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的应用研究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5
桔梗的应用研究现状作者:崔福顺崔泰花于婷崔承弼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17期崔福顺崔泰花于婷崔承弼(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吉林延吉 133002)摘要:桔梗作为药食兼用食材,本文综述了桔梗的加工、营养学、药理学和临床、美容、食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桔梗应用研究现状,并作以展望。
关键词:桔梗应用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S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253-01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p) Nakai]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1]。
桔梗被广泛种植,资源丰富。
用桔梗加工的桔梗菜、桔梗丝、桔梗果脯等食品美味可口。
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
盛产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桔梗为我国传统中药,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
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常用于呼吸道疾病、痢疾、腹痛、祛痰等症。
1 栽培与加工方面的应用桔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纬度的东北地区是它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日本、韩国和朝鲜都分布很广。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桔梗的药效其药用保健价值被广泛接受,桔梗的需求越来越多,现有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各地均进行了人工栽培桔梗的研究。
桔梗喜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雨水充足的地区,怕风害,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夹沙土或腐殖质泥沙土上生长良好。
主要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播种季节以清明至谷雨为好。
据研究对2年生及3年生的新鲜桔梗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增加,但有的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小或消失。
2 色素营养学方面的应用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抗肿瘤、抗突变等生理活性作用,具有良好稳定性、有较高的生理活性的色素在食品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研究[3]桔梗中含有良好稳定性的花色苷,水溶性好,含量高,还具有天然色素的特点,因此在人体内起到一定的调节生理功能作用的同时桔梗花色苷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等方面的天然食用色素。
长春市公园观花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赖健,王秀鹏,席力德格,尹立辉*(长春大学园林学院,吉林长春130012)境、花色、应用方式等信息,并拍照存档。
2.3资料整理将所有调查的公园观花植物按照其科属、观赏特性和应用形式进行分类整理,从中归纳总结出长春市公园观花植物的应用特点。
3结果与分析通过调查可知,长春市公园中主要的观花植物有53种,分别隶属于26科46属,其中蔷薇科、菊科、鸢尾科和百合科应用种类较多。
由表1可知,木本观花植物有17种,其中乔木6种,灌木11种,草本观花植物36种。
长春市公园观花植物中草本占大多数,占比达观花植物因其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同时,也是反映季相变化的植物景观,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2]。
最近几年,长春市公园景观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并且进行了许多改扩建,各大公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极具观赏价值的观花植物,为城市公园景观增添色彩。
随着长春市社区公园的建设,各种观花植物的大量使用,使长春市更具观赏旅游价值,促进了长春市的经济发展。
因此,开展长春市主要公园观花植物调查分析,可满足城市更高层次绿化美化的需要。
1研究地自然情况长春市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自然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土和草甸土,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4%,土壤pH 值为中性。
气温一年四季有明显区别,日温和年温差都较大,一年中干燥寒冷的季节大约有6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516.9mm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5%[3]。
2研究方法2.1确定调查地点为了选择出长春市适宜调查的地点,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收集长春市现有公园信息。
并对公园地点、面积、植物种类、游客、新闻报道、特色等信息进行汇总。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本次要调查的公园名称和数量,尽量覆盖长春市整个城区。
2.2实地调查根据各大公园位置、面积、特色植物等信息分析,选择7个公园进行调查,分别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百花园、北湖国家湿地公园、儿童公园、长春公园、南湖公园和胜利公园。
洋桔梗龙胆科,又名草原龙胆、玲珑、丽钵花等,多年生植物,多作一、二年生栽培。
洋桔梗作为我国近年来市场份额快速上升的主栽切花作物。
近年来,洋桔梗生产量不断扩大,由此更多丰富花型的洋桔梗走进现代人们的居家生活,然而在国内洋桔梗的瓶插期仅为两周左右,作为现较受欢迎的鲜切花品种之一,如何更好的对洋桔梗进行养护,减少生产及采后过程中对切花带来的不利影响,改善切花品质、延长切花寿命及观赏期,对于提高洋桔梗切花的商业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将相关技术阐述如下。
1.生产技术1.1洋桔梗切花对栽培环境的要求切花洋桔梗属一、二年生直根系草本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开花较早,在短日照条件下开花较迟。
发芽适温为20~24℃,生长适温不能低于15℃,最高不高于25℃。
温度与其开花效果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开花越早,对于生长的土质要求是较高的,适合在pH值在6-7之间的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生长。
1.2传统的栽培生产流程传统的栽培生产流程为:育苗、切花生产、采收、保鲜等。
在生产幼苗中,需要注意种子播种在介质湿润的穴盘中,土壤温度20~24℃,PH值6~6.5,以Ca元素为基础的肥料可以保持幼苗的健壮。
发芽后,要保持夜间冷凉温度15~17摄氏度(12H),白天温度不超过25摄氏度,直到移植前,可以有效避免高温或低温引起的洋桔梗莲座。
在切花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洋桔梗的生长温度,最低13摄氏度,最高23摄氏度。
需要注意的是洋桔梗在生长过程中常出现立枯病、霜霉病等病害,对此采取的措施为及时将病株拔除、摘除病叶和病花,应用药剂进行预防外,平时要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
在病虫害防治上,选择合适的农药。
采收的过程中,开花1.5-2朵就可以实施采收了。
以1/3花蕾开放效果最佳,可以提高品质。
1.3生产过程中洋桔梗切花的种植难点(1)育苗周期长、难度大;(2)对逆境敏感而导致莲座化休眠,生产时间变长;(3)短茎开花造成切花品质下降;(4)对水肥管理精度要求高,稍有不慎则容易造成死苗或者生长不良;(5)植保管理难度大;(6)土传病害多。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秸秆、稻壳、玉米秸秆、麦秸、麦壳、麸皮、花生壳、棉壣、木屑、桔梗等等。
这些农业废弃物如果随意堆放或焚烧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生态平衡。
因此,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目前,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秸秆生物炭技术可以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促进;稻壳气化技术可以将稻壳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用于替代传统的煤炭等化石能源;木屑复合材料技术可以将木屑与塑料等材料复合,制成新型环保材料,用于建筑、家具等领域。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关键问题然而,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技术研发方面的不足,目前我国很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未进行规模化应用。
其次是市场推广方面的不足,由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市场需求不明确,导致一些优秀的技术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此外,政策法规方面的缺失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日益增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强劲。
未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各种技术途径,提高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部门也将加大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支持力度,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推动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前景展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处理难题,还可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
未来,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在环保、农业、能源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发展现状(一)单种规模小,标准难统一1、零星种植,规模化程度低受传统小农经济影响,中药材仅仅是对传统经济作物的点缀和补充,集中连片的种植的较少。
2、结构不优,亩产量(值)不高材质优、疗效佳、具有地域特征的中药材统称为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亩产效益最高。
这与结构不优,特别与是否规范化种植有很大关系。
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的方向是取得GAP资格认证,药农普遍缺乏标准意识,种采不规范、农残超标、虫蛀霉烂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药材品相差、损耗大。
3、药材周期长,风险大在十年之内,山茱萸价格相差四五倍价,格波动大。
杜仲这类药材,必须5年后才能采收,生产周期长。
安康的中药材大多通过第三方收购,再由收购方给某些相对固定的企业客户,药农的信息闭塞,销售渠道狭窄,议价空间和实力有限,也有因无处可卖而撂荒药园的现象。
(二)产业链多处在中低端,跨界融合发展有难困难1、中药材加工能力弱中药材加工是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
中药材药的90%都是以初级原材料对外销售,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无论是温浸提取、渗漉提取,还是低温浓缩干燥技术都不易控制,无法为下游药企提供高品质原料。
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功能性物品,中药材的衍生产品少,没有摆脱特殊用品的局限性。
2、企业对中药资源消化不够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3家,其中中药提取加工中间体企业12户,主要开发提取葛根、杜仲、皂甙、桐油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5家,主要加工白芨、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消化品种有限,大多数品种无法覆盖,大部分中药材产品雷同,独到性、差异性不明显。
3、产业融合发展不明显在高速沿线、机场两旁很少见到成片药园、整座药山;一些有特色的药山、药园、药谷没有进景点、旅游路线,缺少携带便、有特色、有文化的中药材旅游产品;系统化、体系化的中药材教育实践基地还是一块空白;中医药服务特色未充分彰显,中药材、中医在康养产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
(三)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1、服务保障跟不上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加工设备简陋,没有规模中药材交易市场,没有中药材信息交易平台,缺乏高档次的中药材检验设备。
桔梗对甘草中抗炎成分提取的影响崔庆新;马芳;李宁;张琦;陶瑾【摘要】通过对比甘草单煎以及与桔梗共煎后抗炎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甘草桔梗的配伍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提取液以及甘草-桔梗提取液中的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进行定量分析;甘草酸在0.02~2 mg/m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甘草次酸在0.02~1 mg/m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0%(n=4),甘草次酸RSD为1.41%(n=4);精密度实验甘草酸RSD为2.00%(n=5),甘草次酸RSD为1.73%(n=5);稳定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2%(n=4),甘草次酸RSD为0.85%(n=4),供试液中的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能够在9h内保持稳定;回收率实验中甘草酸回收率等于96.96% (n =3),甘草次酸回收率等于106.41% (n =3).相比于甘草单煎,加入桔梗后,同数量的甘草通过煎煮,增加了抗炎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该方剂的疗效.【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6(035)011【总页数】4页(P35-38)【关键词】桔梗汤;甘草次酸;甘草酸;高效液相色谱【作者】崔庆新;马芳;李宁;张琦;陶瑾【作者单位】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桔梗汤最早的记载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成分包括桔梗与甘草这两味中草药,是中医记载里治疗咽喉痛的最基本的方剂,其他用于治疗咽喉痛的方剂大部分也是由该方剂添加其他辅药而构成的[1]。
中医对于桔梗汤的记载很广泛,在《温病条辨》《伤寒六书》《通俗伤寒论》以及《小儿药证直诀》等中医医书中均有记载;我们所熟悉的许多中药方剂中都有桔梗汤的成分,例如“败毒散”、“桑菊饮”、“柴葛解肌汤药”、“银翘散”。
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中药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在中华民族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道地药材,顾名思义,指的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长、炮制并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药材。
这些药材因产地、生长条件、炮制工艺等因素的差异,其药效、品质及临床应用价值均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全球对传统医药的重新认识,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不同道地药材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炮制工艺、药效成分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推动中药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炮制和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关注当前中药道地药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中药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道地药材的分类与特点道地药材,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独特概念,其分类与特点体现了中医药学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实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道地药材可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地域分布,道地药材可划分为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等各大地区的特色药材。
如华北的黄芪、华东的浙贝母、华南的砂仁、西南的附子、西北的枸杞以及东北的人参等。
这些药材因其产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
道地药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道地药材往往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二是品质优良,道地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严格的环境影响,其品质往往优于其他产地的同种药材;三是具有地域性,道地药材的产地往往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产地的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四是具有文化传承性,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道地药材的研究逐渐深入。
通过基因测序、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揭示道地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桔梗市场发展现状简介近年来,桔梗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态势。
桔梗作为一种草本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和装饰价值,广受消费者欢迎。
本文将探讨桔梗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潜在的商机和挑战。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桔梗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桔梗市场的规模从2010年的100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5000万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
桔梗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消费者对药用植物和绿色植物的需求的推动。
桔梗的主要应用领域桔梗在药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被用作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安神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关注度增加,桔梗作为一种传统草本药材的应用也得到了扩大。
此外,桔梗还被用于食品和调味品的加工,赋予产品独特的风味。
在装饰领域,桔梗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其蓝紫色的花朵和丰富的枝叶赋予了它装饰植物的特性。
桔梗被广泛用于花卉插花和室内植物盆栽,成为了家庭和办公场所的装饰品之一。
桔梗市场的商机和挑战桔梗市场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商机。
首先,桔梗的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为种植者提供了销售的机会。
其次,桔梗的装饰价值也带动了花卉市场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桔梗不含农药的特性也为有机农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然而,桔梗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桔梗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
这对种植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精力。
其次,桔梗市场竞争激烈,品质和价格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种植者需要不断提高桔梗的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发展趋势和建议基于目前桔梗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桔梗市场仍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桔梗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将继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为了进一步拓展桔梗市场,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支持桔梗种植者的技术培训和科研创新,提高桔梗的品种和生产效率。
不同月份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比较张雪娟; 张欣; 王小莉; 刘庆华; 郭海利; 张小民【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10【总页数】3页(P1722-1724)【关键词】HPLC-ELSD; 桔梗; 桔梗皂苷D; 含量测定【作者】张雪娟; 张欣; 王小莉; 刘庆华; 郭海利; 张小民【作者单位】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太原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金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3+9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僧帽花、土人参、苦梗菜[1-2]。
桔梗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兼具药、食、观3 种用途,其主要药用价值有抗炎止痛、祛痰止咳、降血糖、血脂、抗肥胖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等功效[3-4]。
桔梗资源在我国分布较广[5-6]。
随着中药栽培技术的发展与桔梗需求量的增多,全国各地药圃也多见栽培[7]。
桔梗根部药用活性成分种类较多,桔梗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桔梗皂苷D 是桔梗的质控对象[8-9]。
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 的含量受种植地区[10-12]、海拔高度[13]及采收期[14-15]的影响。
桔梗皂苷D 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10-16],但都围绕2015 版《中国药典》所记载的HPLC-ELSD 法展开。
本试验采用HPLC-ELSD 法测定了山西省盂县种植的2 年生桔梗在3—10 月根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旨在确定该地区桔梗资源质量以及最佳采收时期。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2018 年3—10 月下旬在山西省盂县起耀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采集的桔梗根部,经干燥后备用。
桔梗皂苷D 标准品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网;对照品桔梗购于药店。
1.2 试验方法1.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Kinetex C18(4.6 mm×100 mm,5 μm);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 ℃;流速为0.5 mL/min;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25∶75)。
442023.9本溪满族自治县几种稀有野生山野菜、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现状与保护徐富义(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本溪 117100)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森林覆盖率77.06%,居全省前列。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生物繁衍的天堂,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野生刺五加、细辛、人参、五味子、紫草、龙胆草、淫羊藿等中药材300余种;有野生刺嫩芽、大叶芹、东风菜、蕨类、短毛独活等山野菜100余种。
如何实现山野菜和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山野菜1.1 朝鲜落新妇俗称荞麦芽,虎耳草科,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1米。
因初生嫩叶浅红色,茎白色,类似荞麦芽而得名。
生长在海拔400~1000米的阔叶林下或灌丛中,大多簇生,可煮食、炒食、做馅,也可速冻或做干菜,是山野菜中的上品,目前尚未人工栽培,资源逐年减少。
1.2 龙牙楤木俗称刺嫩芽,五加科,多年生小乔木,株高1.5~6米,生长于针叶林和针阔叶的混交林内、林缘、林下,以及山阴坡、沟边等处,幼嫩叶芽为上等食用野菜,根皮可入药,具有健胃、利水、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现已做人工反季栽培,因栽培时大多采用野生枝条扦插,致使树体受损严重,甚至还有挖根移栽,野生资源已受到极大破坏。
1.3 短毛独活俗称倭瓜芹,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全株无毛,生于山坡林下、林缘、山坡灌丛、山溪旁、草甸子及草丛间,茎叶嫩时可煮食、炒食或做馅,也可速冻。
具有特殊香气,根可入药,治疗风湿、腰膝酸痛及头痛等症。
现有少量人工栽培,野生短毛独活遭采挖受损严重,亟待保护。
1.4 藿香俗称毛薄荷、把蒿,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100厘米,生长于山坡、林间、山沟溪流旁,全株及花瓣具有浓郁香气,可鲜食、煮食,也可速冻或做干菜,是采集的主要对象。
现已做反季栽培,因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价格一直不菲。
宁国市中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宁国市位于皖东南,天目山北麓,为典型的山区县,总面积2487km2,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山区局部小气候为各类动植物生长和生产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地理条件和适生环境,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全市已知植物资源162科17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113种,由于独特的土壤地理条件和环境气候使得其中一部分中药材的品质优于其它地区的同类产品而成为知名的道地中药材,如宁前胡、白术、宣木瓜、独活、青木香、防己、半夏、夏枯草、土伏苓、乌药、草乌、连钱草、四季青叶、覆盆子等。
明〃嘉靖28年《宁国县志》载有药用植物80余种,另有果、木、花属中药材植物66种,载为贡品的中药材品种有17种。
清〃嘉庆二十年《宁国府志》载有药用植物65种,并写道“按药属宁郡山野最多不下数百种,方家以道地者为贵,故不悉登”。
1985年中药资源普查宁国名特药材(道地药材)有前胡、白术、宣木瓜、黄连、白芍、茯苓、半夏、生地、贝母、银花、桔梗、萸肉、元胡、连钱草14种。
现代著名生药学家、原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徐国钧著《道地药材图典》(华东卷)收录的主产之地有宁国或含宁国的药材,约22种,占华东道地药材117种的18.8%,占全国道地药材408种的5.4%。
根据中药材资源普查及1997年《宁国县志》记载,全市常用中药材野生资源蕴藏量8万t。
1 开发利用及产业发展现状1.1 生产规模宁国市所产中药材以野生采集与人工种植为主,随着多个中药材品种引种、试种及野生改家种取得成功,中药材种植规模逐年增加。
到2013年,全市人工种植中药材总面积达2000hm2,产量4700t,产值1.3亿元。
种植的主要品种也由原来几个品种增加到包括前胡、白术、水栀子、桔梗、太子参、铁皮石斛、百合、丹皮、元胡、丹参、金银花、金荞麦、山茱萸、吴茱萸、灵芝、黄精等十几个。
1.2 带动农民增收情况据宁国市2012年统计年报显示,2012年种植中药材价格较好、效益可观,8个种植中药材面积较大的乡镇,15034户农户,户均收入1万元左右,直接为山区农民增收1.5亿元以上,为山区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人员解决了增收的渠道,成为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文献分析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多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近年来该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了不良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对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痰热清注射液的成分及作用机制痰热清注射液主要由桔梗、贝母、薄荷、甘草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止痛的功效。
桔梗能够清热利湿、祛痰止咳,贝母具有清热润燥、化痰止咳的作用,薄荷能够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甘草则具有益气补中、和胃止痛的功效。
这些中草药共同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研究现状近年来,痰热清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良事件,引起了学术界和临床医生的关注。
据文献报道,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症状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皮肤红肿、过敏反应等,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
这些不良事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对医生的临床实践提出了挑战。
3.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关于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原因,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
有研究指出,中草药的质量和来源是导致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中草药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存在一定风险,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中草药可能会导致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一些研究还发现,个体差异、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监测等因素也可能与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相关。
4.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防控对策针对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学术界和临床医生提出了一些防控对策。
加强对痰热清注射液质量的监管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高医生和患者的不良反应监测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减少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还需要加强对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指南和技术培训,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5. 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未来研究方向当前,痰热清注射液不良事件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
桔梗的应用研究现状
摘要:桔梗作为药食兼用食材,本文综述了桔梗的加工、营养学、药理学和临床、美容、食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桔梗应用研究现状,并作以展望。
关键词:桔梗应用研究现状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p) Nakai]是桔梗科多年生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以东北、华北地区产量较大,华东地区质量较优[1]。
桔梗被广泛种植,资源丰富。
用桔梗加工的桔梗菜、桔梗丝、桔梗果脯等食品美味可口。
其嫩茎叶和根均可供蔬食。
盛产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朝鲜族的特色菜。
桔梗为我国传统中药,桔梗的干燥根部,味苦、辛,性微温。
能祛痰止咳,并有宣肺、排脓作用。
常用于呼吸道疾病、痢疾、腹痛、祛痰等症。
1 栽培与加工方面的应用
桔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纬度的东北地区是它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以在日本、韩国和朝鲜都分布很广。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桔梗的药效其药用保健价值被广泛接受,桔梗的需求越来越多,现有的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各地均进行了人工栽培桔梗的研究。
桔梗喜生长于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雨水充足的地区,怕风害,在排水良好、土
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夹沙土或腐殖质泥沙土上生长良好。
主要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播种季节以清明至谷雨为好。
据研究对2年生及3年生的新鲜桔梗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也增加,但有的成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小或消失。
2 色素营养学方面的应用
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抗肿瘤、抗突变等生理活性作用,具有良好稳定性、有较高的生理活性的色素在食品工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研究[3]桔梗中含有良好稳定性的花色苷,水溶性好,含量高,还具有天然色素的特点,因此在人体内起到一定的调节生理功能作用的同时桔梗花色苷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等方面的天然食用色素。
3 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
在研究桔梗水提取物中发现醋氨酚引起的肝中毒有保肝作用的物质。
桔梗中分离出来的桔梗皂苷D和桔梗皂苷D3对活性RAW264.7细胞有调解一氧化氮的产生和TNF-α的分泌作用。
在桔梗的石油醚萃取物中得到棕榈酸松柏醇酯和十八烯酸松柏醇酯,通过与二苯代苦味酰肼(DPPH)、超氧化物及一氧化氮等的抗自
由基能力对比,发现这两种化合物的抗自由基能力比抗氧剂BHT或BHA高。
4 食用方面的应用
桔梗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食品,在鲜桔梗中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主要营养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
特别桔梗还含有皂甙元、葡萄糖、菠菜甾醇、白桦脂醇、桔梗聚糖,三个三萜稀类等物质生理活性物质。
其根可制成美味的菜肴,如桔梗加工制成桔梗果脯、桔梗风味菜、桔梗保健饮料等。
在我国东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都把桔梗被用作常用蔬菜之一。
特别在朝鲜、韩国、日本及我国延边地区把桔梗当作食用蔬菜十分普遍。
韩国人素有食用鲜桔梗的习俗,韩国超级市场等处常有小包装的保鲜、冷藏或腌制桔梗出售,把它当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菜肴。
韩国过去曾大量地栽培和加工过桔梗,但精明的韩国人发现我国的桔梗质优价廉,因而转向从我国大量进口桔梗,并把它加工成药菜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获利匪浅。
5 美容方面的应用
据研究桔梗的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消除氧自由基,因此可用于抗氧化、抗衰老化妆品的研制;同时把桔梗利用酸液电解作用制备香味及色素物质可用于化妆品生产,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因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最近的研究还表明桔梗的皂甙能影响血清和肝中的脂质含量,具有减肥降脂作用。
6 应用前景
桔梗的加工产品种类很多,比如速冻桔梗、桔梗皮丝、桔梗腌渍品等。
近年来,我国的桔梗大量出口,致使桔梗价格大幅度上涨。
桔梗又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且无毒副作用,研究表明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很具开发潜力的常用食品和药品。
但是目前桔梗的生物活性研究多数生物活性的物质研究如皂苷含量以及活性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桔梗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将桔梗的生物活性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探讨桔梗活性成分在临床的新疗效,将会有助于桔梗资源在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郭文杰,许旭东,魏建和,杨俊山.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杂志,2008,43(11):801~804.
[2] Shin C Y,Lee W J,Lee E B,etal.Platycodin D and D3 increase airway mucin release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rats and hamsters [J].Planta Med,2002,68(3):221~225.
[3] Kim Y P,Lee E B,Kim S Y,etal.Ohuchi K 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F2 production by platycodin D[J].Planta Med,2001,67(4):362~364.
[4] 周宇,闫国华,张开春,姜立杰,刘军,朱爱国.桔梗花色苷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27(3)162~165.
[5] 徐保军.桔梗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1999.
[6] Lee JY.Yoon JW.Kim C T.ela1.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henylpropanoid esters isolated and identifted from Phtycodon grandiflorum A.DC[J]. Phytochemistry,2004,65(22):3033~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