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1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大生命体征是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1、测量体温一般用体温计腋下测量。
水银端放在腋下,测量10分钟。
正常是36-37摄氏度之间。
2、测量呼吸时可以观察胸腹起伏,一起一伏可表示一次呼吸。
通常可以计时30秒钟,所测的次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的呼吸频率。
但如果是呼吸不够规律者,或者是婴儿以及呼吸较为微弱者测量时,可以测量完整的1分钟。
3、脉搏可以让病人休息5-10分钟,通过手触动脉搏动点,也可以用听诊器听诊心率。
正常人的脉搏次数和心跳次数是一致的,测量脉搏次数,实际上就是检测桡动脉或其他动脉的搏动次数。
检查脉搏前,病人的位置应该舒适,平卧或坐位均可以,检查者以右手的二、三、四指端,轻轻地按在桡动脉上计数1分钟。
4、首次测量时要测量双上肢血压,以测量血压偏高的一侧并密切监测。
测量血压时要充分暴露上肢,袖带捆绑于上臂中部,松紧以放入两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cm,测量前需将袖带充分排空。
将血压计平放于心脏水平处,按开始键则自动开始测量,测量时手臂放松、手掌向上,过程保持平静,在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和移动身体。
生命体征是指生命体征是指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活动所产生的可以被直接观察或测量的指标。
人体的生命体征可以反映身体各种系统的功能状态,是医学诊断和监测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瞳孔反应等。
这些生命体征在人体生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患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指导诊断和治疗。
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机体代谢活动和调节能力的重要参数。
正常人的体温范围通常在36.5°C~37.2°C之间,受到环境温度、运动、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疾病和病情变化会引起体温的升高或降低,因此体温是医学诊断中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
脉搏脉搏是心脏每搏动一次将血液推送至动脉的脉动,通过触摸动脉上的脉搏可以了解心跳的频率和节律。
脉搏速率、强弱、节律等特征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呼吸呼吸是人体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生理过程,呼吸频率和深度可以反映肺部功能和血氧饱和度。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12~20次,但受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
异常的呼吸频率或模式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肺部疾病或其他系统问题。
血压血压是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在动脉内施加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表示。
血压的高低可以反映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压监测是许多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瞳孔反应瞳孔是眼睛中的黑色圆孔,可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
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的反应往往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因此可以反映身体的自主调节功能和神经系统状态。
医学上通过检查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等特征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总结而言,生命体征是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身体的状况,指导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瞳孔反应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分析,医护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一 .单选题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肝脏B.心脏C.肺脏D.皮肤E.肌肤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A. ℉ = ℃ⅹ 5/9+32B. ℉ = ℃ⅹ 9/5+32C.℃= ℉ⅹ 5/9+32D. ℉ =(℃-32)ⅹ 5/9E. ℉ =℃+32 ⅹ 5/93.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为发热:A.37℃B.37.2℃C.37.5℃D.37.8℃E.38℃4.败血症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5.感染肺炎双球菌的病人发热的常见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以上都不是6.测量口温时,一般需将口表的水银端放入的部位是:A.口腔中部B.舌下热窝C.舌上1/3处D.舌上2/3处E.舌下2/3处7.口温超过以下哪个范围属于超高热:A.39℃B.40℃C.41℃D.42℃E.43℃8.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头晕、恶心、无汗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是冷、出汗E.脉速、面色潮红、无汗9.个人体温正常生理波动范围是:A.0.1-0.2℃B.0.3-0.6℃C.0.5-1℃D.1-1.5℃E.1.5-2℃10.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搏次数一般在下列哪个范围:A.40-60次/分B.40-80次/分C.60-80次/分D.60-100次/分E.80-120次/分1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速的脉搏次数:A.>60次/分B.>80次/分C.>100次/分D.>120次/分E.>140次/分12.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A.〈40次/分B.〈50次/分C.〈60次/分D.〈70次/分E.〈80次/分13.间歇脉多见于: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器质性心脏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14.脉搏短绌多见于: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15.以下哪种脉搏属于节律异常: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6.有期前收缩所产生的脉搏称为:A.洪脉B.丝脉C.水冲脉D.奇脉E.脉搏短绌17.测量脉搏常用部位是:A.颞动脉B.颈动脉C.肱动脉D.桡动脉E.足背动脉18.测量正常脉搏常用的时间为:A.15sB.20sC.30sD.45sE.60s19.需2个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的是: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窦性心律不齐D.甲状腺功能亢进E.心房纤颤20.平均动脉压的值约等于:A.1/3舒张压+1/3收缩压B.1/3舒张压+1/2收缩压C.1/2舒张压+1/3收缩压D.2/3舒张压+1/3收缩压E.1/3舒张压+2/3收缩压21.测血压时袖带下缘距离肘窝:A.1-2cmB.2-3cmC.3-4cmD.4-5cmE.5-6cm22.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范围为:A.8-12次/分B.12-16次/分C.14-18次/分D.16-20次/分E.18-22次/分23.下列哪种病人不宜测肛温:A.昏迷者B.小儿C.腹泻者D.下肢损伤者E.腹部手术后病人24.有关体温测量描述错误的是:A.经口呼吸者不宜测量口温B.口温多用于婴儿和昏迷病人C.心脏病患者不宜测量直肠温度D.腋温易受环境影响不够准确E.腋窝如有汗液应擦干稍停片刻再测25. 测量血压时,下列哪项因素不能引起测得的血压值偏高:A.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B.膀胱充盈C.袖带过宽D.吸烟E.进食26. 不可能出现丝脉的疾病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大出血C.主动脉瓣狭窄D.休克E.心功能不全27.张某女,32岁,以高热3天为主诉入院。
名词解释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 signs)指的是衡量人体生命功能状态的一些基本指标,通常用于评估和监测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参数。
1.体温(Body temperature):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
常以摄氏度(℃)来衡量。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摄氏度之间,可以通过口温、腋温、肛温或额温的测量来获取。
2.脉搏(Pulse):脉搏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人体
动脉中可以触摸到的搏动。
一般以每分钟心跳次数(次/分)来表示,可以通过在动脉处感受搏动,并计算一分钟内的搏动次数获得。
3.呼吸(Respiration):呼吸是指人体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碳的过程。
呼吸频率表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次/分),可以通过观察胸部或腹部的抬降运动,或者听到呼吸声来计算。
4.血压(Blood pressure):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
力。
通常用两个数值来表示,例如120/80mmHg。
第一个数值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高压力;第二个数值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表示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低压力。
通过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
者可以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或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生命体征也被广泛用于急救和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的生命体征范围会因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评估和解读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生命体征的监测(1)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心跳、呼吸、血压、体温等指标的监测。
这些体征反映了人体内部的生理状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生命体征的监测。
一、心跳的监测心跳的监测是评估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通过心电图(ECG)和脉搏检测实现。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心率大约在60~100次/分,而儿童和老年人的心率略高。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心律失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心率还可以通过运动、情绪和药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那些需要接受某些治疗和手术的患者,还需要持续的监测心率。
二、呼吸的监测呼吸的监测是评估呼吸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通过测量呼吸频率和氧气饱和度来实现。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而儿童的呼吸频率略高。
呼吸频率快或慢,或者存在呼吸窘迫等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呼吸系统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氧气饱和度是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程度。
正常人的氧气饱和度应在95%以上。
低氧血症会导致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缺氧,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呼吸困难、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持续监测氧气饱和度十分重要。
三、血压的监测血压的监测是评估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可通过间接法或直接法进行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mmHg),而老年人的血压略高。
如果血压偏高或偏低,可能表明患者存在高血压或低血压等疾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同时,持续的血压监测也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持续监测血压,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总之,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用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持式医疗设备也可以实现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这将在未来为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变革。
选择题㈠A1型题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A、36.5℃以上B、36.8-38.0℃C、37.3-38.0℃D、37.5-37.9℃E、39.0-38.5℃3、间歇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败血症D、疟疾E、风湿4、弛张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疟疾D、肿瘤E、败血症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B、口腔护理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D、保持皮肤的清洁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B、心率增快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尿量增多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A、30℃B.35℃C、40℃D、42℃E、45℃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A、每日更换1次B、每周更换1次C、隔周更换1次D、每周更换2次E、每月更换1次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A、精神异常者B、大面积烧伤者C、昏迷患者D、口鼻手术者E、呼吸困难者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A、婴幼儿B、精神异常者C、意识不清者D、心肌梗塞者E、坐浴40min后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测温前20-30min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min再测量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D、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E、测腋温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不高12、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应()A、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B、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C、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D、检查病室的温度E、重新测量13、常用来诊脉的动脉是()A、颈动脉B、颞动脉C、桡动脉D、肱动脉E、股动脉14、测量脉搏错误的做法是()A、病人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再测B、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C、异常脉搏需测1minD、脉搏细弱测不清可听心率E、有绌脉者应先测心率,然后再测脉率15、发生脉搏短绌常提示()A、心源性休克B、心房纤颤C、心力衰竭D、房室传导阻滞E、窦性心率不齐16、休克患者的脉搏是()A、缓脉B、洪脉C、速脉D、丝脉E、奇脉17、奇脉的表现特征是()A、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B、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C、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D、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E、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18、关于脉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升高者常伴有脉率增加B、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称为心动过速C、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D、活动时增快E、若出现窦性心率不齐,说明心脏一定有问题19、血压的生理性变化,错误的一项是()A、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B、黄昏高于清晨C、外界气温低时血压升高D、外界气温高时血压下降E、左侧高于右侧10~20 mmHgE、劝慰患者保持情绪乐观20、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A、心包积液B、心肌梗塞C、心动过速D、动脉硬化E、休克21、测血压时听见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此时袖带内压力()A、大于心脏收缩压B、等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E、大于心脏舒张压22、坐位测量血压,应使肱动脉平()A、第二肋B、第三肋C、第四肋D、第五肋E、第六肋23、测量患者血压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安静休息20-30minB、测肱动脉血压时袖带的下缘距肘窝2-3cmC、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D、听诊器胸件塞入袖带内E、打气不可过快、过猛24、袖带太窄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为注气前血管已受压B、血流阻力减少C、有效测量面积变窄D、需用较高压力阻断血流E、大段血管受压25、属于节律异常的呼吸是()A、浮浅性呼吸B、深度呼吸C、鼾声呼吸D、蝉鸣样呼吸E、间断呼吸26、蝉鸣样呼吸见于()A、颅内感染B、安眠药中毒C、呼吸中枢衰竭D、肺炎E、喉头水肿27、胸腔大量积液时,出现浅而快的呼吸,其机制是()A、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B、肺组织实变C、支气管痉挛D、患侧肺脏受压后,呼吸运动受限E、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28、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置于患者脉搏部位是为了()A、出于对患者的关心B、为了看表计时C、测脉搏估计呼吸频率D、转移患者的注意力E、将脉搏与呼吸频率对照㈡A2型题29、刘某,男,50岁,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5min前用温水服药,护士前来测量体温,了解情况后应该()A、暂停测一次B、参照上一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量直肠温度D、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E、嘱咐患者30min后再测量口腔温度30、某患者测量口腔温度时,不慎咬碎体温计,护士应首先给予()A、口服蛋青液B、立即服用大量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C、催吐D、洗胃E、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31、患者王某,诊断:败血症,持续发热10天,每天8:00体温38℃左右,16:00 体温高达39.5℃以上,患者可能出现的热型是()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双峰热E、不规则热32、王某,男性,高血压史10年,血压188/136 mmHg,经治疗后的血压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紧张焦虑,当测得血压偏高时,护士做法不妥的是()A、向病人讲解治疗原则,给予保健指导B、如实告诉测量结果,使病人掌握病情C、与基础血压做对照后向病人做合理解释D、测得血压值偏高时,应保持镇静E、安慰病人保持情绪乐观33、方某,男,45岁,体检时测得BP值是21/13Kpa,主诉:偶感头晕、头疼、眼花,该患者属于()A、正常血压B、临界高血压C、高血压D、脉压差增大E、脉压差减小34、患者杨某,男性,76岁,处于濒死期,患者呼吸浅表微弱,不易观察,此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B、手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计数C、手按胸腹部,以胸腹部起伏次数计数D、测量脉率乘以1/4,以推测呼吸的次数E、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35、陈某,因口腔手术后第二天,护士为其测量腋温,检视读数,汞柱35℃以下,分析原因可以排除的一项是()A、病情变化B、腋下汗液未擦C、测量时患者未夹紧体温计D、体温计失灵E、测量时间少于15min一、选择题(一)A1型题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A.昏迷者B.患儿C. 口鼻手术者D.呼吸困难者E. 肛门手术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颅内压增高B. 贫血C.冠心病心绞痛D.急性左心衰E. 心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A.发热者B. 房室传导阻滞者C.洋地黄中毒者D.心房纤颤者E.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 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 B.袖带过紧 C.袖带过宽 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 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 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A.正压作用 B.负压作用 C.虹吸作用 D.空吸作用 E.静压作用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A. 0. 1 -0. 2MPaB. 0.2-0. 3MPaC. 0.3-0. 4MPaD. 0.4 - 0. 5 MPaE. 0. 5 - 0. 6MPa(二)A2型题9.患者吴某,女,27岁。
选择题㈠ A1型题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错误论述是()A、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B、老年人因代谢率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C、体温的昼夜波动与人体的活动、代谢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D、女性经前和妊娠早期受黄体酮的影响使体温升高E、饥饿、紧张均可使体温一时性增高2、以口腔温度为例,划分低热的范围是()A、36.5℃以上B、36.8-38.0℃C、37.3-38.0℃D、37.5-37.9℃E、39.0-38.5℃3、间歇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败血症D、疟疾E、风湿4、弛张热常见于()A、流行性感冒B、伤寒C、疟疾D、肿瘤E、败血症5、高热患者的护理,下列措施不对的是()A、测量体温每4小时一次B、口腔护理C、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D、保持皮肤的清洁E、冰袋放置枕部,腹股沟部6、关于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不对的是()A、皮肤潮红、灼热,呼吸加深加快B、心率增快C、头痛,头晕,甚至惊厥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尿量增多7、测量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A、30℃ B.35℃ C、40℃ D、42℃ E、45℃8、消毒体温计的消毒溶液应()A、每日更换1次B、每周更换1次C、隔周更换1次D、每周更换2次E、每月更换1次9、可在口腔测量体温的患者是()A、精神异常者B、大面积烧伤者C、昏迷患者D、口鼻手术者E、呼吸困难者10、不宜在直肠测量体温的是()A、婴幼儿B、精神异常者C、意识不清者D、心肌梗塞者E、坐浴40min后11、关于测量不同部位的体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测温前20-30min若有运动、进食、进冷饮,应休息30min再测量B、测口温多用于婴幼儿、昏迷患者C、心肌梗塞患者不宜测肛温D、极度消瘦患者不宜测腋温E、测腋温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不高12、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应()A、检查患者的全身情况B、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C、检查测量方法是否正确D、检查病室的温度E、重新测量13、常用来诊脉的动脉是()A、颈动脉B、颞动脉C、桡动脉D、肱动脉E、股动脉14、测量脉搏错误的做法是()A、病人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再测B、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C、异常脉搏需测1minD、脉搏细弱测不清可听心率E、有绌脉者应先测心率,然后再测脉率15、发生脉搏短绌常提示()A、心源性休克B、心房纤颤C、心力衰竭D、房室传导阻滞E、窦性心率不齐16、休克患者的脉搏是()A、缓脉B、洪脉C、速脉D、丝脉E、奇脉17、奇脉的表现特征是()A、单位时间内脉率小于心率B、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早搏C、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D、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E、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18、关于脉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升高者常伴有脉率增加B、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超过100次/min称为心动过速C、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小于60次/min称为心动过缓D、活动时增快E、若出现窦性心率不齐,说明心脏一定有问题19、血压的生理性变化,错误的一项是()A、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男性B、黄昏高于清晨C、外界气温低时血压升高D、外界气温高时血压下降E、左侧高于右侧10~20 mmHgE、劝慰患者保持情绪乐观20、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A、心包积液B、心肌梗塞C、心动过速D、动脉硬化E、休克21、测血压时听见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此时袖带内压力()A、大于心脏收缩压B、等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E、大于心脏舒张压22、坐位测量血压,应使肱动脉平()A、第二肋B、第三肋C、第四肋D、第五肋E、第六肋23、测量患者血压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安静休息20-30minB、测肱动脉血压时袖带的下缘距肘窝2-3cmC、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D、听诊器胸件塞入袖带内E、打气不可过快、过猛24、袖带太窄导致血压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A、为注气前血管已受压B、血流阻力减少C、有效测量面积变窄D、需用较高压力阻断血流E、大段血管受压25、属于节律异常的呼吸是()A、浮浅性呼吸B、深度呼吸C、鼾声呼吸D、蝉鸣样呼吸E、间断呼吸26、蝉鸣样呼吸见于()A、颅内感染B、安眠药中毒C、呼吸中枢衰竭D、肺炎E、喉头水肿27、胸腔大量积液时,出现浅而快的呼吸,其机制是()A、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B、肺组织实变C、支气管痉挛D、患侧肺脏受压后,呼吸运动受限E、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28、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仍置于患者脉搏部位是为了()A、出于对患者的关心B、为了看表计时C、测脉搏估计呼吸频率D、转移患者的注意力E、将脉搏与呼吸频率对照㈡ A2型题29、刘某,男,50岁,诊断“慢性细菌性痢疾”,5min前用温水服药,护士前来测量体温,了解情况后应该()A、暂停测一次B、参照上一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量直肠温度D、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E、嘱咐患者30min后再测量口腔温度30、某患者测量口腔温度时,不慎咬碎体温计,护士应首先给予()A、口服蛋青液B、立即服用大量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C、催吐D、洗胃E、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31、患者王某,诊断:败血症,持续发热10天,每天8:00体温38℃左右,16:00 体温高达39.5℃以上,患者可能出现的热型是()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双峰热E、不规则热32、王某,男性,高血压史10年,血压188/136 mmHg,经治疗后的血压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紧张焦虑,当测得血压偏高时,护士做法不妥的是()A、向病人讲解治疗原则,给予保健指导B、如实告诉测量结果,使病人掌握病情C、与基础血压做对照后向病人做合理解释D、测得血压值偏高时,应保持镇静E、安慰病人保持情绪乐观33、方某,男,45岁,体检时测得BP值是21/13Kpa,主诉:偶感头晕、头疼、眼花,该患者属于()A、正常血压B、临界高血压C、高血压D、脉压差增大E、脉压差减小34、患者杨某,男性,76岁,处于濒死期,患者呼吸浅表微弱,不易观察,此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A、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B、手置于患者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计数C、手按胸腹部,以胸腹部起伏次数计数D、测量脉率乘以1/4,以推测呼吸的次数E、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35、陈某,因口腔手术后第二天,护士为其测量腋温,检视读数,汞柱35℃以下,分析原因可以排除的一项是()A、病情变化B、腋下汗液未擦C、测量时患者未夹紧体温计D、体温计失灵E、测量时间少于15min一、选择题(一)A1型题1.适宜采用口腔测量体温的是A.昏迷者B.患儿C. 口鼻手术者D.呼吸困难者E. 肛门手术者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颅内压增高B. 贫血C.冠心病心绞痛D.急性左心衰E. 心源性休克3.脉搏短绌常见于A.发热者B. 房室传导阻滞者C.洋地黄中毒者D.心房纤颤者E.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出现A.呼吸过速B. 呼吸过缓C.潮式呼吸D.间断呼吸E深度呼吸5.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髙的因素是A.手臂位置过高 B.袖带过紧 C.袖带过宽 D.袖带过松 E.眼睛视线高于水银柱弯月面6.吸气性呼吸困难机制是A.上呼吸道狭窄B. 细小支气管狭窄C.肺组织弹性减弱D.麻醉药抑制呼吸中枢E. 呼吸面积减少7.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A.正压作用 B.负压作用 C.虹吸作用 D.空吸作用 E.静压作用8.减压器可使氧气筒内的压力降至A. 0. 1 -0. 2MPaB. 0.2-0. 3MPaC. 0.3-0. 4MPaD. 0.4 - 0. 5 MPaE. 0. 5 - 0. 6MPa(二)A2型题9.患者吴某,女,27岁。
肺炎球菌肺炎持续髙热数天,给予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抑制下丘脑 E.蒸发10.患者李某,男,35岁,持续高热。
在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A.密切况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二次C.冰袋冷敷头部D. 口腔护理E.鼓励多饮水11.患齐姚某,男,28岁,持续高热数天,每日体温最高40.3℃,最低39.0℃,此热型符合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12.患者汪某,男,34岁。
8am体温骤升至39.2℃,持续6h后降至36.9℃,2天后体温又升至39℃,此热型可能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回归热13.患儿兵兵,需测量直肠温度时,护士应将肛表插人肛门A. 1 -2cmB. 2 - 3cmC. 3 -4cmD. 4 -5cmE. 5 -6cm14.患者林某,女,50岁。
诊断为“菌痢”。
护士测量体温时得知其5min前饮过开水,为此应A.嘱其用冷开水漱口后再测量B.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C.改测直肠温度D.暂停测一次E.告知患者30min后再测口腔温度15.患者张某,男,70岁。
测口温时不慎将体温计咬碎,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为A.催吐B. 口服蛋淸液C.服缓泻剂D.洗胃E.淸除口腔内玻璃碎屑16.患者郑某,男,45岁,失血性休克。
患者的脉搏特征是A.强大有力B.细弱无力C. 动脉管壁变硬,失去弹性D.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E.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17.患者韦某,女,48岁,心包积液。
患者可出现A.水冲脉B.绌脉C.奇脉D.交替脉E.细脉18.护士小敏先为马先生测量脉搏、呼吸,测量呼吸时小敏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A.保持患者体位不变B.不被察觉,以免紧张 C易于计时D.对照呼吸与脉搏的频率E.观察患者面色19.护士小李,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有关血压生理变化的叙述中不妥的是A.更年期前女子略低于男子B.寒冷环境血压上升C.睡眠不佳时血压可稍升高D.上肢血压低于下肢血压E.坐位血压低于卧位血压20.患者力某,男,34岁。
测量血压,血压值为132/88mmHg属于A.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B.收缩压偏低,舒张压偏高C.理想血压D.正常血压E.正常高值21. 患者女,60岁。
烦躁不安,面色苍白,体检:血压90/60mmHg,脉搏呈丝状脉,可能是A.休克B.甲状腺功能亢进C.缩窄性心包炎D.脑血管意外E.肺气肿22.莫护士长提问护土小梅:下列有关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A.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B.小儿、男性呼吸较快 .C.男性及儿童以胸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腹式呼吸为主D.情绪激动,低温环境可使呼吸增快E.呼吸不受意识控制23.患者金某,女,76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的呼吸可表现为A.费力呼吸B.深而规则的大呼吸C.吸息样呼吸D.蝉鸣样呼吸E.鼾声呼吸24.患者林某,男65岁,因过量服用巴比妥类药物而中毒,患者出现潮式呼吸,特点是A.呼吸暂停,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B.呼吸减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C.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再变浅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E.呼吸深快,逐步浅慢,以至暂停,反复出现25.患者许某,女,52岁,安眠药中毒,意识模糊不淸,呼吸微弱,浅而慢,不易观察,护士应采取的测量方法是A.以1/4的脉率计数B.测脉率后观察胸部起伏次数C.听呼吸音计数D.用手感觉呼吸气流计数E.用少许棉花置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飘动次数计数26.患者柯某,女,36岁,支气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