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风险评估技术PPT
- 格式:ppt
- 大小:6.02 MB
- 文档页数:48
作业风险评估作业风险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业风险评估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业风险评估是通过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以确定作业活动的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作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识别:通过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危害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识别,确定潜在的风险点。
例如,对建筑工地的高处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等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风险。
2.风险评估:对已经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等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通过评估,可以对各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重点控制的对象。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方面。
例如,在高处作业中,可以采用固定护栏、安全带等技术控制措施,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监督,落实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
4.风险监控:对已经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价,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措施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作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通过作业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同时,作业风险评估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甚至可能面临法律责任和赔偿。
在进行作业风险评估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性:评估应该覆盖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包括事故和职业病危害。
评估结果应该客观准确,真实反映作业风险的情况。
2.科学性:评估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使用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检测设备。
评估过程中应该有资质的专业人士参与,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3.灵活性:作业风险评估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高空作业-风险评估引言概述:高空作业是指在较高的高度进行的各种工作活动,如建筑施工、电力维修、航空维修等。
由于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高空作业的风险评估。
一、作业环境评估1.1 高度评估:评估作业的高度范围,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
例如,在超过10米高度的作业中,需要使用安全绳等安全设备。
1.2 天气评估:评估天气状况,包括风力、降水等因素。
强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会增加高空作业的风险,因此需要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作业。
1.3 环境评估:评估作业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例如,评估建筑物结构是否稳固,是否存在危险物品等,以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二、设备评估2.1 工具设备评估:评估使用的工具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经过合格的检测和维护。
使用损坏或不合格的工具设备会增加高空作业的风险,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2 安全设备评估:评估使用的安全设备是否齐全、有效。
例如,安全带、安全网等设备是否能够提供必要的保护,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3 通信设备评估:评估通信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高空作业中,及时的沟通和联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评估通信设备的性能,确保工作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
三、人员评估3.1 培训评估: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包括高空作业技能、安全意识等方面。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高空作业,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2 健康评估:评估工作人员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具备进行高空作业所需的身体素质。
例如,评估是否有心脏病、眩晕等疾病,以及是否有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
3.3 配备评估:评估工作人员的配备情况,包括人数、技术水平等。
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等级,确定所需的工作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
四、作业过程评估4.1 作业流程评估:评估高空作业的具体流程,包括作业前准备、作业执行和作业结束等环节。
确保作业过程合理、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4.2 作业时间评估:评估作业时间的合理性,避免在恶劣天气或疲劳状态下进行高空作业。
1 2 风险类别劳动劳动风险名称(事件)高空坠落触电伤害风险描述及可能后果原因:(1)高空作业、临边作业未按规定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2) 工地梯道、跳板不坚固。
(3)现场“四口”未采取或者未能有效采取护栏、盖板、安全网等安全措施。
(4) 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带、安全帽。
后果:引起高空坠落造成人身伤害。
原因:(1)操作人员不按操作规程作业;(2)用电设备设施防触电装置失效; (3)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用品风险登记较大安全风险普通安全风险管控部门(科室、车间)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责任部门认领岗位预防措施:(1) 加强施工作业方案的审查,高空或者临边作业时必须按规定设置围栏、警示标志等安全防护设施。
(2) 严格执行施工作业安全技术交底,加强高空作业安全预想,落实安全措施。
(3) 作业负责人和现场安全员要检查、催促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安质部(4) 对作业人员进行时常性安全教育,特殊是作业指导书的学习。
工程部应急措施:(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即将向值班人员(项目经理)汇报事故时间、地点、方位、受伤人员情况。
(2)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启动预案,急救人员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并及时通知医疗部门。
(3)尽量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1) 完善用电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定期对防触电装置进行检查、检测、维修,确保性能良好。
加强从业人员电气化铁路作业、用电等安全教安质部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坚持电工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物机部行业用电规范执行。
严禁带电作业。
(3)使用手操式电动工具应带绝缘手套或者站在绝缘台上。
(4)配电箱必须加锁,钥匙由专业电工保管。
安质部长工程部长安质部长物机部长风险处所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项目驻地涉及备注岗位安全员技术员施工人员作业班组电工施工人员作业班组安全员长期性安全风险风险性质序号长期性安全风险3 4 风险类别劳动消防风险名称(事件)物体打击火灾爆炸风险描述及可能后果(4)机具设备带病作业或者超负荷运行。
作业风险评估技术标准1.目的1.1为作业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提供操作技术参考,系统地识别作业过程潜在的风险和指导作业风险的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作业类危害识别及其危害导致的风险评估方法,适用于作业过程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评估工作。
3 规范性引用/应用文件3.1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十二届第13号第四十一条、第五十条3.2 应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危害: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条件或行为。
3.2风险:某一特定危害可能造成损失或损害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机会,通常表现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3风险评估:辨识危害引发特定事件的可能性、暴露和结果的严重度,并将现有风险水平与规定的标准、目标风险水平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忍的全过程。
5评估要求和方法5.1区域内部风险评估区域内部风险评估是对作业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主要针对作业任务执行过程进行,目的是掌握危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以及各工种面临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应填写《区域内作业风险评估填报表》,该报表有关项目填写要求如下:5.2.1.工种:是电力生产活动中专业作业活动的分类。
电力生产所涉及的工种主要有:如:巡视、运行、检修、切换、试验、后勤、消防、汽车驾驶、焊接等。
5.2.2作业任务:指各专业涉及的工作任务类别。
在实际操作中应将各项任务进行同类项合并归类,若从事作业活动相似且可能产生的危害相同可作为一项任务。
5.2.3作业步骤:即作业过程按照执行功能进行分解、归类的若干个功能阶段,在分解作业步骤时避免划分过细,以免增加分析的工作量,一般按照完成一个功能单元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