.【分析】根据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玻尔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进行解答.【解答】(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这体现了科学家们的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2)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若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者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的努力工作.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四年提炼出来的.这体现了科学们孜孜不倦、刻苦认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3)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故答案为:(1)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敢于坚持真理;(3)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6、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落得快!”2000多年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从逻辑推理和一些简单的实验使他确信: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同一高度落下的轻重不同的物体是同时落地的.这个结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真是一件天大的奇闻.许多人用谩骂的口吻说伽利略在胡说八道,伽利略便决心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伽利略登上54.62m的斜塔,一手拿着一个10Ib(磅)的铁球,一手拿着一个1Ib的铁球,喊了一声“大家注意”,举在等高的双手一松,两球一齐开始下落了,差不多是平行地下降着,并一齐着了地!实验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1)阅读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去做?【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可知:实验探究的重要性;(2)正确理解伽利略正义、积极、进步的精神,说一下他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的影响.【解答】(1)阅读后可知: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不同,通过实验让人们改变原来的观点,知道伽利略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可知:不迷信权威、亲身和反复的实验,所以进行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2)根据感受,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等等.难题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一听,用这种听的方式来选碗是利用()A.声学知识B.光学知识C.热学知识D.力学知识解析: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一听碗所发出的声音品质好坏,若声音纯正、清脆、则是好碗;若声音沙哑,则是坏碗,主要是利用生足声学知识.故选A.2、关于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的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cmB.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约为5s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D.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A、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所用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一份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g,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的气温比体温低,不可能为5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3、感受神奇:点燃一支蜡烛,请你对着蜡烛吹,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再在蜡烛前放一玻璃瓶,请你先猜想一下:此时对着蜡烛吹,情况会怎样?实际做一做,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解析:点燃一支蜡烛,对着蜡烛吹,观察到蜡烛被吹灭.再在蜡烛前放一玻璃瓶,猜想:此时对着蜡烛吹,蜡烛不会被吹灭.实际做一做,观察到:蜡烛还会被吹灭.4、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宇宙飞船进行“模拟航天员“试验的是()A.“神舟二号”飞船B.“神舟三号”飞船C.“神舟四号“飞船D.”神舟五号“飞船解析: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宇宙飞船进行“模拟航天员“试验的是“神舟四号“飞船.故选C.5、你知道物理的应用有多广泛吗?你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都用到了物理知识,请你列举几例,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了解它们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解析: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水器、空调等.6、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出初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去:距离,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多智慧呢?这个故事写得生动而又寓意深刻,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①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___________;②他们探索自然现象时态度是___________;③他们在辩论中,各抒已见,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④他们对孔子的议论说明两小儿___________.【分析】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我们通常根据生活经验对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分析辩论,严格根据科学原理进行分析解释.【解答】①他们把日初和日中进行比较,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对比法;②他们都根据自己的判断角度事实求是的回答自己的观点;③他们在辩争中不接纳对方观点,表现了他们认识上有片面性;④这两个小孩都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故答案为:①对比法;②实事求是;③认识上有片面性;④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1.1希望你喜爱物理一、夯实基础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为1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D.普通中学生跑lOOm用时约10s2、下列全是时间单位的是()A.小时、分钟、秒B.年、光年、月C.天、小时、米 D.小时、年、光年3、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健康的小明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A.质量50kg B.身高160mC.体温37℃ D.步行速度1m/s4、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体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拿磁体吸了一下硬币”。
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二、能力提升5、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D.大胆的猜想与假设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们已得出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认真做好实验记录三、课外拓展7、(多选)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是指()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 B.科学的探究方法C.制订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 D.大胆的猜想和假设8、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9、下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
A.哥白尼——万有引力B.伽利略——量子力学C.牛顿——运动定律D.爱因斯坦——浮力定律10、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或数据)时,要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在数据记录时,要尊重事实,不要拼凑()A.不可杜撰B.美化数据,让数据符合实验的分析C.把不容易显示出的数据,根据要求添加和制作D.以上说发都不对参考答案一、夯实基础1、【答案】A【解析】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此选项正确;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此选项错误;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升旗唱一遍国歌的时间在47s 左右,此选项错误;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
2019年沪粤版初二上册物理-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2.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该次列车从“武昌”到“广州东”的行驶时间为()A.2小时21分B.10小时20分C.13小时15分D.无法判断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A.1.65mB.1.75mC.1.85mD.1.95m4.一支未使用过的2B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A.10cmB.20cmC.30cmD.40cm5.以下关于误差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是实验过程中的错误B.只要认真规范操作误差可避免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D.以上说法都不对6.我们初二物理教材的长度大约是()A.2.581mB.25.81dmC.25.81cmD.25.81 mm7.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41 cmB.2.357 cmC.2.35 cmD.2.36cm8.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仪器有关B.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二、多选题10.同学们参加体育健康测试,你认为下列成绩记录符合实际的是()A.立定跳远的成绩是2.50米B.男子1000米跑的成绩是50秒C.女子800米跑的成绩是40秒D.掷垒球的成绩是48米11.物理学中研究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综合测试题-沪粤版(含答案)(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22独家原创)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开设书法课进行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悠久的文化艺术,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
如图所示为学生练习书法时的情景,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知,该书法纸每个米字格的边长约为()A.1 cmB.10 cmC.2 dmD.0.3 m2.(2022广东德州期中)如图所示的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卷尺B.螺旋测微器C.三角尺D.机械停表3.(2022江苏滨海期中)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 BC D4.(2022独家原创)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央行发行了面值10元的普通纪念币。
下列关于该纪念币的相关测量,错误的是()A.用累积法可测量出纪念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和三角板利用平移法测纪念币直径C.用细棉线绕纪念币一周,测出纪念币的周长D.用刻度尺直接多测几次纪念币的直径,算出平均值5.(2022安徽六安月考)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读数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B.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可以把量筒举起C.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6.(2022广东融水期中)小伟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 cm、18.52 cm、18.11 cm、18.50 cm、18.51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测量结果的数据都是正确的B.最后结果应记为18.512 5 mC.18.50 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D.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 cm7.(2022安徽霍邱期中)小红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2、东京奥运会体育项目中,用时间记录运动成绩的是()A.铅球B.长跑C.跳高D.跳远3、光年是()A.长度单位B.时间单位C.速度单位D.密度单位4、如图,中学生的手掌长度约为()A.15m B.15dm C.15mm D.15cm5、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6、如图,小嘉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此时物块的长度可记为()A.9.8厘米B.1.9厘米C.18.0毫米D.19.0毫米7、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A.量程为0-15 cm,分度值为0.5 mm B.量程为0-10 m,分度值为1 dmC.量程为0-30 cm,分度值为1 mm D.量程为0-3 m,分度值为1 mm8、甲、乙两个物体同时,在同一位置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B.甲的速度等于25米/秒C.以乙为参照物,甲在竖直向下运动D.第6秒时,乙在甲上方0.6米处9、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综合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一位身高约180cm的外国友人正在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合影留念,图中“冰墩墩”站立的底座左右宽度约为()A.0.2m B.0.9m C.1.6m D.2.0m2、人的身体中藏有许多“尺”,“一拃”是指成年人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如图所示。
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A.门的高度B.课本的长度C.课桌的高度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3、一只粉笔的长度最接近()A.1m B.1dm C.1cm D.1mm4、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该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A.mm B.cm C.dm D.m5、小蒋同学参加体育测试,下列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A.铅球成绩为70m B.立定跳远成绩为10mC.200m跑步用时29s D.跳绳1s跳100次6、估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估测中最接近事实的是()A.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kg B.同学们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36 ℃C.初中生跑100m所需的时间约为9s D.普通居民住房的房间门高约2m7、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L DN8、如图,小嘉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此时物块的长度可记为()A.9.8厘米B.1.9厘米C.18.0毫米D.19.0毫米9、一名标准身材中学生的手上最接近6厘米的是()A.手掌长B.手掌宽C.大拇指长D.手指宽10、世界上有很多古老文明会利用人的身体丈量世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2、人的身体中藏有许多“尺”,“一拃”是指成年人伸开五指,拇指与中指间最长的距离,如图所示。
下列长度约为4拃的是()A.门的高度B.课本的长度C.课桌的高度D.人正常步行2秒所经过的距离3、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
”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①相信这种说法②建立新的假设③查找资料研究④亲自动手实验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A.①③①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4、图中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是()A.B.C.D.5、如图所示,是服装店内贴在墙壁上的刻度尺,可以方便儿童测量身高,该刻度尺的数字对应的单位是()A.mm B.cm C.dm D.m6、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7、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l为()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8、如图,小嘉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此时物块的长度可记为()A.9.8厘米B.1.9厘米C.18.0毫米D.19.0毫米9、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避免误差的产生B.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误差C.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D.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10、小明同学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4.42cm、4.43cm、4.94cm、4.42cm、4.44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4.42cm B.4.4275cm C.4.43cm D.4.53cm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1、学完测量知识后,炎炎进行读数练习。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某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①18.40cm,②18.42cm,③18.43cm,④18.41cm,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A.18.415cmB.18.41cmC.18.42cmD.18.4cm2.要比较准确的测量出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比较科学而简单的办法是()A.做一根分度值为1m,长为100m的皮卷尺进行测量B.打开地图,根据地图上给出的比例尺,然后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北京到珠海的距离,再进行换算.C.利用汽车行驶中里程表计数的变化D.将公路等分成n 段,测出每段的长度,再由ns算出.3.下图中所列仪器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卷尺B.游标卡尺C.螺旋测微器D.挂钟4.要测一个摆(如图OA)的摆动周期,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B.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后再返回到OB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C.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这样重复测多次后求出所用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所求D.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让摆来回摆动多次,当其最后回到OB位置时停止计时,用所测时间除以来回摆动的次数即为所求5.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
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米B.分米C.厘米D.微米6.测量某个圆锥体的高时,三次测量结果分别为2.12 厘米、2.12 厘米和2.14 厘米,则圆锥体的高应取()A.2.1266 厘米B.2.12 厘米C.2.127 厘米D.2.13 厘米7.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两条纸带,如图所示,某小组4名同学观察纸带后,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第一条纸带点与点之间距离不均匀,说明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B.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不论怎样拉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
C.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拉纸带的时间是0.14秒。
D.以上说法都有错误。
8.某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得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分别为18.4cm、18.3cm、18.6cm、18.72cm 和18.5 cm,该铅笔长度最接近于()A.18.6cmB.18.5cmC.18.4cmD.18.3cm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④⑤⑥②C.③①⑤⑥②④D.③①⑤④⑥②二、多选题10.如图所示的仪器读数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秒表的读数是5分37.5秒B.乙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6NC.丙图中的温度计的读数是14℃D.丁图中的刻度尺的读数是4.50cm11.下列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A.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B.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扩散会加快吗?C.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吗?D.通过导体的电流增大时,该导体会发生哪些变化?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正确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3.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数值一定相同14.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多次测量。
下列与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的实验中多次测量加热时间、沙子和水升高的温度目的相同的实验是()A.在建立密度概念中,需要多次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B.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C.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中的电流D.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灯泡中的电流15.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环节,物理实验的结果要通过测量才能达到.但测量时会产生误差且不可避免,下面哪些方法能减小误差()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换一把分度值小的刻度尺C.使用零刻度线没有磨损的刻度尺D.先测量出一本书的厚度,然后除以纸张数三、填空题16.如图,测得圆筒的外径是________cm,若圆筒的内径是11.1mm,则筒壁的厚度为________cm。
17.如图所示,甲中刻度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18.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圆形物体的直径是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19.(2017•怀化)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20.如图,请你仔细观察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21.如图所示,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cm.四、实验探究题22.在测量铅笔长度时,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__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
(3)若皮尺来测铅笔的长度,且用力拉这种皮尺时,皮尺形变很明显。
那么在拉紧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3.我们知道,测量时总存在误差,通常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叫做绝对误差.初中电学实验中所用电流表的准确度等级﹣般是2.5级的.2.5级电流表的含义是,用该电流表测量时的最大绝对误差不超过满刻度值的2.5%.下表给出了用2.5级电流表测量电流时,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与百分误差(即最大绝对误差与电流表读数之比的百分数)之间的关系.(1)上表中的最后一空处相应的百分误差应是________%.(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电流表的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百分误差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3)如果用准确度等级是2.5级的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求百分误差小于3.75%.则该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应大于满刻度的________.五、综合题24.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________;(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________;(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________.25.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解:木板的长度为L= ==18.415cm≈18.42cm.故选C.【分析】为减小误差,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木板的长度四次,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解答】由于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很长,如果实地测量则费时费力,所以选项A、C、D不符合要求.故选B.【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京珠高速公路的里程很长,如果实地测量则费时费力,不符合实际情况.3.【答案】D【解析】【解答】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都是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挂钟是测量时间的仪器,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分析】知道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挂钟等测量工具的作用。
4.【答案】D【解析】【解答】解:A、C、摆从B点开始运动,依次经过A、C、A回到B点,是一个周期,两选项对周期理解错误,导致测量结果错误;B、D、对周期理解正确,B选项测量一次作为最终结果误差较大,需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摆的周期.选项B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分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直接测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采用累计法进行分析计算,可测出单摆来回摆动多次(如30次)的时间,再计算出来回摆动1次的时间.5.【答案】D【解析】解答: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所以.故选D。
分析: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6.【答案】D【解析】【解答】首先对三次测量的结果求取平均值,再通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圆锥体的高h= ≈2.13cm.故答案为:D.【分析】减小误差常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题目中测量了圆锥体的高三次,求出平均值即可;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7.【答案】B【解答】A. 打点计时器按照我国交流电的频率工作打点,我们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解析】即每秒钟打点50次,则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A不符合题意;B. 由于打点计时器均匀的振动,所以时间间隔总是相同的,与纸带拉动速度无关。
B符合题意;C. 第一条纸带有7个点,6个间隔,所以拉纸带的时间是0.12秒,C不符合题意;D. B符合题意,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打点计时器按照我国交流电的频率工作打点,我们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即每秒钟打点50次,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8.【答案】B【解析】【解答】五次数据中18.72cm与其余数据不同,精确到了毫米,因此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根据四次测量数据,可得铅笔的长度是L==18.45cm≈18.5cm。
故答案为:B。
【分析】去除偏差较大的错误数据,求平均值即可.9.【答案】C【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依次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评估、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故选C.【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是什么.二、多选题10.【答案】A,C,D【解析】【解答】解:由图知:A、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5”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5min7.5s.此选项错误;B、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后3个小格处,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此选项正确;C、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低于0℃,为﹣14℃.此选项错误;D、刻度尺上1cm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2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2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4.0cm对齐,估读为4.0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00cm,而题目中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造成读数偏大.此选项错误.故选A、C、D.【分析】①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③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④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1.【答案】B,C【解析】【解答】解:A、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具体与哪个因素有关没有明确提出,所以此问题不易探究,A不符合题意;B、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故可以探究“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扩散会加快吗?“,B符合题意;C、导体的电阻大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有关可以进行科学探究,C符合题意;D、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这里没有确定具体的因素,也就是自变量不确定,所以此问题不易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