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515.14 KB
- 文档页数:2
缬沙坦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72例CAN患者分两组:治疗组41例予缬沙坦治疗,平均治疗(36.0±7.2)个月;对照组31例不予缬沙坦治疗。
动态观察患者血肌酐(SCr)变化以及血压、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结果: 经过36、34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分别有7例(17.1%)和11例(35.5%)发生初级终点事件,即SCr上升≥50%(P=0.10);治疗组联合终点事件(指患者死亡或返回透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8%和38.7%,P<0.01);且治疗组达到联合终点的时间也显著长于对照组(分别为53.9个月和41.5个月,P=0.02)。
治疗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P=0.013)。
缬沙坦治疗的常见副作用是高钾血症和贫血。
结论: 缬沙坦治疗可有效降低移植肾功能丧失发生率,延缓移植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关键词]肾移植;缬沙坦;慢性移植肾肾病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也称“慢性排斥”,是导致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1,2],其发病机制包括免疫性因素以及环孢霉素毒性、高滤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非免疫性因素。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导致CAN的一个关键性介质[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ade,ARB)能降低CAN患者血浆TGF.β和内皮素水平。
动物试验证实,ARB可抑制CAN大鼠移植肾组织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mRNA的表达,减少蛋白尿,延缓CAN的进展,提高移植肾存活率[4]。
国外学者观察到,肾移植患者应用氯沙坦(科素亚)治疗后不仅血清TGF.β水平降低,而且肾小球静水压降低,移植肾功能减退得以延缓[5,6]。
本前瞻性研究采用缬沙坦(代文)治疗41例CAN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研究作者:张光裕田丽娟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6期摘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属于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类药物,主要通过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I)受体直接作用来降低血压值。
缬沙坦属于比较常见的降低药物,是第一类ARB。
缬沙坦适用于各类轻至中度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对ACEI抑制剂不耐受的患者。
本文就缬沙坦的临床研究进展这一问题做了相关分析介绍,以供临床医学人员参考。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高血压随着近些年来临床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ARB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ARB不仅是新型的降压药物,而且可以通过抑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作用来保护靶器官,此外ARB还具有高效、低毒、长效等多种特点。
缬沙坦是目前常用的ARB之一,在降压血压方面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
1 RASRAS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体液调节系统,既存在于循环系统之中,也存在于心脏、中枢、血管壁、肾脏与肾上腺等组织中,共同参与对靶器官的调节作用,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正常发育,心血管功能稳态以及电解质平衡、血压调节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脏合成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变为AngI,然后在肺脏所产生的转换酶的作用下变成AngII。
除了循环中的AngII可以起到作用之外,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的局部AngII在不同的器官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其结果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但是并不会对靶器官造成损害[1]。
以往研究最多的治疗药物是通过对RAS抑制而生降压作用的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ACEI。
但临床医学研究发现AngII的产生途径并不单一,除了经典的途径之外,还有一系列蛋白酶参与到了非经典的途径,主要包括胃促胰酶,在病理情况之下,该酶的表达增加,从而使AngI增多,因此单纯的应用ACEI是不能够完全抑制AngII的产生的。
2 AngII受体以及其拮抗剂研究发现AngII受体有4型,即AT1-AT4。
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胡晓龙 0809040327(哈尔滨理工大学制药工程08-3)摘要: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不加以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尽管目前有多种类型的抗高血压药物,但相当多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不但要有效,而且副作用的发生率也要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AT1)拮抗剂的出现代表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使在受体水平拮抗循环和局部的AngⅡ作用成为当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观念和新方法【1】。
缬沙坦可用于各种类型高血压,并对心脑肾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蛋白尿、糖尿病等高血压病人可做为常规使用,可与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联合使用。
为了更好地认识缬沙坦一类药物本文对缬沙坦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篇综述。
关键词:缬沙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一.缬沙坦的药理作用1.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缬沙坦通过与ATl跨膜区氨基酸作用,阻止AngⅡ与ATl受体结合,阻断Ang Ⅱ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平滑肌收缩、交感神经兴奋、醛同酮的释放等而引起降压作用,国外有资料显示缬沙坦单用降压有效率为48.00%一55.00%,合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的降压有效率为56.00%~70.00%,国内报道缬沙坦降压有效率为60.30%一86.80%不等。
缬沙坦除降压外,还能选择性改善肾小球通透性,使肾小球滤过膜孔的半径保持不变,持续地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尿蛋白,且该效应不依赖于肾小球血流动力变化】2】、。
2.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作用RAS系统在原发性高血压(EH)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促使血管紧张素(Ang)原生成Ang I,Ang I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转变为Aug ll。
AngⅡ是RAS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效应因子,目前所知的AngⅡ的血流动力学和非血流动力学作用包括升高血压,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及高血压导致的血管系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均被证实为ATI受体被激活后的主要效应。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马伟萍1王治平2*(1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院,山西长治046000)(2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山西长治046000)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 )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
心力衰竭已是全世界老龄化社会日益关注的健康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稳步上升,特别是在老龄人口中。
虽然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率几乎没有改善[1]。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最新数据指出,我国有450万心力衰竭患者,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2]。
传统上,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主要是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理解的。
外周血管收缩、钠和水潴留被认为有助于维持血管内容量以应对泵衰竭,因此,HF 患者主要采用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治疗。
然而,血流动力学模型并不能完全解释心力衰竭的进展性恶化;此外,改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药物并没有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3,4]。
随着更多证据的出现,Packer[5]于1992年提出神经激素紊乱的概念,交感神经系统(SNS )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分别作为HFrEF 泵衰竭的第一和第二神经内分泌轴。
虽然这种机制有助于身体在短期内保持心输出量,但持续激活SNS 和RAAS 可对心脏和其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神经激素机制的第三轴是钠尿肽(NP )系统,其作用与RAAS 和SNS 激活相反。
NPs 随着尿环磷酸鸟苷水平的增加对心脏和血管系统产生保护作用,不仅增强了排钠利尿和血管舒张,而且降低了SNS 和RAAS 的活性,抑制了心脏重塑的影响[6]。
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李文燕1,陈 明2摘要 癌症治疗相关心脏毒性临床关注的是心血管并发症,传统抗肿瘤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均可引起心脏毒性,使病人被迫减少或停止治疗恶性肿瘤所需的药物,病人病死率增加,心脏毒性中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TRCD )常见㊂尽管早期采用神经激素阻断剂可预防或减轻心脏毒性引起的心功能下降,但同时可导致不可逆顽固性心力衰竭和病死率明显增加㊂沙库巴曲缬沙坦降低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已得到证实,近年来应用于CTRCD 已取得较好疗效,且相较于神经激素阻断剂有明显的优势㊂综述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CTRCD 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㊂关键词 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沙库巴曲缬沙坦;癌症;心力衰竭;综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8.014 癌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由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的进步,癌症幸存者数量随之增加,尽管癌症治疗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心脏毒性中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cancer therapy -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CTRCD )是化疗副作用严重与结局不良的副作用之一㊂CTRCD 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并发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心肌病,CTRCD 病人预后较差[1-2]㊂传统抗肿瘤药物(如蒽环类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均可引起心脏毒性㊂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发生率较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使用时间越长㊁累积剂量越多,心脏毒性越严重,可直接影响病人心肌组织,造成不可逆㊁永久性的心肌损伤[3-6]㊂按照心力衰竭实践指南标准治疗CTCRD 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病人死亡风险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相近㊂这些证据表明CTRCD 病人应采用与其他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相似的药物治疗[7]㊂综述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CTRCD 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㊂1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可同时抑制血管紧张素和脑啡肽酶,与单独抑制肾血管紧张素系统相比,促进神经激素正常化的作用更强[8]㊂一项长达5年㊁双盲的前瞻性比较研究(PARADIGM -HF )比较了血管作者单位 1.重庆医科大学(重庆401334);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400042)通讯作者 陈明,E -mail :********************引用信息 李文燕,陈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癌症治疗相关心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8):1437-1440.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该研究纳入了8399例慢性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 )病人,结果显示,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病人较接受依那普利治疗组心血管死亡的风险降低了20%,且寿命延长了1~2年,同时降低了猝死风险,在2个治疗组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得到抑制,且与脑啡肽酶抑制作用有关[9]㊂Wang 等[10]分析显示,与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 )治疗的病人相比,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 )得到改善,同时表现为可逆转的心脏重构㊂尽早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并持续至少3个月,病人获益更多㊂相较于传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阻断剂,沙库巴曲缬沙坦不但可降低HFrEF 病人心力衰竭住院率和病死率,而且可能减轻射血分数中间值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症状㊁降低住院率和血清肌酐水平[11-13]㊂心肌梗死模型研究表明,与单独抑制RAAS 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提供额外的心脏保护作用[14-15]㊂2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CTRCD 预后中的应用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CTRCD 病人预后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㊂Camilli 等[16]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是治疗肿瘤病人心脏毒性中的另一种药物㊂尽管现有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 证据多为关病例报告或观察性研究,但已基本显示了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理策略的良好作用㊂2.1 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蒽环类药物所致CTRCD 的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2.1.1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蒽环类药物所致CTRCD动物的疗效观察蒽环类是乳腺癌一线化疗方案的主要类型药物㊂对胃癌和乳腺癌的晚期治疗,蒽环类化疗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药物包括阿霉素㊁多柔比星㊁吡柔比星等㊂在高剂量阿霉素诱导小鼠的心肌损害动物模型研究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减轻扩张型心肌病和高剂量阿霉素小鼠的细胞毒性[17]㊂Boutagy等[18]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实验性啮齿动物模型研究中,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和99m Tc-RP805评估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维持了较好的LVEF,同时仅有轻度心肌毒性,而MMP活性无显著变化㊂另一方面,单独缬沙坦治疗只在细胞水平上减弱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和纤维化,但不能维持LVEF和抑制心肌MMP的活化㊂上述研究表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保护LVEF的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MMP活性有关,而逆转心脏重构的作用可能依赖脑啡肽酶抑制剂促进修复的过程㊂与缬沙坦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左室重构和功能障碍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作用㊂Sheppard等[19]对蒽环类诱导的心肌病病人在传统循证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次优反应后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病人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恢复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正常化㊂Martín-García等[20]连续纳入10例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肌病癌症病人,在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接受了综合多参数心脏磁共振(CMR),以评估癌症治疗相关的心肌病病人LVEF㊁心肌逆转重构参数,结果显示,左室容积的逆重构㊁LVEF 的改善和NT-proBNP水平的降低一致㊂推测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是抑制癌症治疗性心脏毒性和LVEF降低的癌症幸存者肾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首选方法㊂闫竹梅等[21]使用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化疗方案治疗后心肌损害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显著提高堪萨斯城心肌病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改善心肌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均值㊁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和后间隔基底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峰值,降低血清抗心肌肌钙蛋白I自身抗体㊁可溶性信号素4D和miR-34a-5p水平等,与超声结果存在一定相关性㊂尽管相关研究中病例样本量有限,但结果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有效改善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病人的心功能㊂Canale等[22]对4例化疗相关的严重心功能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减轻蒽环类药物相关的心脏毒性,再次证明了在CTRCD治疗中早期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LVEF恢复中的积极作用㊂2.1.2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蒽环类药物所致CTRCD动物的作用机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CTRCD病人的运动耐量㊁心脏逆重构㊁提高LVEF等方面的机制可能与其心肌保护作用有关系㊂Boutagy等[18]研究表明,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保存LVEF部分是由于降低了心肌MMP活性㊂对临床使用包括阿奇霉素化疗方案治疗后有心肌损害的70例病人研究结果提示,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血清cTnIAAb和sSema4D降低㊁miR-34a-5p表达抑制㊁左心室重构改善有关[21]㊂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蒽环类药物诱导的严重心功能降低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研究及大剂量的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啮齿动物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蒽环类药物所致相关心脏毒性治疗的有效保护和心脏逆重构效应可能依赖于脑啡肽酶抑制剂促进修复过程㊂脑啡肽酶是一种中性内肽酶,可影响多条与蒽环类诱导的心脏毒性相关的生物信号通路,从而改变脑啡肽酶表达[18,22]㊂2.2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曲妥珠单抗所致CTRCD病人的临床观察魏云杰等[23]分析了曲妥珠单抗所致心力衰竭的乳腺癌62例病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持续治疗2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可提高LVEF,改善6min步行距离,降低NT-proBNP;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改善平均心率㊁P-R间期㊁QRS宽度㊁室上性期前收缩次数㊁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明显改善乳腺癌病人曲妥珠单抗所致心力衰竭症状,提高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发生㊂2.3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多种药物联合抗癌症治疗CTRCD病人的回顾性研究对癌症病人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共纳入因癌症治疗导致HFrEF的67例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病人,所有病人均接受多种抗肿瘤药物的联合治疗,部分病人同时接受了胸部放疗,结果表明,无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剂量,均可显著提高CTRCD病人LVEF,减小左心室容积,降低NT-proBNP水平,且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运动耐量均有改善,证实了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肿瘤病人超声心动图的功能和结构参数㊁NT-proBNP 水平及症状等;该研究预期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优化CTRCD管理[24]㊂另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报道了蒽环类诱导的心肌病病人,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病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恢复和NT-proBNP水平正常化[19]㊂2.4沙库巴曲缬沙坦在难治性CTRCD病人中的应用难治性CTRCD是指心力衰竭症状持续存在,且对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等各种治疗反应较差,是心力衰竭的终末期㊂有研究纳入了635例乳腺癌病人,随访所有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和NT-proBNP,使用传统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28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代依那普利或缬沙坦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20个月,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中12例(42.85%)采用100mg剂量,16例(57.15%)采用200mg剂量,均无死亡报告,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㊁舒张功能㊁6min步行距离和二尖瓣反流明显改善[25]㊂Duraes等[26]研究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改善难治性CTRCD病人的左心室功能是安全和有益的㊂上述研究进一步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是难治性CTRCD病人的优选治疗药物㊂2.5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病人的耐受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在CTRCD应用时表现出较小的副反应与良好的耐受性㊂Frey等[27]对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多种肿瘤心力衰竭病人进行了研究,有组织学证实的癌症包括乳腺癌(23.8%)㊁结直肠癌(14.3%)㊁非霍奇金淋巴瘤(14.3%)㊁骨肉瘤(9.5%)㊁肾细胞癌(9.5%),肺癌㊁霍奇金淋巴瘤㊁前列腺癌㊁膀胱癌㊁胰腺癌㊁多发骨髓瘤㊁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各1例;其中76.2%的病人进行过手术,52.4%的病人接受过抗肿瘤治疗,42.9%的病人接受了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耐受性高达85.7%,仅3例(2例头晕和1例瘙痒)停用沙库巴曲缬沙坦,且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LVEF,降低NT-proBNP,但肌酐无显著变化㊂Martín-García等[20,24]研究结果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癌症病人和化疗性心肌病病人心脏功能和结构,耐受性良好,且耐受性显著高于PARADIGM-HF 观察的比例㊂蒽环类诱导的难治性心肌病病人中,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不仅改善了心功能,而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小,观察期间无病人因心力衰竭需要住院或额外的临床干预,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组基础和随访血清肌酐或血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5]㊂3小结与展望目前,CTRCD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癌症病人的治疗和预后,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㊂尽管沙库巴曲缬沙坦预防或治疗CTRCD的证据主要来自观察研究(队列㊁病例对照㊁横断面和病例报告等),但较为一致的结果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的大量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前景㊂PRADAⅡ研究[28](注册号:NCT03760588)是一项正在进行的随机㊁安慰剂对照㊁双盲㊁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估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否可预防蒽环类药物联合或不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病人CTRCD,研究对象包括挪威4所大学医院的乳腺癌病人,将病人1ʒ1随机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安慰剂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目标剂量为97mg或103mg,每日2次,病人在基线时㊁蒽环类药物治疗结束时和入组后18个月进行CMR㊁超声心动图㊁循环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和心功能测定;PRADAⅡ试验的主要研究终点是基线至18个月时使用CMR评估的LVEF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使用CMR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功能变化和循环心脏肌钙蛋白浓度改变,该研究可为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预防和治疗CTRCD的一线药物提供真实世界的临床依据㊂参考文献:[1]FELKER G M,THOMPSON R E,HARE J M,et al.Underlyingcauses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initiallyunexplained cardiomyopathy[J].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2000,342(15):1077-1084.[2]TALLAJ J A,FRANCO V,RAYBURN B K,et al.Response ofdoxorubicin-induced cardiomyopathy to the current managementstrategy of heart failure[J].The Journal of Heart and LungTransplantation,2005,24(12):2196-2201.[3]BLOOM M W,HAMO C E,CARDINALE D,et al.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part1:definitions,pathophysiology,risk factors,and imaging[J].Circulation HeartFailure,2016,9(1):e002661.[4]NOLAN M,OIKONOMOU E K,SILVERSIDES C K,et al.Impact of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 on risk of heartfailure in pregnancy[J].JACC Cardio Oncology,2020,2(2):153-162.[5]PEREZ I E,TAVERAS ALAM S,HERNANDEZ G A,et al.Cancer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an overview for the clinician[J].Clinical Medicine Insights Cardiology,2019,13:1179546819866445.[6]CHING C,GUSTAFSON D,THAVENDIRANATHAN P,et al.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is endothelialdysfunction at the heart of the matter?[J].Clinical Science(London,England:1979),2021,135(12):1487-1503.[7]FORNARO A,OLIVOTTO I,RIGACCI L,et parison of long-term outcome in anthracycline-related versus idiopathic dilatedcardiomyopathy: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J].European Journalof Heart Failure,2018,20(5):898-906.[8]PACKER M.Angiotensin neprilysin inhibition for patients withheart failure:what if sacubitril/valsartan were a treatment forcancer?[J].JAMA Cardiology,2016,1(9):971-972.[9]MCMURRAY J J,PACKER M,DESAI A S,et al.Angiotensin-neprilysin inhibition versus enalapril in heart failure[J].The 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4,371(11):993-1004. [10]WANG Y W,ZHOU R,LU C,et al.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 on cardiac reverse remodeling:meta-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9,8(13):e012272.[11]VARDENY O,CLAGGETT B,PACKER M,et al.Efficacy ofsacubitril/valsartan vs enalapril at lower than target doses in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the PARADIGM-HF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 Failure,2016,18(10):1228-1234.[12]WACHTER R,SENNI M,BELOHLAVEK J,et al.Initiation ofsacubitril/valsartan in haemodynamically stabilised heart failurepatients in hospital or early after discharge:primary results of therandomised TRANSITION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19,21(8):998-1007.[13]NIE D,XIONG B,QIAN J,et al.The effect of sacubitril-valsartan inheart failure patients with mid-range and preserved ejectionfraction:a meta-analysis[J].Heart,Lung&Circulation,2021,30(5):683-691.[14]PFAU D,THORN S L,ZHANG J S,et al.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 attenuates myocardial remodeling andimproves infarct perfusion in experimental heart failure[J].Scientific Reports,2019,9(1):5791.[15]KOMPA A R,LU J Y,WELLER T J,et al.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ion provides superior cardioprotection comparedto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after experimental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8,258:192-198.[16]CAMILLI M,BISCEGLIA I,CANALE M L,et al.Sacubitril/valsartanin oncologic patients with cardiotoxicity:another weapon in ourpharmacological armory?[J].Giornale Italiano Di Cardiologia(2006),2022,23(4):278-285.[17]XIA Y,CHEN Z W,CHEN A,et al.LCZ696improves cardiacfunction via alleviating Drp1-media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in mice with doxorubicin-induced dilated cardiomyopathy[J].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2017,108:138-148.[18]BOUTAGY N E,FEHER A,PFAU D,et al.Dual angiotensin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ion with sacubitril/valsartan attenuatessystolic dysfunction in experimental doxorubicin-inducedcardiotoxicity[J].JACC Cardio Oncology,2020,2(5):774-787. [19]SHEPPARD C E,ANWAR M.The use of sacubitril/valsartan inanthracycline-induced cardiomyopathy:a mini case series[J].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2019,25(5):1231-1234.[20]MARTÍN-GARCÍA A,DÍAZ-PELÁEZ E,MARTÍN-GARCÍA A C,et al.Myocardial function and structure improvement with sacubitril/valsartan in cancer therapy-induced cardiomyopathy[J].RevistaEspanola De Cardiologia(English Ed),2020,73(3):268-269. [21]闫竹梅,王兰.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肌损害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21,50(6):726-730. [22]CANALE M L,COVIELLO K,SOLARINO G,et al.Case series:recovery of chemotherapy-related acute heart failure by thecombined use of sacubitril valsartan and 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a novel winning combination in cardio-oncology[J].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22,9:801143. [23]魏云杰,王俊峰,程飞,等.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0):93-97.[24]MARTÍN-GARCIA A,L PEZ-FERNÁNDEZ T,MITROI C,et al.Effectiveness of sacubitril-valsartan in cancer patients with heartfailure[J].ESC Heart Failure,2020,7(2):763-767.[25]GREGORIETTI V,FERNANDEZ T L,COSTA D,et e ofsacubitril/val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 toxicity and heartfailure due to chemotherapy[J].Cardio-Oncology(London,England),2020,6(1):24.[26]DURAES A R,DE SOUZA LIMA BITAR Y,NETO M G,et al.Effectiveness of sacubitril-valsarta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studies[J].Minerva Medica,2022,113(3):551-557.[27]FREY M K,ARFSTEN H,PAVO N,et al.Sacubitril/valsartan is welltolerated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heart failure and history ofcancer and improves ventricular function:real-world data[J].Cardio-Oncology(London,England),2021,7(1):35.[28]MECINAJ A,GULATI G,HECK S L,et al.Rationale and design ofthe prevention of cardiac dysfunction during adjuvant breastcancer therapy(PRADAⅡ)trial:a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er trial[J].Cardio-Oncology(London,England),2021,7(1):33.(收稿日期:2022-10-06)(本文编辑薛妮)。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尽管近年来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年龄45-80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
实验组患者的沙库巴曲缬沙坦剂量根据病情进行调整,观察期为6个月。
3. 评价指标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进行评估。
三、研究结果1. 心功能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
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活动耐量提高,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
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小。
3. 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轻度头痛、恶心等,均未影响治疗过程。
四、讨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可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等作用有关。
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还具有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损伤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安全性方面,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糖尿病肾病ⅲ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降压降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降压药给予缬沙坦80~160 mg,1次/d,两组入院前,后均检测24 h尿蛋白量、血压、scr、ccr以及k+浓度;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
结果scr、ccr、24 hupq以及bp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血k+浓度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缬沙坦通过控制raas系统发挥降压机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肾脏保护,安全有效。
【关键词】缬沙坦;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长期发展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进展缓慢,临床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患者往往出现蛋白尿以及临床症状后就诊,才发现到了糖尿病肾病严重期,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病情已经不可逆转;或者患者虽然已经注意对糖尿病肾病进行防治,仍然进展到了iv期,我们认为增强预防意识,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控制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关键。
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传统的病因治疗已经无法有效的控制疾病的演进,raas 系统的紊乱对糖尿病肾病造成了不良影响,并且针对此因素进行的治疗行之有效,我院肾内科根据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发现缬沙坦在针对性治疗中通过控制raas系统发挥降压机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肾脏保护,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肾内科就诊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早期-临床糖尿病肾病ⅲ期住院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男65例,女55例,ⅰ型糖尿病患者26例,ⅱ糖尿病患者94例,年龄32~87岁,平均(52.5±12.3)岁,病程(14.6±2.7)年;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35例,临床糖尿病患者ⅰ期42例,ⅱ期32例,ⅲ期患者11例,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糖,肾脏疾病,高血压,排除就诊前服用arb类降压药物及acei类药物,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服用缬沙坦80~160mg,1次/d,观察周期为1个月;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尿蛋白量、血压、肾功能以及电解质。
结果:scr,ccr,24hupq以及bp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血k+浓度保持稳定。
结论:缬沙坦可以平稳的降低血压,在不影响电解质的情况下,减少尿蛋白的发生,有效的保护肾功能。
[关键词]缬沙坦;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逐步发展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它的存在加剧了糖尿病本身的严重程度,形成了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恶性循环,糖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细胞因子以及炎症反应【1】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arrb系统的治疗有利于延缓dn的发生【2-3】,我科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缬沙坦取得了良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长期随访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标准【4】,均为临床显性糖尿病肾病期(4期),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9例,平均年龄(62.3±10.8)岁,平均病程(10.5±3.45)年,近期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8.0mmol/l,2小时血糖≤10.0mmol/l),排除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上,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0例,对照组为60例,在实验前2周均停用arb及acei类药物,给予钙离子阻滞剂,利尿剂等控制血压,对照组继续糖尿病饮食、运动、降压,降糖及调整血脂、降血黏度等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缬沙坦(北京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38)80mg,qd,一个月后观察24h尿蛋白量、血压、肾功能以及电解质k+变化情况。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我们发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结果分析显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为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临床研究、治疗、副作用、安全性、应用前景、局限性、未来方向、研究结果、结果分析。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据统计,全球65岁以上的人口中有超过一半患有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器官功能下降,常伴有其他多种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
传统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副作用明显、疗效持续性不足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药物选择,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其对降压效果、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验证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老年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表现,为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提供更加全面和详尽的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综述与进展缬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肖翠君(综述),张文奇(审校),杨彩霞(综述),李敬蕊(综述),张冰(综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衡水053000作者简介:肖翠君(1970 ),女,河北饶阳县人,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老年心脑血管疾病。
主题词:缬氨酸/类似物和衍生物;四唑类/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47(2011)22 5319 02 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 (Ang )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1)动脉:刺激收缩平滑肌增生。
(2)心脏:加强收缩,导致心室肥厚。
(3)脑:产生渴感,释放抗利尿激素。
(4)肾上腺:刺激分泌醛固酮。
(5)肾:抑制肾素释放,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刺激血管收缩,释放前列腺素。
血管紧张素受体分为两种亚型即AT 1和A T 2:AT 1主要存在于血管平滑肌和心脏,小部分存在于脑、肾和肾上腺[1];AT 2主要存在于脑、肾上腺和肾,子宫及卵巢也可见到。
缬沙坦与AT 1受体亲和力比A T 2受体强20000倍,缬沙坦可持续阻断AT 1受体,长时间用药后,没有迹象表明它的受体阻断作用有积累效应,也没有出现A T 1受体敏感性的下降。
缬沙坦不影响心率,不影响体位变化时的血压调节,也不影响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2]。
目前缬沙坦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缬沙坦是一种强效和特异性的非肽类A ng 受体拮抗剂,选择性作用于A ng 相关的A T 1受体亚型,阻断A ng 引起的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戴星波等[3]观察其有效率达88.2%。
且有报道与赖诺普利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2 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可引起急性内分泌R 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反应,血管阻力增加,心室压力负荷上升和水钠潴留,在心肌梗死恢复期组织RA S 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机制激活仍可引起局部反应.V A LI AN T 实验证实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临床疗效相同,而后者已证实对心肌梗死后患者有确切疗效,并且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左心室功能障碍或两者兼具的患者,缬沙坦在降低死亡、心血管死亡、因心衰或再梗住院的风险方面,与证实剂量的卡托普利疗效相同。
Rouleau 博士认为上述发现可转化为:与安慰剂相比,缬沙坦是心肌梗死后具有高危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患者出现过早死亡的概率降低25%。
V AL IA N T 研究还证实心肌梗死后患者对缬沙坦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在此项研究中,缬沙坦组因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的人数最少。
3 缬沙坦与左室肥厚研究表明A ng 可以促进R NA 和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因子表达,并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肥大和增殖[5],所以阻断Ang 有利于心肌肥厚缓解。
张博静[6]观察了80例左室肥厚患者应用沙缬坦80mg,1次/d,8个月后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P <0.05)。
4 缬沙坦与心力衰竭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早期,RA S 被激活,A ng 升高,增加前后负荷,以维持心输出量和组织灌注。
但这一代偿机制可造成进行性心室扩张,最终加重心力衰竭,因此,调节和抑制A ng 异常增高可减低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力,从而减缓心力衰竭的发展,降低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7]。
在缬沙坦心衰试验中,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接受缬沙坦治疗的中重度心衰患者,病残率和死亡率联合终点下降了13.2%。
5 缬沙坦对肾脏的影响黄麦华等[8]观察显示:缬沙坦可明显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排泄,该作用不依赖血压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为:(1)使肾小球出球动脉扩张超过入球动脉,降低肾小球内灌注量和压力,使肾小球囊内跨膜压下降,蛋白滤出减少;(2)阻断了A ng 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和结构屏障异常所导致的尿蛋白;(3)抑制了内皮素、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阻断了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肥大,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抵制胶原蛋白合成,延缓肾小球硬化。
另外,童孟力等[9]研究发现缬沙坦能减轻脂质在肾脏中的沉积,延缓肾小球疾病的发展。
6 缬沙坦保护肝细胞在慢性肝病时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均可以损伤肝窦及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血栓形成,肝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从而导致肝细胞与外界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交换障碍,加速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在上述过程中,A ng 均发挥重要的作用,A ng 可引起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产生强烈的缩血管效应,还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动剂抑制剂 1的表达,减少组织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的释放,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和微血栓形成[10]。
另外Ang 可以直接活化和收缩肝星形细胞,导致肝窦内压升高[11],而缬沙坦拮抗A ng 的上述病理生理作用,直接扩张循环和肝脏局部的小血管,拮抗血小板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抑制肝窦星形细胞的收缩,从而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增加肝脏的血液灌注,促进肝细胞对有害物质的清除,最终改善肝微循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12]。
7 缬沙坦与炎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研究证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病变[13],Ang 是很强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刺激物,它能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ICAM 1、V CA M 1、E 选择素等的表达[14],后者可促使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向血管内皮下黏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研究发现AT1与A ng 受体结合后,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白介素6mR N A转录增强及分泌增强,后者促使了CR P(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为一独立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指标)的分泌[15]。
CRP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和内皮细胞炎症有直接作用。
陈欣等[16]在建立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应用缬沙坦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厚度减小,提示缬沙坦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8 缬沙坦与男性性功能高血压患者存在较明显的性功能障碍,而且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性功能的抑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许多患者因此而停药。
其机制涉及交感神经功能的抑制和性激素分泌的失调。
孙宁玲等[17]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缬沙坦治疗前后性功能指标的比较发现,缬沙坦能改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勃起功能,尤其在大于40岁的男性患者,性功能改善明显,可能与AT1受体抑制,同时A T2受体兴奋促进一氧化氮增加及局部效应有关[18]。
9 缬沙坦治疗急性胰腺炎(A P)A P发生后,胰腺组织及周围大量液体渗出,血流动力学紊乱,机体处于强烈而持久的应激状态,血液循环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导致RA S的最终活性产物A ng 水平异常升高[19],且随病情不断恶化持续升高,并且与外周及胰腺微血管上的Ang 受体结合,发挥强烈的缩血管效应,并可导致胰腺微血管痉挛、胰腺缺血、微循环灌注不足,而缬沙坦作为特异性A ng 受体拮抗剂、可以高度专一而持久的阻止A ng 与其受体结合,因此可阻断A ng 在A P中的不良生物学作用[20]。
李国东等[21]制备大鼠A P模型研究发现,缬沙坦治疗组随病程的发展其淀粉酶水平较AP组下降,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A P组明显降低。
10 缬沙坦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贾文剑等[22]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发现,不仅血压明显下降,T C、L DL C、T G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血糖和H DL C无明显变化,提示缬沙坦具有调脂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
曲勇等[23]研究发现缬沙坦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高血压患者的 细胞功能,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1] 黄振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管重构[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8,19(5):289.[2] Bauer JH,Ream s GP.Th e angiotensin2type I receptor antogonis ts A new class of an tihypertensive drugs[J].Arch Intern M ed.1995,155:1361.[3] 戴星波,颜峰光.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3):157 158.[4] 赵广娟.缬沙坦与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5):351 354. [5] M iyata S,H aneda T.H ypertr op hic g row th of cultu red neonatalrat heart cells mediated by type1angiotens in II receptor[J].Am J Phys iol,1994,266(6):2443 2541.[6] 张博静.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板),2007,33(1):24.[7] 刘英梅,伍卫.血管紧张素2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与进展[J].国外医学,1998,25(6):231 233.[8] 黄麦华,吕学爱,王中东.代文对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3,43(5):13.[9] 童孟力,陈洪宇,王语晖,等.缬沙坦对人肾系膜细胞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1):24 27.[10] Ich ikaw a I.W ill angioten sin2receptor antagonis ts be ren op rotective in hu man[J]?Kidn ey Int,1996,50(11):684 691. [11] Ramon B,Per e G,Josep M,et al.Angiotensin2induced contrac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h uman hepatic s atellate cells[J].Gastroen terology,2000,118(9):1149 1156.[12] 宋怀宇,王万忠,朱菊人,等.缬沙坦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微循环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2):86 88. [13] Ros s R.Atheroselerosis an inflammation disease[J].N EnglM ed,1999,340(2):115 126.[14] Pears on T A,M ensah GA,Alexander RW,et al.M 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eardiovascular disease:application to clinieal an d pu blic health practice:a s tatem ent for healtheare professionalsfrom the centers for dis ease control and pr evention and AmericanH eart Association[J].C irculation,2003,107(3):499 504.[15] Kranzhofer R,S chm idt J,Pfeiffer CA,et a l.Angioten sion inducs in flammatory activation of hum an vas cular smooth mu sclicells[J].Arerioscler Th rom b VascBiol,1999,19(7):1623 1629.[16] 陈欣,王琳,杨汉东,等.缬沙坦对炎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3):1491 1493.[17] 孙宁玲,丁文惠,刘国树,等.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3,11(6):540 542.[18] Gohlke P,Pess C,Ung er T.AT2reccptor s tim ulation increasesaortic cy clic GM P in SH RSP by a kin in d ependent mechanism[J].Hy perten sion,1998,31:349 355.[19] 胡铭荣,徐德征,陆伟伟,等.大鼠急性胰腺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2):141.[20] C hrysant S G,Chrysant GS.C linical experien ce with an giotensinr eceptor blocker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valsartan[J].JClin H ypertens(Greenw ich),2004,6(8):445.[21] 李国东,吴德全,姚磊,等.缬沙坦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4):446 447. [22] 贾文剑,孙红霞.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4,24(11):13 14.[23] 曲勇,王伟玲,廖琳.缬沙坦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46(11):35 36.收稿日期:2011 01 17 责任编辑:许纬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