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85.00 KB
- 文档页数:4
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耐”“装”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杉、桂”两个字的书写。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儿歌。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过程:一、认真听写,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到森林王国。
认识了很多树,他们的名字都有木字旁,你能准确认读他们的名字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看,树家族还增添了许多新成员呢?你认识吗?第一行是四种树木,第二行是与树有关的叶、花、果实。
松子是松树的果实,白果是银杏的果实。
3、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木字旁的字,你会写吗?做好听写准备。
木棉松柏水杉金桂写对了吗?对照ppt检查。
杉:三撇排列整齐,轻轻出锋,第三撇稍长。
桂:右边横画较多,注意四横之间间距匀称,第一横、第三横为短横,第二横稍长,第四横稳稳拖住上面。
二、借助图画,读背儿歌1、出示自读提示:(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这首儿歌。
(2)、儿歌里有哪些树宝宝,用横线画出树木的名字,用圆圈标出树木的特点。
2、这首儿歌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树木?这首儿歌向我们介绍了11种树木,都有哪些?你能带上你的书本,给大家介绍介绍介绍吗?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树宝宝。
3.交流树木特点杨树(1)知道杨树有多高吗?他能长15到30米,相当于十几层的楼房那么高。
有时候人们称他为钻天杨。
(2)看着这幅图片,你能用像说一句话吗?榕树(1)榕树长得极为粗壮,远远看去非常壮观,你觉得它像什么?(2)是呀,它就像一把大伞,为人们提供阴凉。
所以她又“避暑树”的美誉。
梧桐树(1)这是一个比喻句!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我们都有双会观察的眼睛,你能(2)说说向日葵像什么?荷叶像什么吗?说得太好了,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能把它背出来吗?枫树(1)枫树到了秋天是什么颜色?(2)词语练习()的枫树松柏(1)松柏指松树和柏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的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树之歌》。
我们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欣赏树木的生长过程,并学会如何关爱树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树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字词较多,学生需要掌握并正确书写。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树木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树木生长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中的树木生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树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确保掌握。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树木生长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意图。
4.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种类的树木,通过模拟树木的生长过程,体会树木生长的艰辛,培养关爱树木的情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树之歌》2. 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3. 强调关爱树木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树木生长的过程。
2. 作业答案:(1)生字词抄写正确。
(2)树木生长过程:树木从种子发芽,逐渐长大,长出叶子,开花结果,成为参天大树。
八、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识字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涉及的生字词,如“杨、梧、松、柏”等;2.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不同树木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4.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课文中各种树木的特点,掌握生字词;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黑板、粉笔、挂图等;2. 学具:课本、练习册、生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认识的树木,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内容:带领学生朗读34自然段,讲解杨树、梧桐树、松树、柏树等树木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拟人修辞句子,如“杨树笑哈哈”,进行讲解;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拟人句,描述其他树木;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合作能力;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第二课时2. 内容:杨树:高大挺拔梧桐树:叶子掌状松树:针叶常绿柏树:四季常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2)仿写拟人句,描述自己喜欢的树木;(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2. 答案:(1)杨、梧、松、柏等生字词;(2)例:柳树弯弯腰,轻轻地抚摸着小河;(3)保护树木可以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树木的特点和生字词,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树木,了解其生长环境和特点,提高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生字词的教学,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必须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是拟人修辞的理解,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再次是课堂互动和作业设计,这两点对于巩固知识和激发学生兴趣至关重要。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树之歌》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重点)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1.指名朗读儿歌。
2.课件出示游戏名称:我为树木挂名牌。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配合朗读儿歌,边读边寻找树木。
(2)将找到的树木,结合树木特点,画在卡片上(教师课前准备)。
(3)完成卡片后,小组成员交流树木特点,如:我找到了梧桐树,它的树叶像手掌。
3.派小组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
三、模仿与运用师:这首儿歌有趣吗?大家想介绍一下自己熟悉的树木,并为它编一句儿歌吗?可以说说树枝、树叶的形状,开花的样子、香味,树木的习性等。
(课件出示桃树、石榴等树木的图片,简单介绍树的习性)1.课件出示创编儿歌范例:柳树枝条像小辫儿。
银杏叶儿像小扇儿。
像___________。
2.相互编创儿歌。
3.指名回答,师生共议。
四、指导书写生字1.出示会写字,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自己的发现。
(指名说字的笔画和笔顺)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书写。
杨: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枫:笔顺是“”,第六画是横斜钩。
壮: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
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树之歌》,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文章。
我们将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并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难点:理解文章的意义,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文章的朗读。
2. 新课导入:学习文章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
3. 讲解文章:讲解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朗读练习:分段朗读,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5.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背诵,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之歌》生字词:杨树、壮、柏、挺秀、松、垂、直、桦、挺、橡、壮、丁香、金桂、绽、 Weiss。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和背诵文章。
3. 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加强对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训练。
拓展延伸:除了《树之歌》,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关于树木的诗歌或文章,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生字词是理解文章意义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段朗读、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的方式,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树木的种类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树之歌》这篇课文,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探讨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掌握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3. 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难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专业术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以一幅美丽的森林图片引发同学们对树木的兴趣,引导同学们思考: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
2. 课文朗读与理解: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问题如下:a. 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木?它们有什么特点?b. 树木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c. 树木对环境有哪些影响?3. 树木的生长过程讲解:通过PPT展示树木的生长过程图片,并详细讲解每一阶段的特点。
4. 树木对环境的影响:分析课文中所提到的树木对环境的影响,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减缓气候变化等。
5.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谈谈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树木对环境的影响,如城市绿化、农田防护等。
6.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树木生长的选择题为例,讲解正确答案及其原因。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树木对环境影响的简答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对环境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树木生长过程的简笔画。
2. 家庭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身边的一种树木,了解其生长过程和对环境的影响,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同学们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壮”“化”,并能给它们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4.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5.积累和树有关的谚语。
教学重点:1.认识文中的11种树,了解这些树的特点。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壮”、“化”,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树的儿歌——树之歌,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2.今天我们教室里很热闹,来了很多客人老师,还有两个动物朋友——(出示熊大熊二图)它们说要在我们班选拔“森林小卫士”,和它们一起守护森林,你们想参加吗?熊大熊二给小朋友设了几道关卡,让我们一起去闯关吧!二、复习巩固(第一关:认树名)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介绍了很多种树,还认识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生开火车读,齐读。
)三、新授(第二关:挂树牌)过渡:看样子小朋友们上节课学得特别扎实,轻轻松松就闯过了第一关,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挂树牌。
1.出示11种树木的图片:森林里很多小动物不认识这些树,我们要把树名写在牌子上挂在树上,这样就方便大家认识了。
请同学们读儿歌,边读边想,这些树木各有什么特点?找到了特点,请你用波浪线画下来,再仔细读读,想一想,就能把树牌挂对了。
学生自由朗读,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学习第一句:(出示三幅图)小朋友们看大屏幕上的三棵树分别是什么树?说说是怎么认出来的?交流:(1)交流点一:杨树高大,猜猜能长多高?(能长15-30米,有的杨树能长到40米高,相当于十几层楼高)有“钻天杨”的美誉。
(2)交流点二:榕树壮。
学习生字“壮”:学生认读,看字形演变理解字义,组词,看图辨别,筛选出“粗壮”、“强壮”。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识字2”章节中,深入学习《树之歌》第二课时。
我们将详细探讨课文中提到的不同树木的特点,通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树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梧桐”、“松柏”等。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树木图片,引发学生对树木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过程一: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树木。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树木。
过程一: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生字词。
过程二: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树木,并尝试读出生字词。
3. 精讲细读: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课文。
过程一:讲解生字词,如“梧桐”、“松柏”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过程二: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一:教师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
过程二: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1)生字词:梧桐、松柏、杨柳、桦树、枫树、木棉、水杉、金桂(2)课文结构:不同树木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关于你喜欢的树木的话。
2. 课后阅读: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树木,了解其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树之歌》,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理解和朗读,以及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我们将深入理解诗中对不同树木的描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正确地认读和书写生字,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字的认读和书写,以及诗歌的理解。
难点则是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以及如何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包含了诗歌的全文、生字的动画演示和朗读的示范。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课本和笔,以便于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诗歌的主题和生字的重点。
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诗歌的《树之歌》,并在旁边标注“诗歌的理解和朗读”。
然后,我会将每个生字的重要部分用彩色粉笔突出,方便学生们观察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我会给出五个生字,要求学生们正确地认读和书写。
第二部分是诗歌的朗读和理解,我会给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和诗歌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或者观察身边的树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本节课中,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汉字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困难。
二、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杨、壮、桐”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杨树、壮丽、梧桐树”等词语;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停顿和节奏;认识 AABB 式的词语,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树木的美丽和多样性,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3.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 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提高朗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
2. 学具:铅笔、橡皮、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树木,引出课题《树之歌》。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交流展示: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5.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6.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7. 欣赏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提高朗读能力。
8.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树之歌》杨树壮丽梧桐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水杉金桂银杏柏树桂花树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3遍。
2. 家长协助,收集其他树木的信息,准备下节课分享。
3. 课下观察周围的树木,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树木,用几句话描述它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提高了朗读能力。
识字2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树名认读,发现形声字构字特点,通过多种游戏认读,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
2、通过游戏、分角色、问答等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圏一圈、画一画,初步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4、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0种树的基本特征,并能仿照着说出其他树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通儿歌,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个奇异庞大的树木王国,这里生长着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树木。
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哪种树?
生:我在小河边见过柳树
生:我在公园里见过杨树
生:我在树林里见过松树
生:我在香山见过枫树
师: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一首有关树的儿歌一一2树之歌。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二课树之歌
二、识字
1、正确熟练朗读
师:这首儿歌很有趣,想不想读一读?我与书本——面对面!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谁想为同学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这首儿歌有几句话?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2、圈画关键信息
师:这首儿歌里介绍了哪些树木呢?请你再仔细读读儿歌,圈出树的名称,借助拼音读一读。
生圈画树名,并读树名
师:儿歌里介绍了多少种树?都是什么树
生:儿歌里介绍了11种树,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白桦、银杏、水杉、金桂。
(板书:树)
师:这么多树名都读准了,真厉害!去掉拼音还认识吗?开火车读。
提示“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是后鼻音。
“桦”读四声。
3、集中归类识字
师:树名里还藏着本课的生字呢!一起读,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点?生:我发现它们都是木字旁
师:字的结构秘密、字的书写秘密师:你们发现了它们字形里的秘密。
再读一读,还有什么发现?
生:“梧、桐、枫”我发现这些字的读音就是木字旁旁边的字。
师:像“梧桐枫柏”这些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提示了它们的读音,多有趣啊!这样的字就是形声字。
(板书“形声字”)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想要和我们见面呢!
(课件出示其他七个字)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些字,你读我听,我读你听,看谁读得好。
(1)“玩字卡,摆字卡”游戏,口令:小字卡,拿出来,小皮筋,带手上。
会认的字放左边,不认的字放右边。
(2)师:考考你们,会读吗?大小字找朋友——谁想当小考官?生举大字卡,“耐”字在哪里?——生举小字卡,“耐”字在这里!
耐,忍耐;耐心:
“守”字在哪里?——“守”字在这里!守,守卫;守护:
“银”字在哪里?——“银”字在这里!银,银行;银色
“装”字在哪里?——“装”字在这里!装,服装:装饰:
师相机补充:装和本课哪个生字很相似呢?(壮)哪儿相同,哪儿不同?(“壮”加“衣”组成“装”)
“疆”字在哪里?——“疆”字在这里!疆,边疆:新疆:说到“疆”同学们来看,这是古代的“疆”字,慢慢地演变到现在的写法,“疆”字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表示田地之
间有界限。
“疆”本意是田界的意思。
“掌”字在哪里?——“掌”字在这里!掌,手掌:
师相机补充:掌,除了手掌,还指什么?一一掌心、脚掌、巴掌、鼓掌。
(3)师:谁想当小考官?生:“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在哪里?生:梧桐树、枫树…. 收字卡。
口令:小字卡-收起来。
4、生字复现
师:同学们,老师也为大家请来一些新的朋友,你能读准它们吗?如果读对了,会有小惊喜哦!(齐读,转图)这些词语原来也是树木的名称啊!
师:树上还有花、有叶,和果实,看,它们也来了!你会读吗?(齐读,转图)三、读文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这些树都有什么特点?答案就在儿歌里,请你再仔细地读一读,找一找写树的特点的词语,画下来。
(板书:特点)
………..
师:找到了吗?谁能对照着图片给大家说一说?
第一句:杨树一,榕树一,梧桐一,我们边做动作边读:
第二句:风树一,松柏一,男女生分角色读:
第三句:木棉一,桦树一,“喜暖”和“耐寒”你发现了什么?我们一起拍手读:
第四句:银杏水杉一,金桂一,你知道什么是活化石吗?师生合作读。
(知道什么是“活化石”吗?就是从远古时期就存在了,一直活到现在,稀少又珍贵的生物,被称为“活化石”。
它们都是特别珍贵的树。
)
师:原来它们各不相同,真是多姿多彩!下面,请你对照着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它们不同的特点来!
师:加上动作读一读(拍手)
师:我们玩个游戏,小大声,比如杨树(小声)——高(大声)多有趣啊,儿歌是有节奏和韵味的,美美地读,就像一首歌一样动听!难怪它叫“树之歌”。
四、背诵
师:都认识了这些树吗?我来考考你师:杨树一一高……..
师:什么树高一一杨树高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树的名字,还有它们的基本特点,树多姿多彩,造
福人类,很多名言警句中都提到过它,像这样的句子(课件20)——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