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下册试题命制意图、试题、双向细目表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1
(2)避免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重复出现。
同一内容在不同题型中反复出现,是拟卷的一种失误。
运用双向细目表,可即刻反映出内容及分值和分布情况,是绝不可能出现同一内容重复考核的问题的。
(3)便于考前复习,提高考试及格率。
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考试促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掌握,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所以,考前复习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总结性的教学,不主张为了及格率而按考试卷的具体内容给学生进行复习,但是,如果按“双向细目表”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则是可取的,也是很有效果的。
“双向细目表”所涉及的是内容分布、题型分布、分值分布,而不涉及具体的考试题目,使得复习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4)便于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有效审核。
要对试卷进行审核,应在“双向细目表”基础上进行,否则只能是按教材的章节内容对试卷进行审核,这种既费时又费力的审核工作很难长期坚持。
总之,运用“双向细目表”进行拟卷,是规范出卷工作的一项基本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出卷中的盲目性,对规范教学、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命题的责任心、提高考核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制作双向细目表的程序如下:(1)列出大纲的细目表任何测验,都是针对具体的学科内容进行的。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在该科教学中的相对重要性有多大,不同知识内容所应实现的知能目标是什么。
这些都是测验设计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编制细目表时,应先列出课标或大纲的细目表。
(2)列出各部分内容的权重应根据教学内容在整体学科中的相对重要性,分配相应的比重。
比重多以百分比表示。
这个分配的百分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这个比例,就是说的“权重”。
(3)列出各种认知能力(学习水平)目标的权重测验题不仅要对学科内容具有足够的覆盖率,也要涵盖所确定的学习水平目标,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对六级不同目标合理权重。
认真做好双向细目表科学公正出好考试题一、为什么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平时我们承担期末考试出题任务时,有时觉得自己出题很简单,可是成绩出来后学生成绩很不理想;有时觉得自己题出得有点难了,但是成绩出来后发现学生成绩还真的不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出的题只是从目测或者感觉上来判断,缺乏科学的依据,导致成绩和自己预期的有差别。
作为一名教学能手,出好一份试卷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必须让我们的试卷做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一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
那么我们出试卷前第一件事就是要制定双向细目表。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1.双向细目表是指为了科学地安排考试内容,对即将命制的试卷进行科学规划的命制试题规划表。
最常用的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内容和考查目标之间的关联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材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
2.双向细目表的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
三、命题“双向细目表”的作用1.是命题的依据。
命题双向细目表主要是用于指导命题的,命题者依据该表中对各项目的具体要求来命题,2.是核检内容效度的依据内容效度是指在考试内容上考到了要考的那些东西的程度,具体指平日里我们所说的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覆盖面是否全面。
3.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由于命题双向细目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的“质”(指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和“量”(指相应的比例),即教学内容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可以利用该表来实施教学质量评价。
四、制定双向细目表的注意事项(一)四个重要指标双向细目表既然是制定试卷的依据,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衡量考试质量的四个重要的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①效度。
只说内容效度,是测试内容的代表性和试题的覆盖面。
一般要体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要求。
内容比较全面,难度适中,试题比较科学,题型使用合理,评分标准合理。
②信度。
考试的信度是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是考试内容是否达到衡量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1)(2009-12-13 09:00:55)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1.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2.“识记”、“理解”、“应用”、“综合”;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3.“学时比例”既是教学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也是测验试题数量、考试时间、分数分配的依据。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2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2(3)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
这样通过各题型中每个得分点原有的分数值乘以各考查项目中得分的数目,就可以使不同考查得分达到需要的比例。
如,选择题的权重取0。
5,设每一道选择题只含有一个得分点,根据上面已定出的得分点的分数值,每个2分,则每一道选择题的实际分数为2分×1(得分点)×0.5(权重)=1分。
双向细目表简介双向细目表(two-way checklist)是一个测量的内容材料维度和行为技能所构成的表格,它能帮助成就测量工具的编制者决定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题目以及各类型题目应占的比例。
双向细目表(Table of specifications)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关联表。
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应该同课程大纲及考试大纲的相关规定具有一致性。
考核知识内容的选择,要依照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范围应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既要注意覆盖面,又要选择重点内容,时间以中等学生120分钟能答完为限。
制作双向细目表时,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须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须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 综合”、“评价”等作目标分类,体现了对学生从最简单的、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即没有识记,就不能有理解;没有识记与理解,就难以应用。
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特点按照《考试规范》要求,识记、理解类试题须控制在60%以内,并应尽量避免单纯考核记忆水平的题目。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搭配应合理,且题型种类数应适中。
在双向细目表中不同“能力层次”和不同“题型”下面对应的各列中,应填写各考核知识点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
不能简单的划“∨”,也不能填写题号和题目个数如何编制双向细目表?一、什么是双向细目表?简单来说,双向细目表是测验编制的计划书、蓝图和命题的依据。
它是以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为两个轴,分别说明各项测评目标。
建立双向细目表可以帮助命题者理清能力层次和学习内容的关系,以确保测验能反映考察的内容,并能够真正评量到预期之学习结果。
小学升初中科学学科双向细目表说明小学科学毕业检测试题是以教育部制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苏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命制试题。
旨在检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等情况,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以现行苏教版教材为依据,以考查学生的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探究为主。
2、学科性原则:命题将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灵活性原则:命题力求联系生活实际,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富有趣味,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科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善于探究。
命题方向1、重视对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主要突出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和背诵;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2、体现科学探究的理念。
重在考查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学生实验设计分析能力,重视对探究活动过程的体验和能力考核,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难度与考试性质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宜。
主要内容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知道、理解的知识点。
4、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不设繁、难、偏、怪的试题。
命题内容1、我们长大了(1)了解人的生命周期。
(2)了解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
(3)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4)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2、遗传和变异(1)知道遗传和变异现象。
(2)了解遗传、变异都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4)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进化(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理解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3)知道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
(4)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5)关注一些和进化有关的问题。
2009学年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终质量抽测试卷双向细目表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试卷命制评比三年级语文试题命制说明试卷命制总体说明本套试卷的考查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命制的内容包括拼音与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阅读中理解、分析概括、领悟体会、欣赏、创意、读与积累。
习作、写字。
评价的方式是纸笔测试。
本试卷的结构分为字、词语、句子、积累、课内外阅读、作文六个环节。
内容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形式呈现多样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在命题时,我们遵循考试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试卷紧紧扣住了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广,兼顾各类学生的差异,同时为照顾三年级学生的童真,还特别了设计了帮助孙悟空闯关作为答题的线索,努力让试卷既能让学生面对考试充满自信、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又能给予任课教师一种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融合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命题时我们避免了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机械化,尽可能与对能力的考查相融台,知识面的考查尽量宽广一些,一题多考,使学生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在看拼音写词语的部分,我们设计了具体的情境;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单纯出示拼音写词语,形式上更生动。
再比如句式的考查,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句式,目的是增强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句子的能力,在平时的说话与习作中灵活运用,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句式的考查,过去的命题多是提供一个句子,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或几种说法。
这样的题型检测的只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而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如句子考查部分中,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没有直接要改成陈述句,降低了要求,只是问“意思是说”,照顾了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第一关中的第二小题。
既考查了对多音字的学习方法,还要学生判断在具体语境中高频字的不同意思,体会“一字多义”的语言特点。
2009学年下学期三年级语文期终质量抽测试卷双向细目表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试卷命制评比三年级语文试题命制说明试卷命制总体说明本套试卷的考查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
命制的内容包括拼音与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阅读中理解、分析概括、领悟体会、欣赏、创意、读与积累。
习作、写字。
评价的方式是纸笔测试。
本试卷的结构分为字、词语、句子、积累、课内外阅读、作文六个环节。
内容注重了三维目标的整合,形式呈现多样化,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在命题时,我们遵循考试命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试卷紧紧扣住了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的考查覆盖面广,兼顾各类学生的差异,同时为照顾三年级学生的童真,还特别了设计了帮助孙悟空闯关作为答题的线索,努力让试卷既能让学生面对考试充满自信、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又能给予任课教师一种正确的导向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融合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命题时我们避免了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机械化,尽可能与对能力的考查相融台,知识面的考查尽量宽广一些,一题多考,使学生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在看拼音写词语的部分,我们设计了具体的情境;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单纯出示拼音写词语,形式上更生动。
再比如句式的考查,我们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句式,目的是增强在阅读中理解、感悟句子的能力,在平时的说话与习作中灵活运用,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对句式的考查,过去的命题多是提供一个句子,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或几种说法。
这样的题型检测的只是技术层面的能力,而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如句子考查部分中,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没有直接要改成陈述句,降低了要求,只是问“意思是说”,照顾了三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第一关中的第二小题。
既考查了对多音字的学习方法,还要学生判断在具体语境中高频字的不同意思,体会“一字多义”的语言特点。
在一个小题中就巧妙地进行了多个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二、积累与运用并重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积累的数量、能力、习惯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年来,积累已经成为语文考试中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积累的目的一是丰富语言的内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词语的积累等;二是培养语感,厚实语言与文化底蕴,比如一些读背内容的积累,除了积累,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积累的知识的运用,如第三关中的题目:请写出《荷花》一课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在这句话中,那个词用得好,并写出理由是什么。
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背诵的课文段落的掌握情况,还让学生初步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生动。
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
三、课内与课外衔接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命题要考虑课内与课外的衔接问题,我们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课外的内容与课内的有一定的联系。
题目的设计我们主要遵循这样三点:教材中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教材中字、词、句、标点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如阅读题目中,既考查了课内文段的掌握,又考查课外阅读的知识。
积累方面的考查也是如此,让学生既要掌握课内的积累也有课外的读书积累。
例如默写古诗,我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默写一首指定的古诗,而是要求默写带有民间故事的古诗,学生必须要有相关的课外知识,才能回答准确。
各题命制意图孙悟空保护师傅到西天取经,经历了种种磨难。
今天他们来到了智慧道长的学习乐园,智慧道长出了以下难题,解答了才能让他们通过,你能帮帮他们吗?(命制意图:激发孩子对考试的兴趣)第一关:拼音与汉字(12分)1、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词(6分)例:悔(后悔)忧()缓()灌()添()诲(教诲) ___() ___() ___() ___()(命制意图:考查学生对本册要求掌握的生字,会用生字组词,发现形近字的特点。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和解释(写序号)。
(6分)咽:①悲哀的说不出话来。
②人体器官。
③使食物吞到食道里。
正确解释1)只见那位悲伤的母亲正在呜咽.(yàn yè)着。
()2)他的咽.(yàn yè)喉好像被什么堵住了,想说话也说不出来。
()3)这饭太难吃了,我勉强咽.(yàn yān)到了肚子里。
()(命制意图:能掌握多音字的学习方法,判断在具体语境中高频字的不同意思,体会“一字多义”的语言特点。
)第二关:词语(19分)1、读拼音写词语。
(7分)yóu rén rú zhī qing xiāng qing tíng花园里(),荷花散发出阵阵(),一只()piān piān qǐ wǔ hóng tóng tóng zàn tàn 在(),()的晚霞染红了天空,孩子们() liàn liàn bù shě着美丽的景色,()。
(命制意图:能准确读写课后的词语。
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单纯出示拼音写词语,形式上更生动。
)2、按例子或要求写词语。
(8分)动静_____大材小用____一举两得____历历在目____人山人海____结结实实____描写自然风光________描写勤奋学习________(命制意图:这里要求写的词语都是书本中要求掌握的特殊结构的词语或者四字词,让学生善于积累学过的词语,熟记在心.)3、请写出《荷花》一课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在这句话中,“_________”这个词用得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命制意图:能正确理解词语,初步体会词语在语境中所表达的准确、生动。
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句子。
还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背诵的课文段落的掌握情况。
)第三关:句子(8分)1、仿例子,用加点的字造句: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能按要求写出比喻句。
)2、难道这些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意思是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制意图: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没有直接要改成陈述句,降低了要求,只是问“意思是说”,照顾了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
)3、加上词语,使句子更具体。
(4分)夜幕降临,()明月悬挂在()的夜空,那()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的遐想。
(命制意图:让学生能够加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第四关课内外积累(12分)1、(4分)请写出含有民间故事的的一首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补充歇后语:孙悟空大闹天宫——()3、(2分)你的座右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分)班里有位同学在学习中总是怕辛苦,你会用这个谚语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分)这学期,你在课外读了哪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你从中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这几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要求读背的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古诗、歇后语、谚语,还有课内外的读书积累的情况。
)第五关课内阅读(8分)读课文,回答问题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2分)“咆“字我不知道他的读音,我应该先查___部,再查___划。
(命制意图:熟练使用查字典知识,养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2、(1分)“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能联系上下文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
)3、(2分)为什么村子里的人们什么都没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能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提问和思考。
)4、(3分)我想对那些小村庄的人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懂得感受人物的命运,学习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六关课外阅读(11分)山羊和狼狼干了坏事,被狗咬伤,倒在地上不能动弹,它又渴又饿,真想到小河边去喝水,可是,怎么也爬不动。
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只山羊。
狼有气无力地叫着:“山羊大哥,我渴极了!请你快给我到小河里弄点水来!”山羊望了望狼,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替你弄水。
”狼刚刚想发火,忽然伤口一阵剧痛,便忍住了,“我受伤了,伤势很重,一点也不能动了!难道你一点不同情我吗?”山羊还是摇了摇头。
狼简直要哭出来了,又苦苦地哀求道__ ___行行好吧___山羊大哥___只要你给我一点儿水____我就可以自己去找食物了___要不____我会饿死___渴死的__ ___“要是我给你水喝,你能够站起来了,那么,你会(豪、毫)不客气地把我当食物吃了!”山羊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请求——疼痛——(命制意图:引导学生要仔细阅读文章,能联系上下文去找出近义词)2、请在倒数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3分)(命制意图:会正确运用顿号、逗号、感叹号、冒号、引号。
)3、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能概括段落的主要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的主要内容)4、如果你是山羊,你会就救那只狼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制意图:学习从问题入手,会在问题的提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