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记账法的要点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借贷记账法》说课稿哈现代服务中等职业学校宋菲一、教材内容分析借贷记账法是本书的基础知识,在前面我们学习了会计要素、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科目、账户,这些内容都为本节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学习会计主要着眼于会计分录,所以本节课为后面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要想学好本节知识,必须要了解学生,所以要备学生。
二、对学生的分析由于是高一学生,对专业课既感到陌生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平时我就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思维活跃,喜欢发问,所以,在本节课中,多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唤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结合本课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把借贷记账法作为知识目标;把通过对会计分录的学习,提高学生记忆、理解、分析归纳问题能力作为能力目标;把教育学生维护国家的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渗透到课堂中作为德育目标;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会计专业作为情感目标。
四、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一)教学重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内容、会计分录的概念及处理(二)教学难点: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应用(三)会计分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通过借贷记账法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把他们列为难点。
(四)突破重点及难点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为主,采取实例分析、讲练结合和归纳等多种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对学生智力、能力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不能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应当是假设式的,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学生自己成为发现者。
”一门课程不只是反映知识本身的性质,而且还要反映求知者获得知识的过程,一堂课应该是教书育人的统一,为此,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四个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系统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是教学、变单向传授式教学为双向讨论式教学,变灌输型教学,为指导型教学,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江苏会计《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二节借贷记账法讲义为您整理了全国201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及有关考试做调整的通知,希望考生参考,祝您考试成功!第二节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和“贷”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
其中一方记录增加的金额,另一方记录减少的金额,但具体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决定,确定账户结构的目的是分别规定借方、贷方发生额的内容和账户余额的方向,便于有规律地登记账户和结出账户的余额。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在资产类账户中,资产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在负债类账户中,负债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负债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
负债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录在账户的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账户的余额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四)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在成本类账户中,成本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成本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
成本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五)损益类账户的结构损益类账户包括收入和费用(或支出、成本)账户,这些账户是反映会计主体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收入和费用支出、成本开支情况。
会计基础《借贷记账法》说课课件会计基础《借贷记账法》说课课件一、教材分析《借贷记账法》一节选自2011年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系列辅导用书之《会计基础》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该熟练运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借贷记账法》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2、它既是前一内容的延续,又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3、如果本节内容未学,教材后面内容的教学将无法进行。
二、学情分析我现在执教的对象是一年级财会班的学生,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可塑性强易于引导,并且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专业课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但同时,学生在知识的连贯性、整合性上有欠缺,他们的探究问题能力、合作交流意识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l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复式记账的概念及基本原理;2、掌握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l能力目标:能掌握不同性质账户的'结构并进行简单的登记。
l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教”与“学”,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的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1、复式记账的概念2、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含义与记账规则教学难点:1、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和格式2、专业名词和术语的理解四、教法学法1、教法分析会计专业课教学内容比较枯燥、理论容易与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问题式”教学法,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
(1)教为主导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借贷记账法》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福建商贸学校的教师陈淑华,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借贷记账法》,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核心,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借贷记账法》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教材《会计基础》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该熟练运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因此,《借贷记账法》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为了上好本节课,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参,我对本节内容做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要求更具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识记: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借贷记账法,按会计分录编制要求能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难点:确定“借”、“贷”记账方向。
二、教法分析由于本节课课型为新授综合课,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决定以情境教学为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等综合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学法分析(一)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11级会计电算化2班。
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课,对如何学好专业理论课一时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
所以,必须在学法上给以指导。
(二)、学法指导中职生的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根据这一思维特点,遵循“教必须以学为立足点”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善于归纳问题、总结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一、说教材《借贷记账法》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三章第二节中的内容,也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该熟练运用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
因此,《借贷记账法》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关键,在高职考试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为了上好本节课,在大纲的指导下,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参,我对本节内容做了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使本节课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要求更具体。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目标:识记:借贷记账法的概念理解:借贷记账法的特点,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要求(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借贷记账法,按会计分录编制要求能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的思想,树立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考虑到学生初学专业理论的实际和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又进一步确定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借贷记账法,按会计分录编制要求能正确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教学难点:确定“借”、“贷”记账方向。
二、说教法由于本节课课型为新授综合课,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决定以情境教学为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练习式等综合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1、情境教学法:即充分利用高中生对社会潜在认知,和对任何事物都想尝试的心理,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即让学生以竞聘者的身份,解决实际业务题,并通过转换角色突破教学难点,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课堂学习气氛更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
此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2、练习法:主要体现在检测旧知识,探究新知识,强化巩固新知识三个环节。
以调动学生看听说写思等各种潜在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
3、讨论法:主要体现在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和感受升华环节,为学生营造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
«借贷记账法»业务专题讲稿(2012年6月15日)一、借贷记账法的含义借贷记账法是指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即将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从借和贷两方面,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作出方向相反、金额相等的记录来反映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
(会计账户按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收入类、支出类和净资产类五类账户)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记账符号、账户设置、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四项。
(一)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即用“借”和“贷”作为指明应记入某一账户的某一方向的符号。
其中一方用来登记增加的金额,而另一方用来登记减少的金额。
那么,究竟哪一方用来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用来登记减少额,这就要看看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即账户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账户,其结构也是不同的。
(二)账户的设置和结构每一个账户都固定地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部分,账户左方称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以此来表示账户内容的增减变化。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类和支出类账户,二者结构基本一致,即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另一类是负债类、净资产类和收入类账户,这三类账户结构基本一致,即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综合以上对各类账户结构的说明,将全部账户借方和贷方所记录的经济内容加以归纳,图表如下所示。
借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贷方(三)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在各个中小学校(或单位),每天发生着大量的经济业务,这些经济业务虽然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但归纳起来常发生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现以xx学校(独立核算单位)2012年1-5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运用“T”字型账户记账法来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第一种类型:资产类内部有增有减[例1-1] 1月3日,学校报账员张xx到代理中心借到核定的备用金3 000元。