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法…是什么?(PPT 16页)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14
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因为标准成本也是在产品投产前由企业的设计部门制定的、在成本上要求实现的目标,这是标准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的相同点。
但是,在如何降低产品成本上(尤其表现在产品设计阶段),两种方法则采取了两种不尽相同的管理思路。
在目标成本法中,在产品设计之前事先确定“目标成本”,且所确定的目标成本要“嵌入”到产品设计、工程及工艺规划等流程之中,成为产品设计、工程优化等环节的约束条件,也就是说企业是围绕目标成本的实现来展开成本设计的。
标准成本法同样高度重视产品设计环节的成本效应,但是并未在产品设计中事先注入“目标成本”理念,而是通过产品的不断设计、市场试错过程以控制产品成本。
二、目标成本的设定(掌握)产品目标成本=产品竞争性市场价格-产品的必要利润目标成本设定是实施目标成本法的第一个阶段,设定目标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核心是真实了解顾客对产品特性、功能、质量、销售价格等各方面的需求。
通常,市场调查的方法有三种:1.对经济、政治、人口、产业等宏观或总体性资料的收集与预测;2.对现实和潜在顾客的需求问卷调查;3.选取特定顾客群体对他们的需求偏好做深入研究。
(二)竞争性价格的确定竞争性价格是指在买方市场结构下由顾客、竞争对手等所决定的产品价格。
一般而言,竞争性价格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可接受价格。
第二,竞争对手分析。
第三,目标市场份额。
确定竞争性价格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1.市价比较法,即以已上市产品的市场价格为基础,加减新产品增加或减少的功能或特性(特性包括质量、外观等)的市场价值;2.目标份额法,即预测在既定预期市场占有率目标下的市场售价。
(三)必要利润的确定从成本管理角度看,企业在确定产品必要利润并借此确定新产品目标成本时,除考虑投资者必要报酬率之外,还应当考虑以下两种不同行为动机对目标成本测定的影响:1.采用相对激进的方法确定成本目标(如提高必要利润水平),人为“调低”目标成本,增强目标成本对产品设计过程的“硬预算”约束力,并辅以成本目标实现的“激励”属性,以最终实现目标利润;2.采用相对宽松的方法确定目标成本(如调低必要利润水平),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相对较多的备选项,以提高产品设计的灵活性。
目标成本法起源于日本,日文原名为“原价企画”或“成本企画”,美国人将其译作“Target costing”,中国人又转译为中文,便成为“目标成本法”。
学者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是首先发展目标成本法的公司,但松下电器和大发汽车公司等也是较早实践这一制度的。
目标成本法在专家学者间还没有一个共同的定义,一般言之,目标成本法为日本厂商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所采用的利润计划与成本管理之有效方法,它是以市场价为主,以顾客为导向,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采用跨部门团队方式,运用价值工程与各种市场研究,产品功能分析及成本分析等方法以达成目标利润的目标成本。
传统产品设计和售价决定方法与目标成本法有所不同,传统法是先作市场调查后设计新产品,再计算出产品成本,然后再估计产品是否有销路,再加上所需利润计算出产品的售价。
目标成本法在产品企划与设计阶段就先作市场调查制定出目标售价,即最可能被消费者接受的售价,其次根据企划中长期计划制定目标利润,最后以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即为产品的目标成本。
成本企画—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来源: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作者:胡元木简介:1991年8月美国《幸福》杂志把成本企画称为“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
“为预测、监控和解释成本的体系,相当…简单‟......但是它有效”。
成本企画之所以获此殊荣,是因为它适应了企业战略竞争环境。
30多年来,它帮助日本公司削减成本,以低价与西方业者竞争,用新产品击败对手。
本文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成本企画的概念、内容以及与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区别。
其目的在于为建立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提供借鉴模式和理性思维。
一、成本企画的提出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面向的是企业内部,是一种技术支配型的管理模式,即依据企业内部生产条件确定标准成本,反映的是一套技术标准,很少考虑企业外部市场、顾客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外部生存环境,也并不重视外界因素对本企业相对竞争地位的影响,被视为缺乏外向性、动态性。
在当今战略竞争环境下,传统成本管理模式难以奏效。
目标成本法求助编辑百科名片目标成本法是一种以市场导向( Market-driven ) ,对有独立的制造过程的产品进行利润计划和成本管理的方法。
目录目标成本法目的目标成本法原理目标成本法实施程序目标成本法三种形式核心工作特点目标成本法三大环节过程特点目标成本法目的目标成本法原理目标成本法实施程序目标成本法三种形式核心工作特点目标成本法三大环节过程特点目标成本法注意点应用举例目标成本法目的目标成本法的目的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研发及设计( RD&E )阶段设计好产品的成本,而不是试图在制造过程降低成本。
目标成本法原理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使客户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成本管理应从战略的高度分析,与战略目标相结合,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资源消耗和资源配置协调起来,因而产生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成本管理方法。
全过程是指供应链产品生产到售后服务的一切活动,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在内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是指从生产过程管理到后勤保障、质量控制、企业战略、员工培训、财务监督等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方面的工作以及企业竞争环境的评估、内外部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等;全人员是指从高层经理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服务人员、一线生产员工。
目标成本法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来考察作业的效率、人员的业绩、产品的成本,弄清楚每一项资源的来龙去脉,每一项作业对整体目标的贡献。
总之,传统成本法局限于事后的成本反映,而没有对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作业成本法局限于对现有作业的成本监控,没有将供应链的作业环节与客户的需求紧密结合。
而目标成本法则保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产品以特定的功能、成本及质量生产,然后以特定的价格销售,并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
目标成本法实施程序(一)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1、根据新品计划和目标售价编制新品开发提案。
一般新品上市前就要正式开始目标成本规划,每种新品设一名负责产品开发的经理,以产品开发经理为中心,对产品计划构想加以推敲。
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目标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技术,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成本,并根据制定的目标成本来制定产品价格。
本文将从概念、原理、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
概念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可承受的市场价格为约束条件,通过逆向思维从产品价格倒推,使产品成本提前确定的发展战略与管理会计技术方法。
原理目标成本法的实质是市场导向的计划成本法,是整个企业战略性的思考和计划。
它以研发阶段的目标成本为约束,在产品研发完成后,各个环节的成本达到预定的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法具体原理如下:1.确定市场价格: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产品的目标市场价格。
2.计算目标利润:根据企业的利润目标,计算产品的目标利润。
3.确定目标成本:在确保产品质量、性能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倒推出产品能够支持的最高成本,即目标成本。
4.确定可控成本:将目标成本分解为各个环节的可控成本,为生产部门提供定向的管理信息和目标成本。
应用目标成本法主要应用于产品和服务的研发阶段。
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制定适宜的目标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应用目标成本法时有以下几点要求:1.分析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价格趋势,为制定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2.定义产品品质:明确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品质。
3.降低成本:从物料、加工、人工成本等方面入手,降低产品成本。
4.提高效率: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
优点和局限目标成本法有以下优点:1.更加关注顾客需求,强调市场导向2.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3.促进跨部门协同合作4.可以对重要的环节提供精准的成本管理信息但目标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1.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不能轻易适应目标成本法的管理需求2.对于产品研发时间短、市场变化快的企业,目标成本制定可能会过于局限。
3.企业不能够一味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品质。
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摘要】目标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设定目标成本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它的原理是在市场需求和成本约束下,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并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盈利最大化。
目标成本法的优点包括可以提高企业的核算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品质量和创新。
在范围方面,目标成本法适用于各种行业和产品,特别适合于那些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
在企业管理中,目标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经营效益。
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和盈利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 应用, 定义, 原理, 优点, 应用范围, 企业管理, 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目标成本法及其应用目标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帮助企业实现预先设定的成本目标。
通过目标成本法,企业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确定预期成本,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调整成本以达到目标。
这种方法强调以市场需求和成本目标为导向,通过有效管理资源和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目标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可以通过目标成本法来管理成本并实现盈利目标。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需要时刻关注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目标成本法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实际应用中,目标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通过不断追踪和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企业可以做出及时的调整,确保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
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并保持竞争优势。
2. 正文2.1 目标成本法的定义目标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通过确定所需的利润和成本目标,从而反推出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
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设定一个合理的销售价格,然后逆向计算出实际生产成本,以确保企业能够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实现预期利润。
目标成本法的概念
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根据产品定价的目标和预期利润来确定产品和生产过程成本的方法。
目标成本法旨在通过在产品设计、工程、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控制成本,实现所设定的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价格为导向进行成本控制。
首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然后,确定所需的利润目标。
接下来,将目标售价减去目标利润,得到目标成本。
最后,通过优化设计、改进工艺和流程、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控制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成本,以实现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法的特点是将成本控制从后期转移到早期,注重对产品设计阶段和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目标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有效地控制成本,从而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该方法注重产品的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平衡,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期望,同时保持企业的盈利能力。
目标成本的概念目标成本(target costing)是一种以市场价格和预期利润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通过预先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来指导设计、试验、采购、生产和营销等一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活动,以确保企业能够在合理的市场价格下实现预期利润。
目标成本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尤其是丰田汽车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的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目标成本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早期的成本控制,使得生产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能以最低成本实现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目标,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和要求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目标成本的实施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产品定价目标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
首先,确定产品的定价目标。
企业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合理的市场价格范围,这个价格范围应该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意支付的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确定了产品的定价目标后,企业就能够了解到自己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所能承担的成本上限。
然后,进行目标成本的计算。
目标成本计算是根据预期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目标,再结合产品预计的销量和成本结构进行的。
计算目标成本的关键是要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各个成本项目,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目标成本计算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成本数值,作为企业在设计和制造产品时所要遵循的经济限制条件。
最后,进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目标成本实施的关键环节,它需要企业在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价值分析、工程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等。
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和制造流程,以及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企业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并且保证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目标成本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将成本控制的重点从生产过程的后期转移到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早期阶段。
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通常是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来进行成本控制和核算,而目标成本则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前就明确了一个可接受的成本范围。
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ing)是一种利用市场需求向导产品设计以达到预定目标盈利水平的成本管理方法。
其基本公式为:目标成本 = 预期售价 - 预定利润目标成本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所制定的一个成本目标,在该成本下可以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设计和预计利润。
预期售价是市场对某一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来确定预期售价。
预期售价的确定往往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目标市场的需求量、买家的购买力、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等。
预定利润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下所期望达到的利润水平,它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投资回报要求、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等因素来确定的。
预定利润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目标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由市场需求引导产品设计和成本管理,它要求产品设计从市场需求出发,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低成本为基础,实现产品的高性价比。
在目标成本法中,企业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和精简生产流程等手段,以实现目标成本,同时又要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在实施目标成本法时,企业应根据预期售价和预定利润来确定目标成本,然后通过成本管理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成本。
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制定成本目标: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来确定预期售价和预定利润,进而计算出目标成本。
2. 进行成本分析:对产品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
3. 寻找成本节约的机会: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等方式,找出降低成本的机会和潜力。
4. 设定成本目标:根据成本分析的结果,确定具体的成本目标,并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
5. 排定实施计划:制定实施目标成本法的计划和步骤,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
6. 实施目标成本法:根据计划进行产品设计和成本控制,不断追求目标成本的实现。
目标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