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有哪些共1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63 MB
- 文档页数:44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据伍光和《自然地理学》)本书绪论曾扼要地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基本内容。
这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以图建立关于这个研究对象的立体的和动态的观念,并以此作为以后深入阐述其各种基本规律的出发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分层性。
整个地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
这些地球圈层称为地圈(图2.l)。
地球的外部笼罩着大气圈,其中还可再分为散逸层、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圈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层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刚体部分),岩石圈的表层分布着很薄的一层沉积岩石圈及地表风化壳和土被层;岩石圈以下的地球内部是地幔的大部和地核;此外,在海陆表面还存在生命物质,它们组成生物圈。
所有这些地圈的组合形式具有两种类型: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而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这后一种组合形式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的一个复合圈层,即地理圈。
它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朝向宇宙空间,正像一个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壳”。
因此,人们也把自然地理环境称作“地理壳”。
这个名称突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外形和空间位置。
然而,要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位置,即确定它的范围和边界,却是一个棘手的科学课题。
我们知道,客观物体的边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突变的鲜明边界。
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一个面(没有厚度),界面两侧物质(体系)的性质有明显区别。
例如海陆交界。
第二类是渐变的模糊边界。
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现一个过渡区间,其内不同属性的相邻两物质(体系)并存,且一方属性逐渐消失而另一方属性逐渐显著。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理环境就像一个超级大杂烩,里面的组成要素那可都是各有神通的角色。
先说大气吧,大气就像地球的大外套,有时候薄如轻纱,有时候又厚得像大棉袄。
它还特别爱搞怪,今天在这儿吹吹风,明天到那儿下下雨,就像一个调皮的魔术师,把天气变得千奇百怪。
晴天的时候,它像是个慷慨的老人,把阳光洒得满满当当;要是阴天,就像个生气的小怪兽,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水呢,这可是个超级大忙人。
河流像大地的血管,奔腾不息地运送着各种物质。
海洋就像地球的超级大澡堂,里面什么都有,又像个超级大仓库,藏着数不清的宝贝。
湖泊就像是大地的眼睛,清澈的时候美极了,要是被污染了,就像得了红眼病一样让人难受。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肥沃的土壤就像一层厚厚的奶油蛋糕,滋养着无数的植物。
不过有些地方的土壤薄得像纸,植物在上面生长就像在走钢丝,颤颤巍巍的。
生物是这个大聚会里最热闹的一群。
动物们像是演员,在这个大舞台上各显神通。
鸟儿在空中飞来飞去,就像一个个自由自在的小风筝。
而森林里的动物们,就像住在高楼大厦里的居民,各自有着自己的小窝。
植物们则像是绿色的小卫士,站得笔直笔直的,不过有的植物为了争夺阳光,就像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长得高,仿佛在说:“我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岩石是地球的骨架,坚硬无比。
有的岩石像个顽固的老头,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而有的岩石又像是个脆弱的小姑娘,稍微来点风雨就开始剥落。
地形地貌就像地球的身材,有高耸入云的山脉,像地球的脊梁,雄伟壮观。
平原就像地球平坦的肚皮,一望无际。
丘陵就像地球身上的小疙瘩,起伏不平。
这些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大气给生物提供氧气,水滋润着土壤,土壤养育着植物,植物又为动物提供食物,岩石地形影响着水的流动和生物的分布。
就像一场盛大的舞会,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舞步,缺了谁都会乱了套。
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充满奇妙的地球家园,要是把地球比作一个超级大蛋糕,这些要素就是蛋糕上不同的美味配料,缺了任何一种,这个蛋糕就不会那么美味啦。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要素构成的整体,包括生物、非生物因素等。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载体。
下面将对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详细分析。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包括大气和气候。
大气是地球周围气体层的总称,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规律,包括气温、湿度、降水量等。
大气和气候直接影响着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与生长,也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还包括水资源。
地球上70%的表面是水,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满足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于环境保护也至关重要。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还包括土壤。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由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矿物质、有机物、水、气体和生物等复杂体系。
土壤是陆地生物的生长场所,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水土保持的根本。
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是维护自然环境的重要任务。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还包括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包括动植物、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资源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应尽的责任。
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还包括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表形态的总称,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各种地貌特征。
地形地貌直接影响着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自然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包括大气和气候、水资源、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地形地貌等多种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理基本要素
地理基本要素是构成地理环境的重要元素,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以下是地理基本要素的分类和解释:
1.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
动物等。
这些要素描述了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条件,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
经济、文化等。
这些要素描述了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结果和影响,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3.位置要素:包括经度、纬度、海拔等。
这些要素描述了
地理事物的具体位置和空间分布。
4.拓扑要素:包括河流、山脉、海岸线等。
这些要素描述
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拓扑结构。
5.属性要素:包括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等。
这
些要素描述了地理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6.时间要素:包括历史时期、年代等。
这些要素描述了地
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是地理基本要素的分类和解释,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地理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与解题思路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
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指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风化物,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
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
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文、岩石圈和生物圈。
大气层是地球上空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大气圈、臭氧层和天然气层等。
大气层的存在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宇宙辐射和太阳风暴等外部威胁。
水文系统由地球表面的水体组成,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冰川和地下水等。
水文系统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不仅提供了生命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调节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岩石圈是地球上的岩石和土壤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等。
岩石圈的构造和演变对地球地形、地震和火山等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圈则是地球上生物的居住区域,包括陆地和海洋等生态系统。
生物圈对地球的物质循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关键作用。
地理要素是地球表面特征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陆地、水体、气候、人类活动和环境等。
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包括大洲、岛屿和高山等。
陆地上的地形、地貌和土壤等特征是地理研究中的重要要素。
水体是地球表面的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
水体的分布和特征决定了地球的水文系统和水资源分布。
气候是地球大气层的长期平均状态,包括温度、降水、风向和季节等。
气候条件对人类社会、农业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的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行为。
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影响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是指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所构成的综合条件。
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对地球的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总结起来,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是相互关联的。
地球的自然环境是地理要素形成和演变的基础,而地理要素则构成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格局。
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地理地球的自然环境与地理要素的讨论。
通过对地球自然环境和地理要素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外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自然地理学环境的组成和结构本书绪论曾扼要地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及其包含的基本内容。
这里,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以图建立关于这个研究对象的立体的和动态的观念,并以此作为以后深入阐述其各种基本规律的出发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分层性。
整个地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
这些地球圈层称为地圈(图2.l)。
地球的外部笼罩着大气圈,其中还可再分为散逸层、电离层、中间层、平流层和对流层;大气圈的下垫面是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层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刚体部分),岩石圈的表层分布着很薄的一层沉积岩石圈及地表风化壳和土被层;岩石圈以下的地球内部是地幔的大部和地核;此外,在海陆表面还存在生命物质,它们组成生物圈。
所有这些地圈的组合形式具有两种类型:在高空和地球深部的地圈,其层内理化性质较为一致,圈层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表现为上下成层的组合形式。
而在海陆表面附近的大气圈(下部)、水圈、岩石圈(上部)和生物圈则表现为相互交织的组合形式。
这后一种组合形式的四个地圈不仅是紧密地接触,而且是多方面地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一个新的、比较地球其他圈层具有独特地理意义的物质体系,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
由此可见,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的一个复合圈层,即地理圈。
它镶嵌于地球的表层,以自己的表面朝向宇宙空间,正像一个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壳”。
因此,人们也把自然地理环境称作“地理壳”。
这个名称突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外形和空间位臵。
然而,要确定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位臵,即确定它的范围和边界,却是一个棘手的科学课题。
我们知道,客观物体的边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突变的鲜明边界。
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一个面(没有厚度),界面两侧物质(体系)的性质有明显区别。
例如海陆交界。
第二类是渐变的模糊边界。
这类边界在空间上呈现一个过渡区间,其内不同属性的相邻两物质(体系)并存,且一方属性逐渐消失而另一方属性逐渐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