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26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知识梳理与专项练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岩石、地形、土壤。
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特别提醒](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产生了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1.水循环是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的纽带之一。
(√) 2.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中,气候是最活跃的要素。
(×) 3.湿润地区往往植被茂密,因此土壤肥沃。
(×) 4.大肆砍伐热带雨林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二、人地协调观——读图填空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元素的综合体,其组成要素涵盖了许多方面。
以下是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详细介绍: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它包括气温、降雨、风暴、日照时间等因素,对生物生长和生态平衡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山地、高原、盆地、河流等各种地形特征,以及地貌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
地形地貌对生物分布和资源利用有着重要影响,如山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平原的草原生态系统在生物种类和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指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循环和特性等。
水是生命的基础,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条件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水循环和水质等。
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差异很大,如沙漠地区的地下水含量丰富,而海洋地区的海水资源则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土壤包括不同质地、结构、肥力等特点的土壤类型,如沙质土壤、黏土土壤、腐殖质土壤等。
土壤条件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对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生物种类和分布情况。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
资源条件资源条件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包括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它们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管理。
总之,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是复杂多样的,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环境。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自然地理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如何认知一、关键信息1、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等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可持续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等3、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提供资源基础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制约经济发展模式4、生态文明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生态修复优化资源利用效率11 自然地理环境的定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的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所组成的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相互作用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功能。
111 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温、降水、风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类型。
地形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影响着气候的形成和水流的走向。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性质和肥力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水文要素如河流、湖泊、海洋等,不仅提供水资源,还影响着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理念,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文明形态。
它强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21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资源合理利用要求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再生性,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生态平衡的维护旨在保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功能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和恢复。
21 自然地理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资源基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例1] 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992.绿色植物的环境功能——(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海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近地面大气)2.坡向——迎风坡降水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例2] 分析“大气与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人类活动关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内容的数码序号与图中方格内英文代号配对组合,使图示关系完整。
①塑造地表形态②燃烧矿物能源③生产与健康④吸收紫外线⑤哺育生物⑥使用制冷剂⑦台风⑧暴雨⑨吸收红外线(2)从图中可知,对大气层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图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各种作用可概括为。
(3)受图中所示的各种气象灾害影响最大的生产部门是,这些气象灾害多发生在我国的地区.(1)A① B⑤ C② D⑥ E③ F⑦ G⑧ H④ I⑨(A、D可互换,F,G可互换)(2)人类活动削弱怍用 (3)农业部门东部[例3]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
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阅读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云贵高原的自然条件,扼要说明桉树在两地产生截然不同环境效益的主要原因。
(10分)答案要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沛;又处于山脉的迎风坡前,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桉树生长正好维持了那里的水分平衡。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3土壤:具备肥力,能生长植物的陆地结石表层。
肥力就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
例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累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就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构成和发育。
例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小。
旱情或者炎热条件下,风化壳厚,土壤层也厚。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
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促进作用于土壤。
例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原产。
平缓的山坡:地表物质搬迁速度快,容易发育浓厚的土壤。
平缓的地方:地表物质的冲刷速度慢,平衡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浓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不好,但冷却受高,水分极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3环境的整体性建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必须存有综合的考量和对策。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各个自然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要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元素.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矿产等.
自然地理五大要素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而五大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
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
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
1、警示
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地理环境解释
自然地理环境指的是地球自然界的各种要素和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这些要素和条件相互作用,构成了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地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等各种地貌类型。
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不同
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形往往陡峭,气候湿润,植被茂密,但土地肥
力较差,不利于农业生产;平原地形则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但
易遭洪水侵袭。
与地形相同,气候也是自然地理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气候
包括温度、降雨、风向等各种因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样重要。
例如,热带气候虽然雨量丰富,但高温多湿,容易滋生疾病;温
带气候则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但冬季气温较低,需要采取保暖
措施。
除了地形和气候,水文条件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条件包括江河湖海等水域分布情况,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样有
重要影响。
例如,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支持了经济发展和人类
居住,但同时也带来了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土
壤和植被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都有重大意义。
土壤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
植被则可以调节气候、保护水源、防止自然灾害等。
但人类恶意滥伐森林、破坏草原等行为也造成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
总的来说,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共同创造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
知识点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