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5
强夯与换填对比强夯与换填碾压都是现代建筑地基常用的基础处理手段,二者适用条件较相似,常同时作为比选方案来用。
但由于其加固机理与施工工艺完全不同,最终效果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在此我们将这两种方法做一个对比。
1适用条件两者适用条件基本相同1.1强夯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等地基应采用强夯置换。
1.2换填碾压换填碾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地基以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2强夯处理效果优于换填对其地基加固机理对比分析如下:2.1强夯强力夯实是利用重锤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对地基进行瞬间压密的一个过程。
对地基土先进行点夯再进行满夯,地基土经点夯后,土颗粒中的结合水变成自由水游离出来,出现在被挤密的土颗粒空隙中,造成地基土空隙水压力激增。
整个场地点夯完成后,空隙中的自由水再次与土颗粒结合,使地基土重新固结、土体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密度增大、孔隙率减小、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承载力提高。
)。
最后采用小夯击能满夯,使整个场地浅表层又得到加固。
强夯(单击夯击能大于2000kN.m时)有效加固深度大于5m,随着夯击能增大,有效处理深度增加。
最大可达9m。
提高强夯单击夯击能仅受设备限制,对工期影响不大。
2.2换填碾压换填碾压是将天然的软弱土层挖除,采用自然级配的戈壁料、素土、人工配制的灰土或工业废渣进行分层碾压回填。
换填碾压的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3m。
超过3m后,工程量大、施工周期很长、工程成本很大。
由于换填处理深度较浅,垫层下部土层承载力依然较低,因此建筑物沉降量仍然较大,因此当下卧持力层较软弱时,换填法不能解决地基沉降量大对建筑物的危害的问题。
3强夯施工工艺简单、设备使用少、工程量小、施工方便、节省材料、工期短。
对其施工方法对比分析如下:3.1强夯使用机械:强夯机、推土机。
施工工艺流程:定点放线——→点夯——→平整场地——→满夯——→检测——→验收。
地基工程强夯置换法施工1加固原理及适用范围强夯置换法是近年来从强夯加固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基处理方法,属于夯实地基,它主要适用于软弱黏性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加固机理为动力置换,即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成整式置换或间隔夯入淤泥成桩式碎石墩。
按强夯置换方式的不同,强夯置换法又可分为桩式置换和整式置换两种不同的形式。
整式置换是采用强夯将碎石整体挤入软弱黏性土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垫层。
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桩(或墩)间隔地夯入软弱黏性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墩(或桩)。
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是靠碎石内摩擦角和墩间土的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2.削强夯置换法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式置换施工设计参数1)桩式置换中,置换深度的大小由土质条件决定,除厚层彻口粉土外,应穿透软土层,到达较硬土层上。
深度不宜超过IOm o2)置换深度又与强夯置换的夯击能量和夯锤的底面积密切相关。
试验表明,单击夯击能量越大,强夯产生的有效加固深度也越深,强夯挤密区域也越大,夯坑深度相应也较深。
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单点夯击能,也能大大改善置换加固的效果。
在夯击能量和地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夯坑夯击深度同单位底面积的夯击能量与单位面积锤底静压力密切相关,也即与夯锤底面积有关。
夯锤底面积越小,对地基的楔入效果和贯入力就越大,夯击后获得的置换深度就越深。
因此,强夯置换与普通强夯相比,宜采用锤底面积较小的夯锤,一般夯锤底面直径宜控制在2m以内。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墩底穿透软弱土层,且达到设计墩长;②累计夯沉量为设计墩长的1520倍;③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参见强夯法的要求。
4)桩式置换的夯点布置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
夯点的间国巨应视被置换土体的性质(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荷载大小而定,当满堂布置时可取夯锤直径的2.0~3.0倍。
强夯置换法施工步骤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强夯置换法施工的那些事儿。
你想想啊,这强夯置换法就好比是给土地来一场特别的“改造手术”。
首先呢,得选好场地,就像医生要选对病人一样重要。
这场地得干净,别有啥乱七八糟的障碍物,不然怎么施展拳脚呢?
然后就是设备进场啦,这强夯机就像是个大力士,准备大显身手呢!它得调整好位置,站得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摇摇晃晃。
接下来就是关键的一步啦,开始夯击!“咚咚咚”,一下又一下,就像是给土地敲警钟,告诉它要变结实啦。
这时候你就得注意啦,不能瞎夯,得有节奏,有力度,不然土地可不买账。
夯着夯着,就该把置换材料请出来啦。
这些材料就像是给土地的“补品”,让它变得更强壮。
把这些材料均匀地铺在夯坑里面,就像是给土地盖了一层温暖的被子。
再然后呢,继续夯击,让置换材料和土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这整个过程中,就跟做饭似的,每一步都得精心,都得恰到好处。
火候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施工人员就像是大厨,得掌握好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这“菜”可就不美味啦。
你说这强夯置换法神奇不神奇?它能让软趴趴的土地变得硬邦邦的,能让不结实的地方变得稳稳当当。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强夯置换法,那些高楼大厦怎么能稳稳地立在那里呢?那些大桥怎么能横跨江河呢?这都是强夯置换法的功劳啊!
所以说啊,朋友们,可别小看了这强夯置换法施工,它可是建筑行业的大功臣呢!咱得好好对待它,让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添砖加瓦!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强夯置换法施工有了更深的了解啦?。
强夯与强夯置换法在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的发展,强夯与强夯置换法施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中。
强夯法具有施工设备和工艺比较简单、效果好、速度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本文对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应用强夯与强夯置换法的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置换法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已是相当多且已达到成熟的地步,在房屋建筑建设中,许多地基的原地面常采用强夯(或重夯)法进行处治,一些特殊地基也常采用强夯法提高地基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采用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工期短、可就地取材、效果显著等优点,是地基处理的理想方法之一。
一、强夯和强夯置换法强夯方法是反复将夯锤(质量提到一定高度使其自由落下(落距一般为10~40t),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如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
同时,夯击能还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将来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
工程实践证明,强夯法用于处理碎石上、砂上、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强夯置换法是在强夯的同时,夯坑中可置入碎石,强行挤走软土。
实际工程中,对于不同土类强夯的作用不同:对于软土地基,强夯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对于饱和砂土和粉土,强夯可消除液化趋势;对于黄土和新近堆积黄土,强夯可消除湿陷性,提高承载力。
为此,应针对不同工程情况,进行强夯法的设计计算。
在强夯和强夯置换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筑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由于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势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应用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处理的工程范围极为广泛。
软基处理(强夯置换)王蕊摘要: 我国高等级公路旳软土地基处理中, 常用旳措施有粉喷桩、砂垫层法、竖向排水法、加铺土工织物、碎石桩、深层搅拌、强夯等。
本文章重要讲述强夯置换。
此措施长期以来通过与新科技旳接触, 更精确旳计算软基处理时所需要旳有关数据。
到达处理措施旳优化并且节省了资源。
一、成因与问题(一)软土路基旳成因(二)路基强度及稳定性与路基干湿状态紧密有关。
由于路基低、路面宽、排水设施不好, 水稳定性差使得雨水和生活用水向路基内渗透使地下水位升高, 常常处在潮湿状态, 导致路基软化。
(三)软土路基在公路中旳危害及常有旳问题(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精确, 应当作软基处理旳地段未作处理设计, 此类现象不少。
(2)早知是软土地基, 却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 导致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工例有: 汕头磊口大桥引道. 由于高填土引起线外土地隆起, 民房受损. 路基难以稳定, 只好增长桥梁长度, 建成后一段时间, 仍然出现锥坡不均匀下沉, 又做了处理。
(3)虽然作了软土地基处理, 不过措施不力, 施工不妥导致路堤失稳。
珠海南屏桥引道, 虽然软土采用砂并结合分级加裁预压处理, 路堤填土高度7m, 南岸砂井施工完毕后, 仅填土到2.5m高(第一级加载)时就发生破坏, 北岸在第三级填土完毕时发生破坏。
填土完毕也发生破坏。
经开挖分析,原因是地质资料不精确, 填土速度过快, 后加旳反压护道又阻塞了砂垫层旳排水通道。
最终采用了挖深边沟排水, 用袋装砂井和铺土工布进行修复。
(4)堆料不妥, 未按规定分层填筑, 填土过快, 碾压不妥, 导致路堤失稳。
新会虎坑、大洞桥旳引道, 原设计对软基都作了袋装砂并结合砂垫层加固处理, 由于投资限制, 大部分路段旳处理被取消。
有几处路堤发生滑塌现象, 通车后整个路段不均匀沉降。
重要原因是堆料不妥, 未按规定分层填筑, 也未作施工观测, 填土过快, 碾压不妥。
(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妥, 使“硬壳层”遭受破坏, 导致路堤失稳。
强夯置换施工工艺工艺概述强夯置换法利用带有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他专用设备,反复将重锤提升到肯定高度 ,并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和振动能量,在夯坑内不断填加石块、碎石或其它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挤开周边软土,在软土地基中形成大于夯锤直径的碎石墩,这种碎石墩一方面有置换作用,使建筑物荷载向桩体集中;另一方面是强夯加密作用,在强夯处理饱和细颗粒土类地基时必需赐予排水的路径。
强夯置换适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加固处理。
作业内容1.平坦场地;2.夯墩布置;3.机械就位;4.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5.自由下落夯锤夯击;6.起吊夯锤到预定高度;7.夯坑回填置换材料;8.反复夯击回填料到与坑顶平;9.移位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1.强夯置换处理地基施工完毕后28 天进展质量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2.强夯置换应承受动力触探对墩身密实度进展随机检验,检验数量为总墩数的 2‰,且不少于3 根;承受静力触探检查墩间土的强度,每 3000 ㎡抽样检验6 点。
3.强夯置换墩承载力检验应承受单桩平板载荷试验检,验数量为总墩数的2‰,且不少于3 根。
工艺流程图强夯置换处理工艺流程见图工艺步骤及质量掌握说明一、工艺步骤1.施工前先开挖、清理并平坦施工场地至起夯面标高并做好防震措施。
按设计要求选取适宜的强夯锤及施工机械。
2.各夯点应放线定位。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觉察偏差及漏夯应准时订正。
2.当地表土脆弱或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承受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肯定厚度粗颗粒材料的垫层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 2 m。
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准时排解。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调整脱钩装置限位钢丝绳,使夯锤落高到达夯击能量的要求,开头强夯置换施工。
4.夯前观测孔隙水压力,每次夯击后均按相关要求的时间及频次观测孔隙水压力,以把握准确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
5.强夯及强夯置换施工时对每一个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展具体记录。
【考点4】强夯和强夯置换【考查分值】2分【考点频率】5年2次,2019单选,2018单选【考点难度】★★★★一般规定:2022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点精讲:强夯和强夯置换强夯施工结束30d后,应通过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测量地基的夯后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强夯置换施工结束30d后,宜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检验数量不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少于3点。
检查置换墩直径与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考点经典题】【2019单选】下列土质中,不宜采用强夯法施工的是()。
A.高饱和度的粉土B.碎石土C.杂填土D.软土【答案】A【解析】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杂填土和软土等地基。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强夯法适用地基的范围,属于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考试中单选题多考查是教材原文内容,所以要求在备考过程中基础知识一定要打牢。
在软土地区施工中有强夯和强夯置换,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杂填土和软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深度不宜大于7m。
【例题·实务操作与案例分析】背景资料: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
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夯区,面积200㎡。
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并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
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问题】2.指出事件一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
补充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
【参考答案】2.试夯区面积(或200㎡)错误。
改正为:试夯区面积不应小于500㎡;强夯处理范围(或坡脚边缘)错误。
改正为:强夯处理范围为每边超出坡脚的宽度不宜小于3m。
强夯施工工艺强行法地基处理工艺由法国Menard技术公司在1969年首创用于处理滨海填土地基。
该法是用起重机将大吨夯锤(一般为8-40T)起吊较大高度(一般为8-40M)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巨大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取得较高的承载力,一般地基强度可提高2-5倍;变形沉降量小,压缩性可降低2-10倍;增加密实度,可到达90%以上;加固影响深度可达到6-10米。
还可以改善地基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土层的均匀度等。
强夯法适用于加固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以及工业废渣、垃圾等地基的处理;对于处理淤泥与淤泥质土地基,还发展了预设袋装砂井、或预插排水板强夯法、夯扩桩加填渣挤淤法,碎石夯强夯法等。
强夯法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和最为经济的深层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强夯法强夯法第一节一般规定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2、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
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
第二节设计1、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在缺少试验资料或经验时可按下表预估。
注: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应从起夯面算起。
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 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 2。
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
强夯置换法施工方案1. 简介强夯置换法,又称为“静置换法”或“置换法夯实”,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
该施工方案旨在提供对强夯置换法的全面介绍,包括施工原理、设备要求、施工步骤等内容。
2. 施工原理强夯置换法是通过使用重锤(夯锤)对地基进行连续的打击,将能量传递给地基,使其颗粒稠密,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夯锤下落时释放的能量会形成地基的压实区域,同时将原有松散土颗粒挤出,使其被替代为更密实的土颗粒。
3. 设备要求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需要以下设备: - 强夯设备:包括夯锤、铲斗、液压系统等。
夯锤的选择应根据地基类型和施工要求确定,确保其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夯击频率。
- 支撑工具:用于支撑夯锤并保持其稳定性。
常见的支撑工具包括钢管桩和支架系统。
- 检测设备: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包括振动监测仪、沉降监测仪等。
4. 施工步骤强夯置换法施工的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夯锤和支撑工具,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3.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工作区域的平整和安全。
步骤二:预处理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地面改良工作,如移除大块的岩石或树根,平整地表等。
步骤三:布设监测点1.在施工区域内布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用于监测地基的夯击效果和后续工程的影响。
步骤四:强夯施工1.将夯锤悬挂在支撑工具上,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夯击。
2.控制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确保施工效果。
3.持续进行强夯施工,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步骤五:监测与控制1.在夯击过程中,监测并记录夯锤的落锤高度、夯击频率和夯击位置等参数。
2.进行地基的振动监测和沉降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
步骤六:验收与总结1.完成施工后,对施工区域进行检查和清理。
2.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评估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3.总结施工经验,完善施工记录,为以后的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强夯置换法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 操作人员应熟悉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