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体诗词写作入门
- 格式:ppt
- 大小:5.01 MB
- 文档页数:46
旧体诗词的写作浅谈一些旧体诗词爱好者希望能够自己创作诗词,但是苦于不得诗词创作的要领。
其实诗词优劣在于意境,没有意境就算不得什么诗词。
格律诗词,当然有它的韵律美,但那只是为诗词作者提供的一个特有舞台。
诗词作者写出的诗词,格律再严谨,没有意境就没人喜欢,甚至可以说算不得什么诗词。
但写格律诗词,就要讲求格律,随意写而不遵循格律就不叫格律诗词,或者不是好的格律诗词。
写格律诗词的人,他们不觉得格律是一种束缚,反而他们善于运用格律,来增强诗词的特殊的美。
关键在于掌握格律和善于运用格律。
无论是自由体的现代新诗,还是格律诗词,都要有意境。
没有意境,就算不得诗。
什么是意境,这就有见仁见智的不同说法了。
描写风景也好,抒发感情也好,表达意见也好,都可以写出好的意境。
意境是比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诗要立意,是必要的。
但所立的意是什么,只要感人就可以了。
这是诗人的自由。
写诗填词,和书法绘画是相通的。
在写之前必须有个腹稿,就是“意在笔先”。
也就是说先想好要写什么,总体的立意是什么,如何去表现。
比如在确立主题后,要决定写长的,还是短的;再考虑选什么调式。
这都在于诗人自己的考虑。
写诗填词,总得让读者知道写的是什么。
就要有个总体的思路。
然后,诗词也要有起、承、转、合。
对这方面的问题是诗人自己的发挥。
如唐朝高适的送别绝句: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诗写得太精彩了。
诗的主题十分清楚,是送行。
前两句是写送行是的景色:漫天的黄云,纷纷的大雪,飒飒的北风,在严寒中的飞雁。
在这样凄凉的景色下,作者在送朋友离去。
仅有这两句并非惊人之笔。
但第三句一转,就开始打动读者,结句使读者为之一惊。
这两句,将这首诗,上升为惊人的杰作!这诗,绝非一般的诗人能写得出来的。
此诗的精彩,全在一转、一合。
我们从此诗可以学到如何铺垫,而有如何转和合。
在写绝句时,关键几乎都是一转一合。
这是写好诗的“难点”。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学习旧体诗基本格律的三要素韩志清旧体诗的格律十分严谨,尤其是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这里重点讲近体诗),必须符合以下三个要素:1、诗的韵格:(1)什么叫韵?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是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古体诗、近体诗,都要求押韵,没有韵就不能成为诗,可以说这是诗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多的字,配置于诗的一定位置(每联的对句即双句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同声效应,声音回环之美。
如:“窗前明月光……霜。
……月,……乡”。
押韵的目的,是利用韵增加诗的和谐和美感,使人读之顺口,听之悦耳,记之容易。
(2)韵的由来,古代写诗就讲究用韵,近体诗(唐诗)兴起以来,更加严格,并开始照韵书押韵。
最早的韵书见于三国时期魏国李登的《声类》十卷(后失传),以及晋代左静的《韵集》六卷等。
现存最早的韵书是北宋初年陈彭年的《广韵》和由此修订的《集韵》,韵部206个。
南宋平水人刘渊把前人206个韵部归并为107个,元代阴时夫又把107个归为106个,这就是后人常用的“平水韵”,流传至今700余年。
为适应读者、诗人的需要,1965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根据国家汉语拼音方案,以《中华新韵》为基础,出版了《诗韵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平水韵106个韵部简化为18个。
即:一麻(a)、二波(o)、三歌(e)、四皆(ie)、五支(zi)、六儿(er)、七齐(i)、八微(ui)、九开(ai)、十模(uo)、十一鱼(ü)、十二侯(ou)、十三豪(ao)、十四寒(an)、十五痕(en)、十六唐(ang)、十七庚(eng)、十八东(ong)。
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对《诗韵新编》进行修订重印,增添了“通押”的内容,相当于把18个韵减少为13个,近似于十三辙。
(3)如何押韵?如何用韵,可自选,从宽可用十八韵或十三辙(即新声韵),从严可用平水韵(106个)。
根据诗词格律要求和实践体会,为了便于自己记忆,我把押韵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四句话:逢双押韵,韵押平声,韵在句尾,一韵到底。
诗词写作初级教程(零基础学写诗)诗词写作初级教程(零基础学写诗)第一讲诗韵我们不妨借助汉语拼音来说明什么是诗词中所谓的韵。
其实,韵就是汉语拼音的韵母。
如果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字,韵母及声调相同,它们就是一个韵部的。
同一个韵部的字,称作同韵字。
比如旁、忙、狼三个字,虽然声母不同,但韵母都是ang ,而且都读第二声,因此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是同韵字。
在汉语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 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
比如羊、亡,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ang、uang,比旁忙狼多了i 、u这样的韵头,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和旁忙狼都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用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两个以上(含两个)同韵的字放在同一首诗的不同句的句尾位臵上。
因为古诗押韵,总是在句尾位臵,所以又叫“韵脚”。
我们来看一些古诗押韵的例子:【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在这首诗里,晓、鸟、少三个字,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ao、iao、ao,而且都是第三声,除了有无i这个韵头的差别外,没有任何不同。
晓、鸟、少,这三个字,便是这首诗的韵脚。
它们的现代汉语读音,韵母和声调相同。
我们再看另一首唐人的诗【江南曲】李益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用普通话来念,韵脚字期qi和儿er的韵母,一个是i,一个是er,不是同韵字。
但在唐代,这两个字却在同一个韵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字读音,存在古今音的不同。
同一个字,普通话的读音,未必就是古人的读音。
这首诗,若由广东人来念,还是押韵的。
我们要牢牢记住汉字读音有古今音的区别。
我们现在有各种汉语字典,用拼音对汉字注音。
古代则有韵书,按照韵部收字。
古代常用韵书有《广韵》《集韵》等。
旧体诗词创作
旧体诗词创作是一种追寻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它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体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展示了古人的文化智慧和审美观念。
旧体诗词创作的核心是运用古代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含蓄的意境,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旧体诗词需要对古代文学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能够运用其中的技巧和表达手法。
旧体诗词创作不仅要求诗人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还需要有灵感和创新力。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可以借鉴古代诗人的作品,但也要注重个性化和创新,使作品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旧体诗词创作可以表达各种情感和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哲理等。
它既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无论是描绘美丽的山水风景,还是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旧体诗词都能够通过独特的韵律和意象,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旧体诗词创作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创作旧体诗词,可以增强诗人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人们对于语言和文学的热爱,使诗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旧体诗词创作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通过传统诗词的形式和格律,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同时,它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因此,在当代社会中,推广和发展旧体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声甘州词牌简介八声甘州,唐玄宗时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
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
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
《词谱》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字,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
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
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
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词牌一名甘州,《西域记》云:“龟兹国土制曲,《伊州》《甘州》《梁州》等曲翻入中国。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韵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韵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仄⊙平⊙仄,⊙仄仄平平(韵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仄⊙平仄,⊙仄平平(韵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仄⊙平⊙仄,⊙仄仄平平(韵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导读这是柳永的雅词。
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
这首词写游子情怀。
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 (《词则·大雅集》)。
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
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古体诗词写作入门》,古体诗词爱好者的助手古体诗,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中国,是诗的国度。
是诗歌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了我们的灵魂。
我和许多古体诗词爱好者一样,总梦想能走进古体诗词那博大精深的神秘宫殿,去学习探索中国古文化的渊博知识。
下面我把我学习古体诗词入门的感悟介绍给大家,给那些还没有入门的古体诗词爱好者起到一点提示。
会作古体诗词的朋友就别再往下看了,浪费你的时间尤可,更怕你见到我的浅陋之说,坏了你的好心情。
一、了解诗体古体诗,按其起源、体式、语言、结构等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诗、词、曲三大类。
现在人们习惯称按律、韵创作的诗词为古体诗词。
古体诗按其每句的字数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
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规范诗体,称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所作的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和排律诗体。
二、诗韵起源与应用1、关于《平水韵》: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稍修改后称《唐韵》;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
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
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讲的《平水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大部分。
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
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共106个韵目。
2、关于《押韵》:作诗要押韵。
旧体诗词写作(谭步云)??讲座笔记旧体诗词写作(谭步云)讲座笔记谭步云:中山大学教授诗人是天生的,培养不出来的。
张若虚在全唐诗只存两首试帖诗,自有科举来就要写诗格--格式律--韵律,节奏要不要用平水韵,现代的概念如何在诗歌中体现?平水韵既然是一种古体的东西、是一种旧体的形式,那么我们就要恪守它的旧的形式。
新诗韵的推行,好多体裁就不能用了。
有许多词牌是押入声韵,《满江红》、《念奴娇》,会被淘汰。
在古体诗中,如果把入声韵取消,那么韵部肯能就会乱套。
徐晋如:青年诗人,“要有敬畏的精神。
”能否用白话入诗?除非必要,否则不用白话。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语可以入词,词语不可入诗。
”词--诗之余。
雅,正也。
如果以词入诗,则是不正。
唯有三多,才能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多阅读,多练习,多切磋。
掌握语言的方法:文法,词汇量切磋:别人批评你就是把钱放在你的口袋里。
推荐书目:谢天瑞《诗法》,叶葆《应试诗法浅说》,揭傒斯《诗法正宗》(字字珠玑),陈廷敬、王奕清《钦定词谱》,舒梦兰《白香词谱》中国书店《曲谱》,王力《汉语诗律学》(琐碎,粗),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郭芹纳《诗律》(有对入声字的归纳),胡马《禅心剑气相思骨》。
乾隆:十万多首诗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南宋末年到元,入声消失。
周德清《中原音韵》,入声已消失)入声的特点很短促,这个短促是有一个塞音(闭止音)的音尾。
用方言分辨入声字是最有效的方法。
sonnet的最后两句是对仗的。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ree."(第十八首)sonnet是格律诗,每行有十个音节,有十四行,分成三节,最后两节单独成一节,最后两句对仗。
许浑《咸阳城东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对仗的练习非常重要,字数由少到多鼎足对: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