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优质课新文化运动
- 格式:ppt
- 大小:11.52 MB
- 文档页数:39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教学案第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新青年》与新觉醒1.背景(1)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2)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盛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3)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在这股尊孔复古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奋起反击。
2.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4)中心: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2)李大钊认为自由与专制不能并存;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对复辟帝制。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提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易混易错]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
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积极影响(1)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所用教材版本人民版所属模块必修3 单元\专题第3单元第二课设计主题《新文化运动》教师左龙(2)促进民众觉醒:成立社团,宣传新思想,出版刊物,推动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高涨。
(3)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消极影响: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肯定西方文化。
[关键点拨]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是运动的一大缺陷。
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教案【篇一: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设计表12材料: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即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材料:在《新青年》中,“科学”一词出现1913次,“民主”只有513次,即使把代替民主的其他词算入,其总共也不到“科学”一次频度的一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其他进步刊物中,如《新潮》和《少年中国》,“科学”出现3635次,而“民主”只出现657次。
——金观涛《新青年民主观念的演变》根据材料提出思考2:为什么科学的词汇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局面?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相关。
认识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仍出现复辟帝制与尊孔复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旧思想、旧道德驾驭不了新制度。
(设计意图:将提倡新道德,批判旧道德和民主联系起来。
在思想方面民主与科学只是口号,提倡新道德是才是核心,民主科学与新道德是“表”与的关系。
另外也引出第二个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然后出示材料:《新青年》中杂志中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
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么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义叫你殉节。
又叫你娘苦口婆心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
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
……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设计意图:让学生确实感觉到封建礼教确实是在“吃人”这种材料极具震撼力,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设问:同学们如何促使新思想传播更有力?(学生回答)过渡到新文化运动的第三个内容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出示材料6:一曰,不言之无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四曰,不作无病呻吟;五曰,不用套语滥调;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2课《新文化运动》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3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教学过程新设计(一)、[导课方式]播放MTV《中国话》与学生谈探讨孔子及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命运,导入新课。
(二)、[授课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1、政治方面:。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五四新文化运动》课件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背景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运动之一。
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背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候,正值巴黎和会期间,中国政府未能获得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引起了青年学生的愤怒和不满,他们通过示威和抗议表达对国家危机的关切。
三、豪放的思想氛围在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观念和新思想。
他们崇尚科学、民主、自由主义以及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他们的思想启蒙。
大胆而激进的言论和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影响了大批读者。
五四运动积极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进程。
四、文学艺术的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要求文学要为社会现实服务,要反映社会问题,启发人民思考。
这一时期,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崭露头角,他们以独立自由的精神,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先驱,通过批评和改革,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进步。
五、教育改革与女性解放五四运动呼吁教育国民,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因此,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各种独立学校和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也为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五四运动也为女性解放争取了更多的空间。
第一个女性主义组织——中国妇女解放协会在五四运动后成立,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权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六、国家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中国人强烈感到中国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以及需要中国强大的国家意识。
这种意识觉醒推动了一系列国家独立和转型的运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结语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这场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活力,为中国的文化艺术保持了开放和多样性的发展态势。
同时,它也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民主、科学和独立思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