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噬菌体、第四章遗传与变异
- 格式:ppt
- 大小:4.69 MB
- 文档页数:20
第四章噬菌体复习要点: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具有病毒的共同特性,其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的细胞内以复制方式进行繁殖。
噬菌体种类繁多,分布极广。
凡有细菌的场所,就有可能存在相应的噬菌体。
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中心为核酸,外为蛋白衣壳,尾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噬菌体通过吸附,穿入易感细菌,在细菌体内进行生物合成,最后成熟释放。
根据噬茵体感染细菌后产生的结果不同,可将噬菌体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最后裂解细菌,释放出大量子代噬菌体。
而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并不增殖,其基因整合于细菌染色体中。
结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该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发生整合的噬菌体基因可随细菌的分裂遗传给子代细菌。
在一定条件下,细菌的溶原状态可自发停止,噬菌体进入溶菌周期,在宿主菌体内复制增殖,最后细菌被裂解。
噬菌体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只寄居在易感宿主菌体内,故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噬菌体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其宿主细胞(细菌)易于培养,是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符合噬菌体的特性:A. 只含有一种核酸B. 有溶原性周期与溶菌性周期C. 严格宿主特异性D. 通过细菌滤器E. 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弱2.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A. 支原体B. 原虫C. 真菌D. 病毒E. 细菌3.下列细胞中,不受噬菌体侵袭的是:A. 淋巴细胞B. 真菌细胞C. 细菌细胞D. 螺旋体细胞E. 衣原体细胞4.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基因转移方式是:A. 接合B. 转导C. 交联D. 转化E. 溶原性转换*5. 由噬菌体控制产生的细菌毒素是:A. 大肠杆菌肠毒素B. 霍乱弧菌肠毒素C.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D. 破伤风梭菌痉挛毒素E. 臼喉毒素6.溶原性细菌是:A. 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B. 能产生细菌素的细菌C. 带有F因子的细菌D. 带有R因子的细菌E. 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7.溶原菌不被毒性噬菌体裂解,其主要原因是毒性噬菌体不能:A. 吸附 B. 复制 C. 穿入D. 释放E. 装配8.白喉杆菌产生外毒素是因为其基因发生了:A. 转化B. 转导C. 接合D. 突变E. 溶原性转换*9. 前噬菌体是:A. 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B. 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C. 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 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E. 成熟的子代噬菌体10.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的过程称为:A. 接合 B. 质粒转移 C. 转化D. 溶原性转换E. 转导11.下列哪项不是噬茵体的特性:A. 体微小B. 具备细胞结构C. 由衣壳和核酸组成D. 专性细胞内寄生E. 以复制方式增殖*12.下列哪种细菌毒素是由于细菌基因发生了溶原性转换产生的:A.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B. 破伤风痉孪毒素C. 大肠杆菌肠毒素D. 霍乱弧菌肠毒素E. 链球菌红疹毒素13.有关噬菌体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可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B. 可用噬菌体作载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C. 细菌带有噬菌体后发生的性状改变,均称为溶原性转换D. 噬菌体溶解细菌后,可形成噬斑E. 噬菌体基因可与细菌DNA发生整合二、多项选择题1.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包括:A. 吸附B. 穿入C. 生物合成D. 成熟与释放E. 溶原性转换三、填空题1.当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时,该噬菌体称为,该细菌称为。
病原生物学Pathogen Biology第三章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概述•遗传(heredity)是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的性状相同性;•变异(variation)则是指生物子代与亲代之间性状的差异性。
–遗传性变异(基因型变异),是不可逆的,产生的新性状可稳定的遗传给子代–非遗传性变异(表型变异),不能遗传。
•遗传使细菌的种属性状相对稳定,变异可使细菌产生变种和新种。
一、细菌的遗传物质(Genetic materials of bacteria)1.染色体(chromosome)2.质粒(plasmid)3.前噬菌体(prophage)4.转座子(transposon, Tn)真核和原核生物染色体的区别*霍乱弧菌有两条染色体,大的含2961146bp,小的含1072314bp*细菌rRNA编码基因是多拷贝以装备大量核糖体满足细菌生长需求真核和原核生物染色体的区别操纵子(operon):指包含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以及启动基因等相邻基因组成的DNA片段,其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操纵基因的调控。
主要见于原核生物,其大多数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操纵子机制实现的。
第二节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转位因子一条环状双螺旋DNA长链,反复卷曲缠绕形成松散的网状结构,外无核膜包裹,仅附着在横隔中介体上或细胞膜上.1. 细菌的染色体(Bacterial chromosome)1.1 多种形式•一条环状双链DNA:大多数(>90%)细菌,大小范围在580kbp~5220kbp之间•两条环状dsDNA:少数细菌(如霍乱弧菌,问号钩端螺旋体,马耳他布鲁菌)•三条环状dsDNA:paracoccusdernitrificans•线性dsDNA:疏螺旋体属(Borrella)伯氏疏螺旋体、迦氏疏螺旋体、埃氏疏螺旋体和radyrhizobiunjaponicum 等1. 细菌的染色体(Bacterial chromosome)1.2 染色体上有耐药基因(drug resistance gene)和致病岛(pathogenicity island)的存在,细菌种内和种间可交换pathogenic island:指菌基因组中编码与细菌毒力相关因子的外源DNA(1~200kb),两侧有重复序列、插入序列或tRNA。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第三四章)第三章:遗传与变异1. 遗传的基本术语•基因:遗传信息的载体,决定个体的遗传性状。
•纯合体:同一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体: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遗传性状。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性状。
•遗传密码:DNA和RNA分子上的碱基对应的密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第一定律:掌握显性和隐性基因,同一特征两个基因分离传递。
–第二定律:独立性原理,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分离规律是相互独立的。
–第三定律:等位基因决定一个遗传特征。
•确定显性和隐性关系:–自交法:通过自交后代的观察,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测交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结构: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组成,包括编码区域和非编码区域。
•基因的功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和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
4. DNA的复制•半保留复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新合成的DNA分子一个链为旧链,一个链为新链。
5. 变异与遗传性状•染色体的变异:–数目变异:例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结构变异:染色体部分的缺失、重复、倒位或易位等。
•基因突变:–点突变:氮碱基的替代、插入或缺失。
–染色体突变:基因家族的扩张或缩减。
6. 选择性育种•选择育种:利用人工干预,选择出符合人们要求的优良个体进行繁殖。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利用遗传多样性,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诱导植物突变,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变异个体。
第四章:生物工程与遗传工程1. 生物技术与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原理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
•遗传工程:通过改造和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物质进行人为干预。
2. 基因工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能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DNA连接酶:能连接DNA的酶。
•电泳:根据DNA的大小和电荷分离DNA分子的方法。
3. 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基因从一个生物体中分离出来并放入另一个生物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