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示范中心建设
- 格式:ppt
- 大小:20.65 MB
- 文档页数:51
一、方案背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更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重点是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
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所要求的认知与实践教学效果。
二、整体设计第一类为可远程控制的共享资源,主要为虚拟现实教学资源,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包括播音、编导、新闻、广告四大门类的近20门课程。
这部分资源与电视演播实验室、电视采编实验室、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从资源配置上充分体现了虚拟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其中一部分课程可补充目前实践训练所缺乏的参与程度低、成本高的部分,例如摄像机拆卸与组装、复杂仪器的机械安装等课程;一部分课程可作为真实实训教学的训前准备课程,这部分课程可减少真实实训的高消耗,例如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等课程。
第二类为软件共享资源,软件共享是利用仿真工具软件二次开发的纯数字仿真实验资源,不带有实物对象,例如舞台等大型设施的搭建与媒体运行的系统集成等内容。
另外,软件共享资源还有一类是集中了播音、编导、新闻、广告类各专业相关工具软件近20种,由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此类软件资源即可实现虚拟现实仿真资源(VR版本)又可与高清非线性编辑网络实验室联合,建立区域网络系统(PC版本)。
第三类为仪器共享资源,是虚拟仿真实验中有部分实物参与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例如,在新闻摄影的仿真教学实验中,有虚拟控制器加实际对象的半实物仿真,有实际控制器加虚拟对象的半实物仿真,可实现诸如水下拍摄、直升机拍摄等多种复杂情况下的拍摄方式。
这部分为虚实结合资源,真实实验中不能实现的功能由虚拟部分实现,真实环境中可以实现的功能由实物对象实现。
三、架构设计针对整体方案设计要求,各类共享资源需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而软件的知识数据管理是本方案中所有软件运行的数据基础保证。
湖北警官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方案一、方案背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部决定于2013年启动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
其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是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针对课程使用实验教学软件,但由于每个专业或课程的情况不同,购买的软件所采用的工作环境、体系结构、编程语言、开发方法等也各不相同。
由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各校乃至校内各专业的实验教学建设大都自成体系,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
主要面临如下问题:• 管理混乱,各种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统一的集中管理。
• 使用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 可扩展性差,无法支持课程和相应实验的扩展;• 各系统的数据无法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缺乏足够的开放性;• 软件部署复杂,不同的软件不能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二、方案目标该方案的目标就是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地区、多学校和多学科专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
平台要实现学校购置的所有实验软件统一接入和学生在平台下进行统一实验的目的,通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使之达到一个整体的实验效果,学校通过该平台的部署,不仅可以促进系统的耦合度,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使学校能够迅速实施第三方的实验教学软件。
平台提供了全方位的虚拟实验教学辅助功能,包括:门户网站、实验前的理论学习、实验的开课管理、典型实验库的维护、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实验结果的自动批改、实验成绩统计查询、在线答疑、实验教学效果评估等功能,同时该平台可扩展集成第三方的虚拟实验课程资源或自建课程资源,为各类院校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并进行相应的应用。
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鄂教高办[2013]16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日期】2013.11.27【实施日期】2013.11.2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湖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鄂教高办〔2013〕16号)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办函〔2013〕11号)要求,经高校申报、专家组评审,省教育厅审核同意湖北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17个实验教学中心为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名单见附件1),并就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建设任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要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高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加大建设力度。
各高校要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特点和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加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积极争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三、强化动态管理。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周期三年。
建设期间,我厅将适时对各立项建设项目开展中期检查。
三年建设期满后,根据各建设单位申请,我厅依照建设要求(附件2)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称号。
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习实践体系的建设【摘要】实践教学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虚拟仿真是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习实践体系的建设历程和建设情况,分析了虚拟仿真实践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践体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方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对能源动力行业的认知得到加强。
因此,建设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非常有必要。
一、建设历程1998年,沈阳工程学院根据发电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热能动力工程和电力工程等专业的实习实训要求,成立了“电站仿真培训中心”,是当时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仿真培训的机构,主要承担火电机组运行值班员的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
发电过程的仿真教学作为培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学校将此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中心加强了的建设,扩展了业务范围。
从2022年开始,不断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以依托于本部门的辽宁省优势特色学科(热能动力工程)建设、国家综合改革示范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建设为契机,多渠道宽领域集资金,通过中央支持地方共建项目、辽宁省学科建设项目,以及自主开发等方式,先后投入300余万元,拥有发电过程虚拟仿真软件10余套、自主开发虚拟项目3项,虚拟仿真实验室5个,仿真培训教师10余名。
2022年,为满足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的实习实训等任务,能源与动力学院建设了核能仿真实验室,拥有1000MW伍套压水堆核电厂仿真系统和虚拟漫游软件。
在此基础上,2022年,能源与动力学院建设了火电虚拟仿真实验室。
同时,整合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等专业的各个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成立了能源与动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二、建设情况中心目前拥有实验室建筑面积1000多平米,拥有仿真与虚拟实验室10个,机位210个,建设了包括火力发电仿真模块,核能发电仿真和漫游模块、发电过程节能与环保模块、火力发电虚拟软件模块和虚拟实验模块的五大实验模块和1个在线测试与题库模块,可完成发电过程虚拟和仿真实验56项,是目前辽宁省虚拟仿真规模最大,规模和功能最全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之一。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8〕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规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省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建设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第二条建设内容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具有:1.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坚持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2.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
坚持需求导向,紧密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原理准确、内容紧凑、67时长合理、难度适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始终关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需求,重点实行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
[收稿日期]2020-06-01[基金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JSJYZD-036)。
[作者简介]姚远峰(1968-),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陈卫军(1971-),男,河南林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姚远峰,陈卫军(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在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地方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构建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地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21)02-0146-05 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建设内容,也是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解决传统实验设备不足、场地不足、管理人员不足、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又因其具备仿真性、交互性、安全性等特点,而受到了各高校的拥趸。
特别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而言,由于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实验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大力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就成为其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安阳师范学院是一所典型的教学型地方高校。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在2020年全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高等学校对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求急剧增加,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就必须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进行重新思考。
该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就本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建设更高水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019年第19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405期·203·国家级轻工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规划谭伟,方岩雄,郝志峰,郑杰,张维刚(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006)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National Virtual Simul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Tan Wei,Fang Yanxiong,Hao Zhifeng,Zheng Jie,Zhang Weigang(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 Industry,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status,virtual experiment teaching resources,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of the state-level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detail,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Keywords:virtual simulation;experimental teaching;construction;planning随着国家信息化教育战略[1-3]的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不同领域或专业的教学及能力训练环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9]。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一、建设单位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下简称虚仿基地)的建设单位为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高职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翔)。
二基础条件1.具备较好的实训条件。
拥有较为充足的实训场顺口一定规模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设施设备,能满足虚仿实训教学实施需要。
2.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
教学科研团队熟悉生产一线岗位实际需求,能将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3.具备良好的虚仿技术应用基础。
已在实训课程中开展虚仿教学改革探索,面向学生开展了一学期以上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且效果较好。
4.具备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
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相关工作机制健全,能合理规划虚仿基地建设,并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三、建设任务虚仿基地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开展建设,布局可集中、可分散,服务一个或多个专业(群),旨在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挛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三高三难”问题,提高专业实训教学质量。
1加强虚拟仿真实训基础设施建设。
对现有实训教学场所进行功能升级、环境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与实际岗位操作情景对接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配备实训教学必需的设施设备。
建设虚仿实训教学管理及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资源承载、共享、使用服务,与校本大数据中心对接,实现数据采集、互联互通。
2.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应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挛生、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自主开发或校企合作开发各类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资源建设与使用应与实际岗位技能和操作标准流程对接、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培训方案对接、与实习实训对接,覆盖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中"三高三难〃关键技能点,三年年均更新率不低于10%o提倡建设单位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3.推动专业实训课程创新与重构。
校企合作推动虚仿技术与专业实训教学有机融合,共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建设虚仿实训课程,修订实训I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学评价标准等。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摘要:利用虚拟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能有效降低实验成本、扩大受益面、解决优质实验资源共享等问题。
文章从分析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背景和意义入手,阐释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目标、平台、内容等;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经验,对目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架构、系统功能、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0 引言实验教学一直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培养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受限于各种条件的约束,学生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利用限定的实验设备,完成特定的实验内容。
因此,传统实验是完成具有“代表性”和“普适性”的“规定动作”,极大地制约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传统实验室的建设经费投入不可小觑,不论是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与维护,还是实验场地的建设与管理,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因此,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投入产出比”往往受到质疑。
为此,改革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摆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面前的重要课题。
自1989年虚拟仿真实验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以后,国内外若干高校都陆续开始建设虚拟环境下的实验平台。
究其本质而言,虚拟仿真实验是借助于计算机、通信、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于段,实现对传统实验资源的远程访问和高效共享。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出现,远程开放式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解决上述若干问题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和方法,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产生的背景1.1 如何满足新型教育手段对实验教学的要求?首先,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型的实践教学手段应该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建设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提供更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服务。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由国家支持并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和示范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这些中心往往拥有最先进的虚拟仿真实验设备和技术,以及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教育科研基地。
这些中心不仅为本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和服务,还面向全国其他高校开放,并在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虽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不均衡。
目前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其他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均衡,使得一些地区和院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受到了制约。
2. 教学研究不足。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虽然这些中心在设备和技术上领先,但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3. 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技术的特殊性,需要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来支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展。
然而目前一些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推广和应用。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需重点开展资源、平台、队伍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形成持续服务实验教学,保证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机整体。
1.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体现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利用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系统整合学校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优质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等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实践领域,降低成本和风险,开展绿色实验教学。
支持鼓励自主创新和拥有自有知识产权。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建设。
按照服务与资源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学校统一的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高效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全面提供搜索导航服务,及时发布资源应用信息,切实扩大资源影响力度,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大范围内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满足多学科专业、多学校和多地区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需要。
探索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模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建设。
建设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人员相结合,核心骨干人员相对稳定,年龄、职称、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形成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水平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
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建设。
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和更大范围开放共享为目标,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保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经费使用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维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和反馈机制。
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任务和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在教学、管理、资源、队伍和信息化等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应具有:1.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实验技术与管理第31卷第11期2014年11月.I..S.....S....N..........1...0.....0....2....--........4....9....5——6CNll—2034/T Experi ment al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Manag em ent V01.31N o.11N O V.2014特约专栏——国家级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编者按: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194号),正式启动了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得到了全国高校的积极响应。
经过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后,教育部颁发了教高厅函[2014]6号文,批准了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这批中心按学科大类分:理工类70个,农林医学类14 个,人文社科类16个。
在人文社科类中有经管类中心8个。
经管类各中心在建设中,本着“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的原则,努力创设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场景和实验对象,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期《特约专栏》刊登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实践教学管理中心主任张莉教授、南开大学经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张伯玮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主任郭馨梅教授和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郑双老师等的文章,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供广大读者借鉴、参考。
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张莉,张刘成,王凤霞(哈尔滨商业大学实践教学管理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摘要:介绍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概况,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搭建由实验教学资源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组成的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由现代企业商务运营生态环境虚拟仿真模块、现代企业商务运营管理虚拟仿真模块和现代企业商务运营综合实践虚拟仿真模块组成的教学资源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岗前实习,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外部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在学n川二㈠H¨U—●■尸.L 生掌握基本业务流程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训练提升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新余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规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不断加强学校实验教学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相关专业类急需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形成开放共享有效的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示范新体系。
第三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先进可靠的实验研发技术、稳定安全的开放运行模式、敬业专业的实验教学队伍、持续改进的实验评价体系和显著示范的实验教学效果。
第二章项目认定第四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
第五条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认定: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评审。
申报的教学单位认真填写《新余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见附件1),申报书及相应的电子文档于指定时间报送教务处。
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资源、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评审。
对专家组推荐的候选项目,经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发文公布。
第六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认定:由教务处组织专家从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进行遴选,推荐参评江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参评项目所在单位须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
第七条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认定:学校获批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经省教育厅组织推荐,并通过教育部组织评审,由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八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实行校、教学单位、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