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新文化运动精品推荐1
- 格式:pptx
- 大小:317.82 KB
- 文档页数:17
《新文化运动》备课资料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复古思潮的泛滥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亲率文武百官到孔庙,大行三跪九叩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大丑剧。
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进天坛,举行祭天大典。
这是民国以来,袁世凯的又一次化装滑稽表演。
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士和传教机关也不遗余力地鼓吹孔教。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所组织的“尚贤堂”相当活跃。
1912年初,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包括“尚贤堂”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日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
据记载:“欧美传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
”甚至英国派驻威海卫的总督骆赫“且至诚入孔教会”。
沙俄伯爵盖沙令也鼓吹中国需要“古道之复兴”,宣扬“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
英国的庄士敦则说:“中国之安内攘外,不在武力,而当归功于孔教……使能以孔教治国,则革命可不起,而人民早进行善良矣。
”可见,他们是要用孔教来反对革命,复辟倒退的。
陈独秀陈独秀(1880—1942年),安徽怀宁人。
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五四时代的“德赛二先生”实际上都包括在这里了。
这是《新青年》第一篇纲领性的文章。
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的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
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
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而他的最重要的论点又是集中在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两立这一点上,而把思想上的反对封建礼教与政治上的主张民主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