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1 人口增长模式01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464.00 KB
- 文档页数:5
地理必修Ⅱ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转变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又称人口发展模式,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阶段划分及模式类型1.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①东部地区—增长较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考向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不同的国家),回答1~2题。
1.图中1、6、12三个国家最有可能分别位于(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B.北美洲、欧洲、亚洲C.非洲、亚洲、欧洲D.欧洲、亚洲、非洲2.图中2、3两个国家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新增人口过多B.老年人口多C.劳动力素质低D.劳动力过剩1.D 2.B[第1题,图中1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很可能属于发达国家;6国、12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属于发展中国家,但12国的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也较6国高,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第2题,图中2、3两个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更低,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出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人口年龄结构为老龄化。
]解题技巧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模式的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基本属于“三低”模式的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在进行人口增长模式判断时,不管试题提供的是哪种资料,我们都可以通过资料得出该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而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是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得到的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制约。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原始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过渡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包括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老龄化问题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负担加重,解决措施包括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和健全社保。
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解决措施包括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和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矿产资源、森林和淡水。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即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人口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应该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对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有影响,但对全球总人口没有影响。
人口迁移的判断需要满足三个要素,即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和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包括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以及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等。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有影响,包括利和弊。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政治、社会和人口迁移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政治方面,国家政策、战争和政治中心的变更都会对城市产生影响。
【重点知识讲解】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①纬度位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②海拔高度:主要集中于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
③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带。
④大洲:各大洲和地区人口分布及不平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约85%。
⑤国家: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2016 年底,世界人口超1 亿的国家有13 个;⑥经济:世界人口城乡分布的总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下降。
2.世界人口分布区(1)人口稠密区——(①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农业发达;(②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工业发达。
(2)人口稀疏区——①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②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③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④湿热的热带雨林。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①人口分布不平衡(黑河-腾冲为界);②从东西方向看: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③从自然条件看: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④从经济条件看: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⑤从民族条件看: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要)【课堂练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中低纬度地区D.高纬度地区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B.内陆地区C.山区D.平原3.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高原B.丘陵C.平原D.山区读“中国人口分布图”(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导致甲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源C.植被 D.土壤5.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A.气候和地形 B.地形和经济C.气候和科技 D.地形和科技下图中甲为“巴西主要城市和人口密度分布图”,乙为“巴西矿产资源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课时作业 01
读某年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统计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得出,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死亡率最低的是( )
A.上海 B.北京
C.西藏 D.宁夏
【解析】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结合图中上海、北京、西藏、宁夏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数据,很容易计算出死亡率最低的是宁夏。
【答案】 D
2.图中五个省级行政区自然增长率出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医疗水平的差异
C.文化水平的差异
D.自然条件的差异
【解析】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医疗水平等,但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 A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1972年 B.1975~1984年
C.1985~1990年 D.2000~2010年
【解析】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该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此时人口会出现负增长。
【答案】 C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男女性别比失衡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口老龄化严重
【解析】图中显示该国人口目前的增长情况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 D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5~6题。
5.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判读坐标图可知,甲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乙、丙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高—高—低”模式,再考虑乙、丙出生率的差异,可得出正确排序应为丁—丙—乙—甲。
【答案】 B
6.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故最可能表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甲。
【答案】 A
下图是我国某省1951年、1991年和2031年(预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 )
A.1951年、1991年、2031年
B.1991年、2031年、1951年
C.2031年、1991年、1951年
D.2031年、1951年、1991年
【解析】青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③最大,①其次,②最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②最大,①其次,③最小。
再根据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规律,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8.2031年(预测)该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比严重失调
【解析】由2031年(预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可知,该省2031年少儿比重小,人口增长速度慢,A项错误;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劳动力不足,B项正确、C项错误;2031年(预测)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中男女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基本持平,D项错误。
【答案】 B
(2017·深圳中学)下面左图为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历史变化示意图,右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所示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左图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解析】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看,该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大,人口增长模式应为“低—低—低”模式,处于左图中Ⅳ阶段。
【答案】 D
10.有关Ⅱ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B.新增人口数量上升较快
C.老年人口比重大幅上升
D.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轻
【解析】Ⅱ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新增人口数量上升较快,人口总数不断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很小,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大。
【答案】 B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如图),完成11~12题。
11.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当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与③相符。
【答案】 C
12.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
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④类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答案】 A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单独二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在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和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正被“单独二孩”新政替代。
据此回答13~14题。
13.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劳动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社会抚养率较低,负担较轻,被称为“人口红利”。
读图可知,2015年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可能会出现( )
①计划生育政策适度放宽②退休年龄延迟
③人口增长模式发生变化④医疗费用支出增加
⑤劳动力过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读图可知,2015年后,我国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总趋势是在下降,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排除⑤;即使是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是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低—低—低”模式。
排除③。
【答案】 B
14.针对上题所述问题,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大力引进外来移民
B.鼓励生育,大力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C.积极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D.加快城市化进程
【解析】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较低水平,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总数仍然很大,A、B项的做法错误;D项与题目设问无关联。
积极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可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 C
15.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如图1)。
材料三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5国(如图2)。
(1)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如何?这种变化会带来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2)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该国应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3)从材料三分析,世界上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国家?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有哪些启示?
【答案】(1)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这种变化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
对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来说,要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印度。
计划生育。
(3)发展中国家。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发展教育,实行改革开放等。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的25年,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
25年准备期这个概念,是相对2030年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而言的。
到那个时候,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超过30%,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将更大。
材料二2008年婴儿出生性别比为120.56,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期的男性比女性将多出3 000~4 000万人,这意味着有20%的婚龄期男性找不到配偶。
(1)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2)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速度较任何国家都快,这是我国实行________政策的必然结果,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试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3)目前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调,性别比失调有什么影响?为平衡性别比,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得出答案。
第(2)题,考查我国老龄化速度快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其措施可从解决老龄化问题方面入手。
第(3)题,性别比失调会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进而影响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经济结构;措施合理即可。
【答案】(1)老龄化(速度快) 性别比例失调
(2)计划生育提高老年人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关心照顾老人,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3)影响:造成将来男性婚配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及社会经济结构。
措施:①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②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③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④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