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语卢虹万种情-琵琶独奏《草海》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118.63 KB
- 文档页数:3
林海琵琶作品《琵琶相》鉴赏作者:王欣洁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02期摘要: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之中,琵琶是最为深奥与婉转的,它以自身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与革新。
在21世纪,“新民乐”的潮流不断发展,也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琵琶作曲的变革与发展,琵琶作品的传统形象被不断的革新,以更加新颖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笔者通过对林海创作的《琵琶相》简单解析,从演奏技法、乐曲特点和创作手法的方面入手,真正的揭示新型琵琶曲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琵琶;琵琶相;新民乐;传承;林海琵琶是我国民乐史上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从它开始出现一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两千多年。
在这段发展的时期,我国优秀的民乐人不断的对琵琶的演奏和作曲进行变革和创新,促成了乐曲自身形制持续不断的发展,更多优秀的琵琶作品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近年来,很多民乐家都在尝试着将传统的琵琶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新《琵琶相》,是我国优秀的琵琶音乐之一,该音乐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林海所做。
在这首琵琶曲中,林海先生创造性的结合了多种现代音乐元素,打破了琵琶在人们眼中的传统形象。
此曲将琵琶作为主要旋律,并融入大提琴、钢琴、人声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使得琵琶自身源远流长的历史韵味充分的表现出来,乐曲中清澈、明亮的音色更是将琵琶的特点展现到了极致,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一、《琵琶相》创作背景“苍苍茫茫,女生幽幽唱,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事,三千年来众生相。
”姑苏的周庄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轻薄的雾气中犹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
来到此地的旅人,都会被其清幽的景色所迷住,深深的沉浸在其中。
就在这样的美景之中,音乐人林海静坐于水乡的茶馆之中,悠闲恬静的听着评弹。
林先生深深的被美妙的音乐所打动,随即便萌生出了创作琵琶音乐的想法。
人们通常所听到的琵琶音乐,大多以“武”为主,像《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之类的音乐。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与“武”相对的“文”的变现形式,是与其完全不相同的,也是总被人们所忽略的部分。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在我国现代民族器乐作品中,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是一首风格新颖、旋律优美、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佳作。
它由我国柳琴,琵琶演奏家王惠然在继承了中国民乐的优秀传统后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创作而成,是反映建国后我国少数民族新生活的一部成功力作。
《彝族舞曲》是一首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的乐曲,它仿佛是一幅用音乐描绘山乡的风俗画:月色朦胧的山寨、轻歌曼舞的彝族少女、围着火堆跳跃的强壮小伙、一对对细声絮语的情人……乐曲采用的是正统的a羽调二部曲式结构,但同时也糅合了我国传统乐曲常用的多段体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全曲共分九个段落:第一段是乐曲的引子,旋律首先在调式主音上慢起渐快的展开,随后出现上方小三度进行颤音,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犹如看到彝族山寨在朦胧月色下烟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接着琵琶用一弦作背景在二弦低音区演奏出深沉浑厚的旋律,像是远方响起悠扬的葫芦声,召唤彝家青年男女聚会一起,一个令人期待的欢乐夜晚在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
乐曲第一部分(第二段)是主旋律的显示部。
这是一段优美抒情的慢板,柔美轻巧,富于弹性的旋律,饱含着淳朴深情和醉人的韵味,塑造了彝家少女婀娜多姿、娇柔羞涩、翩然起舞的音乐形象。
作者出色地继承并发扬了我国传统琵琶文曲中有关“推拉吟揉”等技巧,充分美化余音,使旋律格外动听,表现出东方民族那种特有的细腻含蓄的感情。
这段由彝音调而化成主旋律创作的成功,使此乐段成为我国民乐中的经典乐段。
随后旋律经过变形展开后又重复出现,构成乐曲第一部分的小三段结构。
这里音乐既有短促节奏和舒展音型的对比、与正副旋律的互补,在技巧上也有弹挑和长轮的区分,把琵琶那种缠绵委婉、沁人肺腑的特色表现得入木三分、异常动人。
乐曲第二部分是展开部,包括三、四、五、六段,是快板部分,它是主旋律的变奏发展。
这段音乐节奏欢快粗狂、音调刚劲有力,富有鲜明的音乐个性。
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热情豪放的形象和健美强悍的舞姿。
渔歌赋交响乐赏析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
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
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
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
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浅析琵琶乐曲赏析及演奏要点作者:何丽娜来源:《剧作家》 2014年第4期何丽娜说起琵琶这一乐器,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很多著名的琵琶乐曲。
《琵琶行》《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夕阳箫鼓》《月儿高》《塞上曲》《渭水情》《赶花会》等等。
琵琶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真是令人称奇。
琵琶乐曲按其年代可划分为古代、现代、当代乐曲。
除此之外现在还出现了一大批世界名曲改编的琵琶曲,演奏出独具特色的风格。
下面我就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进行分析欣赏。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在1960年根据云南彝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成,乐曲共分七个小段落,乐曲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开始,散板引子过后,是用双弦滚奏出悠扬的类似笛声、曲调选自彝族民歌《海菜腔》,第二段的音调是根据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改编的,它在琵琶的中音区演奏,是最精彩的部分。
运用了推挽技巧描写了女性的优美舞姿。
第三段、第四段是依此变奏而来的。
第五段以强劲有力的节奏,同前几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音区分层的变化提高达到乐曲的最高潮,用以描写了彝族山寨迷人的夜晚和年轻人欢快舞蹈的场面。
《大浪淘沙》乐曲分三个段落:第一段以缓慢从容但富有变化的音调表达了阿炳对黑暗现实的质疑、不平与激愤,乐曲有较深的意境;第二段在节奏和音调上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旋律具有内在的推动力,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第三段是乐曲结尾,选材与唢呐曲《将军令》的部分曲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活泼,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全曲。
《龙船》此曲表现了江南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的热烈欢腾的场面和人们欢度佳节时的喜悦心情。
琵琶模拟的锣鼓声、器乐声、歌唱声,此起彼伏,很是热闹,乐曲由四段小曲组成的,按照民间的习惯,乐曲的四个段落象征着四条龙船乐曲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和江南民间风格。
《唱支山歌给党听》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琵琶模仿山歌似的笛子作引子,引出优美抒情,深情内在的歌唱性旋律,在乐曲进行中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或划、或双、或分在慢速中的音乐丰富,节奏感明显。
论琵琶演奏中的情感体验周善美摘要: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的琵琶教学,就要充分发挥琵琶演奏艺术的优势,把演奏中的情感体验调控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得到提高的终极目的关键词:琵琶情感体验原始积累琵琶是我国民族器乐中最具有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琵琶演奏艺术是演奏者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和肢体运动想结合,运用演奏技巧(生理技能)和音乐表演技巧(情感体验)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内涵。
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在《音乐美学漫笔》中说过:“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音乐就是传情,声音只是一个工具。
”所以音乐表演技巧是建立在演奏技巧基础之上,而演奏技巧是为音乐表演技巧服务的,在整个琵琶演奏过程中,情感体验犹如音乐的灵魂,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体验是琵琶演奏的关键在琵琶演奏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乏有这样的经历,某乐曲尽管音准、节奏、演奏十分准确,无懈可击,但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是白开水一杯,淡而无味,引不起听者的情感共鸣。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想,原因固然不少,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即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演奏中的表情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缺少情感体验,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情感体验比较肤浅,从而导致了艺术感染力的贫乏。
一首好的乐曲之所以能长久地被人们喜爱、接纳,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她的美,一首美的乐曲,也是艺术美存在的价值,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潜移默化,通过她的艺术之美发挥感染功能。
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意志的表达和智慧创造的载体,历来是人类思想交流,情感表达的高级形态和有效方式。
创造音乐是人类追求美好理想、寄托崇高情操,表现审美情趣、满足审美需求的最令人向往的表现形式之一。
假如我们在演奏过程中仅仅强调音准、节奏等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了演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其结果必然是乐曲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得不到应有的挖掘与提升,所演奏的乐曲肯定是苍白无力,缺乏表现的,所以情感体验是琵琶演奏中的关键,应该在重视演奏技巧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进而通过乐曲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实现琵琶演奏最终的目的和价值。
琵琶语赏析这首曲子,有意无意的,听了很多年。
首次是于高二时赶往学校的路上。
蹬着自行车一路狂飙时隐约听见路边的茶楼飘出零星片段。
当时不知曲名,只是感觉挺可惜。
听着像是清澈宁静的曲子,被进出的人声已经马路上的车流搅得零零碎碎的。
其后是在校园。
中午放课后尚有课业未完,待到起身时教室已经空了。
整个校园里亦仅有寥寥数人。
听出广播里的旋律是之前偶遇的片段。
感觉空气中流淌着亲切,以及惊喜。
那是一档音乐赏析节目,从中得知,曲名是《琵琶语》。
托人下载来听。
初次细闻《琵琶语》,从听到的那一刻起,该曲就把我带入到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里,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起初当是古筝。
后经他人指点及反复对比,发现声音虽然像,但还是会有区别的,琵琶声音那么清脆,古筝声音比较醇厚。
可能是与共鸣箱的大小有关吧。
那绝美的声音,让我想到了易逝的情感。
无论曾经的海誓山盟是怎样的真诚,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究曲终人散。
配白居易的琵琶行不太合适,但是叫琵琶语还是很贴切的,可能真是商人重利轻别离,不管你如何挽救你们的感情但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琵琶声响起时,我看到桌子上的玻璃茶杯中两片茶叶相连飘动,好像两人牵着手,时而分离,时而相拥,起起伏伏,跌跌荡荡,终沉于杯底……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孔雀东南飞的悲伤。
后来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发现是电影插曲,果然是离散的曲调呢。
好神奇的曲子,无处不在么……不过还是觉得单纯作为一个独立的曲子来欣赏比较好。
意境很好,自己写日记的时候会听,很有回忆感。
琴声如诉依然是一曲《琵琶语》使人消魂。
能活在这样一种单纯美妙的音乐和这一片秦砖汉瓦遗风的蓝印世界,只有心的震颤和宁静,我沉迷于这种奢侈。
宛如看见于千年古镇之上,巨幅的蓝印花布悬天而挂,迎风摆着。
若窈窕古韵美女,洗尽铅华般素然站立在时光的展窗。
琵琶曲《草原小姐妹》作品分析及艺术感受作者:刘明洋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7期【摘要】我国传统的弹奏乐器琵琶是中国乐器中的一件瑰宝,享有“弹拨乐器首座”的美稱,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在我国民族乐器中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草原小姐妹》这首作品有浓浓的蒙古族曲调特点,主题明亮欢快,风格活泼清新,又加上琵琶创新指法的巧妙结合,音乐细腻动听。
本文通过研究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对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进行透彻分析。
【关键词】琵琶;音色;表现力;演奏指法【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琵琶在中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音色清丽雅致。
[1]作为中国古典乐器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高雅之美誉。
[2]《草原小姐妹》是琵琶曲中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乐曲主题音调取自吴应炬的同名歌曲,蒙古风格浓郁,清新活泼,作品生动流畅,形象鲜明,是值得每一名琵琶演奏者弹奏和研究的经典作品。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草原小姐妹》是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琵琶独奏版本,由琵琶大师刘德海创作改编。
刘德海,我国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是中国琵琶的先驱者,对近现代琵琶的演奏艺术做出很大贡献。
创作了《天鹅》《老童》《童年》等优秀乐曲。
这首作品表现了蒙古族的小英雄玉荣和龙梅不顾个人危险在暴风雨中勇敢保护羊群的真实英雄事迹。
这个事迹颂赞了祖国新一代年轻孩子的革命精神与共产主义作风。
二、作品分析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础元素,通俗地说就是“表现什么”的问题。
[3]这个作品是单乐章结构,包括四个部分: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一)草原放牧“草原放牧”是作品的第一段,这一段主要是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具有非常浓郁的蒙古族风格。
引子部分模仿马头琴的音调,使人置身于辽阔的草原情景中。
紧接着进入主题,几次不同的重音的反复和转换,以前十六和后十六为主的节奏型律动感足,表现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无忧无虑欢快玩耍的开心场景。
古筝名曲弹奏重难点点评点评曲目-《秦桑曲》《孔雀东南飞》《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秋思曲》《战台风》古筝名曲弹奏重难点点评点评曲目:《秦桑曲》《孔雀东南飞》《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秋思曲》《战台风》《云庆》《香山射鼓》《纺织忙》《渔舟唱晚》《秦桑曲》是陕西秦筝流派筝曲典型的代表作品传家宝一。
曲作者周延甲和强增抗先生,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音调创作而成。
根据乐曲曲意,曲名出自李白一首唐诗,在这首《春思》中写到:“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取诗中“秦桑”二字为名,乐曲通过泳叹性的曲调,描述了一位妙龄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悠怀和长思。
Jz 《秦桑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练,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是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
全曲由“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创作而成。
在不长的引子(八小节)音乐中,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
慢板以其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
快板部分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
乐曲最后六小节的尾声是与快板一气呵成而结束全曲的,在节奏上散而不松,情绪上紧而激动。
这首乐曲在旋法的格式上更接近于传统,比较美、感情真、韵味浓、地方音乐风格鲜明的四大特点。
乐曲演奏要点:1)四级音⑷的音高介于(原位4)和(升4)之间;七级音(7)的音高介于(原位7)和(降7)之间,这些音可称为“中立音”,或“微升4”、“微降7”音。
在筝曲记谱中,一般只作整体说明,不再标记这些“中立音”。
“中立音”的游移性,通常是“4”音向“3”音倾向游移,“7”音向“6”音倾向游移。
2)右手大指双托加左手滑音时,左手的按滑要柔、缓,不要过快。
3)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或交替按弦时注意音准、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右手大指触弦要讲求浓、厚、深的音色,切忌音色漂、浮。
5)在慢板与快板转接处出现了七度大跳音程,它具有“甩腔”的特点,左手的滑颤尤为重要。
一夜春风吹雨染绿江南两岸——琵琶独奏曲《春雨》赏析陈婷【摘要】琵琶独奏曲《春雨》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作者是朱毅、文博。
此曲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亮相,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此后被各专业院校列为琵琶教材、考级曲目、比赛曲目和音乐会演出曲目。
深受听众和专业人士喜爱。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1页(P63-63)【关键词】琵琶独奏曲;《春雨》;赏析;两岸;江南;八十年代;民族器乐;专业院校【作者】陈婷【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48.33琵琶独奏曲《春雨》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作者是朱毅、文博。
此曲在济南举办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亮相,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此后被各专业院校列为琵琶教材、考级曲目、比赛曲目和音乐会演出曲目。
深受听众和专业人士喜爱。
经历了文革长达十年文化艺术的荒漠岁月,《春雨》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向人们呈现艺术春天的到来。
春雨过后,万物生长,百花争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乐曲结构严谨流畅自然,以江南评弹曲调为基础,刻画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水乡画卷。
引子,乐曲的呈示部,用纯净的泛音音色组四句象五言诗一般的乐段。
错落有致,上下呼应,自然清晰。
如同晶莹剔透的雨滴,轻盈飘洒,落在池塘中、草地树叶上,发出令人愉悦的声响。
演奏时应注意右手的力度控制和两手泛音点的协调。
动作手势要有吟诗般的感觉。
第一乐段,轻快的行板。
以轻松愉快的评弹过门曲调为音乐动机,不断地加以展开。
采用了加花变奏、音区变化模进、离调等手法,使旋律进行的十分优美、清新、流畅。
不由使人陶醉在细雨霏霏的江南绿色田野中。
仿佛见到窈窕的姑娘身穿蓝印花布衣裳,头戴印花头巾穿行在田间或栽秧、或采茶、或嬉戏。
春意盎然;好像闻到了那漫野的油菜花香;又如同听见那不时传来的滚滚春雷声,使人能联想到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产生无限的遐想。
调式中升4的出现,如雨后春笋般的清新,逐渐很自然的过渡到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