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半年鄂州市经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石首工业经济呈现“三快二稳一升”态势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近40%。
近日从市经信局传来好消息,2011年上半年,石首市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66亿元,同比增长39.3%;增加值14.88亿元,同比增长23.1%;入库税金1.01亿元,同比增长5.4%;出口额5591万美元,同比增长15.4%。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特点表现为“三较快二平稳一回升”。
“三较快”一是工业总量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66亿元,同比增长39.3%,保持了较高增速。
特别是乡镇办规模企业产值增长速度更快,上半年共完成总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71.9%,今年以来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一些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发力,推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其中金驰机器农业装备、生达机电汽车零部件、鑫隆塑业建筑模板、华新水泥商混站、格瑞特玻璃等项目带动企业快速壮大,增速均超过100%。
二是项目建设速度较快。
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上半年,全市在建项目26个,其中工业项目22个,总投资额达33亿元;在谈项目20个,其中工业项目17个,预计签约投资额达30亿元。
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投入17.71亿元,同比增长54.7%,钱潮精密件二期、霖坤红塬地毯、保尔新汽配、强大工塑、大发汽配、世纪铸造、伟林木业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随着新上项目投产见效,工业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速度较快。
上半年,全市中小规模企业(除楚源、吉象)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5.9亿元,同比增长81.2%;完成税收4220万元,同比增长28.9%。
通过对全市中小企业的培植,今年已有7家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这些新增企业上半年完成总产值2.1亿元,带动全市工业总产值同比多增长5.5个百分点,下半年我市还有10多家中小企业可进入规模企业行业。
“二平稳”一是工业出口平稳。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591万美元,同比增长15.4%。
2012年4月11日(肥东县统计局)201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县域建设为载体,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9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98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84.50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64.16亿元,增长11.8%。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9.8:59.3:20.9调整为16.7:61.8:21.5。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552元(折合4373美元),可比价增长19.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54.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2%,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为69.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3.90亿元,增长29.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71.23亿元,增长32.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由上年的240户增加至305户。
2006-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4.78亿元,增长101.1%;股份制企业实4.8亿元,下降5.0%,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165.4万平方米,增长10.6%。
其中新开工面积678.2万平方米,增长6.6%。
全员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6.6万元/人,增长1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33.58亿元,增长52.7%,农村投资29.39亿元,增长85.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9.96亿元,增长66.4%,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8.13亿元,增长43.1%。
2011年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特大自然灾害侵袭的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俱进,狠抓落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强力推进鄂南经济强市战略,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652.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8%。
其中,第一产业118.8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309.25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224.05亿元,增长13.4%。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9.4:45.7:34.9发展到18.2:47.4:34.4,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452元,比上年增加5323元,增长25.2%。
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上涨5.7%。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最快,达11.9%;衣着价格上涨较快,达6.7%。
从主要月份价格水平来看,12月上涨5.1%,低于3月的5.6%、6月的7.3%、9月的6.4%,总体趋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得到有效调控。
全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18.3%;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PPI)上涨11.3%;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0.0%。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2011年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147.19万人,比上年增加0.5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2705人。
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49.88万人,其中在省外打工31.21万人。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
2011年,全市共登记市场主体93712户,增长22.1%。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5908户,增长20.6%。
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709户,增长25.9%;个体工商业户24199户,增长20.2%。
湖北鄂州市的详细情况介绍鄂州市位于中国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理坐标为30°10′N, 114°22′E。
鄂州市东与黄冈市接壤,南与咸宁市交界,西与武汉市相邻,北与黄石市、安徽省安庆市相邻。
鄂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湖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一、历史文化鄂州市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
鄂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1. 鄂州古城: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鄂州古城历史悠久,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秦朝、东汉、三国时期等多个朝代的边陲重镇。
2. 古城墙: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是中国现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古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为研究古代中国城市建设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3. 鄂州明代古城:位于鄂州市鄂城区,是中国明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鄂州明代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外,鄂州市还有许多其他历史文化遗址,如鄂州市鄂城区的鄂城区城等。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为鄂州市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为鄂州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发展鄂州市经济发展较快,是湖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以下是鄂州市的一些主要产业:1. 钢铁工业:鄂州市钢铁工业发展较快,拥有一批知名的钢铁企业,如鄂州市钢铁集团、湖北鄂钢股份有限公司等。
2. 化工产业:鄂州市化工产业发展较快,拥有一批知名的化工企业,如湖北化肥厂、鄂州市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3. 建材工业:鄂州市有丰富的建材资源,建材工业发展较快。
主要企业有鄂州市建材集团、湖北省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等。
4. 高新技术产业:鄂州市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设立了鄂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如鄂州市光谷创业园区、鄂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三、城市建设与发展鄂州市在城市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鄂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巨大,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供水、供电和通讯设施。
鄂州调研报告鄂州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鄂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1.实地走访:选择了鄂州市的几个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不同领域的企业。
2.问卷调查:针对企业经营者、员工和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鄂州市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1.经济发展状况:鄂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制造业,尤以汽车制造为主要支柱产业。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鄂州市的经济实力在湖北省乃至中部地区均具有较强竞争力。
2.产业结构调整:目前鄂州市的产业结构尚未实现良性调整,过多依赖于汽车制造业。
建议鄂州市积极引导和培育其他新兴产业,如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以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发展方向:调研结果显示,鄂州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制造业为主导,同时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此外,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合作共赢模式。
四、问题与建议1.问题:鄂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汽车制造业,但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暴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建议:鄂州市可以通过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2.问题:鄂州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推动其快速发展?建议:鄂州市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提升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
3.问题:如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和交流?建议:鄂州市应加强与武汉市和黄冈市的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互补,促进资源共享和市场开拓,推动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五、结论鄂州市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汽车制造业是其支柱产业。
然而,鄂州市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和培育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部崛起案例
中部崛起是指中国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中部崛起的经典案例:
1. 湖北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武汉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武汉以汽车制造、军工、光电等产业为主导,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2. 湖南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长沙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培育出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企业,如腾讯湖南总部、阿里巴巴湖南数据中心等。
3. 河南郑州: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郑州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为核心,不断引进国内外优质项目,建设了一批重点园区,如郑东新区、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4. 湖北鄂州:鄂州市以化工、电力等产业为主导,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鄂州市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如鄂城石化、华电湘潭煤电鄂州公司等。
5. 湖南岳阳:岳阳市通过打造“汽车之城”,吸引了一批汽车产业和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岳阳市以湘潭-岳阳-常德汽车产业集群为核心,通过政策扶持和投资引导,
实现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上案例展示了中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龙头企业等方式,中部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鄂州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闻作者:新闻来源:日期:2011-4-2 9:13:49浏览次数:28432010年,鄂州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变后危机时期为发展机遇期,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强力推进“两个率先”,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加速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以及2010年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为“十二五”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总量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幅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全市经济连续4年以15%以上的增长率快速、稳健运行。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45亿元,增长5.2%。
第二产业增加值231.35亿元,增长21.2%。
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9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为13.0:58.5:28.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792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5603美元,增长28.2%。
劳动和就业201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475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17人。
新增个体工商户5357户,带动就业11407人。
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89万元,扶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311家。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63.1万人,比上年增长0.64%,其中从事第一产业20.92万人,第二产业20.24万人,第三产业21.94万人。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低于全省目标控制数。
农业和城乡一体化2010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8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29.67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1.18亿元,增长65.3%;畜牧业产值20.86亿元,增长8.4%;渔业产值37.37亿元,增长8.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增长6.0%。
武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12年2月29日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平稳,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功能提升,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7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54.0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48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比重2.9:48.2:48.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
表1: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 6756.20 12.5第一产业 198.70 4.0第二产业 3254.02 16.4工业 2709.02 17.8建筑业 545.00 10.1第三产业 3303.48 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5.18 14.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63.38 9.5批发和零售业 686.22 10.8住宿和餐饮业 214.15 7.7金融业 386.82 2.6房地产业 342.26 6.3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39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357.83亿元,增长13.0%。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市企业总数19.31万户,比上年增加1.74万户。
其中,私营企业16.29万户,当年新增3.13万户。
个体工商户40.48万户。
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191.57万人,增加32.63万人。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8.20•【字号】鄂经信法规[2012]235号•【施行日期】2012.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经信委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的通报(鄂经信法规﹝2012﹞235号)各市、州、直管市、林区经信委,机关各处室:2011年,全省经信系统紧紧围绕主题、主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为服务领导决策、推动相关工作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根据省经信委《关于申报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参评材料的通知》精神,在市州经信委、机关处室申报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评审,委机关处室和市州经信委撰写的28篇调研报告被评为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现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奖励(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省经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中心工作抓调研,围绕难点问题求突破,切实抓好调查研究工作,为推进全省工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 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名单二O一二年八月二十日2011年度全省经信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名单委机关(共15篇,排名不分先后)1、《开展公文展示评议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办公室)2、《做大做实做强工业》(政策法规处)3、《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科学发展--湖北省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回顾及十二五展望》(产业政策处)4、《2012年全省工业增长点调查报告》(经济运行处)5、《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报告》(融资担保处)6、《2010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县域经济处)7、《湖北电煤“海进江”调运调查》(运输协调处)8、《需要关注和重视日本地震对湖北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机械汽车处)9、《湖北省化肥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重化处)10、《棉价巨幅波动的影响及其对策》(轻工纺织处)11、《从源头抓起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医药处)12、《湖北省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初探》(电子信息处)13、《关于建设湖北省云计算中心发展云计算产业的建议》(软件处)14、《黄石市开展3G TD-SCDMA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试点建设工作调研报告》(电子政务处)15、《在强化服务企业中创先争优》(机关党委)市州林区(共13篇,排名不分先后)1、《2011年武汉市工业企业发展环境研究报告》(武汉市经信委、武汉市社科院:金忠义、吴永保、唐建明、华康焰、邵青松、温蕾、王振、卢祖意、丁兴华、张红、张飚、张建民、宗洪兴、胡建华、夏琳娜、余青、周胜军)2、《关于襄阳市在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襄阳市经信委)3、《荆州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研究报告》(荆州市经信委邓平、张砚堂、金露、简良忠等)4、《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对策研究》(宜昌市经信委:陈敏仁、周宗章、周巍华)5、《十堰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十堰市经信委:唐顺苹、赵晓汇)6、孝感市经信委王洪波《确立孝感汽车产业主导地位加快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7、《关于促进“中国农谷”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加快发展的调研报告》(荆门市经信委:李宏伟、吴建国、李云、王兴华)8、《鄂州工业“双千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鄂州市经信委:胡长柳、张秋怀、鲁力、王卫国)9、《乘风破浪会有时--关于全市工业经济的调研与思考》(黄冈市经信委:夏存安)10、《工业起舞正春风跨越发展正当时--嘉鱼县工业发展情况调查》(咸宁市经信委:张晓先、殷汉宁)11、《夯实基础开拓进取深入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随州市经信委)12、《关于仙桃市无纺布产业集群的调查报告》(仙桃市经信委:张体强、周保平、易国庆)13、《关于我区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神农架林区经信委:杨建国、贺德贵)。
2011上半年鄂州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呈现四大亮点
今年以来,鄂州市3家省级开发区按照“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升级转型、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调优结构、调强产业、调快增速为重点,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增幅明显快于一季度。
上半年,鄂州市3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39.3%;完成工业增加值48.71亿元,增长33.8%;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46.3亿元,增长38.2%,比一季度增幅分别高出0.7、9.0和1.4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上半年,3家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7.74亿元,同比增长66.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04.2%。
3家开发区共有施工项目9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新开工项目49个、外商投资项目5个和省外内资项目38个。
三、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产业发展实现突破。
上半年,全市3家省级开发区立足重点,狠抓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
其中,葛店开发区上半年新签约工业项目10个,总投资11.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7.64亿元,分别是总投资5亿元的长动电机辅机制造和海水淡化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64亿元的鸿吉船舶机械设备项目和投资1亿元的胜威炉料项目;鄂州经济开发区上半年新签约项目共10个,合同约定总投资额29亿元。
分别是豪威城市广场、瑞豪医院、融通钢桥、兴欣建材扩规。
正在洽谈并有望签约的项目有16个,计划总投资18亿元。
目前已签约的8个项目中亿元项目有4个,其中豪威城市综合体总投资20亿元,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三季度开工,将成为湖北省在建的最大同类项目;花湖开发区截止上半年航宇商贸城完成投资
4.36 亿元,鄂东国际汽车城投资达1.3亿,华浙新型材料完成投资1.3亿元。
四、外贸出口形势看好。
上半年,3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出口总额1.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比一季度增幅高出1.9个百分点,产品出口形势看好
1-11月,鄂州市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增幅继续回落。
11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39亿元,同比增长4.58%,到11月底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46.44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上月止累计增幅下降1.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
轻工业增幅高于重工业。
1-11月,全市轻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05亿元,增长36.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05.38亿元,增长20.26%,轻工业增幅高于重工业15.8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5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保持良好水平。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78%,比上年同期提高0.27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率98.84%,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2.45%,集体企业产品销售率96.53%,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96.82%。
私营企业保持较快增长。
1-11月,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88.72亿元,增长31.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13个百分点,增幅分别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高19.22个百分点,比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分别高19.01个和30.18个百
分点,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
支柱行业生产增长较快。
1-11月,全市五大支柱工业行业中有3个行业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其中建筑建材行业增长42.97%,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31.62%,能源产业增长26.46%,有2个行业增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其中:钢铁冶金产业增幅低11.18个百分点,医药化工产业低3.02个百分点。
对当前鄂州工业企业运行状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国家连续出台的产业振兴、结构调整、房地产新政等政策对鄂州企业的影响,6月中下旬以来,鄂州调查队对景气监测中的37家工业企业和5家房地产企业,从生产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用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今年以来,鄂州工业经济出现稳定的回升势头,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国家陆续出台的房地产新政,打击囤地、抑制高房价短期内对鄂州房地产市场没有实质影响,鄂州房屋销售价格比较稳定。
一、当前鄂州工业企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从对37家工业企业调查的情况看,当前鄂州企业呈现出订单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总量增加的良好局面。
调查显示:今年2季度37家企业平均生产设备利用率为81.2%,比1季度增加了6.6%,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8%。
2季度企业生产总量比1季度增加的企业有24家,占被调查企业的64.86%;持平的8家, 占被调查企业的21.62%;下降的5家占被调查企业的13.51%。
分行业看,1-5月份,鄂州冶金产业波动上行:鄂钢公司1-5月生产铁同比增长31.44%;钢同比增长31.2%;材同比增长36.82%;鄂州球团厂1-5个月累计生产球团比去年多生产40.7%。
建材产业快速攀升:1-5月,湖北世纪新峰生产水泥同比增长37.53%;顾地塑胶产量同比提高32%,兴欣建材的波纹管第三条生产线将回厂,银龙管业二期工程已经投产两条生产线。
装备制造业增势不减:鄂重搬迁改造后生产流程逐步理顺,订单同比增加35%;三力重工今年投资800万元进行技改,产值将突破亿元,比去年翻番;光大船业、江燕造船等企业手持订单较同期增加4成,完成民用钢质船舶同比增长93.04%。
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好转:湖北多佳生产服装同比增长54.5%,其中,60%为出口;湖北枫树线业生产的高档涤纶线同比增长39.6%,其中75%为出口。
二、当前鄂州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调查的37家企业中有22家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
如鄂钢公司、吴城钢铁公司的主要原材料铁块矿,6月的购进价格是1313元/吨,而去年同期是491元/吨,上涨了2.67倍;焦精煤6月的购进价格为1342元/吨,比去年同期的925元/吨,上涨了45.19%。
鄂重集团的主要原材料铸钢件5月的购进价格是6886元/吨,6月上涨到7024元/吨,而去年同期为6630元/吨。
鄂州启迪公司的原材料硫酸今年比去年同期上涨了74.07%,烟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2.06%。
目前多数企业面临着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工业产品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企业利润减少的压力。
2、流动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窄。
抽样调查的37家工业企业,有16家企业反映货物销售回款率低。
当前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企业承受着原材料供应商要求预付货款、下游客户拖欠货款的双重压力,导致流动资金周转比较紧张。
另一方面,融资渠道较窄仍是制约鄂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如鄂重集团、湖北蓝天铝业、湖北国权水泥、鄂城冶金机械厂等都反映流动资金紧张,特别是蓝天铝业目前因资金周转不畅、订单减少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鄂重集团客户无法按期提货,造成产品积压,应收帐款回收难度加大,企业资金周转不畅;湖北唯森制药、湖北海力化工、鄂州启迪矿业等企业都反映筹集资金困难、融资渠道窄,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支持不足或根本得不到支持。
3、企业用工成本增加,招工困难。
调查中,湖北蓝天铝业、湖北长进制衣、湖北枫树线业、启迪公司等近10家企业都反映今年工人工资增加幅度大,但是仍然招工困难。
今年蓝天铝业工人人均增加工资100元,启迪公司工人人均增加工资150元,枫树线业工人人均增加工资300元,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提高。
据调查,当前鄂州最缺少工人的是纺织、服装行业,其次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不好的企业,尽管这类企业提高了用工标准但仍然面临招工难的窘境。
三、建议
1、是要加大扶持和鼓励工业企业发展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近几年来,鄂州以“工业立市”,市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投入,培育和壮大了一批工业企业,如世纪新峰、鄂州球团厂、顾地塑胶、光大船业等,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要把政府财政支持,向重大工业项目、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倾斜,加强对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节能降耗、工业循环经济等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
2、是政府部门要搭建银企平台,在梁子湖区兴建金融网点,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紧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应在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企业落到实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