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桔梗散的功效与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15.66 KB
- 文档页数:2
防治肥胖的两副中药方一防风通圣丸(散)【组成】防风、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山栀、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滑石、甘草。
加工制丸或散。
【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
【服法与剂量】口服,一次6克(包),一日2次。
【特点】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充盛,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腹型)肥胖患者。
对于经常便秘并且有高血压倾向的患者尤为适宜。
肥胖患者体内往往有食毒(广义的肠源性自家性中毒的意思,由于肠内停滞的粪便引起各种疾病,难以治愈)和水毒(体内水液分布不均匀时发生的状态,亦即体内发生水代谢异常的状态,可引起病理的渗出液及异常分泌等,也可出现出汗,排尿的异常)等淤滞状态。
防风通圣丸可以通过发汗、利小便、通大便途径以及解毒、消炎作用排泄,发散食毒、水毒的淤滞。
据研究该方有抑制代谢作用,有人曾用此药治疗一男性水肿样肥胖症患者。
每次服5克,一日2次,给药6个月,第2个月,胸围从120减至97厘米,腹围从130减至103厘米,体重从72.5减至71千克,其后减重即趋于缓慢,至第6个月,胸围为93.5厘米,腹围94厘米,体重69千克。
防风通圣散功能:排毒、降压、修身。
材料:酒蒸大黄、芒硝、山栀子、当归、芍药各5钱(15克),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白术、黄苓、石膏、桔梗、连翘、川芎各1两(30克),甘草2两(60克)、滑石3两(90克)。
做法:研粉埋丸,每次2钱(6克),每15日为一个疗程,按情况斟酌用药。
急性减肥可用冲服,但须专人指导。
解说:本方集解表、泻下、清热於一身,可加强排汗、利尿、泻下等渠道,将体内食积、湿热等毒素一次过「大扫除」。
其中大黄、芒硝、麻黄药性较猛,绝不可贪快而乱用。
禁忌:肠胃嬴弱者不宜。
凉膈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凉膈散这种方剂。
荆芥桔梗山栀元参石膏薄荷黄连天花粉牛蒡子贝母大黄各等分【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利咽。
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摘录】《科正宗》卷二【处方】芒消1钱,大黄1钱,车前子1钱,黑参1钱半,黄芩1钱,知母1钱,栀子(炒)1钱,茺蔚子1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中积热,肝经风毒上冲于目,而致睑硬睛疼,初患之时,时觉疼胀,久则睑胞肿硬,眼珠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金鉴》卷七十八【处方】当归6分,川芎6分,柴胡6分,黄连6分,龙胆草6分,防风6分,蝉蜕6分,蜜蒙花6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后羞明怕日,翳膜遮睛。
【用法用量】以豮猪肝1两切片,同煮服。
【摘录】《玉案》卷六【处方】连翘、栀炭、苏荷、甘草、黄芩、竹叶、枳壳、力子。
【功能主治】麻疹。
火壅血燥,秘结甚,腹胀喘促,溺涩脐突,口疮唇裂;上中二焦火炽,胃热发斑。
【用法用量】【摘录】《麻症集成》卷四【处方】当归、川芎、赤芍、防风、荆芥、玄参、栀子(炒)、黄连、石膏、花粉、连翘、桔梗、薄荷各等分。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汤水难下,痰涎壅塞。
缠舌喉风,下颏俱肿,口噤,舌卷肿大,上有筋如蚯蚓之状,生黄刺白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上【处方】连翘、生栀子、黄芩、薄荷、桔梗、甘草、生石膏、竹叶。
【功能主治】泻火。
主疫疹。
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诸风瘛疭,胃热发狂,惊急搐风。
【各家论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
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古方用大黄、芒消推荡其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
予忆疫疹乃无形之毒,投以消、黄之猛烈,必致内溃,予以石膏易去消、黄;使热降清升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意也。
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临床应用霍州市仁福堂医院梁春华升降散出自清代医家杨栗山之《伤寒温疫条辨》,由白僵蚕、蝉蜕、片姜黄、生大黄4味药组成,功能琉风清热,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桔梗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293条,原条文:“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本人在临床中用升降散和桔梗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颌下淋巴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炎。
1.宫兼榕男6岁,腮腺炎,患儿左侧腮腺肿大2天,发热38.7℃,头痛,扁桃体一度肿大,食纳少,小便正常,大便偏干,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先给予柴胡注射液3ml、安痛定注射液3ml肌注。
给开中药3剂,方药如下: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8g桔梗10g 生甘草10 牛蒡子10g 薄荷10g(后下)牡蛎20g(先煎)浙贝10g 莱菔子20g二诊:服药后,仍有肿大,但较前减轻,精神食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弦数。
上方加银花15g,连翘10g,玄参15g,板蓝根15g 4剂巩固治疗。
2.梁洪瑞男 13岁,颌下淋巴结炎,发热三天,打退烧针,,发热退下去,再起来,反复发作,在人民医院查血常规:WBC:7.8×109/L。
NE 34%.现症:发热37.5℃,左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之疼痛。
食纳少,舌红苔白厚,脉弦数。
方药如下:桔梗10g 甘草10g 牡蛎30g(先煎)浙贝10g银花15g 连翘10g 薄荷10g(后下)莱菔子10g 3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未在发热,肿大淋巴结减小,仍有肿大,食纳少,舌淡白厚,脉弦。
上方继服三剂。
3.张洁静女 26岁,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痛,咽干,时有发热,食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白厚,脉数。
方药如下:僵蚕10g 蝉衣10g 姜黄10g 大黄10g连翘15g 银花20g 桔梗10g 甘草10g板蓝根15g 苍白术各15g 莱菔子20g 滑石20g(包) 5剂水煎服服药后随诊,扁桃体化脓明显好转。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让您大吃一惊
关于《桔梗的功效与作用,让您大吃一惊》,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桔梗在我们生活当中可是非常常见的,很多人不了解他的功效和作用,桔梗不仅仅可以有医疗效果,还可以作为一道美味佳肴食用,味道稍苦,是不可多得的好食材,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主要功效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
桔梗除用治呼吸系统疾病外,近年来还常治其它系统病变,苍术桔梗汤治疗小儿病毒性与消化不良性肠炎,取得满意疗效;大黄桔梗组成大黄桔梗汤,开水泡服,治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排尿困难者68例,只有4例无效;取桔梗、当归、川芎饮片煎煮,制成油/水乳剂,擦面部皮疹处,对治疗黄褐斑也有效果。
桔梗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
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
上部有横纹。
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
无臭,味微甜后苦。
桔梗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不去外皮者有栓皮层,细胞中含草酸钙小棱晶。
皮层窄,常见裂隙。
韧皮部乳管群散在,壁略厚,内含微细颗粒状黄棕色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
薄壁细胞含菊糖。
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桔梗汤的功效与作用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桔梗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桔梗(五钱)甘草(三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处方】桔梗(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十两;枳实(麸炒赤黄)五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入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别名】如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桔梗3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宜肺利咽,清热解毒。
治风邪热毒客于少阴,上攻咽喉,咽痛喉痹,风热郁肺,致成肺痈,咳嗽,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则吐脓者。
【用法用量】以水300毫升,煮取21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别名】桔梗半夏汤(《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处方】桔梗(锉细,微炒)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陈皮(去瓤)各300克枳实(麸炒赤黄)150克【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痰下气,消痞散满。
治胸胁胀满,寒热呕哕,心下坚痞,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5片,同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处方】桔梗(去芦)贝母(去心、膜)当归(去芦,酒浸)瓜蒌子枳壳(去瓤,麸炒)薏苡仁(炒)桑白皮(蜜水炙)防己各30克甘草节(生用)杏仁(去皮、尖,麸炒)百合(蒸)各15克黄耆(去芦)45克【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痈,心胸气壅,咳嗽脓血,心神烦闷,咽干多渴,两脚肿满,小便赤黄,大便多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
清开灵成分功效清开灵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一般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它的成分主要包括多种草本植物和动物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
首先,清开灵中主要的成分之一是杏仁。
杏仁有润肺化痰、健胃理气的功效。
在感冒咳嗽的治疗中,杏仁可以减轻咳嗽引起的喉咙疼痛和疼痛的肺部感觉。
此外,杏仁还具有祛除痰火、降低肺部炎症和抗过敏作用。
通过这些作用,杏仁有助于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第二,清开灵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连翘。
连翘具有祛风散寒、解毒消肿的功效。
通过降低体温,连翘可以减轻发热引起的不适,并有效消除因感冒而引起的头痛和鼻塞等症状。
此外,连翘还具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细菌的繁殖,从而加快康复过程。
除此之外,清开灵中还含有石膏。
石膏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具有降火清热、解毒散结的作用。
在感冒咳嗽的治疗中,石膏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消除发热症状。
此外,石膏还可以清热散结,解除上呼吸道的肿痛感,促进病毒和炎症的排除。
此外,清开灵中的成分还包括桔梗、黄芩、薄荷、大黄等草本植物。
桔梗具有祛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缓解因痰多而引起的咳嗽。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减轻感冒引起的头痛和肌肉疼痛。
薄荷具有清热解毒、开窍散风的作用,可以缓解感冒引起的头晕和鼻塞。
大黄可以减轻咽喉疼痛和胸闷,促进病毒和毒素的排除。
综上所述,清开灵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它的成分主要包括杏仁、连翘、石膏等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的功效。
通过调节呼吸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和病毒、减轻症状等,清开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促进康复。
然而,在使用清开灵前,还需谨慎选择合适的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病情较重或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合理使用并促进疗效。
1、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组成】荆芥9g 防风9g 羌活9g 独活9g 柴胡9g 前胡9g 川芎9g 枳壳9g 桔梗9g 茯苓9g 甘草3g【功效】发汗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或胸膈痞闷,舌苔白,脉浮。
【运用】 (1)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及皮肤瘙痒等属于外感风寒挟湿者。
(2)若兼有咽喉肿痛里热证,去独活,加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若用于风毒瘾疹皮肤瘙痒症,可加蝉蜕、苦参以疏风止痒,清热【方歌】荆防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风毒瘾疹感冒愈,风寒挟湿有奇功。
2.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 9g 五味子6g【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运用】 (1)本方用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目的在于散寒行水,以恶寒发热,不渴无汗,咳喘为辩证要点。
(2)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属于外寒内饮者。
(3)若表寒甚者可加重麻黄、桂枝用量,并加姜枣调和营卫;若寒痰水饮重而见胸满、咳吐稀痰,气急不得卧者,宜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降逆下气,温化寒痰水饮之力;若表寒已解而仍具痰饮内停,喘咳未止者,可去桂枝之辛散,加陈皮、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内热烦躁者加生石膏以清热除烦。
【方歌】小青龙汤芍桂麻,干姜细辛草味夏,外感风寒内痰饮,解表化饮效甚夸。
3.银翘散(《温病条辨》)【组成】银花15g 连翘15g 薄荷9g 牛蒡子9g 荆芥穗6g 淡竹叶6g 淡豆豉6g 桔梗9g 芦根15g 甘草6g【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咽痛,口渴,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来源:养生之家作者:zhagndandan 2019-07-08 18:07:59导读:大黄苦来,峻下实热,荡涤胃肠,解毒泻瘀,外用清火,消肿治疮。
那么,中药大黄一般用量是多少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大黄苦来,峻下实热,荡涤胃肠,解毒泻瘀,外用清火,消肿治疮。
(一)传统用法大黄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肠、肝、心等经。
功效为通便逐瘀,泻热解毒;外敷清火消肿。
本品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且有逐瘀解毒之功。
1.腹满胀痛,大便秘结属实热积滞,燥屎内结者,可与芒硝、枳实、厚朴等同用;属寒实积滞者,可与干姜、附子等同用。
2.热毒痈肿如头面疔疮、目赤、喉肿、牙痛,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解毒药同用;火伤烫伤,既可与黄连、生地黄等药内服,也可和地榆等药研末外敷。
3.瘀血积聚.如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研末,以酒调服;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阻,或癥瘕积聚而体质壮实者,可与理气行瘀药同用。
此外,湿热黄疸,或实热迫血上行,而见呕血、鼻出血及胸腹积水等实证,也可与其他有关药物配合应用。
(二)用量标准煎剂5~10克,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三)使用注意大黄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孕期、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四)施治鉴别本品生用下行,泻下力强,.熟则力缓。
酒制则可上行,兼清上部火热,炒炭则兼能止血。
本品不宜久煎,应后下微煎,或开水泡·汁冲服。
凡血分无郁热,肠胃无积滞,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授乳期均应慎用。
(五)名医绝招乔仰先(上海华东医院主任医师)擅长以大黄主治实热积滞、血证、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其指征为血滞血热,迫血上溢,大便秘结。
但无火无出血,又无积滞而大便不实者,不宜使用大黄。
大黄临床用量,多以1.5~15.0克为宜。
治胃酸少,食欲缺乏者,以大黄1.5克,配伍焦山楂2克治之。
治火热亢盛,迫血上溢,如鼻出血、目出血者,以大黄3~5克,配伍牡丹皮、赤芍各15克,山栀子6克。
第一章解表剂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加五味。
【歌诀】陶氏柴葛解肌汤, 邪在三阳热势张,1&小承气汤一、辛温解表7.止嗽散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 表清热良。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1.麻黄汤【组成】紫苑、百部、白前、 桔梗、荆芥、陈三、扶正解表【功用】轻下热结【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 草皮、甘草13•败毒散19•调胃承气汤【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宣 利肺气,疏风止咳【组成】柴胡、甘草、桔梗、人参、川莒、茯【组成】大黄、 甘草、芒硝【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歌诀】止嗽散用百部 苑,白前桔草荆陈研,苓去皮、枳壳、前胡、羌活、独活【功用】缓下热结发汗 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功用】散 寒祛湿,益气解表【歌诀】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2•桂枝汤二、辛 凉解表【歌诀】人参败毒草苓莒,羌独柴前枳桔共,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 重症疗。
【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银翘散薄荷少许姜三片,气 虚感寒有奇功。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功用】解肌发 表,调和营卫【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14•荆防败毒散硝黄 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生甘草、荆 芥穗、淡豆豉、牛莠子、芦根【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寻 柴20.大黄牡丹汤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岀。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桂枝、五味子、半夏9•桑菊饮15•参苏饮泻热破淤散 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组成】桑叶、菊花、杏 仁、连翘、薄荷、桔【组成】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二、温下【歌 诀】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梗、甘草、苇根壳、干葛、紫苏、前 胡、木香、桔梗、生姜、21.大黄附子汤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大枣【组成】大黄、附子、细辛3•九味羌活汤【歌诀】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功 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茸、清疏肺卫轻 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黄耆散的功效与作用黄耆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调理机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黄耆散要用到哪些药材原料吗?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黄耆(蜜炙)麦门冬(去心)熟地黄(酒洒,九蒸九晒)桔梗(炒)白芍药各15克甘草7.5克(炙)【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咯血成劳,肌体消瘦,四肢倦怠,脚无力,眼睛疼。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取16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五【处方】黄耆(去芦,蜜炙)赤芍药茵陈各60克石膏120克麦门冬(去心)豉各30克甘草(炙)15克【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治黄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处方】黄耆1钱半,柴胡1钱半,干葛1钱半,甘草(炙)1钱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肌肤散热。
主小儿壮热不退,疮疹。
【用法用量】每服1钱,薄荷3叶,水5分,煎至3分,空心呷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处方】黄耆、柴胡、干葛、甘草、人参各等分(一方无人参,用薄荷叶3叶煎)。
【功能主治】退热调养。
主小儿疮疹,壮热烦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白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处方】黄耆半两(锉),黄连半两(去须),甘草(生锉)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髓黄。
病人四肢疼痛无力,好眠冷地,身体遍黄,次变青绿色,唇齿俱白,眼带微肿,身体赤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粳米泔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处方】黄耆1两(锉),桑根白皮(锉细)1两,葛根(锉)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消渴疾,肌肤瘦弱,饮水不休,小便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煎燖猪汤,澄清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处方】黄耆1两(薄切),羌活1两(去芦头),白附子1两(炮),蒺藜子1两(炒去角),茴香子(炒)1两。
160第16卷 第4期 2014 年 4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4 Apr .,2014中医是一门古老的医学,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不仅仅是一门医学,同时还是中华文化上的一支奇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朴素的哲学思想。
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古人云:“师之不传在于量”,笔者就目前桔梗的临床剂量问题通过对古书及文献的查阅,对桔梗的临床剂量作了初步的整理和总结。
中药学教材上记载着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
其性味苦、辛、平。
归肺经。
有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之功。
中医临床上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热毒壅肺之肺痈吐脓,咽喉肿痛、失声之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3~10 g [1]。
然而,诸多医生在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对桔梗有了自己的经验积累,在不同的病症及体质下,辨证施治,临床有些医生通过大剂量的用药而达到起沉疴之效。
李杲在《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所云:“桔梗其用有四,止咽痛,兼除鼻塞;利膈气,仍治肺痈;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经。
”1 提壶揭盖肺为水之上源,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维持小便的通畅和水液代谢的协调,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必然影响大肠腑气的协调。
故肺失宣降可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及大肠腑气不通。
因此临床时,常在利水或泻下方中配伍桔梗开宣肺气,以加强利小便或通大便之功。
《伤寒六书》的黄龙汤,在泻下药中少佐桔梗开宣肺气,有利于大肠腑气的通降,从而加强其泻下作用。
方中注明在煎之后,再加桔梗一撮,虽然原文均未著分量,但桔梗仅仅为一撮,剂量亦小于其他药物,目前方剂学推荐使用剂量是3 g [2]。
2 开提宗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
积于胸中,有推动肺脏以行呼吸和贯心脉以行营血的作用,即《灵枢·邪客篇》指出:“贯心脉而行呼吸”。
普济消毒饮(又名普济消毒饮子)【方源】:《东垣试效方》【组成】:黄芩15克,黄莲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玄参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连翘10克,板蓝根15克,马勃3克,牛蒡子9克,薄荷3克,僵蚕9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功效】:疏肝散邪,清热解毒。
【主治】:大头瘟。
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解】:本方主症为外感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风热疫毒外侵,上先受邪,头为诸阳之会,火毒上攻,气血壅滞,故头面红肿焮痛;邪郁肌表,正邪交战,故恶寒发热,脉浮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咽属肺系,热邪熏蒸,故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舌红苔白兼黄。
本症具有传染性,多发生于冬春两季,以小儿发病为多。
本方为治大头瘟之良剂。
方中重用酒炒黄莲、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主药。
牛蒡、薄荷、连翘、僵蚕辛凉宣泄,疏散风热,为辅药。
玄参、板蓝根、马勃、桔梗、甘草清热解毒,清利咽喉,陈皮理气三界,共为佐药。
升麻、柴胡辛凉透热,升阳散火,有“火郁发之”之意,并可协诸药上达头面,为舟楫之用,为使药。
若体虚加人参,便秘加大黄,亦为临床常用之加减法。
【按语】:本方以头面红肿焮痛、舌红苔黄、恶寒发热,脉数有力为辩证要点。
现代常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丹毒、呼吸道感染等。
如证候明显,加荆芥、防风;高热,加生石膏、大青叶、生栀子;腮部漫肿较硬,加昆布、海藻;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兼气虚者,加党参;睾丸肿痛,加川楝子、龙胆草、荔枝核。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煎剂对甲型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其他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特别是对耐药性细菌具有较强抑菌作用。
【同名方】《卫生宝鉴》普济消毒饮,由本方去薄荷,加人参构成。
功效、主治与本方同。
【附方】1、芩连消毒汤(《伤寒六书》)由柴胡、甘草、桔梗、黄芩、川芎、荆芥、黄莲、防风、羌活、连翘、枳壳、射干、白芷、生姜、牛蒡子、竹沥、姜汁构成。
美容祛斑中药方剂汇总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环境污染、生活压力等因素,很多人都会出现色斑问题。
色斑不仅影响美观,还让人感到困扰和不自信。
中医药是一种有效的祛斑方式,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美容祛斑中药方剂。
1.射干饮【组成】射干30g,莱菔子(研末)15g。
【煎服】水煎服。
【功效】祛斑、美白。
2.三黄煎【组成】苦参12g,白蔹15g,白术15g。
【煎服】水煎服。
【功效】祛斑、美白。
3.桃花汤【组成】桃花根25g,菊花15g。
【煎服】水煎服。
【功效】祛斑、润肤。
4.白芷散【组成】白芷、猪胆粉各适量。
【制作】将白芷研末,与猪胆粉混合均匀,用来敷在斑点处。
【功效】祛斑、美白。
5.铅丹【组成】生铅粉、大黄粉、蜜糖各适量。
【制作】将生铅粉、大黄粉和蜜糖混合均匀,敷在斑点处。
【功效】祛斑、美白。
6.桔梗根散【组成】桔梗根适量。
【制作】将桔梗根研末,与水混合成糊状,敷在斑点处。
【功效】祛斑。
7.牡丹皮素【组成】牡丹皮50g。
【制作】将牡丹皮加水煎煮,再研末,与芦根粉混合均匀,用来敷在斑点处。
【功效】祛斑、美白。
8.牡丹皮饮【组成】牡丹皮10g,薄荷20g,蔓荆子20g。
【煎服】水煎服。
【功效】祛斑、美白。
9.当归饮【组成】当归15g,天花粉15g。
【煎服】水煎服。
【功效】祛斑、美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美容祛斑中药方剂,每种方剂都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剂来使用。
中医药祛斑的疗效需要长期坚持才会见到明显的效果,同时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川芎.羌活、独活、防风、荆芥、苏叶、麻黄用途川芎川芎用途1.用于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病症。
川芎辛散温通,功能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之病症,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等药同用;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治症瘕结块,可配三棱、莪术等同用;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可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感冒头痛,偏正头痛等症。
川芎辛香善升,能上行头目巅顶,具有祛风止痛作用,为治头风头痛要药,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亦可跟据头痛属于何经进行适当配伍。
对于感受风邪引起的头痛,若可荆芥、防风、羌活等同用治风寒感冒头痛;与菊花、僵蚕等配伍,治风热头痛。
此外,临床常用该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治疗心绞痛取川芎、红花各等分,制成片剂(每12片含川芎、红花生药各5钱),每次4片,日服3次。
4~6周为一疗程。
治疗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黄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于用药2周开始加服乳没片),结果显效9例,改善57例,基本无效17例,加重1例。
据观察,病情的轻重与疗效无明显关系;加服葛根黄酮及乳没片者,疗效未见提高;服药后对血脂质影响不大。
60例跃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停用者20例,减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电图显示好转,4, 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产后恶露腹痛,以及肿块等症,可与熟地(或生地)、白芍(赤芍)、当归组成基本方,然后根据病情进行加味。
5.凡偏正头风头痛,属风寒昨,可荆芥、防风、细辛、白芷等配伍。
用药禁忌:1,上盛下虚及气弱之人忌服。
久服则走散真气。
2,气升痰喘不宜用,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3,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4,恶黄芪、山茱、黄连.狼毒。
畏硝石、滑石、黄连。
反藜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大黄桔梗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大黄桔梗散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大黄(锉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大黄桔梗散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大黄(锉,炒)1两半,桔梗(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羚羊角(镑)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睑肿硬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至2钱匕,食后、临卧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上面就是关于大黄桔梗散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黄桔梗散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生活常识分享。
大黄丸的功效与作用众所周知大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可是大家对于大黄丸的功效了解多少呢?大黄丸到底应该怎么吃呢?想知道这些的话,一起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大黄7.5克消石7.5克大戟7.5克(熬)甘遂7.5克(熬)芫花7.5克(熬)椒目7.5克葶苈7.5克【制法】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主十水。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1丸,一日二次。
渐增,以知为度。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处方】大黄(炮,锉)15克桔梗(炒)枳壳(麸炒,去瓤)川芎羌活(去芦头)木香柴胡(去苗)独活(去芦头)各8克牵牛子30克(半炒熟半生用)【制法】上药九味,捣罗为末,煮莱莱菔熟,入药末。
同于木臼内捣匀,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通便泄热,理气止痛。
主大肠热秘,心胸烦躁。
头痛便难,腹胁胀满,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可加至40丸。
食后、临卧温开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恒山1两,香豉49粒,砒霜1分(细研),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麝香1钱(细研),朱砂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入后3味,研令匀,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疟,发歇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丸,食前用桃仁冷醋汤送下。
【注意】忌食热物。
【摘录】《圣惠》卷五十二【处方】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2两,麻仁2两,槟榔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大便秘涩,内有积热,其脉两手寸口悉洪大而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处方】大黄3分,苦参3分,人参3分,桔梗3分,杏仁(去皮尖)3分,芎䓖3分,半夏(洗)2分,黄芩2分,葶苈4分(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腹大膨脝,时泄,困甚如寒热状,又如霍乱;时痢,肠出脓血。
棱莪散的功效与作用
棱莪散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棱莪散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三棱1两,莪术1两,赤芍1两,黄柏1两,大茴8钱,玄胡8钱,槟榔8钱,紫苏8钱,陈皮8钱,青皮5钱,羌活5钱,腹皮5钱,荆芥2钱,桔梗2钱,半夏2钱,黄连2钱,芒消1钱,大黄1钱,防风1钱,柴胡1钱,千里马(即草鞋)2只,姜3片,葱1根。
【功能主治】
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
主全身性跌打损伤早期,气血未虚而瘀积内蓄,内外闭塞,二便不通,肿痛烦热等实证。
【用法用量】
上以童便、水各半煎,空心热服。
随证加减。
若手足伤断,徐徐推正,灯心火纸卷令厚实,杉木皮紧扎自愈。
【各家论述】
《跌损妙方校释》:此方用大黄、芒消、三棱、莪术攻下逐瘀,破坚散积为君;黄连、黄柏、赤芍、玄胡、草鞋清热凉血,疏肝活血为臣;大茴、槟榔、陈皮、青皮、大腹皮行气散郁为佐;紫苏、羌活、桔梗、半夏、防风、柴胡、姜、葱通行太阳、少阳、阳明经络,祛风散邪,升清降浊为使。
如此配伍,有攻逐瘀积,驱散外邪,消肿止痛,内外兼治,上中下三焦同治之功。
【摘录】
《跌损妙方》
【处方】
蓬莪术3钱,荆三棱3钱,延胡索3钱,山楂肉3钱,制香附3钱,茜草根4钱,瓦楞子6钱(煅),制川朴1钱,红木香1钱5分,地鳖虫3钱。
【功能主治】
祛瘀行气。
主肝气日久,脾土受戕,气竭伤血,血瘀阻气,胀而转肿,腹中常痛,脉弦细涩,大便滞塞,及症瘕胀病。
【摘录】
《镐京直指》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棱莪散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
用大黄的方剂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用大黄的方剂1大承气汤《伤寒论》:由大黄、芒硝、厚朴、积实组成。
功效峻下热结。
依前人的归纳,本方适用于“痞、满、燥、实"四字的证候。
2小承气汤《伤寒论》:即大承气汤去芒硝,厚朴与积实减量,而大黄与他药同下,为轻下剂。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证。
主要适用于“痞、满”二字的证候。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即大承气汤去厚朴、积实,加甘草,并加重芒硝剂量。
功效缓下热结。
主治阳明病恶热。
以适用“燥、实"二字之证为主。
4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急腹症手册》:即大承气汤加桃仁、赤乌、莱鞭子。
功效峻下结热,行气通便。
主治一般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5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由大黄、芒硝、桃仁、桂枝、甘草组成。
功效破血逐窟。
适用于热重于癖的蓄血轻证。
6増液承气汤《温病条辨》:由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组成。
功效滋阴増液,通便泄热。
主治阳明温病,热结阴亏,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者。
7大黄牡丹汤《金匾要略》:由大黄、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组成。
功效泻热破癖,散结消肿。
适用于肠痈初期。
8凉隔散《和剂局方》:由大黄、芒硝、甘草、山桅、黄苓、连翘、薄荷、竹叶组成。
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焦热邪炽盛的病证。
9大陷胸汤伤寒论》: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
功效泻热,逐水,破结。
主治结胸证。
10大陷胸丸《伤寒论》:即大陷胸汤加萼茁子、杏仁、白蜜。
功效泻热逐水破结。
主治结胸项亦强,如柔痉状。
11三物备急丸《金匾要略》:由大黄、巴豆、干姜组成。
功效攻逐寒积。
主治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口襟暴厥者。
12麻子仁丸脾约麻仁丸《伤寒论》:由麻子仁、芍药、积实、大黄、厚朴、杏仁组成。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大便秘结,小便数者。
13黄龙汤《伤寒六书》: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甘草、当归、人参、桔梗、姜、大枣组成。
大黄桔梗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大黄桔梗散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处方】
大黄(锉,炒)1两半,桔梗(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羚羊角(镑)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眼睑肿硬刺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半匕,至2钱匕,食后、临卧米饮调下,1日3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
上面就是关于大黄桔梗散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黄桔梗散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