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人文地理环境的-洋中学学生考试成绩查询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33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首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由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部分构成。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由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科学。
地貌是指地球表层在天然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各种表面形态的总和。
地貌分类有宏观地貌、微观地貌和区域地貌。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概念、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学科。
气候是大气长期变化和分布状况的总和。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
气候类型由下垂直气候带、高低纬气候带、西风带和地形状况决定。
3. 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循环及利用的科学。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循环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水蒸汽。
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水文循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4.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和演变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可以分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历史学等。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成因、构造运动、地质灾害和矿产资源等。
5.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分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地域分布、分异和地理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生物地理学研究包括生物区系、生态位、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由经济地理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交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布局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分布规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和商业地理等。
2. 城市与乡村规划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是研究城市与乡村空间组织和规划的学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规划理论等。
地理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5分)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
2、教学过程是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三点: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4、教学时尤其要注意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6、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部分内容。
7、地理教材包括地理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地理图册等。
8、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创新特色体现出五个“新”: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新教法、新评价.9、“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0、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11、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增强爱国情感、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12、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陈述方式,主要采用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
13、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14、地理课程的特征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
15、区域地理通常从区域地理总论和区域分区地理两个方面学习。
区域地理总论又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部分。
16、地理位置一般分为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
17、纸笔测验可分为课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功能属于评价在日常教学中的功能的是( D )。
A、导向功能B、反馈功能C、启发功能D、激励功能2、( D )是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检测试题(初中地理)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3分)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具有、、、、、等五个特征。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其中“”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3.“课程内容”部分由“”和“”组成。
4.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5.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需要领悟本标准的、了解、按照和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
6.丰富而准确的评价信息是评价的基础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主要有、、。
7.教师在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注意所选资源的、、性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8.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要全面落实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各项要求使地理教科书成为和的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9.“内容标准”的修订中显示出、、、四个特点。
10.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简答(每小题8分计40分)1、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3、通过学习《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你认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有哪些主要体现?4、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5、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学习评价提出哪五个“注重”?三、论述 (每小题13.5分计27分)1、结合实际谈谈初中地理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义。
2、对地图这个专题的内容标准从目标教学要求及有关内容的详细说明等方面论述。
一、教学常规(共20分)1.《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2012年版)》共有大项、个条目,其中“教学常规”包括、、、、、六部分。
(8分)2.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指家庭作业)不得超过小时。
(2分)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试举一例谈谈学科教学是如何落实或渗透“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姓名一、名词解释(10分)地理课程二、填空(10分)1、《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由()和()两部分组成。
2、地理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和(),结合()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
三、选择题(20分)1.课程目标是分()个层次陈述的:A.2B3C42.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A采用结果性目标和采用体验性目标 B.采用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3.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个A.1B.2C.3D.44.拓展教材的教学情景,实际上是以“()”的态度对待教材。
A.加法B.减法C.乘法5科学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目标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获得()A很短时间B较长时间C长时间6、领悟(内化)水平的行为动词哪项是正确的:()A、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等。
B、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等。
C、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
D、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等。
7、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A、建构主义理论;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C、多元智能理论;8.提问的技巧有()A.迁移,转移,追问,等待B.迁移,等待,询问,启发C.转移,启发,追问,等待9.学生喜欢老师这样教学:A.让学生自己学习,自由自主B.老师教学,固定模式C.选学功课(A)10.教学评价是指:()A.评价学生和老师教学的情况B.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C.对教学全面的衡量四、判断题(30分)1、新课程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新课程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的课程目标。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构建的三个侧面。
()3对于具体的教学,具体的教学学习内容,我们不可能同时,花同样的气力落实课程目标中的几个个方面。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4,多维目标落实时可能是共时的.()5.“动态生成”是新深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及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所形成的整体性系统。
它包括了地球的大气、水体、岩石、土壤等自然
环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以下将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及要素进行详细阐述。
1.大气:地球的大气层是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
它包括了气候
和天气等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降水等。
大气中的气候系统会
影响到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活动。
2.水体: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要素之一,包括了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体是生物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重要资源。
水的循环与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地理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岩石:地球的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了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岩石的分布和性质影响到地表的地势和地貌形态,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同时,岩石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矿产资源。
4.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由岩石经过风化和土壤生物的
作用形成。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运作的基础。
土壤的分布和质地对农业、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等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地球系统。
人类作为地球的一部分,不仅受到
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也能通过科学技术与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交互
作用,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因此,理解和保护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学考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学考试的知识点包括物质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下面是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地理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区划、水循环和水资源、自然灾害等内容。
2.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地震、火山的形成等。
3. 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的分布、陆地的特点和类型、海洋的特点和作用等。
4. 气候和气候区划: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要素、气候区划等。
5. 水循环和水资源:水的循环过程、全球水资源分布、中国的水资源和水问题等。
6.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二、人文地理1. 人口地理: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问题等内容。
2. 城市与乡村:城市的特点和分类、城市化进程、城市问题、乡村的特点和分类、农业问题等。
3. 区域经济地理:区域经济的特点和分布、城市经济和农业经济的联系、产业布局、交通和通信等。
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环境问题和保护等。
5. 地理信息技术: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理信息的搜集和处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除了以上列出的具体知识点,初中地理学考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概念和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地理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如纬度、经度、海拔、地形、水系等,同时也需要了解使用一些地理方法,如地图解读、图表分析、统计方法等。
总结起来,初中地理学考试的知识点主要分为物质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区划、水循环和水资源、人口地理、城市与乡村、区域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等内容。
2022年版《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
4.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5.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
7.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
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8.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
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11.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13.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14.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15.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16.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17.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